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斗南和富士苹果对果面涂抹钙肥吸收的差异
1
作者 黄剑 靖吉越 +2 位作者 郭新送 王三红 王海卫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7,共9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果实因缺钙造成的生理病害,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制约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幼果期或果实膨大期用毛刷将0.05%的^(44)CaCl_(2)分别涂覆于斗南和富士苹果表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果实因缺钙造成的生理病害,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制约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幼果期或果实膨大期用毛刷将0.05%的^(44)CaCl_(2)分别涂覆于斗南和富士苹果表面,探究斗南和富士苹果对果面涂抹钙肥吸收的差异。研究发现,0.05%的^(44)CaCl_(2)果面处理对斗南和富士苹果果实纵径、横径、果型指数、体积、表面积、干重和鲜重均无显著影响。果面^(44)Ca处理,被处理果实同果台枝的叶片中^(44)Ca含量最高,果实次之,果台枝中^(44)Ca含量最低;在苹果果实中,果皮中^(44)Ca含量最高,果肉最低。幼果期果面^(44)Ca处理,富士苹果果实(68.86%)对^(44)Ca的吸收效率显著高于斗南果实(62.46%);随着果实生长,果实中^(44)Ca的滞留率逐渐降低,膨大期果面^(44)Ca处理,斗南和富士苹果^(44)Ca的吸收效率分别为55.92%和60.34%。无论在幼果期还是膨大期,相较于斗南苹果,富士苹果对^(44)Ca的吸收效率提高7.90%~10.25%。在幼果期,果实中^(44)Ca含量及其总量与果实的体积和表面积呈正显著相关,在果实膨大期,果实中^(44)Ca含量及其总量与果实的体积和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新送 刘同信 +3 位作者 洪丕征 高涵 靖吉越 丁方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该研究设置秸秆未还田(CK)、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T2)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小麦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显... 该研究设置秸秆未还田(CK)、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T2)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小麦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间小麦穗数、穗粒数差异不显著,但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显著提高了小麦千粒重;与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土壤中性磷酸转化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以上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加快了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速率,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中矿质养分的解离,增加土壤有效态矿质养分含量,改善了小麦根际土壤环境,促进小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有机物料腐熟剂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量与腐殖酸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挚 郭新送 +7 位作者 范仲卿 乔佳乐 尹静 孙晓 刘同信 洪丕征 丁方军 杨永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水量条件配施腐殖酸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规律,以农户习惯施肥灌溉模式为对照,并设置3个灌溉水减量处理,每个灌溉水量条件下均设置3个腐殖酸用量。研究这些处理对设施番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品质...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水量条件配施腐殖酸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规律,以农户习惯施肥灌溉模式为对照,并设置3个灌溉水减量处理,每个灌溉水量条件下均设置3个腐殖酸用量。研究这些处理对设施番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最优处理。结果表明,在W2和W3处理水平下,HA2和HA3处理的苗期株高均较CK处理显著提高,W3HA3处理在开花前的株高也显著高于CK处理;W3HA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CK;W1HA3和W2HA3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而CK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除W2HA1和W3HA1之外的其他处理,W1HA1、W1HA2、W1HA3和W2HA1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相较于CK,W3HA3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W1、W2和W3处理耗水量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W3HA3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即减量15%灌溉配合腐殖酸等碳量替代30%腐熟鸡粪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及光合作用,提高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灌溉 腐殖酸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配施玉米秸秆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丽超 郑文魁 +2 位作者 郭新送 程运龙 张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6-363,共8页
为了探究控释尿素掺混肥与玉米秸秆长期互作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华北平原棕壤区小麦—玉米轮作8年定位施肥试验,对比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S)与不还田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掺混肥(CRF)与普通尿素掺混肥(BBF)对麦季土... 为了探究控释尿素掺混肥与玉米秸秆长期互作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华北平原棕壤区小麦—玉米轮作8年定位施肥试验,对比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S)与不还田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掺混肥(CRF)与普通尿素掺混肥(BBF)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CRF处理较BBF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性磷酸酶(返青期和成熟期)、蔗糖酶(返青期和孕穗期)和纤维素酶(返青期和孕穗期)活性及成熟期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成熟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29.6%,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34.8%。