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曾林 孙岩松 +5 位作者 杨晓 尚书江 王冬平 吴娜 胡仲明 李劲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T0001,共5页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21HBsAg/...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有明显病理改变。随着月龄的增加,肝脏色暗质硬,表面有结节和肿瘤形成;光镜下,肝细胞浊肿,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点状、灶状和碎屑状坏死,非典型增生,肝细胞癌。癌细胞分化良好,类似肝细胞,形成索状和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深染,具核分裂像。电镜下,癌细胞核变形,核膜曲折凹陷,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嵴减少。4例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4/10),6例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6/10),其中2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18月龄小鼠开始发展成高分化的肝细胞癌,高龄小鼠形成的肝细胞癌能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小鼠 转基因 肝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研究
2
作者 孙岩松 杨晓 +5 位作者 曾林 尚书江 王冬平 吴娜 胡仲明 李劲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21HBsA...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有的明显病理改变。随着月龄的增加,肝脏色暗质硬,表面有结节和肿瘤形成;光镜下,肝细胞浊肿,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点状、灶状和碎屑状坏死,非典型增生,肝细胞癌。癌细胞分化良好,类似肝细胞,形成索状和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深染,具核分裂像。电镜下,癌细胞核变形,核膜曲折凹陷,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脊减少。4例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4/10),6例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6/10),其中2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18月龄小鼠开始发展成高分化的肝细胞癌,高龄小鼠形成的肝细胞癌能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转基因小鼠 肝脏/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于佩良教授逝世
3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6-536,共1页
关键词 病理学家 逝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省医学会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主任委员 医学教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脱氧杂氮胞苷对HepG2肝癌细胞恶性表型及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翠娟 周庚寅 +3 位作者 喻芳 李丽 林晓燕 马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 观察5-脱氧杂氮胞苷(5-aza-CdR)对HepG2细胞株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5-aza-CdR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通过Giemsa染色观察细胞贴壁克隆形成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aza-CdR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5-脱氧杂氮胞苷(5-aza-CdR)对HepG2细胞株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5-aza-CdR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通过Giemsa染色观察细胞贴壁克隆形成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aza-CdR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5-aza-CdR可抑制HepG2细胞 株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第4天时的抑制率最大,可达60.2%,细胞贴壁克隆形成率从36.3%下将至17.3%;流式细胞术结 果表明8μmol/L5-aza-CdR作用第4天凋亡率为10.26%,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 bcl 2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结论 5-aza-CdR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恢复某些抑癌基因表 达,上调caspase-3蛋白并下调bcl-2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CASPASE-3蛋白 bcl-2蛋白表达 恶性表型 BCL-2表达 克隆形成率 肝癌细胞 结论 天时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对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庆慧 徐嘉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 ER PR 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染色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雪梅 朱红艳 +2 位作者 甄珺晖 朱忠华 邓安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 探索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的理想方法 ,研究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 4种不同pH值的甲苯胺蓝染液对 4 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标本进行染色 ,观察肥大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染出数及分布、形态... 目的 探索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的理想方法 ,研究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 4种不同pH值的甲苯胺蓝染液对 4 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标本进行染色 ,观察肥大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染出数及分布、形态特点 ,比较几种方法肥大细胞的显示数 ,并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 ,计算每种染液的染出率。同时用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肥大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 肥大细胞数量比较 :pH 0 5与 1 0组无差别 ,其余的两两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 ,几种染液显示的肥大细胞相对于免疫组化结果的染出率分别是 78 8% (pH 0 5 ) ,79 4 % (pH 1 0 ) ,5 6 9% (pH 3 0 ) ,10 2 % (pH 5 0 )。