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组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研究策略
1
作者 吕嘉丽 范冰冰 +1 位作者 魏梦珂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4-476,480,共4页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以前瞻性队列设计为基础的纵向组学研究已经成为系统生物学研究新趋势。统计学上,纵向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统计分析框架,但这些方法主要集中于变量数目小于观察单位数的低...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以前瞻性队列设计为基础的纵向组学研究已经成为系统生物学研究新趋势。统计学上,纵向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统计分析框架,但这些方法主要集中于变量数目小于观察单位数的低维医学纵向数据。而针对纵向组学数据,目前仍缺乏成熟的统计分析策略。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纵向组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并系统地总结各个方法的核心思想及优缺点,给出纵向组学数据统计分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检测 纵向数据 统计分析方法 系统生物学 组学数据 变量数目 机器学习方法 组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具有多元纵向内生协变量的随机生存森林动态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2
作者 陈家豪 李春霞 +1 位作者 范冰冰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基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动态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05—2011年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1研究中的380... 目的基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动态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05—2011年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1研究中的380例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7∶3随机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13项认知分量表(ADAS-Cog13)、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即时分数(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immediate score,RAVLT Immediate)、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作为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指标,利用具有多元纵向内生协变量的随机生存森林方法于训练集中构建MCI患者AD发病风险的动态预测模型。采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和布莱尔分数(Brier score,BS)于测试集中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对于MCI患者AD发病风险的预测,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是比基线临床资料更为重要的预测因子,其中FAQ是最强的预测因子。动态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高,在测试集中的AUC范围为0.7695~0.8987,BS的范围为0.1369~0.2184。结论基于具有多元纵向内生协变量的随机生存森林方法可以合并多个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构建MCI患者AD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并能够实现个体化的动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量表 动态预测 随机生存森林 多元纵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在变量因果时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广帅 范冰冰 +5 位作者 王春霞 游顶云 刘言训 薛付忠 陈伟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介绍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原理及其在变量间因果时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基于交叉滞后面板设计,估计的路径系数具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满足因果推断中“因在前果在后”的时序性要求。利用健康随访数据构建体重... 目的介绍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原理及其在变量间因果时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基于交叉滞后面板设计,估计的路径系数具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满足因果推断中“因在前果在后”的时序性要求。利用健康随访数据构建体重指数(BMI)与血尿酸(UA)的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探索BMI和UA的因果时序关系。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基线BMI到随访时UA的路径系数(ρ2=0.060,P<0.001)明显大于基线UA到随访时BMI的路径系数(ρ1=-0.009,P=0.056),且两系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2>ρ1,P<0.001)。在时间顺序上BMI增加先于UA升高发生。结论BMI增加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可以有效的识别变量间的因果时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滞后路径分析 因果时序关系 体重指数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转录组关联研究的设计、分析与展望
4
作者 郭萍 刘璐 +4 位作者 燕冉 季加东 王淑康 薛付忠 袁中尚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8,152,共6页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成功识别出众多与复杂疾病/性状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1-2]。然而,研究表明高达90%的GWAS关联位点分布在基因间区或基因非编码...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成功识别出众多与复杂疾病/性状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1-2]。然而,研究表明高达90%的GWAS关联位点分布在基因间区或基因非编码区域,其遗传功能和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往往难以被实验验证,为后续生物学机制解释和临床转化带来了巨大挑战[1-3]。同时,GWAS所采用的从基因组直接跨越到疾病终点的关联分析策略,忽略了从遗传变异到疾病的连续生物过程,不利于从多组学角度解释复杂疾病机制,构筑从遗传变异经分子标记到疾病的完整链条,需吸纳多层面组学标记信息。近年来,高通量组学测序技术的成熟发展与检测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在群体水平获取多层面跨组学标记成为可能。为此,对多组学数据进行跨越式交叉整合,识别能够介导“SNP关联位点→复杂疾病”效应的潜在组学标记,打开遗传变异到疾病间的黑盒子,已成为后GWAS时代的研究热点[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生物学机制 群体水平 遗传功能 复杂疾病 测序技术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中介分析方法及其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魏梦珂 周广帅 +2 位作者 范冰冰 吕嘉丽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3-787,共5页
中介分析在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部作用机制。经典的中介分析是针对单个中介变量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多元中介模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随着高通量检测仪器和技术的发展... 中介分析在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部作用机制。经典的中介分析是针对单个中介变量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多元中介模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随着高通量检测仪器和技术的发展,高维数据在许多科学领域变得越来越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检测 中介分析 高维数据 生物医学 组学研究 中介模型 社会科学研究 中介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组学关联分析方法和策略
6
作者 樊哲 吕嘉丽 +2 位作者 张帅 谷冰冰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典型数据是由操作分类单元(OTU)计数组成,这些数据具有零膨胀、过离散、偏态等特点,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本文旨在介绍微生物组学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并提出相关研究策略。方法根据微生物组学数据特点,本文拟从线性相... 目的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典型数据是由操作分类单元(OTU)计数组成,这些数据具有零膨胀、过离散、偏态等特点,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本文旨在介绍微生物组学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并提出相关研究策略。方法根据微生物组学数据特点,本文拟从线性相关分析和非线性相关分析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微生物组学数据关联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展开讨论。结果根据各方法的核心思想及优缺点,总结统计分析策略。结论运用本文提出的统计分析策略,可有效识别微生物同其他研究指标间多种函数形式的关联。为探讨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学 多组学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