秸秆还田条件下,BBF+S处理成熟期脲酶、纤维素酶,孕穗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RF+S处理,其他时期2种类型掺混肥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CRF+S处理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BBF+S处理。氮肥种类和玉米秸秆还田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综上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控释尿素掺混肥较普通尿素掺混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后期速效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供应容量,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控释尿素掺混肥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方面表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秸秆还田下氮肥优化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玉米秸秆还田 控释尿素掺混肥 土壤养分 普通尿素掺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炭基复合肥对盐化潮土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程运龙 郑文魁 +2 位作者 高强 王淳 郭新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9,共8页
为探究有机废硫酸低温炭化技术制备的新型磺化炭基复合肥在滨海盐化潮土区小麦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磷酸二铵(DP)、15-15-15三元复合肥(CF)及炭添加量分别为6%、8%、12%、16%和20%的磷酸二铵炭基肥和三元炭基... 为探究有机废硫酸低温炭化技术制备的新型磺化炭基复合肥在滨海盐化潮土区小麦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磷酸二铵(DP)、15-15-15三元复合肥(CF)及炭添加量分别为6%、8%、12%、16%和20%的磷酸二铵炭基肥和三元炭基复合肥对小麦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养分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复合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且随着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磷酸二铵炭基肥中CDP8%和CDP12%处理增产效果较好,分别较DP处理增产6.42%和5.82%;三元炭基复合肥中CCF12%处理较CF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4.92%。生物炭的添加可增加植物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从而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其中炭添加量6%~12%表现效果最佳。施用生物炭基复合肥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速效养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在小麦拔节和孕穗期,炭添加量为6%~12%的两种类型炭基复合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17.40%~40.34%和5.45%~12.31%;在成熟期,CDP6%、CDP8%和CDP1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较DP处理显著提高了8.49%~13.95%。另外,施用磺化炭基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显著降低了小麦返青期耕层土壤pH。综上所述,施用生物炭添加量6%~12%的磺化炭基复合肥对于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 炭基复合肥 小麦 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成雷 于建 +7 位作者 郭新送 朱福军 梁茂荣 陈兰强 杨保国 丁方军 申洋 马学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120,共5页
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设置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T1,替代5%;T2,替代15%;T3,替代25%;T4,替代35%;T5,替代50%;T6,替代100%)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其构成、果实营养品质和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 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设置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T1,替代5%;T2,替代15%;T3,替代25%;T4,替代35%;T5,替代50%;T6,替代100%)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其构成、果实营养品质和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除T4外)可提高番茄产量0.59%~5.17%;有机肥替代比例不低于25%时,番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固酸比均提高,较对照分别提高5.81%~11.61%、1.39%~7.50%、5.38%~12.05%、0.29%~7.18%;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细菌、真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99.26%~495.80%、8.47%~30.65%、0~207.14%、5.11%~45.11%。T3处理番茄产量最高,为147600 kg/hm^(2)。在产量和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中T3综合评价指数最高,且T3处理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兼具良好效果,即25%的有机肥替代为协调设施番茄增产、提质、改良土壤的最优替代比例。本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设施番茄绿色可持续生产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替代比例 设施番茄 产量 品质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投入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贵芹 王洪章 +7 位作者 郭新送 朱福军 高涵 张吉旺 赵斌 任佰朝 刘鹏 任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3-2334,共12页