电镜观察到幼稚、成熟和脱颗粒的形态不一的肥大细胞。 结论 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最好 ,其次是 pH值 0 5和 1 0的甲苯胺蓝染液 ,pH 5 0染液的效果最差。②肾组织肥大细胞形态多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组织 肥大细胞 形态学特点 染色方法 检测 肾小球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MYC基因异常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艳 潘毅 +6 位作者 房爱菊 管冰心 霍颖颖 王妍 孙保存 付凯 孟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YC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与BCL-2、BCL-6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FISH技术对194例DLBCL的MYC、BCL-2、BCL-6基因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及Ki-67等蛋白...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YC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与BCL-2、BCL-6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FISH技术对194例DLBCL的MYC、BCL-2、BCL-6基因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及Ki-67等蛋白标记物,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在164例MYC基因异常为38例(23.17%),其中基因易位9例(5.49%),基因扩增29例(17.68%);同时存在MYC和BCL-6基因易位有2例,未发现MYC和BCL-2同时易位或三者同时易位的病例;资料完整(同时获得三种基因FISH结果)的159例病例中,MYC基因扩增28例(17.61%)与BCL-2基因扩增38例(23.90%)呈显著正相关(r=0.291 6,P=0.000 4);MYC基因易位病例Ki-67高表达率(5/8,62.50%)明显高于非MYC基因易位病例(33/149,22.15%,P=0.027 7),2例MYC和BCL-6同时易位的病例均为Ki-67高表达,MYC基因扩增与Ki-67高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有关MYC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改变除基因重排外,还有基因扩增等活化方式,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尚缺乏了解,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易位 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管冰心 潘毅 +6 位作者 房爱菊 梁艳 霍颖颖 孙保存 王华庆 付凯 孟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国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技术对219例DLBCL的免疫表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进行检测,根据Hans法进行分型;并收集国内7家相... 目的:探讨国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技术对219例DLBCL的免疫表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进行检测,根据Hans法进行分型;并收集国内7家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结果:219例DLBCL中,非GCB型(165例,75.3%)显著高于GCB型(54例,24.7%)(P<0.001)。BCL-2基因异常共49例(25.8%),其中t(14;18)5例(2.6%)均为GCB型;BCL-2基因扩增44例(23.2%),GCB型4例(8.5%),非GCB型40例(28.0%),有显著性差异(P=0.013)。BCL-6基因重排共42例(22.1%),GCB型7例(14.9%),非GCB型35例(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BCL-2基因扩增和BCL-6基因重排呈显著负相关(r=-0.180,P=0.013) 8组综合分析:1 259例中非GCB型(879例,69.8%)明显高于GCB型(380例,30.2%)(P<0.001);免疫表型中CD10和MUMl阳性率组间差异较小(P=0.047和P=0.048),而BCL-6及BCL-2阳性率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我国DLBCL患者在主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面具有独特性,对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BCL-2基因 BCL-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中p27^(kip1)、PCNA表达及p16基因缺失 被引量:4
9
作者 牟坤 刘洪琪 +2 位作者 蔡毅然 张廷国 周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 :探讨 p2 7kip1 、PCNA及 p1 6与胃肠道类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2 5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p2 7kip1 和PCNA蛋白表达 ,同时用PCR法检测 p1 6基因的缺失情况。 结果 :p2 7kip1 在胃肠道类癌阳性表达率为 64 % (1... 目的 :探讨 p2 7kip1 、PCNA及 p1 6与胃肠道类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2 5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p2 7kip1 和PCNA蛋白表达 ,同时用PCR法检测 p1 6基因的缺失情况。 结果 :p2 7kip1 在胃肠道类癌阳性表达率为 64 % (1 6/ 2 5) ,PCNAⅠ~Ⅱ级和Ⅲ~Ⅳ级表达率分别为 56 %、44 %。 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 >0 0 5) ,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p2 7kip1 与PCNA表达负相关。p1 6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 48% (1 2 / 2 5) ,其缺失率与类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2 7kip1 低表达、PCNA高表达与胃肠道类癌转移有关 ,胃肠道 ;类癌的发生与p1 6基因缺失有关 ,但可能为早期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类癌 P27^KIPL PCNA P16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叶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庚寅 蔡永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356,共4页
