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1
作者 高玲玲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0期85-87,共3页
当今数字化和自动化时代,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向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的引入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尤其在故障检测、优化、数据处理、自适应保护及预测性维护... 当今数字化和自动化时代,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向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的引入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尤其在故障检测、优化、数据处理、自适应保护及预测性维护等方面。ANN通过学习和分析电力数据,实现高准确性故障预测和快速响应,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效率。此技术能够降低维修成本,提升电网可靠性,为电力行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ANN) 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 电力系统 故障检测 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分时间对Q&P钢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辉 米振莉 +1 位作者 张华 赵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6,93,共5页
设计了一种中碳中锰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其相变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实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 设计了一种中碳中锰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其相变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实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进一步分析了拉伸断裂前后残留奥氏体含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室温下实验钢微观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弥散分布的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主要存在于马氏体板条之间和原始奥氏体晶界处;随配分时间延长,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呈现升高趋势;试样拉断后,断口处残留奥氏体含量在3.5%~4.5%之间,明显低于拉伸前的含量(6.94%~10.78%),说明大部分残留奥氏体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了TRIP效应,提高了实验钢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微观组织 残留奥氏体 配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锰Q&P钢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其TRIP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辉 陈家泳 +1 位作者 段晓鸽 江海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615,共5页
通过单向拉伸及平面应变实验研究了Mn含量为7%的中锰淬火-配分(Q&P)钢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通过观察试验钢的拉伸曲线及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照片,分析变形前后的微观组... 通过单向拉伸及平面应变实验研究了Mn含量为7%的中锰淬火-配分(Q&P)钢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通过观察试验钢的拉伸曲线及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照片,分析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研究中锰Q&P钢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应力状态对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平面应变更有利于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的发挥;中锰Q&P钢的拉伸变形特征是由超细晶硬化机制和TRIP效应相互作用产生的,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发现中锰Q&P钢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其中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淬火-配分钢 残余奥氏体 稳定性 相变诱导塑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Fe_3O_4@碳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慧 史春丽 +1 位作者 季韶霞 李洪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9-61,共3页
利用可溶性淀粉或壳聚糖作为碳源前驱体,以溶剂热法制备的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在喷雾干燥原位包覆过程中镶嵌于不同的碳源前驱体中,制得Fe_3O_4@X复合材料(X为可溶性淀粉或壳聚糖)。不同的前驱体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经不同的高温煅... 利用可溶性淀粉或壳聚糖作为碳源前驱体,以溶剂热法制备的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在喷雾干燥原位包覆过程中镶嵌于不同的碳源前驱体中,制得Fe_3O_4@X复合材料(X为可溶性淀粉或壳聚糖)。不同的前驱体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经不同的高温煅烧,得到不同的介孔Fe_3O_4@碳磁性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超导量子干涉器磁强计(SQUI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等手段对不同样品的形貌、结构、组分、磁性、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800℃条件下,以壳聚糖为碳源前躯体制备的Fe_3O_4@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尺寸,并且这种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染料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能进行有效的固液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磁性分离 碳源 煅烧温度 Fe3O4@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0℃时效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晁代义 徐仁根 +4 位作者 孙有政 赵巍 吕正风 程仁策 邵文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69-372,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850℃时效不同时间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850℃时效后σ相首先在δ/γ相界和晶界处析出,并随时效时间延长,σ相不断向铁素体方向长大并且含量不断增加。σ相的含量与抗拉... 本文研究了在850℃时效不同时间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850℃时效后σ相首先在δ/γ相界和晶界处析出,并随时效时间延长,σ相不断向铁素体方向长大并且含量不断增加。σ相的含量与抗拉强度、延伸率以及冲击韧性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断口形貌由时效初期的韧窝为主,到时效60min后解理+韧窝型断口,到240min几乎完全解理断裂,表明材料的韧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时效时间 力学性能 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化工艺对大尺寸707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晁代义 于芳 +4 位作者 李红萍 高振文 张倩 吕正风 程仁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62-364,共3页
