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民俗学姻亲关系研究述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刁统菊 郭海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9,共7页
日本民俗学有关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中关于婚姻关系、姻亲关系的研究更是较多地穿插于人生仪礼、家族部分的研究中,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在日本民俗学非常有限的姻亲关系研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嫁女与娘家之间表现出的密切关系和频... 日本民俗学有关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中关于婚姻关系、姻亲关系的研究更是较多地穿插于人生仪礼、家族部分的研究中,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在日本民俗学非常有限的姻亲关系研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嫁女与娘家之间表现出的密切关系和频繁往来这一切入角度。文章着重从婚姻制度与婚俗的综述研究、植野弘子对姻亲关系的研究、有关嫁女与娘家之间保持密切往来的研究、相关的学会活动四个方面入手,对日本民俗学有关姻亲关系的相关研究做出梳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民俗学者特有的研究视角在日本民俗学界已经得到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民俗学 姻亲关系 植野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简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士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2ZD06),首席专家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张士闪教授。课题共分五个子课题,分别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董波教授、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张兆林副教授、齐鲁师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2ZD06),首席专家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张士闪教授。课题共分五个子课题,分别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董波教授、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张兆林副教授、齐鲁师范学院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朱振华副教授、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张娅妮副教授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李海云副教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和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传媒大学 课题负责人 西南民族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 聊城大学 子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论纲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58-66,共9页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它与国际民俗学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在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展望未来 。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民俗学 研究 成就 不足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海固文学透视其民俗文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华 马海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通过对西海固文学形成及成果的梳理,并对其创作内容进行民族民俗文化解读,阐述了西海固民俗文化对西海固文学创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又是西海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保护和传承西海固民俗文化的建议,这有利于促进当地... 通过对西海固文学形成及成果的梳理,并对其创作内容进行民族民俗文化解读,阐述了西海固民俗文化对西海固文学创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又是西海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保护和传承西海固民俗文化的建议,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治民生、人文生态环境的和谐运行,也展示了我国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海固文学 民俗文化 透视 回族伊斯兰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中元节节俗述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刁统菊 赵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7,共8页
中元节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元、流传范围广、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节日。历朝历代中元节普遍以七月十五为期,其活动内容既有与宗教有关者,也有一般人家所行的祭祖之礼,而且通常并行不悖,其中荐新祭祖一直是一般民众的主要活动。目前来... 中元节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元、流传范围广、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节日。历朝历代中元节普遍以七月十五为期,其活动内容既有与宗教有关者,也有一般人家所行的祭祖之礼,而且通常并行不悖,其中荐新祭祖一直是一般民众的主要活动。目前来看,该节在南方比北方要隆重。明清两朝至民国年间,山东中元节亦以"祭祖"这一基本内容最为普遍。当代山东地区的中元节无论是节期还是名称均延续了明清以来的习惯,在活动内容上也以祭祖(居家祭祀或上坟祭扫)为主。区域分布上,山东中元节习俗活动几乎涉及全省大部分村落,其中以鲁中地区的祭祖活动最成体系也最为典型。调查表明,尽管中元节在山东节日体系中的地位也存在区域差异,但人们认可中元节是对亲人的感恩与缅怀,表达的是对祖先的孝心与家族归属感,有其严肃性和神圣性,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应该积极传承下去,这应该就是它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中元节 祭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政治与民间社会互动视野下的乡村裁缝业——以山东省肥城市石横村为个案
6
作者 刘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85-95,共11页
近现代以来,石横村的裁缝行业经历了曲折的兴衰演变。在传统社会中,它以季节性副业和互助帮工的形式融入村落生活之中;改革开放之初,其作为乡土社会的手工行业之一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发展引发了社会转型,使... 近现代以来,石横村的裁缝行业经历了曲折的兴衰演变。在传统社会中,它以季节性副业和互助帮工的形式融入村落生活之中;改革开放之初,其作为乡土社会的手工行业之一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发展引发了社会转型,使这一传统行业迅速遭到先进生产力的排挤,呈现衰落趋势。纵观这一过程,国家政治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但民众的智慧及民间社会自身的规律法则也参与其中,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较量的博弈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发现村落经济生活领域内国家政治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的生计选择与民间社会的内发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横村 裁缝业 国家政治 民间社会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士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3,共5页
