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GF、foxp3和MMP-9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建新 蒋悍东 +3 位作者 杜春华 成炜 王丽娜 郭成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29-2332,共4页
目的探讨PDGF、foxp3和MMP-9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PDGF、foxp3和MMP-9,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行胸部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中P... 目的探讨PDGF、foxp3和MMP-9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PDGF、foxp3和MMP-9,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行胸部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中PDGF和MMP-9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foxp3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哮喘组PDGF(P<0.05)和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foxp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C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支气管内径狭窄;小支气管内面积明显变小(P<0.05);小支气管外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小支气管管腔有明显扩张,面积明显增加(P<0.01);治疗前后小支气管对比外径无明显变化。结论哮喘患者有PDGF-foxp3和MMP-9的环路存在,综合治疗可以逆转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调节性T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FOXP3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窝淋巴结试验在药物超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兆华 刘兆平 周庚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共6页
免疫介导药物超敏反应(IDHR)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动物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DHR。已有研究发现,腘窝淋巴结试验(PLNA)操作简单,省时,灵敏,特异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实验动物用量少。尽管其反应... 免疫介导药物超敏反应(IDHR)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动物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DHR。已有研究发现,腘窝淋巴结试验(PLNA)操作简单,省时,灵敏,特异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实验动物用量少。尽管其反应机制不清,给药途径为非常规途径,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剂量水平、溶媒种类及实验周期的选择等各不一致,但PLNA是一种最有希望可成功预测IDHR的动物模型方法。本文综述了PLNA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并分析了PLNA在成分复杂的中药超敏反应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淋巴结试验 药物过敏 药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3 位作者 王姿颖 许复郁 刘兆平 张岫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和200 mg.kg-1iv均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从模型组的(20.6±5.4)%分别降至(14.5±3.1)%,(11.12±4.2)%及(10.2±2.6)%,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3.2%,36.5%及41.0%,其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5.6%,41.2%及49.3%。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海马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地理分布与饮用水碘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肖培瑞 蔺新英 +3 位作者 郭成浩 边建朝 杨晓霞 王金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环境饮用水中碘含量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995~2004年菏泽市立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居住地为山东菏泽且可以查到地址的3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饮用水中碘含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以2003... 目的探讨外周环境饮用水中碘含量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995~2004年菏泽市立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居住地为山东菏泽且可以查到地址的3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饮用水中碘含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以2003年山东省菏泽地区各乡镇的水碘中位数为依据,建立菏泽地区布-加综合征患者空间分布图,并对水碘与布-加综合征关系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以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计算菏泽各县布-加综合征发病率,并对各县布-加综合征发病率与水碘值中位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男女性别比为1.71:1。患者年龄为(40.30±12.97)岁,300例患者分布于25~64岁年龄段。菏泽地区布-加综合征患者所在乡镇的水碘含量范围为12.62~681.21μg/L,中位数为262.05μg/L。89.18%患者所在乡镇的水碘值>150μg/L,水碘浓度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率呈正相关(r=0.846,P=0.008)。结论布-加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饮用水中碘含量过高有关,高碘在布-加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巨大恶性淋巴瘤一例
5
作者 樊兆珊 王蓉 于佩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巨大 眼眶 视力丧失 皮下肿块 颈部肿块 下睑 患者 肿胀 右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安风仙 王晓 +5 位作者 刘雯 高彦丽 马金龙 徐兴欣 陈世明 杨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性表达情况。结果 P-ERK1/2和MMP-9在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0、28.9%和24.4%及77.6%和65.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3,P=0.003;χ2=40.968,P=0.005)。宫颈鳞癌患者中,P-ERK1/2和MMP-9在临床Ⅱ~Ⅲ期组、G3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肿瘤直径>4 cm组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临床Ⅰ期组(P=0.015,P=0.002)、G1~G2组(P=0.013,P=0.017)、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P=0.021)和肿瘤直径≤4cm组(P=0.008,P=0.004)。P-ERK1/2与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χ2=8.955,P=0.006)。结论 P-ERK1/2和MMP-9的阳性率随宫颈病理改变的程度加深而增加。P-ERK1/2和MMP-9在宫颈鳞癌中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宫颈鳞癌的浸润及其淋巴结转移,二者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宫颈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急性吸入高浓度氧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海 潘晓军 +1 位作者 杨建平 郭成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急性吸入高浓度氧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21%O2)和高氧实验组4 h组、8 h组、12 h组和16 h组(85%~100%O2),每组12只,雌雄各半。比色法测定血浆、肺组织匀浆中丙二...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急性吸入高浓度氧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21%O2)和高氧实验组4 h组、8 h组、12 h组和16 h组(85%~100%O2),每组12只,雌雄各半。比色法测定血浆、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eNOS和iNOS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肺泡表面凋亡细胞,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氧各时相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MDA、NO、NOS均升高,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eNOS明显表达,高氧4 h组表达开始升高,8 h组eNOS蛋白质表达升高明显。对照组iNOS蛋白微量表达,但表达量远低于eNOS,16 h组表达略增强。与对照组(2.17%±1.80%)比较,4 h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增加9.13%±3.20%,8 h组、12 h组及16 h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增加达17.47%±3.50%、19.22%±4.50%和11.03%±2.80%。高氧各组血浆及肺组织各指标与细胞凋亡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NO及eNOS在急性高氧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高浓度氧 肺泡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