本工作主要研究了不同均匀化工艺对大规格7075铝合金铸锭组织的影响以及对轧制薄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合金的铸态组织主要由Al基体+Mg(Zn,Cu)2相非平衡共晶相组成。465℃/24 h均热后,合金中枝晶组织部分消失,低熔点相溶解不充分... 本工作主要研究了不同均匀化工艺对大规格7075铝合金铸锭组织的影响以及对轧制薄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合金的铸态组织主要由Al基体+Mg(Zn,Cu)2相非平衡共晶相组成。465℃/24 h均热后,合金中枝晶组织部分消失,低熔点相溶解不充分。465℃/24 h+478℃/8 h均热后,共晶组织基本消除,残留相主要是难溶解的含Fe相,均匀化效果优异。通过将不同均热后铸锭轧制成薄板,二级均热后的薄板T6态力学最优,抗拉强度为533.5 MPa,屈服强度为455 MPa,延伸率为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低熔点 轧制 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退火对汽车用5182铝合金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宇 曹零勇 +2 位作者 李俊鹏 张华 郭富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1,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中间退火对5182铝合金完全退火态(5182-O)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中间退火的5182-O板材相比,中间退火后的5182-O板材晶粒尺寸过于细小,金属间化合物...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中间退火对5182铝合金完全退火态(5182-O)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中间退火的5182-O板材相比,中间退火后的5182-O板材晶粒尺寸过于细小,金属间化合物破碎不充分、尺寸大,弥散析出相数量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加工硬化指数和塑性应变比厚向各向异性降低,塑性应变比平面各向异性增大;板材的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未获得有效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退火 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S320F28335的高精度科氏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静蕾 孙玉梅 +1 位作者 陈祥光 刘延斌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1-374,379,共5页
为了提高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提出将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的频率估计和相位差测量的方法应用到科氏流量计的传感信号处理上。设计了基于TMS320F28335的科氏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系统实现的硬... 为了提高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提出将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的频率估计和相位差测量的方法应用到科氏流量计的传感信号处理上。设计了基于TMS320F28335的科氏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系统实现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算法在DSP系统上的实现过程。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信号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且低于0.1%,达到了工业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氏质量流量计 信号处理 希尔伯特变换 TMS320F283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和Isight的液压支架底座强度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庆海 嵇元芝 +1 位作者 高爱梅 韩家尧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7-9,14,共4页
为了降低某液压支架底座工作时的最大应力,提高其安全性,使用ABAQUS软件对3种工况下的底座进行强度分析,找出底座的薄弱点。对底座重新进行参数化建模,使用Isight软件联合Catia和ABAQUS对底座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液压支架底座在3种工... 为了降低某液压支架底座工作时的最大应力,提高其安全性,使用ABAQUS软件对3种工况下的底座进行强度分析,找出底座的薄弱点。对底座重新进行参数化建模,使用Isight软件联合Catia和ABAQUS对底座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液压支架底座在3种工况下最大应力值有显著降低,且整体重量下降9.7%.对液压支架底座的分析与优化,降低了底座的最大应力,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实现了底座的轻量化,提高了其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底座 ABAQUS ISIGHT 安全性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光散射增强对Si刻蚀形貌的影响机制
10
作者 戴菡 赵俊凤 +5 位作者 孙杰 余鑫祥 房洪杰 纪仁龙 祝贞凤 吕正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79-483,共5页
通过实验与有限元(FDTD)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粒径尺寸的Ag纳米颗粒在P(100)Si表面刻蚀过程中等离激元光散射增强对刻蚀孔形貌的影响。SEM结果表明,刻蚀孔由与粒径尺寸接近的垂直孔演化为一种上大下小的火炬状形貌特征孔,该孔的直径与纳... 通过实验与有限元(FDTD)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粒径尺寸的Ag纳米颗粒在P(100)Si表面刻蚀过程中等离激元光散射增强对刻蚀孔形貌的影响。SEM结果表明,刻蚀孔由与粒径尺寸接近的垂直孔演化为一种上大下小的火炬状形貌特征孔,该孔的直径与纳米颗粒尺寸散射半径相仿。模拟不同粒径的Ag纳米颗粒进入刻蚀孔后的光散射特征,证实了Ag纳米颗粒等离激元散射对刻蚀孔初期形成的重要作用。分析表明,基于光照条件下电子-空穴的激发特征,刻蚀孔的形貌主要依赖Ag纳米颗粒等离激元散射的光增强,即通过改变入射光频率以及Ag纳米颗粒粒径可以有效地调控Si表面形貌特征。Ag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光散射增强技术在Si基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LED)器件等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颗粒 等离激元 Si刻蚀 刻蚀孔形貌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50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业青 李岩 +3 位作者 鲁法云 陈修梵 李俊鹏 郭富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3,共6页
