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柱形容器缠绕特性的控制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王康 路永婕 +4 位作者 郭子腾 王加富 张海东 王君哲 陈丰雨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针对玻璃纤维缠绕机在工作中由于张力不稳定导致的线型变化,以及在高速缠绕模式下的张力调节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以及适用于高速缠绕工况的滑模控制策略。首先,针对缠绕工况建立缠绕动力学模型、张力控制模型;其次... 针对玻璃纤维缠绕机在工作中由于张力不稳定导致的线型变化,以及在高速缠绕模式下的张力调节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以及适用于高速缠绕工况的滑模控制策略。首先,针对缠绕工况建立缠绕动力学模型、张力控制模型;其次,引入模糊PID控制策略和滑模控制策略分别对不同工况下的缠绕特性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寻找最优控制策略;最后,基于被验证的最优控制策略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模糊PID控制的调节下,不同速度变化下的缠绕张力相对于无控制得到较好改善,提高了柱形容器在缠绕时的线性稳定性和张力稳定性。模糊PID控制对缠绕时的张力调节精度优于滑模控制,为大型管道缠绕设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理论 纤维缠绕 MATLAB-Simulink仿真 模糊PID控制 滑模控制 硬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万宁近海地区自然老化历程与机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倩倩 李晖 +4 位作者 郑会保 王登霞 孙岩 刘亚平 易富庆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8,共7页
选取具备我国典型热带海洋气候条件的万宁试验站,进行丙烯酸聚氨酯涂层(BDC)2 a近海大气的自然老化试验,对其在近海地区的老化历程及老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BDC样品的湿热、盐雾、UVA的循环老化试验,对其老化历程... 选取具备我国典型热带海洋气候条件的万宁试验站,进行丙烯酸聚氨酯涂层(BDC)2 a近海大气的自然老化试验,对其在近海地区的老化历程及老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BDC样品的湿热、盐雾、UVA的循环老化试验,对其老化历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万宁近海地区,BDC样品老化初期的光泽变化较明显,涂层以水解老化方式为主;老化中期涂层的失效大部分是由腐蚀介质Cl-的侵入而引起的;当老化1 a左右时,老化速度放缓,此时涂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光氧化作用;实验室加速循环试验谱湿热(168 h)-盐雾(168 h)-UVA(168 h)基本可以模拟涂层万宁近海地区1 a的变化,以色差为指标,模拟后关联度可达0.926,二者的XPS及FT-IR谱图也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聚氨酯涂层 万宁近海老化试验 老化机理 加速循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S/有机氮磷复合阻燃增强增韧PA66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辉 王旭华 +3 位作者 刘萍 李斌 孙国华 杨春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4,65,共5页
以溴化聚苯乙烯(BPS)和自制的有机氮磷阻燃剂(NPR)为尼龙(PA)66的阻燃剂,以短切玻璃纤维为增强剂,加入增韧剂三元乙丙橡胶,制备了阻燃增强增韧PA66材料,研究了阻燃剂的加入及复配对材料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性能、最大... 以溴化聚苯乙烯(BPS)和自制的有机氮磷阻燃剂(NPR)为尼龙(PA)66的阻燃剂,以短切玻璃纤维为增强剂,加入增韧剂三元乙丙橡胶,制备了阻燃增强增韧PA66材料,研究了阻燃剂的加入及复配对材料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性能、最大烟密度、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BPS,NPR对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更大,单独使用BPS时材料的阻燃效果较差,而单独使用NPR可明显提升材料的阻燃性能,当NPR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LOI为3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61,224 MPa和12 kJ/m^2。在阻燃剂总质量分数为15%的条件下,与单独使用NPR相比,BPS与NPR的复配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拉伸与弯曲强度,但在保持阻燃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NPR的加入导致材料最大烟密度有所增大,热降解提前,而BPS与NPR的复配进一步增大了材料的最大烟密度,使热降解有所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溴化聚苯乙烯 阻燃 增强 增韧 氧指数 垂直燃烧等级 烟密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Ca/Zn复合稳定剂在聚氯乙烯加工应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春华 刘威 +1 位作者 李绪山 解竹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73-75,共3页
