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叶轮等复杂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熊艳华 范业鹏 +3 位作者 张潇月 高亚非 袁宗杰 冯竞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为了解决复杂部件加工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以叶轮等复杂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为基础,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工艺分析和设计方案,结合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智能物流和工业互联等技术进行产线仿真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 为了解决复杂部件加工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以叶轮等复杂部件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为基础,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工艺分析和设计方案,结合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智能物流和工业互联等技术进行产线仿真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不仅满足生产要求、工作运行稳定,而且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定制化混流生产,达到为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生产线 设施布局 设计与仿真 叶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系统仿真与试验
2
作者 李国琳 王兴涛 +2 位作者 王进 孙永华 康喜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4-228,共5页
针对矿井提升机向大型化、高速化和重载化发展带来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制动系统特性,提出一用一备恒减速制动系统,采用速度和压力双闭环PID控制方式。建立提升机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SimulationX软件搭建多领域仿真模型,... 针对矿井提升机向大型化、高速化和重载化发展带来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制动系统特性,提出一用一备恒减速制动系统,采用速度和压力双闭环PID控制方式。建立提升机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SimulationX软件搭建多领域仿真模型,对矿井提升机上升制动和下降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提升载荷、制动初速度和减速度等运行参数对恒减速制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与传统PID控制算法下的速度曲线。基于仿真分析,研制物理样机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下放工况,随着提升载荷或制动减速度的增加,速度超调量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制动初速度的变化对制动性能的影响较小;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可将制动初期速度超调量降低50%。所提方案具有控制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容错能力强、安全可靠的特点,为提升设备的平稳制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恒减速制动系统 双闭环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设备位置误差建模与补偿策略
3
作者 刘洁 赵训茶 王文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1-2271,共11页
针对广泛存在的增材制造成型产品几何与尺寸精度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校准样件增广点实测数据与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的增材制造设备位置误差建模与补偿策略。首先,以广泛应用的熔丝成型设备为原型,搭建了增材制造成型试验台,制造了用于... 针对广泛存在的增材制造成型产品几何与尺寸精度缺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校准样件增广点实测数据与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的增材制造设备位置误差建模与补偿策略。首先,以广泛应用的熔丝成型设备为原型,搭建了增材制造成型试验台,制造了用于建立增材制造成型设备位置误差的阶梯型金字塔校准试样集群,并采用精密坐标测量仪对试样各级台阶水平面中心点(增广点)位置以及相对竖直面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然后,基于实测数据与运动链-误差传递关系,采用低阶多项式对设备位置误差进行了表征,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对误差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根据估计参数的显著性水平,对初始误差模型进行了优化;最后,基于优化后的模型对成型件立体光刻文件进行了修正,实现了增材制造设备的位置误差补偿,提出了简要的尺寸补偿方法,并采用了新的校准式样集群与实际零件制造验证了该误差模型和补偿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采用误差补偿制造的校准试样集群与实际零件,采用设备位置误差补偿后的成型产品最大位置误差均可控制在300μm以下,采用设备位置和尺寸误差进行补偿后,所制造的实际零件关键特征的最大相对尺寸误差为-2.4%,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工程需求,说明了误差模型和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补偿 增材制造 增广点最小二乘拟合 几何精度 尺寸补偿 运动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选模型和灰狼算法的注塑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峰 孙永华 +2 位作者 李国琳 李西兵 连灿鑫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采用Moldflow软件对食品保鲜盒盖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目的是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小产品的体积收缩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采用筛选试验设计的方法,确定对注塑成型过程影响较显著的参数。然后,构建多个近似模型,并... 采用Moldflow软件对食品保鲜盒盖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目的是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小产品的体积收缩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采用筛选试验设计的方法,确定对注塑成型过程影响较显著的参数。然后,构建多个近似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性能最佳的模型。最后,利用灰狼优化算法对最优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优注塑工艺参数组合,并进行模拟验证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注塑工艺参数组合制备的产品的体积收缩率显著减小,由初始的5.837%下降至4.01%,下降了31.3%,证明了结合计算机模拟、更优的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在注塑工艺优化中具有有效性及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工艺参数 筛选试验设计 中心复合试验 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流量反馈型电液比例方向阀仿真研究
5
作者 李国琳 孙大铭 +2 位作者 王进 王松峰 张政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76,共7页
为进一步改善电液比例方向阀的性能,提高其稳态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将位移流量反馈原理应用于电液比例方向阀,设计一种新型方向阀。对其动静态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增设主阀芯位移传感器,构成电闭环控制方案。基于... 为进一步改善电液比例方向阀的性能,提高其稳态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将位移流量反馈原理应用于电液比例方向阀,设计一种新型方向阀。对其动静态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增设主阀芯位移传感器,构成电闭环控制方案。基于模型仿真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控制方案,并分析影响阀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优化其结构参数。结果表明:该阀结构设计合理,开环控制时也能获得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工作频宽约为7 Hz;电闭环控制可有效抑制主阀芯上的液动力、摩擦力等干扰,消除控制死区,显著改善其静态和动态响应品质,工作频宽可达18 Hz;节流阀槽面积梯度对阀动静态性能具有双重影响,增大面积梯度,会加快动态响应速度,但会导致通流能力降低;阀芯面积比是影响动态响应的关键因素,增大面积比,可提升动态响应速度,但面积比过大会导致超调量增加。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新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方向阀 位移流量反馈 开环控制 电闭环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镀工艺改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6
