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朝晖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92,共9页
近年来中西比较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但迄今为止极少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本研究通过梳理以中西比较方法开展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若干主要论题,回顾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成就,从理论层面对... 近年来中西比较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但迄今为止极少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本研究通过梳理以中西比较方法开展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若干主要论题,回顾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成就,从理论层面对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进行剖析,将相关研究区分为参照对象、观察视角、研究领域、分支学科四个层次,认为开展中西比较研究具有开阔研究视野、发现和提出问题、破除西方中心论等意义与功用,同时也需要规避简单移植西方书籍史理论、不对等比较、本土意识欠缺等陷阱和误区,书籍史领域的中西会通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书籍史的书写,有赖于书籍史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欧洲 古代书籍史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球视野开展出版史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朝晖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5,共5页
我国的出版史研究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全球视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出版史研究领域,20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逐渐重视开展中西比较研究,着手进行世界各国、各地区书籍史、出版史的整合工作,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也存在一些明... 我国的出版史研究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全球视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出版史研究领域,20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逐渐重视开展中西比较研究,着手进行世界各国、各地区书籍史、出版史的整合工作,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出版史研究水平,应积极引介国外出版史研究成果,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研究中引入全球视野,从比较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为书写真正的全球出版史作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视野 国际对话 出版史 书籍史 全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中叶刻书的劳动力配置、刊版效率与刻工工作方式——以顾氏奇字斋《类笺唐王右丞集》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朝晖 李萍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100,共8页
明嘉靖间无锡顾起经奇字斋刻《类笺唐王右丞集》,保留了关于刊刻进度、生产周期、雇佣劳动力等方面的丰富信息。论文以该书为例,探讨了明中叶书籍刊刻中不同工种的配置比例,书版的刊刻效率,以及刻工的工作方式。认为书中保留的印刷劳动... 明嘉靖间无锡顾起经奇字斋刻《类笺唐王右丞集》,保留了关于刊刻进度、生产周期、雇佣劳动力等方面的丰富信息。论文以该书为例,探讨了明中叶书籍刊刻中不同工种的配置比例,书版的刊刻效率,以及刻工的工作方式。认为书中保留的印刷劳动力信息虽然较为完整,但并不能体现当时典型的劳动力配置比例;刻书过程中刊版效率存在较大波动,但部分刻工在全力投入的阶段刊版效率与其他文献的记载大体吻合;奇字斋与刻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是松散的,刻工同时还为其他出版者工作,刻工承接刻书任务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该书提供的信息可一窥明中叶刻书作坊运作的方式与刻工的从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雕版印刷 出版经济 劳动力 生产效率 刻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定、参订与校阅:明后期刊本中的著作参与方式述论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朝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7,共9页
明代后期的出版物中,在此前已经存在的撰作、编纂、注释、评点等著述方式之外,又大量出现了鉴定、参订、校阅等著作参与方式。这些著作参与方式大都并不对书籍内容产生实质性影响,其作用在于对作品的质量提供一种证明或担保,以利于书籍... 明代后期的出版物中,在此前已经存在的撰作、编纂、注释、评点等著述方式之外,又大量出现了鉴定、参订、校阅等著作参与方式。这些著作参与方式大都并不对书籍内容产生实质性影响,其作用在于对作品的质量提供一种证明或担保,以利于书籍的宣传推广。文章对这些著作参与方式的具体内涵、实际作用作了深入探讨,并力图揭示鉴定、参订、校阅者与书籍作者、出版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列名鉴定、参订、校阅,明代后期士人参与并推动了书籍的商业化传播。这种现象是明代后期出版业高度商业化的一个表征,也是文人与商业出版日益紧密结合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参订 校阅 商业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方式“著”的来源与确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朝晖 殷漱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9,166,共9页
“著”本字作“箸”,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书写”“记录”的含义,表示对官方文书、言论事理、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图像的铸刻。在先秦文献中“著”强调的是著述的行为,作为“著”的主体的个人作者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尚未得到凸显。... “著”本字作“箸”,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书写”“记录”的含义,表示对官方文书、言论事理、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图像的铸刻。在先秦文献中“著”强调的是著述的行为,作为“著”的主体的个人作者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尚未得到凸显。至汉代,“箸”隶变为“著”,连接作者与作品,表示作品的创作过程,用来描述对思想学说、历史著作、文学作品和经典注释的撰作。在汉代的文献记载中形成了包含作者、著作行为和作品的完整叙述模式,在书目著录中出现了表述作者著作方式的规范形式。个人作者在汉代崛起,“著”作为书籍的著作方式得以正式确立。“著”作为著作方式的确立过程,反映了作者身份的变化与著述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方式 作者身份 著作意识 先秦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天主堂出版活动述论
6
作者 何朝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山东兖州天主堂印书馆是德国圣言会在华出版中心,是近现代中国重要的天主教出版机构。它出版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传教出版物,对天主教在华北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刊行的中国基督教史和汉学研究著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资料价值。兖... 山东兖州天主堂印书馆是德国圣言会在华出版中心,是近现代中国重要的天主教出版机构。它出版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传教出版物,对天主教在华北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刊行的中国基督教史和汉学研究著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资料价值。兖州天主堂印书馆的出版活动具有多样性、开放性、注重通俗性与本土化等特点,是观察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天主教在华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兖州 出版 天主教 圣言会 汉学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