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鸭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1
作者 刘洪港 张筱 +4 位作者 赵杰 石艳红 王振 李玉峰 汪建华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26-31,I0006,共7页
为探究引起山东省某规模肉鸭养殖场雏鸭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在病死鸭病变肝脏组织中分离到疑似粪肠球菌病原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精准用药防... 为探究引起山东省某规模肉鸭养殖场雏鸭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在病死鸭病变肝脏组织中分离到疑似粪肠球菌病原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精准用药防控。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粪肠球菌,且该菌株多重耐药性较强,对阿莫西林、安普霉素敏感,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多黏菌素耐药。本研究为鸭源粪肠球菌的临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山东地区13株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1基因序列分析
2
作者 邹志强 马芹 +10 位作者 汪建华 王胜 孟超 许明清 赵杰 张中波 石艳红 刘子涵 魏书强 马元元 李玉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6,共7页
为研究2020—2023年山东地区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变异情况,试验采集了山东地区13份疑似鸭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料,通过病毒分离、RT-PCR扩增鉴定,并进行VP1基因测序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3株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均属于GⅠa... 为研究2020—2023年山东地区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变异情况,试验采集了山东地区13份疑似鸭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料,通过病毒分离、RT-PCR扩增鉴定,并进行VP1基因测序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3株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均属于GⅠa分支,且分属于GⅠa分支不同小分支,其中2020年分离株(20148、20149)与2021年商品肉鸭分离株(SP21042)核苷酸相似性在98.8%~100%;2023年商品鸭分离株(SP23012、SP23014、SP-2、SP-3、SP23009)核苷酸相似性在99.7%~100%;2021年种鸭分离株(21083)与2022年、2023年种鸭分离株(22443、22468、BL23028)、2023年商品鸭分离株(SP23010)核苷酸相似性在98.8%~99.4%,小分支内相似性均高于98.8%,不同小分支间相似性在96.9%~98.2%;2023年部分3型DHAV分离株VP1基因出现了个别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研究表明,山东地区分离的13株GⅠa分支鸭甲型肝炎病毒VP1基因出现了变异,需要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 分离鉴定 VP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物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明清 汪建华 +4 位作者 刘晓钰 刘丹丹 李富金 徐怀英 李玉峰 《家禽科学》 2025年第1期37-43,I0007,共8页
为探究引起父母代种鸡腿部瘫痪、关节肿胀的病原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收集山东省某肉种鸡场表现瘸腿、瘫痪症状的病鸡,采用改良Frey氏培养基成功分离与纯化了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随后,利用PCR技术扩增了MS 16... 为探究引起父母代种鸡腿部瘫痪、关节肿胀的病原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收集山东省某肉种鸡场表现瘸腿、瘫痪症状的病鸡,采用改良Frey氏培养基成功分离与纯化了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随后,利用PCR技术扩增了MS 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同时采用MS野毒株PCR检测试剂盒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不同抗生素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估。结果显示,从山东省某肉种鸡场具有瘸腿、瘫痪症状的患病鸡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MS,命名为MS-17103株。该菌株具有典型的支原体菌落形态,经PCR鉴定为MS野毒株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S-17103株对盐酸沃尼妙林(MIC为0.00076mg/L)和泰万菌素(MIC为0.00153mg/L)敏感。在感染过MS的种鸡场进行药物应用,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鸡群感染MS的阳性率。本研究结果为后期该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 滑液囊支原体 分离鉴定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4
作者 周鲁阳 陈学圣 +9 位作者 宋法慧 吴际坤 俞长旭 王傲菲 魏书琦 杨硕 汪建华 张瑞华 姜世金 朱岩丽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68,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实用的检测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方法,试验根据MG黏附蛋白的mgc2基因序列,选择其保守区域的基因片段,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鸡毒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 为建立一种快速实用的检测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方法,试验根据MG黏附蛋白的mgc2基因序列,选择其保守区域的基因片段,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鸡毒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鸭的临床样品。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MG DNA模板检测限为5×10^(-6) ng/μL,其敏感性是常规PCR的1000倍以上,且批内和批间试验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临床病死鸭胚与咽、肛拭子混合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10%(5/50)和33%(21/63)。研究表明,建立的MG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鸭群中MG早期感染的检测,为MG的检测和防控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力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套式PCR mg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不同感染途径致病性和传播方式的研究
