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8的玉米籽粒品种鉴别算法研究
1
作者 许晓琳 牛思琪 +3 位作者 梁敖 许金普 穆春华 马德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144,共8页
为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籽粒品种鉴别算法的精准度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玉米籽粒品种鉴别算法MEGS_YOLOv8。为增强通道特征的捕捉能力,在Backbone的C2f模块中,引入MLCA模块,并融合ECA注意力机制。为提高对小目标主体检... 为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籽粒品种鉴别算法的精准度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玉米籽粒品种鉴别算法MEGS_YOLOv8。为增强通道特征的捕捉能力,在Backbone的C2f模块中,引入MLCA模块,并融合ECA注意力机制。为提高对小目标主体检测的精确度,在Head部分,使用GSConv模块替代Conv模块,使用VoVGSCSP模块替代C2f模块,提高准确率的同时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保持算法的轻量化。为更有效地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度,引入边框损失函数WIoU。为验证MEGS_YOLOv8改进算法的有效性,采集12个玉米籽粒品种并构建数据集,试验结果表明,MEGS_YOLOv8的精确率P、召回率R和平均精度均值mAP@0.5达到85.4%、92.8%和97.5%,分别提升9.8%、2.8%和8.5%,为玉米籽粒品种鉴别算法提供新的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品种鉴别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山东省审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规律分析
2
作者 孙悦 库婷婷 +6 位作者 熊伟 刘倩彤 党同洋 张超 刘霞 冷冰莹 张恩盈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为了解山东省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以2004—2023年山东省审定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其产量和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审定玉米品种生育期、株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 为了解山东省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以2004—2023年山东省审定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其产量和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审定玉米品种生育期、株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年均产量、粗脂肪含量、粗淀粉含量随年份变化均呈上升趋势,穗位高、穗粗、赖氨酸含量随年份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出籽率、容重、千粒重、粗蛋白含量随年份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大部分农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高、穗粗、赖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产量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生育期>赖氨酸含量>穗粒数>穗位高>千粒重>粗蛋白含量>穗长>粗淀粉含量>株高>出籽率>穗行数>容重>粗脂肪含量>穗粗。其中,除赖氨酸含量、穗位高、出籽率、粗脂肪含量和穗粗对产量产生直接负效应外,其他性状均产生直接正效应。综上,未来山东省玉米品种选育应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适当延长生育期,关注穗粒数、千粒重和容重的改良,以期达到高产的目的;同时,加强品质性状改良,培育更多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玉米审定品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山东省玉米的危害风险及其监测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卢增斌 李丽莉 +6 位作者 张晴晴 李超 董兆克 于毅 齐世军 丁照华 门兴元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60-168,共9页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可以为害包括玉米、棉花、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果树等在内的80余种植物。2019年1月,该虫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截止5月10日,已在13省61市(州)261个县(市、...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可以为害包括玉米、棉花、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果树等在内的80余种植物。2019年1月,该虫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截止5月10日,已在13省61市(州)261个县(市、区)为害玉米,发生面积7.2万公顷。伴随着西南季风,草地贪夜蛾可能继续北迁进入山东省,山东省夏玉米区是该虫种群繁殖、迁飞与再定殖的绝佳栖境。因此,必须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控,减少其对全省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本文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监测预警技术、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植保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对该虫进行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害虫 草地贪夜蛾 迁飞性害虫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LD05纯杂合植株的鉴定及抗性检测
4
作者 李文兰 侯辛未 +3 位作者 李燕 赵瑞君 孟昭东 岳润清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目的】在回交转育过程中利用分子检测手段将转基因玉米LD05目标性状准确快速导入育种常规自交系中,并明确LD05纯杂合株系和对照郑58在抗虫融合基因m2cryAb-vip3A表达水平、抗虫性和农艺性状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通过左右边界... 【目的】在回交转育过程中利用分子检测手段将转基因玉米LD05目标性状准确快速导入育种常规自交系中,并明确LD05纯杂合株系和对照郑58在抗虫融合基因m2cryAb-vip3A表达水平、抗虫性和农艺性状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通过左右边界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外源目的基因m2cryAb-vip3A在自交系中的纯杂合,利用RT-qPCR和ELISA开展m2cryAb-vip3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分析,并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接虫试验鉴定LD05纯杂合株系对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黏虫和棉铃虫的抗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对LD05纯杂合株系和对照郑58在农艺性状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筛选优化鉴定,确定LC915+LC966为最优纯杂合鉴定引物。纯杂合株系中外源插入基因m2cryAb-vip3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存在差异,纯合株系中普遍高于杂合株系。室内生测结果显示,喂食LD05纯合株系和杂合株系心叶期叶片,玉米螟、草地贪夜蛾、黏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为高抗级别;田间接虫试验结果显示,LD05纯合株系和杂合株系在心叶期和花丝期对玉米螟、心叶期对黏虫、花丝期对棉铃虫的抗性等级均为高抗。农艺性状调查显示LD05纯合株系、杂合株系和对照郑58无差别。