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及辅助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文健 孔莉 +5 位作者 于金明 李明焕 胡漫 石芳 吕文天 张华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全组中...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鳞癌 复发模式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