探究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为滨海盐碱地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夏玉米生长季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滨海盐碱型农田进行。有机物料类型及用量分别为腐植酸(3000 kg hm^(... 探究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为滨海盐碱地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夏玉米生长季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滨海盐碱型农田进行。有机物料类型及用量分别为腐植酸(3000 kg hm^(–2), HA)、生物炭(15,000 kg hm^(–2), BC)、生物有机肥(15,000 kg hm^(–2), BO),以不添加有机物料为对照(CK),探究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值、电导率及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对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盐碱土理化性质。3种有机物料连续处理能有效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可显著降低0~10cm土层pH,分别平均降低0.17、0.08和0.20。连续施用2年后,腐植酸显著降低0~40cm土层电导率,平均降低32.74%;3种有机物料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的含量,其中生物炭处理能显著增加57.99%。腐植酸和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连续使用2年后腐植酸处理产量显著增加了11.01%,表现较好。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腐植酸施用后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0~10 cm土层pH、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促进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提高籽粒产量,且连续施用2年后较CK增加纯收益。故而腐植酸可作为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机物料。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仍需进行定位试验以验证其长期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有机物料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苦痘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靖吉越 郭新送 +6 位作者 朱福军 杨志峰 范仲卿 张培苹 刘禄 马学文 高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998,共9页
钙是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缺钙会导致细胞代谢失调,引发苹果苦痘病等生理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苹果主要通过根系在土壤中吸收钙,根系吸收的钙在蒸腾拉力的带动下运往地上部,而蒸腾作用弱,导致苹果果实易发生生理缺... 钙是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缺钙会导致细胞代谢失调,引发苹果苦痘病等生理病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苹果主要通过根系在土壤中吸收钙,根系吸收的钙在蒸腾拉力的带动下运往地上部,而蒸腾作用弱,导致苹果果实易发生生理缺钙。果实中的钙含量与树种、砧木类型等树体因子和施肥、修剪等农技措施密切相关。综述了苹果苦痘病与钙之间的关系、苹果钙吸收转运、苹果缺钙机制和苹果苦痘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果树钙吸收能力,增加果实钙含量预防苹果苦痘病,促进果实生长及改善采后贮藏品质,减轻果农负担,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苦痘病 钙吸收能力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中良 高俊杰 +4 位作者 陈震 闫伟强 谷端银 高璐阳 郭新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67,共5页
采用槽栽方式,以罗拉为试材,设置10个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配比处理,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叶片酶活性、果实品质、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5处理外,各氮素形态配比处理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NR)... 采用槽栽方式,以罗拉为试材,设置10个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配比处理,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叶片酶活性、果实品质、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5处理外,各氮素形态配比处理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高于对照,T1处理NR活性最高为53.26μg·h^(-1)·g^(-1),比对照提高了23.48%。适宜氮素形态配比可以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其中产量以T5处理最高,达197151.90 kg·hm^(-2),比对照增产25.23%。综合考虑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T5处理,即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为1∶3∶5表现较佳,番茄产量最高,果实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氮素 产量 品质 氮素农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控释掺混尿素对麦田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丽超 郑文魁 +2 位作者 程运龙 张民 王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0,共8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施用控释掺混尿素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于2021年小麦返青期、挑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控释掺混尿...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施用控释掺混尿素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于2021年小麦返青期、挑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控释掺混尿素(CRF)和普通尿素(BBF)2种氮肥类型及不施氮(N 0 kg/hm^(2))、减量(N 120 kg/hm^(2),N1)、常量(N 240 kg/hm^(2),N2)和增量(N 36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水平下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9.6%~21.0%,纤维素酶活性提高9.0%~31.5%。在小麦返青期和成熟期,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提高23.2%~145.0%。在返青期,CRF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BBF2处理显著提高148.0%;成熟期,各施氮水平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CRF1和CRF2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较BBF1和BBF2处理提高9.8%和12.4%。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与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秸秆还田配施控释掺混尿素较普通尿素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土壤酶活性,更有利于小麦前、后期速效氮供应,长期施用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培肥土壤,其中以常量控释掺混尿素施肥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掺混尿素 土壤酶 土壤养分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云赫 范仲卿 +4 位作者 郭新送 李学峰 宋小伟 杨猛 丁方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0-1246,共7页