选用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酯复配使用,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三者的最佳配比,测定了试样的各项性能,结果发现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酯等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大大推迟出现锌烧时间,试样的各项性能达到或超... 选用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酯复配使用,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三者的最佳配比,测定了试样的各项性能,结果发现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酯等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大大推迟出现锌烧时间,试样的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聚氯乙烯行业标准。并对其协同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Ca/Zn复合稳定剂 聚氯乙烯 还氧大豆油 有机亚磷酸酯 协同效应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车辆防护装甲胶粘挂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一舒 曹贺全 +3 位作者 韩宏伟 杜厚俊 邓甲昊 史安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针对防护装甲采用螺栓紧固、挂架支撑等方式安装在装甲车辆上所产生的防护面积降低、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采用胶粘挂装技术安装防护装甲。根据安装结构特点,确定胶粘剂的种类和制备工艺。通过研究胶粘接头不同胶粘层厚度和不同胶粘面积... 针对防护装甲采用螺栓紧固、挂架支撑等方式安装在装甲车辆上所产生的防护面积降低、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采用胶粘挂装技术安装防护装甲。根据安装结构特点,确定胶粘剂的种类和制备工艺。通过研究胶粘接头不同胶粘层厚度和不同胶粘面积对挂装强度的影响,实现防护装甲胶粘挂装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模拟跑车宽频振动试验、环境极限温度适应性考核试验,验证胶粘挂装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胶粘层厚度为2~3 mm,多点、小面积施胶,每平方厘米胶粘面积可承载大于3 MPa的剪切力,-50℃和70℃的极限温度下强度不低于常温条件下的70%,满足动态宽频振动挂装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装甲防护 挂装技术 胶粘技术 胶粘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扶手本体骨架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罡 毛金明 郝圣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5-67,共3页
综合分析了汽车扶手本体骨架的结构和装配要求,针对塑料件各面多倒扣的结构特点,分别设计了定模内滑块抽芯机构和特殊的复合抽芯机构,完成了汽车扶手本体骨架注塑模具设计。该模具结构复杂,抽芯机构之间配合精度高,模具结构紧凑,运动平... 综合分析了汽车扶手本体骨架的结构和装配要求,针对塑料件各面多倒扣的结构特点,分别设计了定模内滑块抽芯机构和特殊的复合抽芯机构,完成了汽车扶手本体骨架注塑模具设计。该模具结构复杂,抽芯机构之间配合精度高,模具结构紧凑,运动平稳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手本体骨架 注塑模 复合抽芯 内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PP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栾维涛 韩友泉 +1 位作者 栾昊 姜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150,共6页
综述了无机纤维、纳米材料、无机粉体、植物粉体、微球母粒等助剂对微发泡PP复合材料发泡行为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微发泡PP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发泡 聚丙烯 发泡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口径PVC管缠绕机结构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广建 苏建亚 王全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8,共2页
通过理论研究,对原有新型大口径PVC管缠绕机的结构进行了多处改进和完善。实践证明,经改进的新型缠绕机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以低的能耗生产大型PVC管。目前所生产的PVC管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煤矿行业中,其应用和发... 通过理论研究,对原有新型大口径PVC管缠绕机的结构进行了多处改进和完善。实践证明,经改进的新型缠绕机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以低的能耗生产大型PVC管。目前所生产的PVC管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煤矿行业中,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 聚氯乙烯 管材 缠绕机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改性聚甲醛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秀菊 贾洪旭 +1 位作者 翟英文 齐贵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增韧改性聚甲醛(POM)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从弹性体增韧改性、刚性粒子增韧改性、合金化增韧改性、复合增韧剂增韧改性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国内POM增韧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弹性体增韧改性POM是传统的增韧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增韧改性聚甲醛(POM)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从弹性体增韧改性、刚性粒子增韧改性、合金化增韧改性、复合增韧剂增韧改性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国内POM增韧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弹性体增韧改性POM是传统的增韧方法,而且工艺上简单易行;刚性粒子增韧改性POM不但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而且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强度、刚性和耐热性等,并降低成本,备受关注;合金化增韧改性POM在保持POM本身性能的同时,还改善了合金的耐磨性、韧性等其它性能;复合增韧剂改性POM对POM的增韧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对今后增韧改性POM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改性 