【结论】建立了基于普通PCR的LD05转化体中目的基因的纯杂合鉴定方法,明确外源目的基因m2cryAb-vip3A在LD05纯杂合株系中表达存在差异,但在抗虫性和农艺性状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cryAb-vip3A基因 纯杂合鉴定 抗虫性 转基因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BAM注意力机制的MobileNetV2玉米种子品种识别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牛思琪 马睿 +4 位作者 许晓琳 梁敖 穆春华 许金普 马德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5,共7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同的地域环境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不同,但由于玉米种子在外形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小,所以仅凭肉眼很难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为实现玉米种子品种的准确识别,研究采集了9种玉米种...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同的地域环境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不同,但由于玉米种子在外形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小,所以仅凭肉眼很难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为实现玉米种子品种的准确识别,研究采集了9种玉米种子图像共2792张建立数据集,并按照7∶2∶1的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将注意力机制CBAM引入轻量化模型MobileNetV2,对CBAM的串行方式进行改进,构建一个新型注意力模块E_CBAM,并通过对比不同的压缩比,选出效果最佳的压缩比为4,提出了E_CBAM_MobileNetV2模型。实验表明E_CBAM_MobileNetV2的准确率为98.18%,相较于MobileNetV2提高了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类 玉米种子 MobileNetV2 CB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NetV2和卷积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玉米籽粒品种识别研究
6
作者 孙孟研 孙彤辉 +2 位作者 郝凤琦 穆春华 马德新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146,共8页
快速、准确地识别农作物品种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玉米种子的快速鉴别与保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MobileNetV2和卷积注意力机制的玉米籽粒品种识别算法。首先购得市面上9个常规玉米品种的籽粒,使用佳能80D型相... 快速、准确地识别农作物品种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玉米种子的快速鉴别与保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MobileNetV2和卷积注意力机制的玉米籽粒品种识别算法。首先购得市面上9个常规玉米品种的籽粒,使用佳能80D型相机对其胚面和胚乳面进行图像采集,构建了包含3408张图像的玉米籽粒识别数据集,按照7∶2∶1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并对训练集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处理;然后设计注意力模块ISPAM(Improved Spatial Attention Module),即在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道注意力模块ICAM对CBAM的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改进,同时引入空间金字塔池化(SPP)模块替换CBAM空间注意力模块中的平均池化模块和最大池化模块,构建了玉米籽粒品种识别模型MobileNetV2_ISPAM。将MobileNetV2_ISPAM与添加其他注意力模块的模型对比,结果表明,MobileNetV2_ISPAM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99.11%,均明显高于MobileNetV2以及添加SE(Squeeze-and-Excitation)、CBAM注意力机制的模型。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网络可视化表明,MobileNetV2_ISPAM更关注玉米籽粒图像中的显著特征,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准确率。此外,该模型的参数量仅为7.15 M,适合移动端的便携化部署。本研究在保证模型轻量高效的前提下,提升其抵抗过拟合能力和分类性能,为以后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端玉米籽粒图像识别模型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NetV2 ISPAM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玉米籽粒 品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籽粒花青素合成分布的分子调控机制
7
作者 孙悦 刘霞 +7 位作者 邓运全 于雅婷 刘倩彤 高霞 刘志云 穆春华 冷冰莹 张恩盈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花青素因其抗氧化作用在食用、医用和药用等领域价值显著。深色鲜食玉米花青素含量丰富,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花青素含量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鲁黑甜糯201和鲁甜糯191两个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籽粒花青素分布差... 花青素因其抗氧化作用在食用、医用和药用等领域价值显著。深色鲜食玉米花青素含量丰富,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不同品种鲜食玉米花青素含量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鲁黑甜糯201和鲁甜糯191两个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籽粒花青素分布差异以及果皮和去皮籽粒转录组测序结果,开展了转录组分析以及花青素合成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鲁黑甜糯201籽粒花青素分布在果皮,而鲁甜糯191花青素分布在糊粉层。鲁黑甜糯201去皮籽粒(NZL201)与鲁甜糯191去皮籽粒(ZL191)之间筛选到1093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而果皮组筛选到134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相对于鲁甜糯191果皮(ZP191),鲁黑甜糯201果皮(NZP201)中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而相对于ZL191,NZL201花青素相关基因显著下调表达。两组(NZP201 vs ZP191、NZL201 vs ZL191)共筛选到显著差异表达的MYB、bHLH和WD40转录因子33个,其中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C1(MYB)、R1(bHLH)和pl1(MYB)显著差异表达。这些基因的协同表达可能是鲁黑甜糯201籽粒花青素高水平积累和造成鲁黑甜糯201与鲁甜糯191花青素分布差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花青素代谢 转录组测序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宗新 董树亭 +4 位作者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王庆成 刘春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8-1005,共8页
