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4)对商品肉鸭的致病性及传播规律,本实验对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肝脏、脑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 RNA的PCR扩增及测序,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为研究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4)对商品肉鸭的致病性及传播规律,本实验对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肝脏、脑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 RNA的PCR扩增及测序,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RA-4,该分离株符合RA的生化特征;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该分离株与RA16S r RNA基因的同源性在99.04%~99.47%;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头孢吡肟等9种实验室常用药物均耐药,对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头孢噻肟3种药物中介,表明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将SPF番鸭分为5组(饮水感染组、空气感染组、肌肉注射组、接触组及对照组),每组采用相应的感染方式均感染0.5 m L/只分离菌液(1.0×10~7cfu/m L),其中接触组与肌肉注射组置于同一隔离器中,对照组单独饲养,感染后检测各组鸭的存活率,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各组鸭的喉头、泄殖腔拭子,采用PCR检测各组鸭的排毒情况,并剖检后观察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病变。结果显示,肌肉注射组鸭的存活率最低(30%),且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每组SPF鸭感染后的喉拭子均能检出RA,仅少部分泄殖腔拭子检出RA;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与组织病变观察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可引起鸭的死亡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等炎症性病变。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到1株RA-4,其对SPF鸭致病性较强,且其主要经呼吸道途径水平传播。本研究为临床感染RA-4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某商品肉鸭养殖场内分离到的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该菌所致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病死肉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目的】探究某商品肉鸭养殖场内分离到的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该菌所致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病死肉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合菌株的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情况。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监测雏鸭肛拭子排毒、致死率和体重变化,结合菌株的毒力基因,评估其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上呈紫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靛基质、氨基酸脱羧酶对照、尿素酶、氰化钾试验生化管和氰化钾试验对照显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显示阳性,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征。通过肠炎沙门菌引物PCR扩增获得大小为304 bp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进而鉴定分离菌株为肠炎沙门菌。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测出tetA和bla TEM 2种耐药基因。检测出11种毒力基因:bcfC、avrA、sopE、spvR、spvB、spvC、spvD、sopB、siiD、mgtC和ssaQ。雏鸭致病性结果试验显示,7日龄雏鸭攻毒致死率为90%,攻菌后2 d肛拭子开始检出沙门菌且雏鸭体重增长缓慢,剖检可见心脏、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渗出病变。【结论】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鉴定出致病性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肉鸭有较强致病能力,存在2种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基因。试验结果可为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疾病防控奠定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为研究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4)对商品肉鸭的致病性及传播规律,本实验对疑似感染RA的病死鸭肝脏、脑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并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16S r RNA的PCR扩增及测序,采用K-B纸片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RA-4,该分离株符合RA的生化特征;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该分离株与RA16S r RNA基因的同源性在99.04%~99.47%;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头孢吡肟等9种实验室常用药物均耐药,对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头孢噻肟3种药物中介,表明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将SPF番鸭分为5组(饮水感染组、空气感染组、肌肉注射组、接触组及对照组),每组采用相应的感染方式均感染0.5 m L/只分离菌液(1.0×10~7cfu/m L),其中接触组与肌肉注射组置于同一隔离器中,对照组单独饲养,感染后检测各组鸭的存活率,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各组鸭的喉头、泄殖腔拭子,采用PCR检测各组鸭的排毒情况,并剖检后观察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病变。结果显示,肌肉注射组鸭的存活率最低(30%),且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每组SPF鸭感染后的喉拭子均能检出RA,仅少部分泄殖腔拭子检出RA;各组鸭各脏器的剖检与组织病变观察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可引起鸭的死亡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等炎症性病变。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到1株RA-4,其对SPF鸭致病性较强,且其主要经呼吸道途径水平传播。本研究为临床感染RA-4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摘【目的】探究某商品肉鸭养殖场内分离到的致病性肠炎沙门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该菌所致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病死肉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合菌株的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情况。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监测雏鸭肛拭子排毒、致死率和体重变化,结合菌株的毒力基因,评估其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上呈紫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靛基质、氨基酸脱羧酶对照、尿素酶、氰化钾试验生化管和氰化钾试验对照显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显示阳性,符合沙门菌的生化特征。通过肠炎沙门菌引物PCR扩增获得大小为304 bp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进而鉴定分离菌株为肠炎沙门菌。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测出tetA和bla TEM 2种耐药基因。检测出11种毒力基因:bcfC、avrA、sopE、spvR、spvB、spvC、spvD、sopB、siiD、mgtC和ssaQ。雏鸭致病性结果试验显示,7日龄雏鸭攻毒致死率为90%,攻菌后2 d肛拭子开始检出沙门菌且雏鸭体重增长缓慢,剖检可见心脏、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渗出病变。【结论】本研究从商品肉鸭中分离鉴定出致病性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肉鸭有较强致病能力,存在2种耐药基因和多种毒力基因。试验结果可为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疾病防控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