关键词 上皮间叶转化 胚胎发育 纤维化 肿瘤转移 内皮间叶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镜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林 孙岩松 +4 位作者 杨晓 王冬平 胡仲明 叶华虎 李劲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3-27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细胞凋亡早期,细胞核染色体发生边集,核形不规整,核膜表面凹凸;凋亡中期,核内染色质凝聚,趋边呈月牙状,核...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细胞凋亡早期,细胞核染色体发生边集,核形不规整,核膜表面凹凸;凋亡中期,核内染色质凝聚,趋边呈月牙状,核膜孔消失,核膜呈波纹状皱缩;凋亡晚期,核固缩,细胞膜出芽形成小泡,可见凋亡小体。结论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具有典型性病变特征,是研究HBV感染诱发肝癌发病机理的合适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转基因小鼠 肝脏 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的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向君 郭成浩 +4 位作者 王绥煌 王磊光 邱毅 李香营 陈建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妇女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输卵管各部位的活体和离体数据,为输卵管生育和节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输卵管造影100例、宫腔镜检查30例和离体标本20例进行输卵管各部位长度,径线及内口的形态的观察和测量,...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妇女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输卵管各部位的活体和离体数据,为输卵管生育和节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输卵管造影100例、宫腔镜检查30例和离体标本20例进行输卵管各部位长度,径线及内口的形态的观察和测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⑴造影观测双侧输卵管内口直径为(1.07±0.48)mm;间质部中段(0.50±0.22)mm;间质部远端(0.32±0.12)mm;峡部内径(0.46±0.28)mm;壶腹部内径(2.43±1.45)mm;间质部长度(5.27±4.28)mm;峡部长度(24.35±12.27)mm;壶腹部长度(39.94±22.05)mm;总长(70.78±32.07)mm。⑵宫腔镜观测内口为圆形占76.7%和椭圆形占23.3%;⑶离体标本观测内口周径(5.87±1.46)mm;峡部周径(2.83±1.87)mm;间质部长度(6.73±2.49)mm;峡部长度(20.56±7.61)mm;全长(85.42±22.93)mm。结论⑴输卵管是内外口扩大而内径不均匀走行曲折迂回的管道,间质部呈漏斗状,最狭窄的部位在间质部远端。⑵了解输卵管的内部形态对生育和节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造影检查 宫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瘤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春敏 侯建新 +4 位作者 袁奎封 史永俭 魏国 王苹 刘金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1-662,共2页
报告1例发生于头部的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男,40岁。左侧头皮多发性丘疹、结节7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病变由许多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组成,血管内皮细胞较肥大,呈立方形或上皮样突向腔内形成鞋钉状,血管间散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 报告1例发生于头部的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男,40岁。左侧头皮多发性丘疹、结节7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病变由许多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组成,血管内皮细胞较肥大,呈立方形或上皮样突向腔内形成鞋钉状,血管间散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嗜酸粒细胞。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上皮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糖蛋白表达异常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鹏 周庚寅 +3 位作者 宋向荣 侯建新 张翠娟 马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多形上皮粘蛋白1(mucin1)和E_钙粘蛋白(E_cd)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可预测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指标。方法以5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初发33例,复发12例,恶性7例。采用显微镜观察肿瘤周围包膜的状... 目的研究多形上皮粘蛋白1(mucin1)和E_钙粘蛋白(E_cd)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可预测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指标。方法以5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初发33例,复发12例,恶性7例。采用显微镜观察肿瘤周围包膜的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初发、复发、恶性多形性腺瘤细胞的mucin1和E_c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初发和复发多形性腺瘤的包膜状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多形性腺瘤细胞的mucin1蛋白表达阳性率(64%)与复发者(67%)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的差别表现为mucin1阳性表达部位分布不同,初发者主要为细胞顶膜染色(19/21),复发者主要为整个细胞膜染色(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多形性腺瘤染色部位与复发者相同,且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3种肿瘤的E_cd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形性腺瘤的包膜状况在预测其复发潜能上实际应用性不强,多形性腺瘤细胞E_cd的表达改变与其复发潜能无显著关系。Mucin1在多形性腺瘤细胞膜上的异常分布,使其倾向于向周围分散生长,这种异常分布可作为预测多形性腺瘤复发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多形上皮粘蛋白1 E-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液对肾穿刺活检组织固定及染色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房爱菊 甄军晖 +3 位作者 程凤凤 戴宗燕 石冉冉 孟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9-1310,共2页
