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快速冷冻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韩道财 张长峰 +1 位作者 段荣帅 杨海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1-176,共6页
传统低温冷冻因冰晶生长易造成产品解冻后汁液流失、组织溃败、生物活性丧失,介绍了电场、磁场、超声辅助冷冻降低过冷度,抑制冰晶生长的研究及技术。介绍了真空冷却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应用。介绍了微波辅助冷冻、高压冷冻技术和冷冻保... 传统低温冷冻因冰晶生长易造成产品解冻后汁液流失、组织溃败、生物活性丧失,介绍了电场、磁场、超声辅助冷冻降低过冷度,抑制冰晶生长的研究及技术。介绍了真空冷却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应用。介绍了微波辅助冷冻、高压冷冻技术和冷冻保护剂辅助玻璃化冷冻。对冷冻新技术在新型商业模式下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磁场 超声 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在食品卫生方面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锐昌 杨海莹 +2 位作者 焦燕 段荣帅 张应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1-224,共4页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卫生、高效液相色谱等领域。主要介绍了羟基磷灰石在食品卫生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对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作了展望。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羟基磷灰石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上的“数字”解析
3
作者 蒋秋燕 张锐昌 +1 位作者 孙君辉 刘向松 《食品与药品》 CAS 2015年第6期444-450,共7页
本文以食品包装上的"数字信息"为切入点,对食品包装上的"显性数字信息"和"隐性数字信息"进行了重点分类解析,并对食品标签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食品包装 显性数字信息 隐性数字信息 食品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食品检测类实验室安全防控体系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洪坤 《食品工程》 2021年第2期17-19,共3页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防控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实验实训、校内科研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实验师生的人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从实验室云档案库构建、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体系、危险化学品...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防控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实验实训、校内科研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实验师生的人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从实验室云档案库构建、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体系、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仪器设备的使用体系、实验室环境监控体系等方面构建了“一云四系”的实验室安全防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防控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在控制真菌及其毒素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海莹 张应龙 +2 位作者 丁新丽 张咏梅 张玉华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真菌及其代谢物质真菌毒素在粮油及其产品贮藏中极其难以控制,目前,控制粮油采后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化学物主要是人工合成杀菌剂,对环境破坏严重;而植物精油由于其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将会逐步被应用到粮食及其贮藏中。主要介绍了植物... 真菌及其代谢物质真菌毒素在粮油及其产品贮藏中极其难以控制,目前,控制粮油采后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化学物主要是人工合成杀菌剂,对环境破坏严重;而植物精油由于其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将会逐步被应用到粮食及其贮藏中。主要介绍了植物精油在控制真菌及其毒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抑菌、降解真菌毒素的机理进行了阐述,为下一步控制粮油等农产品在贮藏中减免真菌及其毒素污染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真菌 真菌毒素 粮食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营养及其制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海莹 张锐昌 +1 位作者 张应龙 聂小宝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3,共4页
简要综述了荞麦的营养价值,不同荞麦粉主要营养成分的比例,以及其制品加工工艺的研究状况,同时,分析了荞麦加工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荞麦 营养 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去除大豆腥味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范维江 王丽斌 +2 位作者 王立东 付伟 马玉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98,共3页
利用小麦芽中的酶对大豆进行脱腥处理,经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处理温度45℃,时间2.5 h,小麦芽粉添加量为大豆质量的2%,该法获得的大豆蛋白,没有明显的豆腥味,豆乳香甜可口。
关键词 大豆腥味 酶法 去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茯苓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洪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7-71,共5页
以茯苓提取粗多糖为原料,考察7种大孔树脂纯化茯苓提取粗多糖的效果。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茯苓提取粗多糖的脱色率与多糖回收率均优于其它种类树脂。通过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纯化茯苓提取粗多糖... 以茯苓提取粗多糖为原料,考察7种大孔树脂纯化茯苓提取粗多糖的效果。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茯苓提取粗多糖的脱色率与多糖回收率均优于其它种类树脂。通过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纯化茯苓提取粗多糖的工艺条件为:配制5.0 mg/m L的茯苓粗多糖提取液,以2 BV/h流速上样至柱体积为7 BV的AB-8型大孔树脂内吸附,随后采用5 BV的50%乙醇溶液,以2 BV/h流速洗脱。通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下,茯苓提取粗多糖的脱色率达到85.2%,多糖回收率为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茯苓 多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肉特定腐败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玉华 孟一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0,共5页
