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心肌病患者血循环动力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范震 张啸 +4 位作者 吕文 张筱凤 郭应辉 赵幼安 吕敏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60-362,共3页
探讨肝硬化患者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病变及其发病机制。肝硬化患者87例,正常对照组65 例。按照肝功能Child分级,应用超声Doppler检测患者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E波、A波、Ev/Av 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 探讨肝硬化患者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病变及其发病机制。肝硬化患者87例,正常对照组65 例。按照肝功能Child分级,应用超声Doppler检测患者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E波、A波、Ev/Av 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Child A、B级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呈高动力循环状态;Child C级组患者,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较 Child B级组明显下降。肝功能Child B、C级组肝硬化患者Ev/Av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晚期肝硬化患者存在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提示存在肝硬化性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硬化性心肌病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R2与MMP2在酒精性肝病肝窦毛细血管化中的协同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阎明 刘慧敏 +2 位作者 张喜红 张玉泉 罗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5-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盘状区域受体2(DDR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病理进程中的表达及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橄榄油拌平衡饲料喂养大鼠的基础上给予60%(V/V)白酒胃内灌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4周、8周... 目的:探讨盘状区域受体2(DDR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病理进程中的表达及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橄榄油拌平衡饲料喂养大鼠的基础上给予60%(V/V)白酒胃内灌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4周、8周、12周和16周末观察肝组织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Ⅰ、Ⅳ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DDR2及MMP2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与肝窦毛细血管化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白酒灌胃4周出现肝脏脂肪变性,随灌胃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为肝脏坏死、炎症及纤维化。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DDR2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增加(P<0.01)。MMP2 mRNA和蛋白表达自造模4周开始升高,于12周达峰值,造模16周下降,各模型组MMP2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DR2与MMP2、网状纤维、Ⅰ、Ⅳ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酒精性肝病肝窦毛细血管化病程中DDR2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其可能通过效应蛋白MMP2在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酒精性 肝窦毛细血管化 受体 盘状区域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398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放射增敏机制的初探
3
作者 王振波 胡立宽 +1 位作者 竺鑫丽 宋轶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NS-398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OX-2高表达细胞系HT-29经25μmol/LNS-398处理24h后,给以不同剂量(0、2、4、6、8Gy)X-ray照射,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测NS-398对HT-2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NS-398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OX-2高表达细胞系HT-29经25μmol/LNS-398处理24h后,给以不同剂量(0、2、4、6、8Gy)X-ray照射,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测NS-398对HT-2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NS-398对HT-29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和FCM观察NS-398处理后Bax、Bcl-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25μmol/LNS-398对HT-29有明显增敏作用,细胞存活分数(SF)为0.1时,放射增敏比SER为1.76;NS-398诱导HT-29凋亡、增强HT-29对放射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同时抑制细胞增殖;BaxmRNA及蛋白表达呈NS-398剂量依赖性增高,而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NS-398对HT-29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与诱导凋亡、直接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抑制剂 放射增敏 凋亡 NS-39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联合CBP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DAO、AMY、LPS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刘伟伟 丁士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74-2779,共6页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BP)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淀粉酶(AMY)、脂肪酶(LPS)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1月82例老年SA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BP)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淀粉酶(AMY)、脂肪酶(LPS)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1月82例老年SA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各4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CBP+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CBP+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观察统计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预后不良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肠道屏障功能[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淀粉酶(AMY)、脂肪酶(LPS)]、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结果:①观察组住院时间、血清AMS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ALB、PA、TR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MY、LPS、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TNF-α、CRP、IL-6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2周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感染、MODS(多器官功能综合征)等预后不良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联合CBP治疗老年SAP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屏障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预后不良发生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P 肠内免疫营养支持 重症急性胰腺炎 DAO AMY 营养状况 肠道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6脱乙酰催化域的底物蛋白及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斌 见文成 蒋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4-1339,共6页
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是蛋白功能调节的重要机制,影响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多方面功能。靶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受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的共同调节。乙酰化和... 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是蛋白功能调节的重要机制,影响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多方面功能。靶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受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的共同调节。乙酰化和脱乙酰化状态失衡可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酶6 脱乙酰作用 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和2-己基-4-戊炔酸对乳腺癌易感基因2失活的成纤维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韩永涛 蔡祖超 凤志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5-702,共8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及其衍生物2-己基-4-戊炔酸(HPT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失活的成纤维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BRCA2双等位基因失活的EUFA423成纤维细胞,实验分组:(1)电离辐射(IR)0(细胞对照),2,4和6 Gy组,...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及其衍生物2-己基-4-戊炔酸(HPT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失活的成纤维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BRCA2双等位基因失活的EUFA423成纤维细胞,实验分组:(1)电离辐射(IR)0(细胞对照),2,4和6 Gy组,VPA+IR 0,2,4和6 Gy组(VPA 500μmol·L^(-1)预处理24 h后进行IR)和HPTA+IR 0,2,4和6 Gy组(HPTA 15μmol·L^(-1)预处理24 h后进行IR);(2)细胞对照、VPA、HPTA、IR对照、VPA+IR和HPTA+IR组,除IR剂量为8 Gy外,其他处理同(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中性和碱性彗星实验检测细胞核拖尾尾距,并计算DNA双链断裂(DSB)百分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磷酸化组蛋白(γH2AX)、53BP1、重组酶Rad51和BRCA1蛋白焦点阳性细胞百分率及其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给予EUFA423细胞IR 2,4和6 Gy处理后,与同剂量IR对照组比较,VPA+IR和HPTA+IR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中性和碱性彗星实验结果均显示,与同时间IR对照组比较,IR 8 Gy处理后0,30和60 min VPA+IR和HPTA+IR组细胞核拖尾尾距均明显增加,DNA DSB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IR 8 Gy处理后6 h,VPA+IR和HPTA+IR组γH2AX和53BP1焦点阳性细胞百分率及γH2AX和53BP1蛋白表达水平与IR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BRCA1和Rad51焦点阳性细胞百分率及BRCA1和Rad5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上述指标VPA+IR和HPTA+IR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VPA和HPTA对BRCA2失活的EUFA423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VPA 500μmol·L^(-1)和HPTA15μmol·L^(-1)对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2-己基-4-戊炔酸 放射增敏 DNA损伤 乳腺癌易感基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