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开展肾脏病理的医院寥寥无几。山东省交通医院自2010年3月与济南齐鲁医学检验所合作接收来自全省的肾穿刺活检远程邮寄病理检验标本以来,截至2013年12月共接收3 216例,前后选择4种固定液用于... 肾穿刺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开展肾脏病理的医院寥寥无几。山东省交通医院自2010年3月与济南齐鲁医学检验所合作接收来自全省的肾穿刺活检远程邮寄病理检验标本以来,截至2013年12月共接收3 216例,前后选择4种固定液用于光镜标本的固定,对其染色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2010~2013年齐鲁医学检验中心收集的山东省内各医院肾内科的肾活检组织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固定液 HE染色 MASSON三色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室管膜瘤腮腺及颈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房爱菊 于琼 +1 位作者 李丽 孟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颅外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发生腮腺及颈淋巴结转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该例颅内手术后8个月发生腮腺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前后经历4次手术,...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颅外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发生腮腺及颈淋巴结转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该例颅内手术后8个月发生腮腺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前后经历4次手术,术后16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复习文献报道的7例幕上室管膜瘤颅外转移病例,为经1至多次手术后发生的颅外转移。结论室管膜瘤发生颅外转移绝大多数可能与手术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颅外转移 淋巴结转移 腮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肿瘤中CD56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菲 周庚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CD56在梭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37例梭形细胞肿瘤中CD56的表达,其中包括40例平滑肌肿瘤、20例横纹肌肉瘤、23例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及54例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结果CD56在平滑肌肿瘤... 目的探讨CD56在梭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37例梭形细胞肿瘤中CD56的表达,其中包括40例平滑肌肿瘤、20例横纹肌肉瘤、23例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及54例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结果CD56在平滑肌肿瘤、横纹肌肿瘤、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及其它梭形细胞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50%(19/40)、95%(19/20)、95.65%(22/23)、24.07%(13/54)。横纹肌肿瘤、外周神经源性肿瘤中CD5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平滑肌肿瘤及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滑肌肿瘤中CD56的阳性率与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横纹肌肿瘤中CD56的阳性率与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CD56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和横纹肌肿瘤中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肿瘤 横纹肌肉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CD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基因表达PTEN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18
作者 林晓燕 周庚寅 +3 位作者 王绪洲 马超 高鹏 原银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腋淋巴结阴性(ph node negative,LN N)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探讨与微血管密度lym(VD)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LN N乳腺癌及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PTEN和MCD34蛋白的表达,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 目的:研究腋淋巴结阴性(ph node negative,LN N)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探讨与微血管密度lym(VD)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LN N乳腺癌及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PTEN和MCD34蛋白的表达,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32.6%的患者PTEN蛋白表达减低或完全阴性表达,PTEN与乳腺癌病理分级,ER状态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TEN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83.7%)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66.7%)(P<0.05);PTEN的表达与M VD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2,P<0.01)。结论:PTEN缺失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多发事件,并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PTEN缺失和高M V D的LNN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两者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评估LN N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TEN CD34 微血管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组织内转移的肺低分化腺癌
19
作者 牟坤 张庆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05,共4页
1 临床资料 本次读片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6-11. 患者女性,64岁,发现左侧乳肿物半年余,增大较快,无疼痛,无乳头溢液.临床查体:肿物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大小5.5cm ×4cm×3cm,质硬,触之活动度差,与皮... 1 临床资料 本次读片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6-11. 患者女性,64岁,发现左侧乳肿物半年余,增大较快,无疼痛,无乳头溢液.临床查体:肿物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大小5.5cm ×4cm×3cm,质硬,触之活动度差,与皮肤无粘连.乳头无内陷.乳腺皮肤颜色正常,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检查示左乳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 手术所见:左乳外上方质硬肿物,大小5 cm ×4 cm×3.5 cm,边界欠清,无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肺肿瘤 腺癌 转移 读片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瘤样肾细胞癌2例
20
作者 李丽 周庚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肉瘤样肾细胞癌 病理检查 镜检 免疫表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