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时代文化传播学:新闻传播学转型的内生逻辑、现实条件与实践路径 |
贾文山
樊丽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2
|
信息时代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与营销传播策略 |
范蕊
江志全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3
|
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受众分析 |
张晓曼
谢叔咏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4
|
香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刊物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以《中国学生周报》等为例 |
王艳丽
曹春玲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1
|
|
5
|
分享即传播:数据新闻的社交化生产策略研究 |
丁园园
张超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6
|
文化的融合: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因素考察 |
刘冰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7
|
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过程考论 |
孟文博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青年鲁迅的主体思想与主体文学架构 |
王东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孔乙己》版本汇校及修改异文分析 |
孟文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新闻业的数据新闻转向:语境、类型与理念 |
张超
钟新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11
|
新闻业应用大数据:展望、误区与对策 |
张超
钟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2
|
网络实名制与匿名表达权 |
张文祥
李丹林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3
|
新闻业的沉浸偏向:VR新闻生产的变革、问题与思路 |
张超
丁园园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4
|
|
14
|
张枣的“元诗”理论及其诗学实践 |
亚思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5
|
人工智能重塑新闻生产:量化转向、价值扩展与体验升级 |
刘彦鹏
毛红敏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6
|
语言接触的修辞学考察 |
高万云
赵鹍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7
|
“出场”的叙事: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初探 |
张超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8
|
汉语修辞学方法论的三个理论问题 |
高万云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9
|
纯粹直观与异质美学——列维纳斯论直觉、感知与审美 |
张中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4 |
5
|
|
20
|
1930年代沪上文坛独特的“新感觉”——南洋华侨作家黑婴的“乡愁”书写 |
杨慧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