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是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与肉类腐败变质密切相关。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通过阻断QS信号的合成或传递,降低细菌致腐性,成为肉品保鲜技术... 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是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与肉类腐败变质密切相关。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通过阻断QS信号的合成或传递,降低细菌致腐性,成为肉品保鲜技术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靶点。本文概述了微生物的QS现象、QS对肉品腐败变质的影响以及QSI的来源、特性和作用机制,并提出利用QS调控肉品腐败变质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特定腐败菌 肉类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活性包装对虾仁冷藏过程中脂质氧化与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凤娟 朱子淇 +4 位作者 李振兴 米娜莎 苏良华 蒋秋燕 林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678-368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迷迭香活性包装对虾仁冷藏过程中脂质氧化与质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迷迭香加入包装材料来保藏虾仁,研究冷藏过程中虾仁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迷迭香活性包装对虾仁冷藏过程中脂质氧化与质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迷迭香加入包装材料来保藏虾仁,研究冷藏过程中虾仁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巯基(sulfhydryl,SH)、Ca^(2+)-ATPase活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迷迭香活性包装对冷藏期间虾仁的脂质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和迷迭香的浓度呈正相关。在虾仁冷藏的12天内,迷迭香添加量为0.75 mg/cm^2实验组的过氧化值相对于空白对照组降低47%,TBARS相对于空白对照组降低31%。质构数据表明,迷迭香活性包装能延缓虾仁硬度、弹性、咀嚼性的改变。结论迷迭香活性包装能有效抑制冷藏虾仁的品质变化,并能延缓质构劣变,是一种有潜力的虾仁包装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仁 迷迭香提取物 活性包装 氧化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条件下离子液体对木素降解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应龙 张海波 +3 位作者 杨海莹 艾明强 王芳芳 黄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6-189,共4页
首次探究了木素在温和条件下经不同离子液体降解机制,降解后的产物用GC-MS进行了鉴定,为研究木素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其产物分析发现,不同的离子液体对木素降解机制不同,降解产物的类型以及含量也都不尽相同。离子液体完全可以... 首次探究了木素在温和条件下经不同离子液体降解机制,降解后的产物用GC-MS进行了鉴定,为研究木素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其产物分析发现,不同的离子液体对木素降解机制不同,降解产物的类型以及含量也都不尽相同。离子液体完全可以作为木素降解的溶剂,如果催化剂等条件合适,可以生产出以木素为原料的一些有价值的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降解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皮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薇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大蒜皮总黄酮的工艺,并对大蒜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大蒜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80℃,料液比1∶40(m/V),在...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大蒜皮总黄酮的工艺,并对大蒜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大蒜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80℃,料液比1∶40(m/V),在此工艺条件下,大蒜皮总黄酮的得率可达1.35%。抗氧化能力评估实验表明:大蒜皮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皮 总黄酮 超声波乙醇浸提 正交试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牌注射器及过滤器对农残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新丽 祝文威 +1 位作者 张应龙 孙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选用不同材质、不同品牌的注射器和过滤器,研究其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气相色谱分析的影响。国产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非极性有机溶剂存在明显的溶出现象,溶出物不能通过针头式过滤器过滤去除,对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产... 选用不同材质、不同品牌的注射器和过滤器,研究其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气相色谱分析的影响。国产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非极性有机溶剂存在明显的溶出现象,溶出物不能通过针头式过滤器过滤去除,对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产生极大干扰,因此仅适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测定。玻璃注射器和进口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均适用。各类针头式过滤器对农药组分无明显吸附,回收率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器 过滤器 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风味酸乳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洪坤 张瑞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399-3400,3412,共3页
