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胚胎不同阶段神经干细胞诱导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延兰 刘慧娟 丰慧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胚胎不同阶段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分离孕12.5d及15.5d的胚胎小鼠脑皮质.取第3代NSCs,用含1μmol·L-1的全反式维甲酸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不同阶段的NSCs.诱导5d后,通过神经元微管相关蛋...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胚胎不同阶段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分离孕12.5d及15.5d的胚胎小鼠脑皮质.取第3代NSCs,用含1μmol·L-1的全反式维甲酸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不同阶段的NSCs.诱导5d后,通过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s检测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提高神经元分化的比例.E12.5干细胞和E15.5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30%±1.47%和16.21%±1.36%.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具有显著的促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效应,并对胚胎不同阶段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舒武 高英茂 +1 位作者 张晓丽 邴鲁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9-553,共5页
为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显微解剖、机械吹打和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剂量的EPO,通过计数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四甲基偶氮唑... 为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显微解剖、机械吹打和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剂量的EPO,通过计数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用Annexin Ⅴ-FITC/PI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率;向有血清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的EPO,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加入>5U/mlEPO后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和MTT检测OD值明显增高,而凋亡率显著下降,分化培养后NSE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果提示:EPO可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促进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离体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舒武 高英茂 +1 位作者 张晓丽 邴鲁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显微解剖、机械吹打、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用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三气培养箱予以缺氧干预,分为5%缺氧组、10%缺氧组和正常... 为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显微解剖、机械吹打、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用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三气培养箱予以缺氧干预,分为5%缺氧组、10%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又依缺氧干预时间的不同,分为6、12、24、48、72、96和120h组。通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和计数克降形成率检测缺氧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缺氧培养后,再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缺氧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凋亡及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干预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细包凋亡数增加,分化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突起变短变粗,数量减少,但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分化比例未见明显变化。结果提示:缺氧可严重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正常分化、且影响程序与缺氧剂量有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缺氧 增殖 分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图像计算机采集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邴鲁军 高英茂 郭雨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4年第2期60-62,共3页
细胞培养中显微图像的存储,是利用倒置显微镜上的普通照相机胶片记录,费时耗力,安全性差.本文阐述用计算机图像采集卡,采集显微图像,改进了图像采集、存储方式,图像存储安全、快捷、微机化管理,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细胞培养 CCD摄像头 图像采集卡 倒置显微镜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持续吸入麻醉手术固定板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融 刘尚明 +1 位作者 李莉 胡维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10期40-4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实验动物持续吸入麻醉手术固定板的研制及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该麻醉手术固定板在原手术固定板的基础上对一些部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手术固定板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节省了实验材料,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有助于保... 介绍了一种实验动物持续吸入麻醉手术固定板的研制及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该麻醉手术固定板在原手术固定板的基础上对一些部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手术固定板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节省了实验材料,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有助于保护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麻醉 手术固定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性神经干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和葡萄糖保护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赵舒武 高英茂 +2 位作者 汪涛 王晓玲 魏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0,共4页
为了从钙离子角度探讨葡萄糖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本实验将三气培养箱的氧气浓度调至5%制备缺氧环境。分别在缺氧前后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同时设常氧常糖正常对照。通过MTT法检测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情... 为了从钙离子角度探讨葡萄糖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本实验将三气培养箱的氧气浓度调至5%制备缺氧环境。分别在缺氧前后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同时设常氧常糖正常对照。通过MTT法检测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情况,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luo-3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显示,缺氧前加入30mmol/L葡萄糖,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和增殖率较常糖缺氧组明显增高,其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常糖缺氧组。缺氧后再加入葡萄糖时,其保护作用不明显。本实验提示:缺氧前给予足够浓度的葡萄糖可通过抑制胞内钙超载机制对神经干细胞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神经干细胞 缺氧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DNA结合抑制蛋白-1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培 张向红 +3 位作者 胡振生 孙善珍 刘少华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基因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ACC-2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检测Id-1基因的表达;用小干扰RNA进行Id-1基因的RNA干扰;于干扰前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基因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ACC-2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检测Id-1基因的表达;用小干扰RNA进行Id-1基因的RNA干扰;于干扰前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个细胞系Id-1表达情况;于干扰前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在ACC-M和ACC-2中,Id-1均有表达,ACC-M表达量高于ACC-2;通过RNA干扰沉默Id-1基因后,ACC-M和ACC-2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在受抑制程度上,ACC-M比ACC-2更为强烈。结论鉴于Id-1对ACC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的重要影响,干扰Id-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腺样囊性癌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抑制蛋白-1 腺样囊性癌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神经发生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程海霞 张立平 +3 位作者 刘尚明 赵舒武 季冉 吴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7-591,共5页
为了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SVZ)神经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增... 为了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SVZ)神经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动态检测BrdU、TuJ1、MAP-2、GFAP的表达,同时观察增殖细胞表达VEGF及其受体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鼠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缺血后4 d组明显增加,14 d组达到高峰;Br-dU/TuJ1、BrdU/MAP-2阳性双标细胞数在脑缺血后14 d组开始增加,28 d组达到高峰;但BrdU/GFAP阳性双标细胞数则无明显变化;增殖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VEGF及其受体FLK-1。以上结果提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激活SVZ自体神经前体细胞原位增殖、分化,且增殖的细胞同时表达VEGF及其受体可能是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增强的调节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发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