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儒学与“古今中西”问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黄玉顺先生访谈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玉顺 赵立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儒学复兴,新的儒学理论形态纷纷涌现。其中,黄玉顺教授的"生活儒学"引人瞩目。生活儒学在中西哲学比较的宏阔视野下,突破传统哲学"形上–形下"的二级框架,追溯作为存在的生活、及其情感显现,形...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儒学复兴,新的儒学理论形态纷纷涌现。其中,黄玉顺教授的"生活儒学"引人瞩目。生活儒学在中西哲学比较的宏阔视野下,突破传统哲学"形上–形下"的二级框架,追溯作为存在的生活、及其情感显现,形成"生活存在–形而上存在者–形而下存在者"的三级视域。生活儒学以作为生活情感的仁爱为本源,通过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形下学,有效回应"中西古今"问题,特别是儒学走向现代性、以及其题中应有的建构个体主体性的时代课题。深入挖掘梳理儒学传统中的个体性资源,必将成为今后儒家哲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存在 仁爱情感 现代性 个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全球论坛(2005)暨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综述
2
作者 徐庆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山东大学 研究中心 成立大会 儒学 论坛 全球 全国政协常委 党委书记 与会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句格言育英才——记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晓钰 王静 刘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28,共4页
介绍了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在科学技术哲学教学的三十余年中,将"用理想统帅一生中的一分一秒","半部论语治天下,十本经典傲学林"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三句人生格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介绍了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在科学技术哲学教学的三十余年中,将"用理想统帅一生中的一分一秒","半部论语治天下,十本经典傲学林"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三句人生格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升华为行之有效的育人思想。具体叙述了马来平教授引导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发扬以苦读经典为核心的实干精神,培养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平 三句格言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礼仪服饰中辨识明清政治与社会生活——评《礼制与造物:明清山东礼仪服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士闪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2-432,共1页
礼仪服饰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其政治象征意义远大于审美意义。在明清时期,山东地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尤为看重服饰礼仪。礼仪服饰体现了山东这一“首善之区”所独有的地域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礼仪服饰 服饰礼仪 首善之区 儒家文化 审美意义 山东地区 地域特色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归传播本源,重建华夏传播:对华夏传播研究两种进路及观念的存在论反思
5
作者 李承志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92,共15页
“华夏传播研究的合法性”问题已发展为“华夏传播研究的进路”问题。华夏传播研究的史学进路与哲学进路尤其是各自“返本开新”和“心传天下”的基本观念犹待反思:“返本开新”难以因应华夏传播研究史学进路中“古今之变”的断裂和“... “华夏传播研究的合法性”问题已发展为“华夏传播研究的进路”问题。华夏传播研究的史学进路与哲学进路尤其是各自“返本开新”和“心传天下”的基本观念犹待反思:“返本开新”难以因应华夏传播研究史学进路中“古今之变”的断裂和“中西之别”的固化观念所带来的底层理论上的困扰;“心传天下”能否为华夏传播的现代转型保驾护航并成为引领传播学实现形上突围的宏大理论还有待论证。根本而言,两条进路及其观念缺少从“媒介本体论”到“传播存在论”的视域突破。传播存在论主张“传,所以在”,揭示了传播观念“存在→形上存在者→形下存在者”的三个层级。在此视域下,重建华夏传播亟须复归传播本源。新的华夏传播学应以“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之性质,采取“历史诠释”之方法,以“奠基性学术”为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播研究 史学进路 哲学进路 传播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视野——首届“20世纪中国史学”前沿论坛综述
6
作者 公坤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64,共2页
2025年4月12日13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课题组主办的首届“20世纪中国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共有来自全国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期刊... 2025年4月12日13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课题组主办的首届“20世纪中国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共有来自全国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期刊的40余位学者与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 山东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严格区分“当代新儒学”与“现代新儒学”——评《新世纪大陆新儒家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庆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应严格区分"当代新儒学"(新世纪大陆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一脉相承之处,诸如积极回应当下问题、努力尝试复兴儒学、建构儒学本体论等,但毕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两个群体重建儒学的理路不同,所... 