[目的]研制具有丰富的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的板栗酸奶。[方法]以板栗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利用市售发酵剂进行酸乳发酵,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板栗酸奶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方。[结果]板栗酸奶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方是10%的板栗浆液、85%的鲜牛奶、0... [目的]研制具有丰富的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的板栗酸奶。[方法]以板栗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利用市售发酵剂进行酸乳发酵,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板栗酸奶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方。[结果]板栗酸奶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方是10%的板栗浆液、85%的鲜牛奶、0.20%的接种量、6%的白砂糖。在43℃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培养,即可得到质地均匀、细腻光滑、凝固性好、色泽均匀一致、酸甜可口、具有较浓板栗风味和乳香味的板栗酸奶。[结论]该研究为板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酸奶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残留对陈醋储存过程中沉淀物的影响
15
作者 姜薇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6,共6页
以6种滤膜进行超滤制备不同分子量残留的陈醋液,来探究陈醋中残留不同分子量物质对储存过程中沉淀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陈醋液中残留不同分子量物质对陈醋的色度和感官评分影响不大,但残留物中蛋白质的平均疏水性与最终沉淀物的量呈显著... 以6种滤膜进行超滤制备不同分子量残留的陈醋液,来探究陈醋中残留不同分子量物质对储存过程中沉淀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陈醋液中残留不同分子量物质对陈醋的色度和感官评分影响不大,但残留物中蛋白质的平均疏水性与最终沉淀物的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5。并且不同分子量物质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沉淀的时间不同,其中大分子量物质(>250kDa)在陈醋储存前120天发生沉淀。中分子量物质(150~250kDa)在储存120~150天范围内发生沉淀。小分子量物质(<100kDa)在储存150天后产生沉淀,引起陈醋浊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子量残留 陈醋 储存 沉淀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H)2对银杏叶茶中银杏叶酚酸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范维江 唐佳佳 +1 位作者 汪洋 贾旭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0-35,共6页
以银杏叶作为研究对象,以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等主要功能成分以及感官评价作为评价指标,研究Ca(OH)2的投入量对银杏叶茶中银杏叶酚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a(OH)2添加量为0.4g... 以银杏叶作为研究对象,以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等主要功能成分以及感官评价作为评价指标,研究Ca(OH)2的投入量对银杏叶茶中银杏叶酚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a(OH)2添加量为0.4g时,银杏叶茶的感官品质最好,银杏叶酚酸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茶 银杏叶酚酸 氢氧化钙 水浸出物 游离氨基酸 过氧化物酶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椰子复合酵素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34
17
作者 战伟伟 魏晓宇 +1 位作者 高本杰 李敬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195,共5页
以蓝靛果和椰子为主要原料,研究复合酵素原液的发酵工艺。经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发酵温度、原料配比、菌种比例3个主要因素对复合酵素的影响,以花色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残糖量、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 以蓝靛果和椰子为主要原料,研究复合酵素原液的发酵工艺。经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发酵温度、原料配比、菌种比例3个主要因素对复合酵素的影响,以花色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残糖量、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蓝靛果椰子复合酵素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70 d,酵母菌与双歧杆菌配比为2:1,蓝靛果果浆与椰子果浆质量比为5:1的发酵条件下,得到的蓝靛果椰子复合酵素中花色苷含量为12.17 mg/g,总黄酮含量20.31 mg/g、SOD酶活力为56.74 U/m L、残糖量为4.22 mg/m L,产品酸度适宜,香味突出,口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椰子 复合酵素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渥堆发酵制备银杏叶茶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丹丹 陈晓燕 +3 位作者 侯丽君 蒋秋燕 刘飞 朱希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0-755,共6页
制备发酵型银杏叶茶,并探究银杏叶在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总黄酮和银杏酸质量分数变化。利用渥堆的方式制备发酵型银杏叶,在渥堆过程中定期取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中银杏酸的质量分数。渥... 制备发酵型银杏叶茶,并探究银杏叶在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总黄酮和银杏酸质量分数变化。利用渥堆的方式制备发酵型银杏叶,在渥堆过程中定期取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中银杏酸的质量分数。渥堆后银杏叶颜色变为棕褐色,苦涩感降低,滋味微甘醇和,总黄酮与银杏酸质量分数均有所下降,黄酮质量分数下降了6.86%,银杏酸质量分数下降了29.08%。此结果为合理开发银杏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茶 渥堆发酵 总黄酮 银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分离度双模糊反馈的制浆智能控制方法
19
作者 单锦宝 姜薇薇 迟生茂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136,共3页
制浆的好坏对于最终造纸质量有巨大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离度双模糊反馈控制的制浆智能控制方法,通过对pH、浓度、透光度、漂白率、吸水率等多个参数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基于多分离度的反馈控制,采用参数模糊化和反馈模糊化的双模糊反馈... 制浆的好坏对于最终造纸质量有巨大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离度双模糊反馈控制的制浆智能控制方法,通过对pH、浓度、透光度、漂白率、吸水率等多个参数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基于多分离度的反馈控制,采用参数模糊化和反馈模糊化的双模糊反馈控制方法,实现对于制浆的精确智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多分离度的双模糊控制方法,高质量制浆率达到了98%,并且反馈控制算法稳定,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智能控制 多分离度 双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