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药材植物保护研究70年——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玉涵 胡云鹏 +4 位作者 钱坤 于毅 何霞红 黄璐琦 何林 《植物医生》 2021年第1期6-15,共10页
建国70年来,我国在中药材植物保护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确定的28个“十三五”重点中药材品种为基础,检索了1949—2019年中药材植物保护研究的有关文献;并对检索文献进行分析,... 建国70年来,我国在中药材植物保护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确定的28个“十三五”重点中药材品种为基础,检索了1949—2019年中药材植物保护研究的有关文献;并对检索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建国70年来中药材植物保护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同时对中药材植物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期为中药材植物保护事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植物保护 病害 虫害 草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崇良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6期43-46,共4页
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杨崇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杨崇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250100)1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杨崇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杨崇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250100)1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影响农业进步的主要因素是种子、栽培、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综合防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田“农艺控草+科学用药”杂草治理技术
3
作者 李美 高兴祥 +8 位作者 李健 张耀中 张国福 段庆龙 黄修柱 袁善奎 张佳 高传杰 刘学 《农业知识》 2025年第2期54-56,共3页
黄淮海是重要的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夏玉米田杂草种类繁多,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生长繁殖速度快,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田间小麦秸秆覆盖、田间干旱等原因,使得土壤封闭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黄淮海是重要的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夏玉米田杂草种类繁多,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生长繁殖速度快,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田间小麦秸秆覆盖、田间干旱等原因,使得土壤封闭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差,夏玉米田杂草防除主要依赖茎叶处理除草剂,导致马唐等杂草对茎叶处理除草剂烟嘧磺隆等抗药性不断上升。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田水浇条件得到改善,滴灌、喷灌设施较普遍,为提高土壤处理除草剂杂草防除效果提供了条件。以“农艺控草+科学用药”为核心的夏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深翻、轮作等绿色农艺措施降低田间杂草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同时,通过精准控制土壤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施药条件,以及精准选择对靶药物,实现科学用药,提高杂草防除效果。该技术已通过农技推广部门、除草剂生产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渠道进行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技术包括以下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 土壤封闭除草剂 高温多雨季 农艺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诱剂监测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4
作者 陈鹏 朱佩群 +7 位作者 王宝剑 庄乾营 刘文涛 周仙红 高欢欢 张秀霞 翟正勇 张安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49,共4页
为明确山东烟田棉铃虫发生情况,提高烟田棉铃虫防控效率,本试验开展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利用性诱剂诱捕法测定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中... 为明确山东烟田棉铃虫发生情况,提高烟田棉铃虫防控效率,本试验开展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利用性诱剂诱捕法测定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中应选用诱蛾率更高的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需要20 d左右更换一次;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呈双峰型曲线,第一个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至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一个高峰明显高于第二个高峰,同时棉铃虫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该结论可为明确新型栽培模式下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当前山东烟田棉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性诱剂 种群消长动态 烟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体亚基FgEaf7的功能研究
5
作者 江航 马立国 +5 位作者 祁凯 张悦丽 张博 马国苹 曾凤 齐军山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6,共11页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发生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体可调控真菌的多种发育过程,但在植物病原真菌中,有关NuA4中多个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为明确NuA4中亚基Eaf7在植物病原真菌中...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在中国发生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体可调控真菌的多种发育过程,但在植物病原真菌中,有关NuA4中多个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为明确NuA4中亚基Eaf7在植物病原真菌中的功能,本研究以禾谷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敲除基因FgEAF7,发现Fgeaf7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但基因FgEAF7的缺失不影响分生孢子的产生、对小麦的致病力以及DON毒素的生物合成。Fgeaf7突变体对刚果红和SDS的敏感性下降,表明基因FgEAF7的缺失影响细胞壁的发育。对FgEaf7的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FgEaf7中含有一个保守的Eaf7结构域,将Eaf7结构域敲除后,发现FgEAF7△Eaf7突变体和Fgeaf7突变体的缺陷一致,表明Eaf7结构域对于FgEaf7发挥完整功能是必需的。转录组分析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Fgeaf7突变体中有1800多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多个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基因在Fgeaf7突变体中下调表达。推测FgEaf7主要调控禾谷镰刀菌营养生长和细胞壁的发育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NuA4复合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市艾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李豪雷 黄显章 +1 位作者 崔建新 于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明确南阳市艾田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采用扫网法对艾田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草夏秋季节共收集到害虫和天敌昆虫70579头,隶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共6目32科... 为明确南阳市艾田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采用扫网法对艾田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草夏秋季节共收集到害虫和天敌昆虫70579头,隶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螳螂目、直翅目,共6目32科。优势害虫类群为叶蝉科、蚜科、长蝽科、叶甲科、薪甲科;优势天敌类群为茧蜂科、盲蝽科、瓢甲科。艾每年收获3~4茬,刈割艾田夏季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秋季逐渐降低。未刈割艾田昆虫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未刈割艾田主要优势害虫种群为叶蝉科的蒙奥小叶蝉(Austroasca mitjaevi),于6月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刈割艾田的蒙奥小叶蝉在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下旬;其蚜虫类害虫的优势种艾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yomogifoliae)于7月中下旬开始暴发,持续到8月初才逐渐消减。总体来看,刈割对推迟艾田蒙奥小叶蝉暴发有一定作用,未刈割艾田的蚜虫危害程度轻于刈割艾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田 昆虫 群落稳定性 蒙奥小叶蝉 害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对不同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高兴祥 李美 +2 位作者 高宗军 张宏军 张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1,共7页