运用排水采集器法和通气法结合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季节,田间土壤水分淋溶体积达63.4~97L/hm^2,且表现与灌溉水量和降雨量正相关。与单施氮肥相比,有... 运用排水采集器法和通气法结合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季节,田间土壤水分淋溶体积达63.4~97L/hm^2,且表现与灌溉水量和降雨量正相关。与单施氮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在夏玉米生长发育前期易加剧水分的淋溶;氮素淋溶损失量明显高于氨挥发损失量,且二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单施氮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极显著地增大了氮素淋失量,减少氮素的氨挥发损失量,总体分析显示,有机肥配施氮肥极显著增大了氮素净损失量和氮素损失率;在夏玉米生长期内,施肥运筹的田间土壤淋溶水硝态氮浓度均呈现“双峰”趋势,以硝态氮形式淋失是田间土壤氮素淋失的主要形式。铵态氮浓度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铵态氮的累计淋失量很少。同时发现,大口期夏玉米生长旺盛,对氮素的需求强烈可以减少氮素的淋失和氨挥发损失,适量增加夏玉米大口期的追肥量,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素 淋溶 氨挥发 原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对玉米高产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宗新 王庆成 +3 位作者 齐世军 刘开昌 刘霞 张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27-130,共4页
从农业肥料资源应用的节本增效的概念出发,综述了控释肥料对不同作物的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控释肥料研究应用于玉米高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控释肥 夏玉米 高产 应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6
10
作者 陆卫平 陈国平 +2 位作者 郭景伦 王忠孝 饶春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7-733,共7页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江苏扬州对多花品种掖单13和中花品种鲁玉10进行春播试验,采用高产群体剪叶剪穗,不同密肥培植大小不同群体研究了玉米群体主要源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玉米产量因试点经纬...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江苏扬州对多花品种掖单13和中花品种鲁玉10进行春播试验,采用高产群体剪叶剪穗,不同密肥培植大小不同群体研究了玉米群体主要源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玉米产量因试点经纬度及生态条件的差异很大,但不同试点的玉米产量水平均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源)、总粒数(库)的增加而增加,源库相互促进增产。但增源增产与增库增产比,增库增产更为重要。这方面花数少库容潜力小的品种比花数多库容潜力大的品种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生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穆春华 鲁守平 +5 位作者 付晋 张发军 李文才 孙琦 张秀清 孟昭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edrw.引起的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该病可为害玉米叶片、茎秆、苞叶和雄穗组织,造成产量降低、籽粒品质变差,对玉米生产具有较大影响。本文重点介绍玉米南方锈病国内外发生及危害概况,阐...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edrw.引起的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该病可为害玉米叶片、茎秆、苞叶和雄穗组织,造成产量降低、籽粒品质变差,对玉米生产具有较大影响。本文重点介绍玉米南方锈病国内外发生及危害概况,阐述玉米南方锈病的病理、病征,并探讨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基因的遗传研究,最后综述了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要点,以及进一步研究玉米南方锈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基因 数量性状位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开昌 王庆成 +3 位作者 张秀清 王春英 李爱芹 张海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 ,通过密度试验 ,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光合性能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玉米光合性能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密度增加的反应尤其显著 ;(2 )光合面... 在大田条件下 ,通过密度试验 ,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光合性能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玉米光合性能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密度增加的反应尤其显著 ;(2 )光合面积中主要体现在叶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上 ,耐密性强的品种 ,单株和群体叶面积对密度增加反应不敏感 ,群体上部叶面积的比例相对小 ;(3)叶片光合效率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它们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叶绿素、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 ,量子效率的降低是次要的 ;(4)群体产量与群体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呈正相关 ,但与个体性状呈负相关 ,个体性状的削弱程度越小 ,与群体的相关性越小 ,品种的耐密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性能 耐密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鲁玉13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治先 贾世锋 +1 位作者 郭庆法 汪黎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山东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当前玉米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总产居第2位;以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主。但是,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品质差,营养价值低。衡量一种谷物的营养价值,应依据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品质两项指标。一般普通玉米籽粒的蛋白质... 山东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当前玉米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总产居第2位;以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主。但是,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品质差,营养价值低。衡量一种谷物的营养价值,应依据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品质两项指标。一般普通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为10%左右,低于小麦(13%~14%),高于水稻(7%~9%)。主要是醇溶性胶蛋白(Z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鲁玉13号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8
14
