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锡鹏 张凤梅 凤志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11,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BRCA1作为调节者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DNA损伤的最严重的形式是双链断裂,BRCA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HR)在修复双链断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BRCA1主要功能区与H...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BRCA1作为调节者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DNA损伤的最严重的形式是双链断裂,BRCA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HR)在修复双链断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BRCA1主要功能区与HR的关系、主要功能区基因突变对修复双链断裂的影响、BRCA1与BRCA2,Rad51和CtIP复合物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的磷酸化等方面,对BRCA1调控HR的分子机制、BRCA1介导的修复机制缺失在合成致死性中的作用、及BRCA1缺失后细胞对不同DNA损伤制剂敏感性发生的变化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易感基因1 DNA损伤 DNA修复 DNA断裂 双链 重组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锡鹏 罗月 +2 位作者 董超 张凤梅 凤志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乳腺癌细胞MCF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MCF7细胞用VPA临床安全剂量0.5 mmol·L-1和临界剂量1 mmol·L-1分别预处理0,24,48和72 h,8Gy电离辐射后6 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焦点形...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乳腺癌细胞MCF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MCF7细胞用VPA临床安全剂量0.5 mmol·L-1和临界剂量1 mmol·L-1分别预处理0,24,48和72 h,8Gy电离辐射后6 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焦点形成。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别以VPA 0.5和1 mmol·L-1预处理72 h,4 Gy电离辐射后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CF7细胞用VPA 0.5 mmol·L-1预处理24 h后,按照每皿接种细胞数分别给予电离辐射2 Gy(每皿500和1000),4 Gy(每皿2000和4000)和6 Gy(每皿8000和16000),计算克隆形成率。MCF7细胞分别用VPA 0.5和1 mmol·L-1预处理0,24,48和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VPA 0.5 mmol·L-1处理0,24,48和72 h后,γ-H2AX焦点阳性率分别为(5.3±0.6)%,(10.8±1.0)%,(12.6±0.9)%和(17.8±1.1)%(r=0.985,P<0.05);VPA 1 mmol·L-1对γ-H2AX焦点形成有相同的影响趋势。单独照射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阳性率为100%,其中表示DNA损伤较重的焦点较大且明亮的B类细胞所占比例为(16.5±1.8)%;与单独照射组相比,VPA 0.5 mmol·L-1预处理0,24,48和72 h后,B类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6.5±1.8)%,(28.9±1.0)%,(58.0±2.0)%和(70.8±0.9)%(r=0.986,P<0.05);VPA 1 mmol·L-1对辐射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的影响有相同趋势。MTT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给予VPA0.5 mmol·L-1可显著降低细胞克隆形成率(P<0.05);与单独照射组相比,VPA预处理后接受电离辐射能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和细胞克隆形成率(P<0.05);VPA 0.5和1 mmol·L-1对细胞周期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安全剂量和临界剂量VPA对肿瘤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且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增加电离辐射所致的DNA双链断裂损伤的蓄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乳腺癌 DNA损伤 放射增敏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