乡民艺术知识并不具有结构的永久稳固性,而是因为与乡土社会生活关联密切而相应地具有形式转换的多样性和意蕴阐释的多元性。在乡土社会急剧转型、乡民艺术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学者应透过乡民艺术活动的表层现象认知其深层的交流... 乡民艺术知识并不具有结构的永久稳固性,而是因为与乡土社会生活关联密切而相应地具有形式转换的多样性和意蕴阐释的多元性。在乡土社会急剧转型、乡民艺术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学者应透过乡民艺术活动的表层现象认知其深层的交流结构,借助区域社会文化整体的概念,突破民族志书写中"凝固幻象"之窠臼,以充满流动感的书写模式,实现对乡民艺术活动及其内在文化结构的深刻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民艺术 民族志 主体意识 凝固幻象 流动的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兼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7
8
作者 朱以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了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文化生态,其结果必将导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消失,造成人类文化危机。文化生态理论对解决人类文化危机特别是对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了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文化生态,其结果必将导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消失,造成人类文化危机。文化生态理论对解决人类文化危机特别是对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本真性原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生存的环境一起保护,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里正在唐代乡村行政中的地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乡里制是唐代乡村基层行政制度。里正掌握着诸如户籍管理、赋役征收、治安管理等乡村基层行政权力;里正要到县衙有关部门当差,这是里正的上值制度;里正的任用、考核和职掌运作都由县级政权直接管理;里正的职掌是通过符帖和牒运转的。里... 乡里制是唐代乡村基层行政制度。里正掌握着诸如户籍管理、赋役征收、治安管理等乡村基层行政权力;里正要到县衙有关部门当差,这是里正的上值制度;里正的任用、考核和职掌运作都由县级政权直接管理;里正的职掌是通过符帖和牒运转的。里是唐代乡村社会的中心,里正是唐王朝政府对乡村实行管理的首要执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正 唐代 乡村行政 上值制度 运转机制 符帖 乡里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拥有、流动与家庭的土著化——对鲁南红山峪村37张地契的介绍与初步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统菊 田传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61-68,共8页
文章对来自山东南部村庄红山峪村37张地契进行了介绍与初步解读。分析表明,土地交易习俗的传承是土地契约与交易的内生机制,尽管契约关系、契约意识深入人心,但当地土地交易并没有实现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出现土地集中于家族的趋势。家族... 文章对来自山东南部村庄红山峪村37张地契进行了介绍与初步解读。分析表明,土地交易习俗的传承是土地契约与交易的内生机制,尽管契约关系、契约意识深入人心,但当地土地交易并没有实现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出现土地集中于家族的趋势。家族和姻亲关系是进入村落的较佳途径,但在红山峪村土著化的实现却是以家庭为单位,这样做的结果是减缓了家族的土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契 土著化 红山峪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历“非遗”——鲁中地区一种乡民艺术的当代变迁
11
作者 郭凌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78-88,共11页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乡民艺术与村落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非遗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妥协”与“抵制”:“网游玩工”的日常消费逻辑 被引量:8
12
作者 樊枫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71,共10页
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作为网游增值服务业的从业者,“网游玩工”的日常生活在商业资本与媒介技术的控制下逐步异化。面对折转虚实的生活状态所带来的问题时,该群体选择通过日常消费的方式与之合解。其蕴含矛盾性的消费逻... 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作为网游增值服务业的从业者,“网游玩工”的日常生活在商业资本与媒介技术的控制下逐步异化。面对折转虚实的生活状态所带来的问题时,该群体选择通过日常消费的方式与之合解。其蕴含矛盾性的消费逻辑在于:“妥协”于商业资本、媒介技术和消费文化等宰制力量规训的同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抵制”战术与之应对。其日常消费逻辑的生成,是实践者与结构系统博弈的结果。该群体的消费实践不仅证明了后现代社会中外部规训力量之牢固,也同时显现了结构内部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字时代中,对于“网游玩工”日常消费逻辑的分析,有利于理解新业态青年群体在现实处境中的困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游玩工 消费实践 日常生活 新业态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抬杠:鲁中地区一种村落传统的形成与衰落
13
作者 杨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以论辩竞智为主要特征的"抬杠"习俗,是鲁中莱芜地区南下冶村一种集辩论、辩智、游戏、娱乐于一体的传统休闲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村落的独特个性。文章将其视为一种民间口头传统、乡民的生活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村落发展... 以论辩竞智为主要特征的"抬杠"习俗,是鲁中莱芜地区南下冶村一种集辩论、辩智、游戏、娱乐于一体的传统休闲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村落的独特个性。文章将其视为一种民间口头传统、乡民的生活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村落发展的历史、各家族之间的关系及村落社区调整等方面重要内容,分析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传承与运作机制,将抬杠置于整体性的村落民俗志中予以理解,强调它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作为当代村民难以割舍的口头叙事,当代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应该给抬杠一类的另类民间传统以一定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杠 鲁中 村落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