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东北部海盐业起源的历史与考古学探索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李慧竹
王青
-
机构
山东大学博物馆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2期43-46,53,共5页
-
文摘
根据《世本》、《孟子》等文献记载,夙沙氏和胶鬲是我国最早从事海盐生产的部落,本文经过梳理考证认为,他们应分布在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北部沿海。通过相关考古遗存的分析,本文认为,夙沙氏制盐应是在距今5500-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中期或略早,制盐地域应在现今的山东北部寿光至广饶一带。在稍后的距今4300-3900年龙山文化晚期,鲁西北的阳信至滨州一带也兴起海盐生产,由此成为商代胶鬲的远祖。总的看,当时的制盐活动只能在海边进行,制盐技术也比较原始,这是符合其时代特点的。
-
关键词
夙沙氏
胶鬲
山东北部
海盐业起源
-
Keywords
Sushashi tribe
Jiaoge tribe
northern Shandong
origin of sea- salt production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淋煎法海盐生产技术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王青
-
机构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
出处
《盐业史研究》
2007年第1期32-37,共6页
-
文摘
我国古代海盐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明代之前的淋煎法和元代开始兴起的滩晒法,目前学界对淋煎法的起源问题迄无定论。近年在鲁北沿海发掘了一处西周时期的制盐遗址,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和分析数据。由此,对淋煎法的起源及生产技术流程问题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
关键词
海盐
淋煎法
考古
探索
-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高青陈庄铜器铭文与城址性质考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方辉
-
机构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02-105,共4页
-
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Supported by the Program of Introducing Talents of Disciplineto Universities)
项目编号:111-2-9
-
文摘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及墓地的发现对于西周考古与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根据迄今所报道的资料,对两则铜器铭文做了解读,并对陈庄城址的性质做了推考。文章认为,陈庄墓地从西周早期成王开始延续到中期的昭穆时期,其间未曾中断,与城址的存续时间相吻合。陈庄城址规模较小,不大可能是西周齐国的都城,其属于齐国贵族封邑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个封邑,应该是豐。
-
关键词
陈庄
铜器铭文
城址性质
-
Keywords
Chenzhuang
bronze inscriptions
nature of city wall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新夷夏东西说商榷
被引量:5
- 4
-
-
作者
王建华
-
机构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
文摘
海岱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间除有一段时间上的缺环之外 ,不存在所谓的“断层”。岳石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以及更早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前后相继 ,都是东夷族先民创造的文化。从主体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 ,先夏有夏 ,亦有东夷。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同时代文化以及中原龙山文化在较早时期就已开始了文化上的交流 ,其中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的龙山时代文化在文化面貌上基本相同 ,应属同一文化谱系 ,而作为其后续文化的岳石文化亦应属于同一族属。中国古史的研究特别是族属的研究应该开展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把握考古学文化的内涵 ,不能简单对应 ,也不能盲目否定。
-
关键词
奏夏
海岱龙山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
辽东半岛地区龙山文化
岳石文化
-
Keywords
Yixia
Haidai Longshan Culture
Longshan Culture in Central Plains
Liaodong Peninsula Longshan Culture
Yueshi Culture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