5
作者 沈扬扬 马芹 +11 位作者 汪建华 褚新星 马元元 张晓宇 刘子涵 魏书强 于堃 石艳红 卢博敏 郭明 高月花 李玉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29,151,共7页
为研究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4)对商品肉鸭的致病性及传播规律,本实验对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肝脏、脑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 RNA的PCR扩增及测序,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 为研究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4)对商品肉鸭的致病性及传播规律,本实验对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肝脏、脑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 RNA的PCR扩增及测序,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RA-4,该分离株符合RA的生化特征;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该分离株与RA16S r RNA基因的同源性在99.04%~99.47%;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头孢吡肟等9种实验室常用药物均耐药,对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头孢噻肟3种药物中介,表明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将SPF番鸭分为5组(饮水感染组、空气感染组、肌肉注射组、接触组及对照组),每组采用相应的感染方式均感染0.5 m L/只分离菌液(1.0×10~7cfu/m L),其中接触组与肌肉注射组置于同一隔离器中,对照组单独饲养,感染后检测各组鸭的存活率,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各组鸭的喉头、泄殖腔拭子,采用PCR检测各组鸭的排毒情况,并剖检后观察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病变。结果显示,肌肉注射组鸭的存活率最低(30%),且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每组SPF鸭感染后的喉拭子均能检出RA,仅少部分泄殖腔拭子检出RA;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与组织病变观察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可引起鸭的死亡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等炎症性病变。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到1株RA-4,其对SPF鸭致病性较强,且其主要经呼吸道途径水平传播。本研究为临床感染RA-4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鉴定 感染途径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病毒强毒株与弱毒株双重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6
作者 周婉婷 崔雪志 +9 位作者 毛秋艳 汪建华 李玉峰 李金平 刘朔 彭程 杨吉喆 侯广宇 刘华雷 蒋文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鸭瘟是一种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鸭业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该病主要依靠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防控。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变异类型。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鸭瘟病... 鸭瘟是一种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鸭业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该病主要依靠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防控。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变异类型。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鸭瘟病毒强毒株与弱毒株的双重PCR鉴别检测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分析鸭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针对UL2和LORF5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鸭瘟病毒强毒株与弱毒株,同时对其他禽类病原无交叉反应:最低可检测到10拷贝的鸭瘟病毒DNA,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使用建立的方法对2019-2024年收集的临床疑似鸭瘟病料进行检测,发现经典强毒株集中流行于2019-2022年,而变异强毒株在2023-2024年更为常见,表明鸭瘟病毒优势流行株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综上,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鉴别检测方法为鸭瘟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对鸭瘟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UL2基因 LORF5基因 双重PCR 强毒株 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肉鸭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与致病性分析
7
作者 于堃 赵杰 +6 位作者 马芹 石艳红 张筱 刘子涵 张新婷 汪建华 李玉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53-2363,共11页