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7150铝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法构建合金高温塑性变形本构方程,并对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150铝合金的流... 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7150铝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法构建合金高温塑性变形本构方程,并对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150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增大而降低.该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描述,其参数A为4.161×1014 s^-1,α为0.01956MPa-1,n为5.14336,热变形激活能Q为229.7531kJ/mol.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动态再结晶逐渐取代动态回复成为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150铝合金 热模拟 本构方程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g比及时效温度对Al-Zn-Mg-Cu系合金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晁代义 孙有政 +4 位作者 刘晓滕 李兴东 李维建 吕正风 程仁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98-401,共4页
采用热力学模拟软件中的铝合金模块研究了Al-Zn-Mg-Cu系合金中不同Zn/Mg比及时效温度对析出相GP区及η′相的析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GP区含量随Zn/Mg比的增加而降低,低温时效能够促进GP区的形成;而η′相含量随Zn/Mg比的增加略微降低... 采用热力学模拟软件中的铝合金模块研究了Al-Zn-Mg-Cu系合金中不同Zn/Mg比及时效温度对析出相GP区及η′相的析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GP区含量随Zn/Mg比的增加而降低,低温时效能够促进GP区的形成;而η′相含量随Zn/Mg比的增加略微降低,时效温度对η′相含量影响不大;与120℃相比,合金在160℃时效时η′相含量达到6.5%的时间缩短16 h;在相同温度下时效时,随Zn/Mg比的增加,η′相含量达到6.5%的时间先缓慢增加,当Zn/Mg比大于2.91时则快速增加。合金的淬火敏感性随Zn/Mg比的增加有所降低;随Zn/Mg比从2.46提高到3.20,GP区和η′相的鼻尖温度分别从150℃和330℃降低到140℃和320℃;临界冷却速率随Zn/Mg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系合金 Zn/Mg比 时效温度 淬火敏感性 临界冷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7050铝合金厚板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凤 鲁法云 郭富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71,共8页
对两种61mm厚的7050-T7451铝合金板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工艺-组织-性能的关系。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室温拉伸、断裂韧性、剥落腐蚀等性能测试,实验表明:两种板材的综合性能均满足AMS 4050H标准的指标要求,但一... 对两种61mm厚的7050-T7451铝合金板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工艺-组织-性能的关系。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室温拉伸、断裂韧性、剥落腐蚀等性能测试,实验表明:两种板材的综合性能均满足AMS 4050H标准的指标要求,但一种板材的强度、断裂韧度略低于另一种相同规格的板材,而剥落腐蚀性能略好。两种产品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更系统的工艺控制使板材保持较好的组织均匀性、较小的再结晶比例,仅残留较少的小尺寸且均匀分布的Al7Cu2Fe相,基本无Al2Cu Mg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T7451厚板 组织均匀性 再结晶分数 粗大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4铝合金板材不同方向拉伸性能及断裂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军利 鲁法云 +1 位作者 王昭 赵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07-110,共4页
对3104铝合金冷轧板沿轧制方向0°、45°和90°三个方向进行拉伸性能测试,观察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并分析粗大第二相分布与拉伸方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104铝合金冷轧板材的断口为切变型韧窝断裂特征,裂纹在粗大相自身... 对3104铝合金冷轧板沿轧制方向0°、45°和90°三个方向进行拉伸性能测试,观察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并分析粗大第二相分布与拉伸方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104铝合金冷轧板材的断口为切变型韧窝断裂特征,裂纹在粗大相自身断裂分离处或者在粗大相尖端处萌生,并在剪切力作用下,以微孔聚合的方式扩展。0°方向拉伸断口韧窝深度最大,延伸率最大;90°方向拉伸断口韧窝深度最小,延伸率最小;而45°方向拉伸断口韧窝深度居中,延伸率也居中。粗大第二相长轴方向和拉伸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小,延伸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04铝合金 轧制方向 延伸率 拉伸断口 粗大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遗传算法的掘进机行星轮系减速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庆海 韩家尧 +1 位作者 高爱梅 嵇元芝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4-6,11,共4页
行星轮系减速器是掘进机的核心设备,其体积较大,因此采用Matlab软件中遗传算法对行星轮系减速器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小掘进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体积。结果表明,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能够较大幅度减小减速器的体积,缩短设计时间。