在室内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测定了苍耳水浸提物对小麦、高粱、黄瓜、油菜和萝卜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苍耳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处理时,对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 在室内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测定了苍耳水浸提物对小麦、高粱、黄瓜、油菜和萝卜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苍耳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处理时,对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5种受体植物中,以油菜最为敏感,其次为萝卜。本研究还通过测定化感物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MDA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苍耳化感物质的作用特征。在0.025 g/mL浓度下,苍耳对去胚乳小麦幼芽、幼根的抑制率分别为58.33%和67.31%;同样浓度下,苍耳对黑暗条件下培养的高粱幼芽、幼根的抑制率分别为5.58%和32.34%;可以看出,苍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明显高于对非光合作用的影响。化感物质处理后黄瓜和萝卜幼苗MDA含量均高于未加化感物质的对照处理,且化感物质浓度越高MDA含量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苍耳对植物的化感作用与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使植物的MDA含量升高有关,对植物的非光合作用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化感效应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植物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吴建挺 张悦丽 +3 位作者 张博 赵连仲 李长松 齐军山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为筛选有效的植物杀菌成分,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香茅油、薰衣草油、菊花油、月桂油、柠檬油、广藿香油、肉桂油、天竺葵油、迷迭香油、茶树油、薄荷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在2 g/L的浓度下,上述11种精油对6种供试病菌均... 为筛选有效的植物杀菌成分,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香茅油、薰衣草油、菊花油、月桂油、柠檬油、广藿香油、肉桂油、天竺葵油、迷迭香油、茶树油、薄荷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在2 g/L的浓度下,上述11种精油对6种供试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茅油、肉桂油、天竺葵油、月桂油、茶树油和薄荷油对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剂量效应试验表明,肉桂油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的EC50值分别为29.05μg/mL和42.96μg/mL,而天竺葵油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EC50值分别为34.02μg/mL和68.4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肉桂精油 天竺葵精油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盐碱地棉田不同杂草群落对棉花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美 高兴祥 +5 位作者 刘士国 白兴勇 高宗军 房锋 孙作文 张柏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8-334,共7页
于2011和2012连续2年在山东省高唐县盐碱地棉田中人为设置无草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牛筋草、狗尾草、芦苇等为主,2年总密度分别为202.0和2... 于2011和2012连续2年在山东省高唐县盐碱地棉田中人为设置无草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牛筋草、狗尾草、芦苇等为主,2年总密度分别为202.0和291.6茎/m2,棉花产量损失为24.3%和20.3%;阔叶类杂草区以藜、马齿苋、鳢肠等为主,2年总密度分别为230.5和122.2茎/m2,产量损失为27.1%和60.2%;混合杂草区2011年以藜、牛筋草、稗草为主,2012年以藜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马齿苋、牛筋草等,总密度分别为277.0和201.0茎/m2,产量损失为37.5%和68.4%。综合2年试验结果,在盐碱地环境中,阔叶杂草对棉花的单茎损失率大于禾本科杂草;杂草危害造成棉花的产量损失表现在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其中对棉花成铃数的影响最大,杂草混合生长区成铃数2年比无草区分别减少34.0%和72.0%,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生长区可减少10.8%~53.6%;另外,杂草危害可使棉花株高降低0.4%~18.7%,棉花果枝数降低11.9%~18.0%,棉花单铃重减少6.3%~18.2%;棉花的保苗率减低0~3.6%。杂草对棉花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与田间杂草种类、密度、生长量以及棉花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盐碱地杂草群落组成以及杂草与棉花之间的竞争性关系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杂草群落 阔叶类杂草群落 混合杂草群落 盐碱地 棉花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洪参 张悦丽 +5 位作者 齐军山 张博 李林 徐作珽 李长松 张广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认供试6个菌株为同一种病原菌,与GenBank中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Diplodia的同物异名)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6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及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将山东花生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茎腐病 核糖体DNA-ITS序列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山东省玉米的危害风险及其监测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卢增斌 李丽莉 +6 位作者 张晴晴 李超 董兆克 于毅 齐世军 丁照华 门兴元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60-168,共9页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可以为害包括玉米、棉花、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果树等在内的80余种植物。2019年1月,该虫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截止5月10日,已在13省61市(州)261个县(市、...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可以为害包括玉米、棉花、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果树等在内的80余种植物。2019年1月,该虫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截止5月10日,已在13省61市(州)261个县(市、区)为害玉米,发生面积7.2万公顷。伴随着西南季风,草地贪夜蛾可能继续北迁进入山东省,山东省夏玉米区是该虫种群繁殖、迁飞与再定殖的绝佳栖境。因此,必须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控,减少其对全省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本文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监测预警技术、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植保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对该虫进行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害虫 草地贪夜蛾 迁飞性害虫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迟眼蕈蚊对几种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仙红 张利焕 +2 位作者 曹雪 于毅 张思聪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70,共6页