【目的】探究某商品肉鸭养殖场内分离到的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该菌所致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病死肉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 【目的】探究某商品肉鸭养殖场内分离到的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该菌所致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病死肉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合菌株的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情况。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监测雏鸭肛拭子排毒、致死率和体重变化,结合菌株的毒力基因,评估其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上呈紫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靛基质、氨基酸脱羧酶对照、尿素酶、氰化钾试验生化管和氰化钾试验对照显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显示阳性,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征。通过肠炎沙门菌引物PCR扩增获得大小为304 bp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进而鉴定分离菌株为肠炎沙门菌。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测出tetA和bla TEM 2种耐药基因。检测出11种毒力基因:bcfC、avrA、sopE、spvR、spvB、spvC、spvD、sopB、siiD、mgtC和ssaQ。雏鸭致病性结果试验显示,7日龄雏鸭攻毒致死率为90%,攻菌后2 d肛拭子开始检出沙门菌且雏鸭体重增长缓慢,剖检可见心脏、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渗出病变。【结论】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鉴定出致病性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肉鸭有较强致病能力,存在2种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基因。试验结果可为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疾病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肉鸭 肠炎沙门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氏梭菌与丁酸梭菌的鉴别鉴定
8
作者 马芹 褚新星 +8 位作者 马元元 刘子涵 刘晓钰 刘丹丹 张中波 于堃 魏书强 李玉峰 汪建华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10期17-20,共4页
在临床种鸭、种鸡饲养过程中,常出现严重的肠炎问题,疑似梭菌感染。然而,日常饲料中常用丁酸梭菌作为添加剂调节肠道,魏氏梭菌和丁酸梭菌均属梭菌,导致在肠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中存在较大困难。为建立魏氏梭菌和丁酸梭菌的快速鉴别方法,... 在临床种鸭、种鸡饲养过程中,常出现严重的肠炎问题,疑似梭菌感染。然而,日常饲料中常用丁酸梭菌作为添加剂调节肠道,魏氏梭菌和丁酸梭菌均属梭菌,导致在肠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中存在较大困难。为建立魏氏梭菌和丁酸梭菌的快速鉴别方法,本研究进行了魏氏梭菌、丁酸梭菌阳性菌株的快速鉴定、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及魏氏梭菌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魏氏梭菌和丁酸梭菌均为革兰氏阳性产气、厌氧杆菌;二者在菌落形态、生化鉴定结果上有一定差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魏氏梭菌与丁酸梭菌的同源性约为84%。魏氏梭菌多重PCR扩增方法仅能特异性检测魏氏梭菌,未检测到丁酸梭菌。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区分魏氏梭菌和丁酸梭菌的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为临床肠炎疾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梭菌 丁酸梭菌 分离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颗粒饲料粉化率的因素
9
作者 田玉 常亚迪 +2 位作者 宋增廷 孙鹏 焦贵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7,共7页
颗粒饲料对比粉料有适口性高和易消化等特点,但颗粒饲料粉化率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畜牧生产有较大影响。本文就颗粒饲料粉化率的评价指标、测定方法及影响颗粒饲料粉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为改善颗粒饲料质量,促进颗粒饲... 颗粒饲料对比粉料有适口性高和易消化等特点,但颗粒饲料粉化率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畜牧生产有较大影响。本文就颗粒饲料粉化率的评价指标、测定方法及影响颗粒饲料粉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为改善颗粒饲料质量,促进颗粒饲料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化率 颗粒饲料 饲料配方 调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10
作者 卢哲丞 宋增廷 +3 位作者 孙鹏 郝万林 王志刚 王保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共5页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对饲料、畜禽健康及生产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反刍动物饲料原料的种类相比单胃动物更为复杂,青贮饲料、干草和秸秆等原料更容易滋生霉菌毒素。瘤胃...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对饲料、畜禽健康及生产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反刍动物饲料原料的种类相比单胃动物更为复杂,青贮饲料、干草和秸秆等原料更容易滋生霉菌毒素。瘤胃是反刍动物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其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霉菌毒素进入瘤胃后会通过影响瘤胃微生物等方式破坏瘤胃内环境稳态,进而损害瘤胃健康。本文主要概述了不同种类霉菌毒素对瘤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后续反刍动物霉菌毒素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反刍动物 瘤胃健康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芹 许明清 +5 位作者 汪建华 赵杰 张中波 石艳红 李玉峰 张秀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47,55,共5页