增韧 共混 弹性体 刚性粒子 合金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帽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永亮 郝圣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5,共3页
套管帽模具采用圆弧抽芯结构、直线抽芯结构等设计,分析了圆弧抽芯的动作要点,阐述了模具中重要零件设计过程,设计的模具达到了套管帽脱模的要求。经过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合理,圆弧抽芯脱模顺利,模具能适应批量生产,产品无缺陷等。
关键词 套管帽 圆弧抽芯 抽芯 脱模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组分高强度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厚俊 于春英 +4 位作者 李一舒 张健伟 王玉东 董斌 曹贺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1,共4页
以聚醚三元醇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复合多元醇体系,将其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加入填料、助剂等制成A组分,以芳香胺类固化剂为主要成分制成B组分,由此制得双管包装的双组分高强度聚氨酯密封胶,考察了其力学性能、耐高... 以聚醚三元醇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复合多元醇体系,将其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加入填料、助剂等制成A组分,以芳香胺类固化剂为主要成分制成B组分,由此制得双管包装的双组分高强度聚氨酯密封胶,考察了其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及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化24 h后的密封胶的拉伸剪切强度达到7 MPa以上;其固化24 h并在70℃环境温度下处理72 h后的拉伸剪切强度可达10.78 MPa,固化24 h后在–50℃环境温度下的拉伸剪切强度可达11.62 MPa,具有较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制备的密封胶具有较好的长时间储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双组分 聚氨酯 密封胶 耐高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玉海 李萍 石磊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5,共5页
介绍了纳米改性聚氨酯弹性体(PUE)及其制备方法,并对纳米CaCO3、纳米蒙脱土、纳米SiO2、纳米TiO2、碳纳米管和其它纳米粒子改性PUE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叙述。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纳米改性 无机纳米粒子 碳纳米管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玻纤布复合预浸料的研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聂锡铭 高志鹏 易富庆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丁腈橡胶为增韧改性材料,通过对其混炼、溶解并加入热固性酚醛树脂,制得固体含量为40%~45%,黏度为(4 500±300) mPa·s的丁腈–酚醛树脂胶液,再经无碱玻璃布常温下浸渍,并于70~90℃温度下烘干以及成卷等工序制得丁腈–酚醛... 以丁腈橡胶为增韧改性材料,通过对其混炼、溶解并加入热固性酚醛树脂,制得固体含量为40%~45%,黏度为(4 500±300) mPa·s的丁腈–酚醛树脂胶液,再经无碱玻璃布常温下浸渍,并于70~90℃温度下烘干以及成卷等工序制得丁腈–酚醛玻璃布复合预浸料。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复合预浸料拉伸强度可达376MPa,拉伸剪切强度为22.96MPa,剥离强度4.5 kN/m。因所用丁腈橡胶种类、丁腈橡胶与酚醛树脂的用量比、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胶液的黏度、复合预浸料含胶量不同,所以对复合预浸料的拉伸强度、及金属、陶瓷等材料的粘接性能具有不同影响。当采用丙烯腈含量为40%的丁腈橡胶,且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用量比在0.9~1.1时,复合预浸料粘接性能最好;当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用量比在1.4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胶液黏度在4 500mPa·s时,复合预浸料外观质量好,粘结性能好且拉伸强度高;复合预浸料含胶量在42%左右时其粘接性能最好,拉伸强度最高,随着含胶量的继续增大粘接强度和拉伸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酚醛树脂 玻璃布 预浸料 拉伸强度 剪切强度 粘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秋红 谭臻 +3 位作者 闫烨 刘丽慧 耿志 李云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126,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碳纤维(CF)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概述了CF不同预处理方式、CF含量、制备工艺、试验条件等对CF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摩擦磨损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碳纤维 热塑性塑料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发泡注射成型设备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从威 周南桥 王全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0,共5页