应严格区分"当代新儒学"(新世纪大陆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一脉相承之处,诸如积极回应当下问题、努力尝试复兴儒学、建构儒学本体论等,但毕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两个群体重建儒学的理路不同,所构建的新儒学的思想资源和关注层面相异;建构的儒学本体论也相差甚远。"当代新儒学"试图避免"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困惑,实现对"现代新儒学"的超越,并复兴儒学。但这个群体成员对于儒学的本体重构,或者太注重实际操作而显得"急功近利",或者太"形而上"而难于被理解。"当代新儒学"的观点能否引起学界的共鸣和认可,人们拭目以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当代新儒学 新世纪大陆新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科学关系再研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9期泰山学术沙龙侧记
8
作者 苗建荣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2015年12月6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9期泰山学术沙龙在山东大学召开。沙龙领衔专家为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 2015年12月6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9期泰山学术沙龙在山东大学召开。沙龙领衔专家为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马来平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协会 学术沙龙 山东省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泰山 儒学 山东大学 高等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研究中的“返旧”趋势
9
作者 徐庆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陆兴起"国学热"以来,儒学研究中的"返旧"趋势渐趋浓烈。这种"返旧"主要表现在"整理国故"重启、经学研究勃兴,以及考古发现所带来的文字学、训诂学、考据学的蓬勃发展等方...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陆兴起"国学热"以来,儒学研究中的"返旧"趋势渐趋浓烈。这种"返旧"主要表现在"整理国故"重启、经学研究勃兴,以及考古发现所带来的文字学、训诂学、考据学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整理国故"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儒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但对儒学典籍的过多、过频的整理,会使儒学研究的重点发生偏向和转移。经学研究应是儒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当前的经学研究相对而言过于重视经学文献本身而忽视经书义理。文字学、训诂学、考据学等治学方法是儒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当前的儒学研究绝不能停留于考证其是什么、不是什么的层面,而应该发现、探索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研究 整理国故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医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来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中医是儒学在医学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西医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西医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是中、西两种文化互动的重心,以及各种医学思潮论争的根本点。论及西医东渐,人们对西医与中医的冲突津津乐道,而对于... 中医是儒学在医学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西医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西医东渐中科学与儒学关系是中、西两种文化互动的重心,以及各种医学思潮论争的根本点。论及西医东渐,人们对西医与中医的冲突津津乐道,而对于西医与中医及其背后的科学与儒学的亲和性却往往熟视无睹。其实,西医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具有根本上的亲和性。这种亲合性具体表现为,面对西医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中医不断做出重大调整;对于西医东渐,儒学和中医持欢迎态度并发挥一定建构作用。西医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亲和性,从儒学的角度说,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具有贯彻儒学基本理念的工具价值;从医学的角度说,双方在不同程度上都兼具科学性和地方性,二者性质相近又有一定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东渐 儒学与科学的关系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的社会科学化取向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文史哲》杂志举办第二期青年学者工作坊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彩云 李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2021年12月4日,《文史哲》编辑部举办了以“儒学的社会科学化取向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为主题的青年学者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23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山东大学《文史哲... 2021年12月4日,《文史哲》编辑部举办了以“儒学的社会科学化取向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为主题的青年学者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23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副主编李扬眉副教授为会议致闭幕辞。