作者 罗马亚 刘一鸣 +2 位作者 朱箐竹 刘权好 洪良遇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2-I0003,共2页
电镀工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电镀工艺因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面临着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同时,随着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兴起,电镀行业正处于技术... 电镀工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电镀工艺因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面临着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同时,随着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兴起,电镀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与模式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背景下,基于电镀工艺改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应运而生。通过将绿色电镀、智能化技术和高效化工艺融入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先进工艺技术,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工艺 电镀行业 绿色电镀 创新创业教育 智能制造 电子产品 航空航天 技术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form 3D的AZ31镁合金不对称挤压变形工艺模拟
7
作者 刘洁 赵训茶 +1 位作者 卢秋霞 王志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5-38,共4页
通过Deform 3D软件模拟了AZ31镁合金不对称挤压变形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设置不同水平长度流动距离促使材料不对称地流入挤压通道,进而形成不对称剪切变形,出现应变及应力集中分布的不对称性,促使材料晶粒沿着剪切面偏转,获得细晶、弱织... 通过Deform 3D软件模拟了AZ31镁合金不对称挤压变形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设置不同水平长度流动距离促使材料不对称地流入挤压通道,进而形成不对称剪切变形,出现应变及应力集中分布的不对称性,促使材料晶粒沿着剪切面偏转,获得细晶、弱织构的高性能镁合金坯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模拟 不对称挤压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车辆检测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宏泽 李继财 +2 位作者 杨乔楠 陈学永 李西兵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5-1712,共8页
针对现有目标检测在智能交通系统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存在车辆目标检测精度低、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车辆目标检测算法。在YOLOv5s网络模型框架中,添加注意力机制增强特征,提取重要特征;添加小目标检测层提升对遮挡重叠... 针对现有目标检测在智能交通系统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存在车辆目标检测精度低、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车辆目标检测算法。在YOLOv5s网络模型框架中,添加注意力机制增强特征,提取重要特征;添加小目标检测层提升对遮挡重叠弱小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引入金字塔池化(SPPFCSPC),提高网络空间特征提取能力;引入损失函数(SIoU_Loss)加快边界框回归速率,提高定位精度,消除重叠检测。基于自制车辆检测数据集进行实验,其结果表明,改进网络模型与原YOLOv5s网络模型相比,不同目标类的平均准确率均有明显提高,平均准确率均值提升3.25%,查准率提高4.14%,召回率提高3.05%,检测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检测 深度学习 损失函数 特征增强 图像处理 神经网络 智能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支撑的人体坐立转换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辉 薛强 王兴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744,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膝关节支撑的人体坐立转换轨迹及运动学规律,为设计具有膝关节支撑的转移辅具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月至6月,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按照身高和性别分为三组,在膝关节支撑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足间距离为20 cm和30 cm的坐立转换试... 目的研究基于膝关节支撑的人体坐立转换轨迹及运动学规律,为设计具有膝关节支撑的转移辅具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月至6月,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按照身高和性别分为三组,在膝关节支撑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足间距离为20 cm和30 cm的坐立转换试验。每个试验重复两次,间隔1 min。采用高清相机记录试验过程中每个受试者肩部(腋窝处)和膝关节处的运动轨迹,分析不同身高和体质量受试者的运动学规律。结果身高172 cm以下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20 cm时身体前倾距离小于30 cm时;身高173 cm以上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30 cm时身体前倾距离小于20 cm时。体质量指数(BMI)<23.9 kg/m^2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20 cm时躯干前屈位移小于30 cm时;BMI>23.9 kg/m^2的受试者,足间距离为30 cm时躯干前屈位移小于20 cm时。受试者坐立转换过程平均用时(1.7±0.05)s。结论坐立转换过程中,不同足间距离影响关节的伸展方式以及躯干前屈的位移和身体前倾的距离。随着身高和体质量的增加,适当增大足间距离能够降低人体在坐立转换过程的难度,且随着BMI值的增加,坐立转换所用时间也随之增加;女性坐立转换时间略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立转换 膝关节支撑 足间距离 运动轨迹 运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齿锥齿轮铸锻复合成型特性研究
10
作者 卢秋霞 刘洁 +1 位作者 赵训茶 王志鹏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13期79-81,88,共4页
分析了弧齿锥齿轮铸锻复合成型工艺,对弧齿锥齿轮铸件及铸锻复合成型件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参数对弧齿锥齿轮铸锻复合成型件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弧齿锥齿轮铸件无再结晶组织,铸锻复合成型件出现细小均匀... 分析了弧齿锥齿轮铸锻复合成型工艺,对弧齿锥齿轮铸件及铸锻复合成型件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参数对弧齿锥齿轮铸锻复合成型件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弧齿锥齿轮铸件无再结晶组织,铸锻复合成型件出现细小均匀的再结晶组织;随着锻造变形量增大,成形件的晶粒由粗变细;随着锻造温度的增加和锻造速度的减小,成型件的晶粒由粗变细再变得稍微大些,且再结晶的新晶核均出现在晶界处或高位错密度处;弧齿锥齿轮最优铸锻复合成型工艺参数为:铸造温度1520℃、浇注时间518 s,锻造变形量40%,锻造速度20 mm/s,锻造温度1050℃,环境温度25℃,模具预热温度200℃,摩擦系数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铸锻复合成型 微观组织 锻造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