作者 龚魁杰 李青 +5 位作者 陈利容 张发军 李宗新 李晓月 杨童童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对于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改善居民饮食健康、占领产业国际优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山东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鲜...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对于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改善居民饮食健康、占领产业国际优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山东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山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鲜食玉米 产业发展 主粮化 种植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实践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龚魁杰 陈利容 +5 位作者 张发军 韩伟 祁国栋 李晓月 孙琳琳 刘开昌 《农学学报》 2018年第4期91-96,共6页
鲜食玉米具有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旅游、休闲、加工、贸易、服务产业,对于构建新型鲜食玉米产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从产品特性、消费者、产业者层面探讨了鲜食玉米... 鲜食玉米具有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旅游、休闲、加工、贸易、服务产业,对于构建新型鲜食玉米产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从产品特性、消费者、产业者层面探讨了鲜食玉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剖析当前存在的规划设计能力不足、种植业社会化组织不健全、企业深加工和产品研发能力欠缺等弊端,理清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以可行性和发展短板分析为基础,从鲜食玉米产业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计,细分产业格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提高产业融合水平,实现农村产业跨越式发展。反之,产业融合发展也将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升级,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一二三产业融合 主食谷物 全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磺草酮10%悬浮剂苗后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成华 刘铁山 +4 位作者 高新学 刘强 董瑞 何春梅 汪黎明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3期53-56,共4页
2010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六一农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硝磺草酮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和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通过试验得出:硝磺草酮对阔叶杂草防效好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硝磺草酮对杂草防效与其施药剂量关系密切,供试剂量范围内,随... 2010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六一农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硝磺草酮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和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通过试验得出:硝磺草酮对阔叶杂草防效好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硝磺草酮对杂草防效与其施药剂量关系密切,供试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硝磺草酮对敏感杂草防效提高。硝磺草酮对生产上主推的16个玉米品种,3个玉米自交系,1个糯玉米品种生长无影响,产量比清水对照区略高。重复用药叶片易出现轻微白化斑点,建议不要重复喷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磺草酮 玉米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琦 李文兰 +4 位作者 陈立涛 赵勐 李文才 于彦丽 孟昭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9-1277,共9页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通过全基因组中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和参照群体的表型数据建立BLUP模型估计出每一标记的育种值,称为估计育种值(GEBV),然后仅利用同样的分子标记估计出后代个体育种值并进行选择。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影...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通过全基因组中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和参照群体的表型数据建立BLUP模型估计出每一标记的育种值,称为估计育种值(GEBV),然后仅利用同样的分子标记估计出后代个体育种值并进行选择。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影响基因组选择效率的主要因素——参考群体的类型与大小、模型的建立方法、标记的类型及其数目、性状遗传力,以及对基因组选择效率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玉米育种上应用概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选择 玉米 估计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杂交种的产量-密度方程与耐密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庆成 刘开昌 +2 位作者 张秀清 王春英 张海林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7-11,共5页
以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均随密度的升高呈规律性变化,群体生物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分别符合W=x/(a+bx)和W=axebx... 以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均随密度的升高呈规律性变化,群体生物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分别符合W=x/(a+bx)和W=axebx(a>0,b<0)模式,登海1号和鲁单961的最高群体仔粒产量分别为964.7g/m2和873.6g/m2,其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是8.1株/m2和7.7株/m2。而单株籽粒产量和穗粒数符合W=aebx(a>0,b<0)模式,千粒重和玉米穗长、穗粗均符合Y=a+bx方程,回归截距a和回归系数b反映了品种的生产潜力和耐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耐密性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孟昭东 郭庆法 +1 位作者 汪黎明 刘治先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43-45,共3页
阐述了在温带玉米育种项目中引进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原因,分析了这类种质的生物学和配合力特性、引进原则、应用方式及其效果,讨论了几个玉米种质引进和改良应用方面的问题,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热带 亚热带 玉米 种质引用 种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片保绿性生理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开昌 王庆成 +1 位作者 张海松 冯凯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48-51,共4页
本文从玉米叶片保绿性的概念出发 ,综述了保绿型玉米的划分、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讨论了玉米保绿性的可能生理机理 ,以及与保绿性相关的植株性状的遗传特性 ,并提出了下一步将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玉米 叶片 保绿性 生理机理 遗传特性 植株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