本试验采用病毒分离培养、RT-PCR扩增、测序分析、致病性试验等方法,以探索山东菏泽地区商品肉鸭养殖场内樱桃谷鸭脾脏坏死、瘸腿症状的病因。结果显示,鸡胚培养发病鸭的肝脏和脾脏组织悬液分离出1株病毒;该病毒株S 1基因与新型鸭呼肠... 本试验采用病毒分离培养、RT-PCR扩增、测序分析、致病性试验等方法,以探索山东菏泽地区商品肉鸭养殖场内樱桃谷鸭脾脏坏死、瘸腿症状的病因。结果显示,鸡胚培养发病鸭的肝脏和脾脏组织悬液分离出1株病毒;该病毒株S 1基因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同源性为94%~96%,与鹅呼肠孤病毒的同源性为95%,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同源性为49%~50%,与禽呼肠孤病毒同源性为44%~48%,从而确定该病毒株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该病毒株经尿囊腔接种于7日龄SPF鸡胚后,胚体在72~96h内集中死亡,出现水肿、出血症状;该病毒株在Vero细胞上可产生明显的空泡化病变;该病毒株在1日龄雏鸭可回归出与临床一致的脾脏坏死,攻毒后第8周,可观察到50%的鸭发生瘸腿,同时肌肉和关节处可剖检到干酪样物。由此判断,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是导致该养殖场鸭脾脏坏死和瘸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脾脏坏死 瘸腿 分离鉴定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剩余采食量快大型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宏祥 张雪萍 +10 位作者 王震 邹可欣 王逸飞 宋卫涛 朱春红 陶志云 王志成 徐文娟 顾昊天 李慧芳 章双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40-705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肉鸭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间的差异,以探究RFI对快大型肉鸭的影响。试验选用400只快大型肉鸭(公母各占1/2)作为试验候选群体,于个体笼中从15日龄饲喂至35日龄,计算RFI后分为低剩余采食量(LR...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肉鸭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间的差异,以探究RFI对快大型肉鸭的影响。试验选用400只快大型肉鸭(公母各占1/2)作为试验候选群体,于个体笼中从15日龄饲喂至35日龄,计算RFI后分为低剩余采食量(LRFI)组和高剩余采食量(HRFI)组,每组各30只公鸭和30只母鸭。每只个体称量35日龄体重后测定屠宰性能,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和腹脂率等指标;称量肝脏重和肌胃重并计算肝脏率和肌胃率,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长度并计算肠道总长度。结果表明:1)对于生长性能,公鸭和母鸭LRFI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FCR)均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母鸭15日龄体重、35日龄体重、代谢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在HRFI组和LRFI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公鸭LRFI组上述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5或P<0.01)。2)对于屠宰性能,公鸭LRFI组屠宰率和腹脂率均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胸肌率、腿肌率和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1);母鸭LRFI组腹脂率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腿肌率和瘦肉率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1),而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与HRFI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3)对于内脏器官,公鸭和母鸭LRFI组肝脏率和肌胃率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HRFI组(P<0.05或P<0.01);母鸭所有肠段的长度及肠道总长度在HRFI组和LRFI间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鸭LRFI组空肠长度和肠道总长度显著高于HRFI组(P<0.05)。综上所述,与HRFI快大型肉鸭相比,LRFI快大型肉鸭公鸭体重显著增加,而母鸭体重没有显著变化;LRFI快大型肉鸭公鸭和母鸭饲料效率均更高,腹脂沉积更少,同时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部分指标甚至更优。这提示,对RFI的负向选择可以提高快大型肉鸭的饲料效率和屠宰性能,但需注意避免公鸭体重进展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剩余采食量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内脏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7,共8页
为明确禽源α干扰素(IFN-α)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体内外增殖的抑制效果,本试验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分别采用鸡胚成纤维(DF-1)细胞和海兰褐鸡作为模型,于REV接种前(预防)和接种后(治疗)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禽IFN-α处理,分析禽... 为明确禽源α干扰素(IFN-α)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体内外增殖的抑制效果,本试验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分别采用鸡胚成纤维(DF-1)细胞和海兰褐鸡作为模型,于REV接种前(预防)和接种后(治疗)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禽IFN-α处理,分析禽IFN-α在体外和体内对REV增殖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禽IFN-α浓度为33 IU/mL的治疗组72 h细胞和上清中REV的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禽IFN-α浓度为33 IU/mL的预防组72 h细胞中REV的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通过比较各组海兰褐鸡的平均体重、血液中RE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泄殖腔REV阳性率和排毒量、免疫器官指数和病毒载量系统评估禽IFN-α对REV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禽IFN-α浓度为1 500 IU的治疗组海兰褐鸡21和28日龄时体重显著升高(P<0.05),14日龄时肝脏发育指数以及14和28日龄时的脾脏发育指数显著降低(P<0.05),14日龄时血液和脾脏中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7和21日龄时泄殖腔排毒量显著降低(P<0.05)。