此期工作坊包括“礼学与实践的儒学”“社会科学视域下的儒学研究”“儒家政治传统与现代社会治理”“儒学与西学”“儒学的现代价值与走向”“现代学术视野下的儒家哲学”“儒学与科学”七个专题,与会学者从现代学术视野,尤其是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不同视角下,对当代儒学研究进行了探讨,展示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哲》 社会科学化 工作坊 青年学者 儒学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当代儒学 儒家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盛铎藏书研究的历程与面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天琪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在近代藏书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地位突出,其在20世纪40年代整体归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极大地扩充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善本数量,是中国藏书文化历史性变革时期的重要事件。近百年间,学界对这批藏书的研究与利用逐渐走... 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在近代藏书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地位突出,其在20世纪40年代整体归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极大地扩充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善本数量,是中国藏书文化历史性变革时期的重要事件。近百年间,学界对这批藏书的研究与利用逐渐走向深入,相关成果集中于版本目录学和文献文化史两个领域,主要包括编制书目、整理题跋、影印珍籍、辩证版本、分析源流等多个方面。随着李盛铎档案、书札和近代其他藏书家日记、题跋不断被揭示,李盛铎木犀轩藏书研究迎来了新的机遇,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未来可在撰写提要、整理信札、汇编传记、影印丛刊诸方面继续探索,力争系统总结版本目录学成绩,研讨近世藏书思想变迁,树立高校古籍收藏与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盛铎 北大图书馆 版本目录学 近代藏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光向下的“温度”——从《江南戏曲文化史论》“民俗文化卷”看戏曲文化研究的新趋势
13
作者 张士闪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6,共6页
一部学术专著,如果能在系统爬梳资料的同时表达鲜明的学术观点,尤其是贯穿一定的学术理念,就堪称包罗丰赡、余味深长了。尤其是当某一学科研究面临瓶颈,就更需要有人斫榛焚茅,阐幽发微,引导后继者循径前行。最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江... 一部学术专著,如果能在系统爬梳资料的同时表达鲜明的学术观点,尤其是贯穿一定的学术理念,就堪称包罗丰赡、余味深长了。尤其是当某一学科研究面临瓶颈,就更需要有人斫榛焚茅,阐幽发微,引导后继者循径前行。最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江南戏曲文化史论》丛书,正是这样一部可以从学术理念角度展开讨论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学术理念 民俗文化 学术专著 眼光向下 史论 学术观点 江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来何事不同归——孟子与庄子思想方法比较
14
作者 黄玉顺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5,共8页
先秦儒道关系,以孟子和庄子为典型代表,这一判断并不是简单地基于以双方差异对立为基础的所谓“儒道互补”。事实上,两家的关系可概括为“同途殊归”,即其宗旨虽然“殊归”,但其思想方法却是“同途”,即两家都具有“解构→还原→建构”... 先秦儒道关系,以孟子和庄子为典型代表,这一判断并不是简单地基于以双方差异对立为基础的所谓“儒道互补”。事实上,两家的关系可概括为“同途殊归”,即其宗旨虽然“殊归”,但其思想方法却是“同途”,即两家都具有“解构→还原→建构”的致思路径:就解构而论,两家都批判某种社会现实;就还原而论,两家都回归某种本真状态;就建构而论,两家都诉诸某种理想秩序。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真状态的还原和理想秩序的建构方面,两家都彰显了个体的独立自足价值及其对于社会秩序建构的基础意义。就此观之,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或者可以期待儒道两家不仅“同途”,而且“同归”。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孟子 道家 庄子 思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的张力及其化解
15
作者 黄玉顺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5-183,共9页
在孔子是否具有平等观念的问题上,学界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两类观点。事实上,根据孔子的人性论和社会正义论,孔子既具有某种平等观念,也具有某种等级观念,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张力,但本质上并非矛盾关系,倒是一种蕴涵关系。这是因为:孔子的... 在孔子是否具有平等观念的问题上,学界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两类观点。事实上,根据孔子的人性论和社会正义论,孔子既具有某种平等观念,也具有某种等级观念,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张力,但本质上并非矛盾关系,倒是一种蕴涵关系。这是因为:孔子的等级观念集中在社会等级,主要是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等级和政治地位等级;其平等观念集中在超越时代的人性平等,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人格平等。两者并不在同一个观念层级。孔子的社会正义论有两条基本的正义原则:根据其正当性原则,应当在社会生活中贯彻“泛爱”的平等精神;然而根据其适宜性原则,这种“泛爱”精神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下有其不同的实现程度,即社会平等表现为一个渐次展开的进步过程。因此,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下,孔子的人性平等观念必然合乎逻辑地导出社会平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社会等级 人性平等 人格平等 社会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美为美”:从出土文献论先秦儒家“美”的建构——以“郭店简”与“上博简”为中心的讨论