关键词 掘进机 行星轮系减速器 Matlab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T7651铝合金厚板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不均匀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经涛 孙宁 +3 位作者 黄同瑊 程志远 郭富安 郭丰佳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5,共10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拉伸试验机,研究160 mm 7050-T7651铝合金特厚板不同厚度位置的金相组织、晶粒取向、织构类型、时效纳米析出相分布以及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板材表层到心部,组织中的第二相粒子含量降...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拉伸试验机,研究160 mm 7050-T7651铝合金特厚板不同厚度位置的金相组织、晶粒取向、织构类型、时效纳米析出相分布以及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板材表层到心部,组织中的第二相粒子含量降低,但尺寸增加;板材表层以小角度晶界亚结构组织为主,小角度晶界比例在79%~85%之间,而板材心部小角度晶界的比例为58%左右,相比于板材表层小角度晶界比例降低了26.6%~31.8%;板材表层以{001}<110>剪切织构为主,占比为3.64%,并随厚度增加,变形织构组分含量逐渐增多;板材厚度方向力学性能呈现出沿厚度表层-心部-表层方向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力学性能最优位置均为板材表层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T7651铝合金厚板 显微组织 织构 力学性能 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50铝合金型材三级时效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丽丽 姜海涛 +2 位作者 赵巍 侯汉卿 黄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71-374,共4页
采用拉伸力学试验机、电导率测试仪、应力腐蚀测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回归时效、回归时效升温速率和冷却方式对7150铝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回归时效采用185℃/100min的RRA热处理工艺时,合金具有较高的电导率(36.7~37.4%IACS)和... 采用拉伸力学试验机、电导率测试仪、应力腐蚀测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回归时效、回归时效升温速率和冷却方式对7150铝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回归时效采用185℃/100min的RRA热处理工艺时,合金具有较高的电导率(36.7~37.4%IACS)和较少的强度损失(抗拉强度620~640MPa,屈服强度590~610MPa)。65℃/h升温至回归时效和回归时效风冷降温至120℃的RRA热处理可提高合金电导率,降低合金强度;预时效后空冷1h再185℃回归时效和回归时效水冷的RRA热处理可提高合金强度,降低合金电导率;通过TEM明场像观察,回归时效采用185℃/100min的RRA热处理工艺时7150合金晶内析出大量的GP区,晶界析出不连续的较粗大的η相,这种显微组织既保证了T6状态的强度又使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150合金 RRA 显微组织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工艺对Al-Cu-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同瑊 晁代义 +4 位作者 宋晓霖 张伟 王志雄 张华 吕正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22-324,共3页
本工作探讨了几种热轧工艺参数对合金晶粒组织、超声波探伤噪音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轧道次及终轧温度对合金的晶粒组织、超声波探伤噪音都有一定的影响。经15道次热轧处理,终轧温度越高,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布越不均匀,力学... 本工作探讨了几种热轧工艺参数对合金晶粒组织、超声波探伤噪音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轧道次及终轧温度对合金的晶粒组织、超声波探伤噪音都有一定的影响。经15道次热轧处理,终轧温度越高,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布越不均匀,力学性能偏低,超声波探伤噪音严重。经35道次热轧处理,终轧温度较低时合金可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力学性能较优,提高终轧温度后晶粒不均匀长大,合金力学性能变差且出现超声波探伤噪音问题。由此可知,大尺寸铸锭经多道次热轧(终轧温度为300℃)后,经固溶淬火、2.5%预拉伸、自然时效96 h处理后,晶粒尺寸变得细小均匀,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并且未出现超声波探伤噪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工艺 超声波探伤噪音 晶粒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Al-Cu-Mg-Mn合金铸锭均匀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同瑊 秦宇 +4 位作者 晁代义 王志雄 宋晓霖 张华 程仁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25-327,共3页
本工作通过金相、DSC、SEM等手段研究了均匀化工艺对大尺寸Al-Cu-Mg合金扁锭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枝晶偏析从芯部区域到边部区域越来越严重,晶界分布大量的块状A 2Cu相和Al 2CuMg相。采用接近低熔点共... 本工作通过金相、DSC、SEM等手段研究了均匀化工艺对大尺寸Al-Cu-Mg合金扁锭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枝晶偏析从芯部区域到边部区域越来越严重,晶界分布大量的块状A 2Cu相和Al 2CuMg相。采用接近低熔点共晶融化温度进行均匀化退火后,选择合适的均匀化时间使得合金中的枝晶偏析基本消除,晶内成分分布较为均匀。经500℃/36 h均匀化后,残留第二相含量为0.88%,经过轧制变形后的薄板T42态的抗拉强度达到480 MPa,屈服强度达到327 MPa,延伸率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Al-Cu-Mg合金 均匀化退火 成分均匀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Al-Zn-Mg-Cu铝合金铸锭均匀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晁代义 李昌龙 +4 位作者 赵佳蕾 孙有政 赵志国 霍艳 吕正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38-340,共3页
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大尺寸Al-Zn-Mg-Cu合金铸锭的均匀化问题,利用金相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均匀化工艺对Al-Zn-Mg-Cu合金超大铸锭组织及过烧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锭在420℃均匀化4 h后,基... 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大尺寸Al-Zn-Mg-Cu合金铸锭的均匀化问题,利用金相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均匀化工艺对Al-Zn-Mg-Cu合金超大铸锭组织及过烧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锭在420℃均匀化4 h后,基体中析出了大量弥散分布的Al 3Zr相,继续提高温度,合金铸锭在475℃均匀化时发生了过烧现象。经470℃/8 h均匀化后合金的低熔点峰值向高温方向移动,枝晶组织以及富Zn、Mg相基本消失,能谱显示残留第二相主要由富Cu、Mg相和富Cu、Fe相组成,过烧温度达到480℃。为进一步减少富Cu、Mg相的影响,继续提高温度到478℃时,未发现过烧现象,第二相含量进一步减少。本研究确定了Al-Zn-Mg-Cu合金超大铸锭的均匀化温度为420℃/4 h+470℃/8 h+478℃/12 h,此时铸锭未出现过烧现象,第二相含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铝合金 均匀化工艺 铸锭 过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