为明确腐植酸施用量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生长特性、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影响,以中筋小麦品种山农38、中强筋小麦品种山农47及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为供试材料,设置0、75、150、300、600 kg·hm^(-2)共5个腐殖酸处理(分别用F 0、F_(1)、F_... 为明确腐植酸施用量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生长特性、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影响,以中筋小麦品种山农38、中强筋小麦品种山农47及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为供试材料,设置0、75、150、300、600 kg·hm^(-2)共5个腐殖酸处理(分别用F 0、F_(1)、F_(2)、F_(3)、F_(4)表示),分析了不同基施腐植酸施用量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生长特性、产量与籽粒品质相关指标的效应。结果表明:(1)施用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供试小麦品种的株高、穗长、产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增加小麦旗叶的SPAD值,对小麦的成穗率、千粒重、籽粒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及直/支比没有显著影响。(2)施用腐植酸能够显著增加中筋小麦品种山农38的最大分蘖数、有效穗数、籽粒硬度、形成时间;显著提高中强筋小麦品种山农47的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的穗粒数、籽粒蛋白质含量。腐植酸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筋度小麦 腐植酸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轮作小麦—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晶 孙松青 +6 位作者 李雪 高凤婕 吴钦泉 石国明 胡凯 耿立中 马学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0,共6页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6.43%,其中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处理还能提高周年纯收入,提高了289.87元/hm^(2)。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处理最能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蔗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忠浩 范仲卿 +5 位作者 郭新送 尹静 孟庆羽 王建新 丁秀红 马学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913-1919,共7页
为探究有机物料的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有机物料掺混不经过高温腐熟(OF)、掺混后有机物料高温腐熟(COF)、腐熟后+微生物菌剂(CRF)4个处理,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 为探究有机物料的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有机物料掺混不经过高温腐熟(OF)、掺混后有机物料高温腐熟(COF)、腐熟后+微生物菌剂(CRF)4个处理,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有机物料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碱解氮含量(32.33%)、速效钾含量(68.22%)、有效磷含量(66.49%)和有机质含量(8.7%)、土壤细菌(836.17%)、土壤脲酶(66.38%)、过氧化氢酶(17.8%)和脱氢酶的活性(64.02%),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培肥土壤的效果。同时施入有机物料后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单株产量和番茄含糖量,较CK处理而言,有机物料投入处理的产量和含糖量增幅范围分别在4.87%~9.86%、0.33%~0.58%,且均以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最显著。从方差分解分析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对产量的解释度为99.3%,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物料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番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物料 土壤理化性状 根际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释氮比例对生姜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仲卿 宋挚 +9 位作者 杨武杰 郭新送 高涵 薛兆希 韩莉莉 何利宁 刘晓辰 杨永成 丁方军 马学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650-2654,共5页
本研究探讨使用控释氮肥对生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控释氮肥在生姜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生姜山农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控释比例氮素对生姜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普... 本研究探讨使用控释氮肥对生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控释氮肥在生姜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生姜山农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控释比例氮素对生姜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普通施肥处理(T1)、控释氮肥占总氮肥投入量的25%(T2)、50%(T3)、75%(T4)以及100%(T5)。结果表明,使用控释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生姜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产量和经济效益以T3处理最优,较普通施肥增产11.83%,收益增加28792.75元·hm^(-2)。品质以T4处理最优,较普通施肥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0.24百分点、10.81%、1.85百分点和3.00%。硝酸还原酶活性各时期表现不同,可能与氮素释放和追肥引起的氮素结构性供应差异有关。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都有显著提升,分别较普通施肥提高7.92%~11.82%、8.61~15.66百分点、27.82%~41.92%;显著降低土壤氮素依存率,降低5.76~9.69百分点。使用控释氮肥可显著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且随控释氮肥比例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综合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氮素平衡等因素,各处理以控释氮肥占总氮投入50%处理为最优,生姜专用肥产品可选择此控释氮肥比例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控释氮肥 产量 品质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