简要介绍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技术的机理,重点介绍微孔发泡注射成型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孔注塑 成型设备 发泡塑料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盖特殊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友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5,共6页
针对手机盖类塑件多部位特征脱模的需要,设计了其一模一腔的三次分型注塑模具,采用三点潜伏浇口使塑件在注塑时达到了平衡浇注。针对塑件的21处部位特征,设计了8个侧抽芯机构、3个斜顶杆机构、4个推管机构、2个单独镶件及21根顶杆来实... 针对手机盖类塑件多部位特征脱模的需要,设计了其一模一腔的三次分型注塑模具,采用三点潜伏浇口使塑件在注塑时达到了平衡浇注。针对塑件的21处部位特征,设计了8个侧抽芯机构、3个斜顶杆机构、4个推管机构、2个单独镶件及21根顶杆来实现塑件的完全脱模。8个侧抽芯机构中,位于定模一侧的有4个机构,包括2个楔紧块驱动滑块外抽芯机构,2个楔紧块驱动滑块内抽芯机构;位于动模一侧的有2个定模模板驱动滑块外抽芯机构及2个楔紧块驱动滑块外抽芯机构。设计的注塑模具结构合理,脱模机构结构巧妙简单,工作可靠性高,具有较好的工程设计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具 抽芯机构 浇口 机构设计 脱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有机硅泡沫塑料的研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锡秀花 陈晓理 +3 位作者 隋建讯 张学东 郭慧 修文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23,共3页
利用自制有机硅聚合物,在催化剂、固化剂、发泡剂的作用下,经加热固化制得一种泡沫材料。探讨了工艺条件、单体配比、固化剂与催化剂组合以及补强剂用量对有机硅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仪和TG分析测试了有... 利用自制有机硅聚合物,在催化剂、固化剂、发泡剂的作用下,经加热固化制得一种泡沫材料。探讨了工艺条件、单体配比、固化剂与催化剂组合以及补强剂用量对有机硅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仪和TG分析测试了有机硅泡沫材料的耐温性能。该泡沫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耐高低温性优异、绝缘性和耐化学品性优良、耐老化性强以及防火阻燃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泡沫塑料 催化成型温度 耐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炭黑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兴中 邓建鹏 姜德川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1,共4页
以导电炭黑填充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测定复合材料的静电屏蔽电压、静电衰减时间、表面电阻率数值,对影响电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电炭黑填充复合材料的防静电效果显著,导电炭黑适宜用量为1.1~1... 以导电炭黑填充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测定复合材料的静电屏蔽电压、静电衰减时间、表面电阻率数值,对影响电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电炭黑填充复合材料的防静电效果显著,导电炭黑适宜用量为1.1~1.2份,粒度为7~9nm;填充时,将导电炭黑直接加入到环氧树脂体系中,然后用高速分散机搅拌10~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炭黑 玻璃纤维 环氧树脂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温度对PA66制品力学性能影响的工艺研究
19
作者 付兴中 张海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4-66,共3页
通过研究不同的模具温度对尼龙(PA)66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制品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随模具温度变化的规律,找出了使PA66制品的压缩强度达到最佳的模具温度范围,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尼龙66 模具温度 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聚丙烯管材塑料件的注塑工艺研究
20
作者 付兴中 张海东 +1 位作者 冯胜 曲伟首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改进厚壁聚丙烯(PP)管材塑料件的熔体温度、注塑压力、快速注射时间,慢速注射时间、冷却时间、模具温度、背压等注塑工艺条件,以减少塑料件气孔出现的几率。总结出这几个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大小,并确定了使厚壁PP管材内部出现气孔几... 通过改进厚壁聚丙烯(PP)管材塑料件的熔体温度、注塑压力、快速注射时间,慢速注射时间、冷却时间、模具温度、背压等注塑工艺条件,以减少塑料件气孔出现的几率。总结出这几个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大小,并确定了使厚壁PP管材内部出现气孔几率最小的最佳工艺参数:熔体温度为170℃,注塑压力为13 MPa,快速注射时间为0 s,慢速注射时间为120 s,冷却时间为120 s,模具温度为70℃,背压为1.5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注塑的PP管材内部气孔出现的几率可降至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工艺 气孔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