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野牛沟软玉的宝石矿物学及谱学特征
1
作者 陶隆凤 郝楠楠 +2 位作者 金翠玲 史淼 韩秀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65-3171,共7页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软玉产区,其中野牛沟位于东昆仑山系中段,是软玉的主要产出矿点之一。对野牛沟黄绿色软玉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及薄片观察,并分析了其矿物学和谱学特征...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软玉产区,其中野牛沟位于东昆仑山系中段,是软玉的主要产出矿点之一。对野牛沟黄绿色软玉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及薄片观察,并分析了其矿物学和谱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软玉的折射率为1.61,相对密度约2.97~2.99,摩氏硬度6~6.5,玻璃-油脂光泽,结晶度较好。样品基质的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为透辉石、绿帘石、榍石、磷灰石等,其中基质的氧化物含量为w(SiO_(2))=58.92~59.40%,平均值59.19%,w(MgO)=24.70%~25.56%,平均值24.98%,w(CaO)=13.15%~13.43%,平均值13.29%,粒径约为0.01~1.00 mm,具有典型的毛毡状交织结构和显微纤维变晶结构,部分可见显微放射状变晶结构——帚状结构,各项矿物学特征均符合软玉国家鉴定标准。该区软玉样品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与透闪石的谱峰基本一致,其中样品在468 cm^(-1)处的红外吸收光谱强度高于509 cm^(-1)处,部分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峰位发生了红移或蓝移现象,结合化学成分分析,认为该区软玉中的透闪石为钙质角闪石,谱峰的偏移与样品中所含Fe、Mn元素或晶体结构有关。结合矿物学特征、电子探针测试及野外实地考察,认为青海野牛沟软玉矿体是在镁质大理岩、基性辉绿岩及后期中酸性岩浆热液的共同作用下成矿,同时剪切作用也对软玉矿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本确定了青海野牛沟矿区软玉的矿物学和谱学特征,也对其成矿环境进行了探讨,为该区的找矿及深部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野牛沟 透闪石 矿物组成 谱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