本试验在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2个层面均证实了禽IFN-α对REV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这不仅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辅助手段,也为未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干扰素 体外水平 体内水平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肉种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建华 马芹 +8 位作者 王胜 刘丹丹 许明清 赵杰 张中波 邹志强 刘子涵 魏书强 李玉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探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鸡的致病力,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死肉种鸡肝脏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与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及药敏试验,并将分离菌株在SPF鸡、樱桃谷鸭上进行致病性试验... 为探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鸡的致病力,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死肉种鸡肝脏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与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及药敏试验,并将分离菌株在SPF鸡、樱桃谷鸭上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该菌株与鸭源、鸡源、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9.24%~99.47%、99.16%~99.31%、99.04%~99.20%;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多黏菌素B和多西环素较为敏感,对SPF鸡致病性较弱,可引起一过性精神沉郁和泡沫粪,对樱桃谷鸭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死亡和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研究表明分离的肉种鸡源RA对鸡致病力相对较弱,结果为临床鸡群感染RA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种鸡 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洪港 赵杰 +10 位作者 石艳红 张筱 汪建华 许明清 马芹 刘子涵 于菲菲 吕俊峰 朱彤 刘丽萍 李玉峰 《家禽科学》 2024年第7期23-30,I0007,共9页
为确认山东省德州市某肉鸭场疑似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病原菌,本试验对于送检病死鸭进行剖检、细菌分离培养、菌落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16Sr RNA基因测序分析以及药敏试验等方法鉴定该病原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含... 为确认山东省德州市某肉鸭场疑似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病原菌,本试验对于送检病死鸭进行剖检、细菌分离培养、菌落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16Sr RNA基因测序分析以及药敏试验等方法鉴定该病原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含有5%胎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呈现为圆形、湿润、光滑的灰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杆菌,瑞氏染色呈现两极浓染;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可以发酵葡萄糖、蔗糖以及甘露醇,硫化氢、氧化酶等试验阳性;细菌特异性PCR扩增片段与预期条带大小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源性为99%;分离菌株对于新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肟、林可霉素具有耐药性,对于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西环素、粘杆菌素B、卡那霉素、大观霉素敏感。本研究结果为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呼肠孤病毒基因Ⅰ型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分析
16
作者 许明清 汪建华 +10 位作者 马芹 刘丹丹 张中波 赵杰 石艳红 唐代萍 王胜 郭明 胡峰 于可响 李玉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61,共8页
为探究导致山东省某肉种鸡场种鸡出现腿病的病原并进行致病性分析,本试验从该肉种鸡场收集病料,进行鸡胚分离、细胞传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序列分析、商品肉鸡的致病性试验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获得1株... 为探究导致山东省某肉种鸡场种鸡出现腿病的病原并进行致病性分析,本试验从该肉种鸡场收集病料,进行鸡胚分离、细胞传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序列分析、商品肉鸡的致病性试验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获得1株鸡呼肠孤病毒(ARV),命名为ARV-LL-2020,该病毒对鸡胚的致死率为100%,在鸡肝癌细胞系(LMH)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ARV-LL-2020毒株与经典的S1133疫苗株同属基因Ⅰ型,但两者的主要抗原σC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3.6%,氨基酸同源性为59.1%。ARV-LL-2020毒株回归商品肉鸡能复制出与实际生产中完全一致的发病症状。S1133株商品化弱毒活疫苗对ARV-LL-2020毒株的保护率仅有50%。结果表明,导致种鸡腿病的ARV-LL-2020毒株是1株ARV基因I型变异株,目前S1133株商品化弱毒活疫苗无法对其提供完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呼肠孤病毒 基因Ⅰ型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种鸡肿头综合症与H9亚型禽流感混感的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丹丹 唐代苹 +2 位作者 张泊森 李怡颖 李玉峰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82-84,共3页
禽肺病毒又称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对鸡的感染主要伴发细菌性的感染,多会引起病鸡面部,头部肿胀因此称为肿头综合症。2023年4月9日河北某鸡场230日龄的高峰产蛋肉种鸡65724只,由于气温变化剧烈,鸡群遭遇... 禽肺病毒又称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对鸡的感染主要伴发细菌性的感染,多会引起病鸡面部,头部肿胀因此称为肿头综合症。2023年4月9日河北某鸡场230日龄的高峰产蛋肉种鸡65724只,由于气温变化剧烈,鸡群遭遇冷应激,造成严重的死亡,降蛋损失,全群死亡鸡只5933只,全场平均降蛋幅度11.8%。大群主要表现呼吸道急剧加重,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产蛋率下降,肿头,流泪,病鸡出现神经症状。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确诊为肿头综合症和H9亚型禽流感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肿头综合症 H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佳 宋增廷 +3 位作者 孙鹏 郝万林 王志刚 王保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3-5363,共11页
