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孟宪国 范晓华 +1 位作者 宫艺 刁健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6例ISCI患者(分类为ASIA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8例)。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6例ISCI患者(分类为ASIA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8例)。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减重组患者ASIA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10m步行速度的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够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孟宪国 孙志军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7-838,共2页
随着医学内涵的逐步深化和外延的迅速拓展,对医学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目前,各国教育家都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 随着医学内涵的逐步深化和外延的迅速拓展,对医学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目前,各国教育家都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 教学模式 康复治疗专业 医学人才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 神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预处理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途径改善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钦海 张盟辉 +1 位作者 秦召敏 刘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2,共7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预处理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氯喹(自噬抑制剂)组和槲皮素+氯喹组。手术前3 d,槲皮素组大鼠灌胃给予0.1 g/kg槲皮素... 目的 探讨槲皮素预处理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氯喹(自噬抑制剂)组和槲皮素+氯喹组。手术前3 d,槲皮素组大鼠灌胃给予0.1 g/kg槲皮素,氯喹组大鼠腹腔注射0.02 g/kg氯喹,槲皮素+氯喹组灌胃给予槲皮素同时腹腔注射氯喹,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溶剂,每天1次。构建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于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包括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酰基转移酶(AS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磺尸胺染色法(MDC)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肝组织细胞自噬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无显著坏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疏松,出现坏死,ALT、AST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组大鼠肝组织上述病理损伤显著缓解,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氯喹组大鼠肝组织上述病理损伤显著加重,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相比,槲皮素+氯喹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加重,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氯喹组相比,槲皮素+氯喹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中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缓解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AMPK/mTOR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纪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11期160-162,共3页
为了使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学生在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安排更符合专业和临床的实际需要,我们把诊断学实验课内容哪些陈旧的操作性、验证性实验改为演示性、分析性教学,减少对陈旧检验方法的无效练习,紧扣现代化医院检验科的发展和现状... 为了使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学生在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安排更符合专业和临床的实际需要,我们把诊断学实验课内容哪些陈旧的操作性、验证性实验改为演示性、分析性教学,减少对陈旧检验方法的无效练习,紧扣现代化医院检验科的发展和现状,因时、因地、因专业施教,突出以"诊断"为中心,采用分析讨论式带教,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意识,显著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