16
作者 曾振宇 林蕴臻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共13页
“美”贯穿“由巫入礼”的全过程,体现“连续性”的思想形态,是建构先秦思想文化谱系的核心观念。然“郭店简”与“上博简”等出土文献中的“美”思想,学界鲜有论述。以《天子建州》“不美为美”“美为不美”的论说为切入点,儒简所论“... “美”贯穿“由巫入礼”的全过程,体现“连续性”的思想形态,是建构先秦思想文化谱系的核心观念。然“郭店简”与“上博简”等出土文献中的“美”思想,学界鲜有论述。以《天子建州》“不美为美”“美为不美”的论说为切入点,儒简所论“美”呈现三个维度的意涵:其一从自然之维看,“美”指美质,表示真情实感的流露与依循天道的顺物。简文以“阴阳”同“文武”对照指示美的发生逻辑在于天道,说明“不美为美”是以推崇本然无饰的自然美体现反本修古的思想。其二,从人道之维看,“美”指文质中道、尚文尚质的人文美,遵循“体其义而节文”的美的规律说明“美”依境而生的非现成性。其三,从价值之维看,“美”是人性能力的完满显现,美感是具有悦乐特性的道德情感。简文围绕“义”的价值判断论证美善关系,强调人格的善与人格的美存在差异,礼乐是实现“美善合一”的进路,君子人格代表“美善合一”的最终达成。通过与孔孟论说相较,儒简思想的过渡性及先秦儒家“美”思想转承的真实面貌可以逐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上博简 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球视角重估雕版印刷
17
作者 何朝晖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5,165,166,共21页
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中国的主流出版技术,成为印刷史领域的“李约瑟之问”。近来学界从中国本土经验出发已对此问题提出新的看法,然而引入全球视角与域外经验将... 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中国的主流出版技术,成为印刷史领域的“李约瑟之问”。近来学界从中国本土经验出发已对此问题提出新的看法,然而引入全球视角与域外经验将会为考察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关系提供更多参照,得出更清晰的认识。考察雕版印刷在域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和境遇,能够呈现雕版印刷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丰富和深化对雕版印刷文化的理解。在不少西方的印刷史书写中,雕版印刷受到有意无意的漠视和低估。雕版印刷与欧洲近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归根结底指的是雕版印刷。在印刷史领域应消除线性史观和西方中心观的影响,雕版印刷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需得到公正而全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四大发明 全球史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道”的古今之变:儒家夫妻伦理及其现代转化——与方旭东教授商榷
18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8,共8页
古代儒家真正的夫妻伦理原则,实质上并非简单的“妻顺从夫”,而是以“从道不从夫”或“从义不从夫”为前提的原则。当然,应当承认,在古代伦理关系中,夫妻之间并不平等。唯其如此,近代以来的儒家,大多数都反思和批判古代夫妻伦理,主张“... 古代儒家真正的夫妻伦理原则,实质上并非简单的“妻顺从夫”,而是以“从道不从夫”或“从义不从夫”为前提的原则。当然,应当承认,在古代伦理关系中,夫妻之间并不平等。唯其如此,近代以来的儒家,大多数都反思和批判古代夫妻伦理,主张“男女平等”和“夫妻平等”的现代价值。这其实是由儒家的社会正义理论的原理所决定的。面对不可抗拒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趋势,儒家要么认同现代化,那就只能顺应时势,从而自我变革,采纳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的现代伦理原则;要么抗拒现代化,从而拒绝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的现代文明价值,那就意味着儒学无法进入现代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妇道” 夫妻伦理 现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即知:传统仁学的一种现代诠释
19
作者 沈顺福 高凯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6,共11页
传统儒家尤其是理学以知释仁,将仁理解为德性之知、真知、觉、良知等,仁即知。作为知的仁是一种由心灵所主导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能够认知的心灵与对象相贯通,不仅完成了一项活动,而且能够产生认知,实现自明。这种自明性活动尚未形式... 传统儒家尤其是理学以知释仁,将仁理解为德性之知、真知、觉、良知等,仁即知。作为知的仁是一种由心灵所主导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能够认知的心灵与对象相贯通,不仅完成了一项活动,而且能够产生认知,实现自明。这种自明性活动尚未形式化为认知对象,因此是不可知的,真知行为是知而不知。通过转折,人们将这种认知过程形式化并对象化,成为认知观念。作为认知观念的知乃是一种思想转折,区别于认知活动。超越的认知活动(“知”)与经验的认识观念(“知”)之间,通过“知”而形成超越性关系,心灵通过认知活动完成对认知观念的超越。以知释仁能够体现出人类生存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性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承福《尊胜陀罗尼经后序》考释
20
作者 孙齐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尊胜陀罗尼经后序》是唐代张承福于如意二年(693)左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灵验记,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灵验故事。这篇文献早已失传,但可以根据两件开元年间经幢复原全文。通过考证,可知张承福为张弼之子,在... 《尊胜陀罗尼经后序》是唐代张承福于如意二年(693)左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灵验记,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灵验故事。这篇文献早已失传,但可以根据两件开元年间经幢复原全文。通过考证,可知张承福为张弼之子,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颇受信任,作为侍御史监查紫蒙军,随后被诬陷流配庭州,如意二年时放归中原。张承福的经历,展示出武则天时代酷吏政治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胜陀罗尼经后序》 张承福 庭州 经幢 流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