利用Meta分析研究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肉鸡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参考。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2000年到2023年符合分析要求的34篇文献和21292个研究对象。本研究利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统计量(I2)对... 利用Meta分析研究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肉鸡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参考。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2000年到2023年符合分析要求的34篇文献和21292个研究对象。本研究利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统计量(I2)对纳入文献的生长性能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通过Egger检验分析纳入文章的发表偏倚。由于本次分析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异质性,随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连续型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芽孢杆菌菌种进行亚组分析,探讨不同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肉鸡1~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标准化均数差(SMD)=2.118,95%置信区间(CI):(1.730,2.506)],降低肉鸡料重比(F/G)[SMD=-1.129,95%CI:(1.440,-0.818)];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肉鸡22~42日龄ADG[SMD=0.657,95%CI:(0.356,0.958)]、22~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ADFI)[SMD=0.768,95%CI:(0.483,1.054)],降低肉鸡22~42日龄F/G[SMD=-1.231,95%CI:(-1.603,-0.859)];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肉鸡整体段(1~42日龄)ADG[SMD=2.582,95%CI:(2.147,3.017)]、ADFI[SMD=0.606,95%CI:(0.263,0.948)],降低肉鸡F/G[SMD=-1.841,95%CI:(-2.123,-1.559)];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肉鸡出栏体重(BW)[SMD=2.301,95%CI:(1.875,2.72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和产脂肪酶芽孢杆菌的促生长效果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改善肉鸡F/G的效果优于其他2种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促进罗斯308肉鸡生长的效果最优。Meta分析表明,芽孢杆菌可改善不同阶段肉鸡的生长性能,芽孢杆菌促进罗斯308肉鸡生长的效果最优;不同芽孢杆菌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地衣芽孢杆菌的促进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芽孢杆菌 META分析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哲丞 宋增廷 +2 位作者 孙鹏 郝万林 王志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2-128,共7页
呕吐毒素(DON)是目前粮食作物及饲料原料中广泛存在、污染率相对较高的一种霉菌毒素,以小麦、大麦及玉米等谷物中最为常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DON定为三级致癌物。DON对动物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都会造成一定毒害作用,进... 呕吐毒素(DON)是目前粮食作物及饲料原料中广泛存在、污染率相对较高的一种霉菌毒素,以小麦、大麦及玉米等谷物中最为常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DON定为三级致癌物。DON对动物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都会造成一定毒害作用,进而危害畜禽及人类自身健康。近年来,关于DON的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等各种脱毒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与推进。不同的脱毒方法其优劣势也有所差异,物理法及化学法相对简便易行,但对饲料原料的质量影响较大;生物法更为安全可靠,是未来的主流研究方向,但目前因其成本较高且脱毒效果稳定性较差,整体推广程度也相对较低。本文概述了DON对不同畜禽及其器官、组织等的危害,同时对DON的相关脱毒及降解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畜禽养殖及饲料的呕吐毒素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呕吐毒素 畜禽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细菌计数分光光度计法的建立及应用
20
作者 许明清 汪建华 +4 位作者 王振 袁旭 朱宵 刘晓钰 李玉峰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8-10,共3页
为探索一种快速、准确的细菌计数方法,本试验通过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菌液的吸光度值,同时运用平板计数的方法对测定的菌液进行计数,利用两者的线性关系建立方程式。结果显示,选择的4种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值与菌液浓度值之间存在良... 为探索一种快速、准确的细菌计数方法,本试验通过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菌液的吸光度值,同时运用平板计数的方法对测定的菌液进行计数,利用两者的线性关系建立方程式。结果显示,选择的4种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值与菌液浓度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定菌液的吸光度值,结合平板计数结果绘制出的标准曲线,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需要的菌液浓度值。本研究为实验室建立不同细菌的标准曲线方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计数 吸光度值 线性关系 菌液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