为了探究韭菜迟眼蕈蚊对不同植物的选择性,本文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和Y型嗅觉仪实验研究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3龄幼虫对7种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行为。结果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对韭菜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最高,成虫落卵数量221.67粒/盒,雌雄... 为了探究韭菜迟眼蕈蚊对不同植物的选择性,本文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和Y型嗅觉仪实验研究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3龄幼虫对7种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行为。结果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对韭菜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最高,成虫落卵数量221.67粒/盒,雌雄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0和0.20,幼虫取食选择率为33.50%;对茴香和朝天椒的选择性最低,成虫落卵数量分别为81.00和23.00粒/盒,雌雄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27、-0.48和-0.27、-0.39,幼虫取食选择率分别为5%和0%。田间推荐韭菜与茴香或朝天椒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成虫 幼虫 产卵选择性 取食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分化及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眉 辛相启 +3 位作者 吴斌 王升吉 郭霞 赵玖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95-99,共5页
为明确山东地区葡萄霜霉病菌株的致病性及亲缘关系,本研究以不同抗性的6个葡萄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叶盘接种法,对采自山东地区的13个葡萄霜霉病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扩增每个菌株的r 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3个葡... 为明确山东地区葡萄霜霉病菌株的致病性及亲缘关系,本研究以不同抗性的6个葡萄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叶盘接种法,对采自山东地区的13个葡萄霜霉病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扩增每个菌株的r 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3个葡萄霜霉病菌株均有致病性,据致病力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中等致病型菌株占优势,菌株间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13个葡萄霜霉病菌株的亲缘关系很近,r 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94%,菌株间致病力差异与r DNA-ITS序列多态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致病力分化 亲缘关系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研发及其安全性监管 Ⅱ.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商品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崇良 路兴波 张君亭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66-68,共3页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在美国出现后,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林业、水产、食品、环保等行业和领域。全球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和品质改良的棉花、水稻、大豆、玉米等转基因植物已达...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在美国出现后,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林业、水产、食品、环保等行业和领域。全球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和品质改良的棉花、水稻、大豆、玉米等转基因植物已达120多种,2003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6770×104hm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研究及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世界上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的第四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转基因生物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尚佑芬 王升吉 +3 位作者 赵玖华 路兴波 孙红炜 杨崇良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18-20,共3页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是MRDV的传毒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玉米病毒病 病原 甘蔗花叶病毒 玉米粗缩病毒 蚜虫 灰飞虱 传毒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保护地蔬菜农药使用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博 高新昊 +3 位作者 李长松 齐军山 张悦丽 赵维 《农学学报》 2012年第9期23-27,共5页
简述了保护地蔬菜农药残留引起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讨论了山东省保护地蔬菜农药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农户自身文化底子薄,缺乏正确识别病虫害能力,农药使用仅凭经验,徒手配药、施药剂量大、施... 简述了保护地蔬菜农药残留引起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讨论了山东省保护地蔬菜农药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农户自身文化底子薄,缺乏正确识别病虫害能力,农药使用仅凭经验,徒手配药、施药剂量大、施药次数频繁、无防护措施施药、喷雾不均匀、药械跑冒漏滴等现象普遍,最后结合山东省保护地蔬菜种植特点和优势提出建议,为今后加强农药残留监控,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 农药使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的植物健康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晓月 齐军山 +2 位作者 张悦丽 张博 李长松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143-147,共5页
植物健康作用是近几年在农药行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农药除了防治有害生物以外的一个新功能。本文对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农药种类及其机理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农药 植物健康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现状及安全性管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崇良 张君亭 路兴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5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商品化生产 农业转基因生物 现状 安全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银胶菊对山东不同性状土壤的适应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兴祥 孙作文 +4 位作者 李美 朱虹 赵米若 李健 房锋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97-304,共8页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是一种重要的危险性外来入侵植物,为明确其潜在的扩散蔓延区域,在山东省不同区域采集31份土壤,并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银胶菊对采自山东省31份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银胶菊的生长对土壤依赖性不强,在2...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是一种重要的危险性外来入侵植物,为明确其潜在的扩散蔓延区域,在山东省不同区域采集31份土壤,并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银胶菊对采自山东省31份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银胶菊的生长对土壤依赖性不强,在23份土壤中生长正常,占总土壤份数的74.19%。从8个土壤性状指标来看,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类型5个指标的高低不影响银胶菊正常生长,而土壤pH、土壤质地和土壤盐分含量3个指标是影响银胶菊生长的主要指标,其中银胶菊不适合在强酸性土壤、粘壤土或砂性土、盐分含量高的土壤生长。从区域来看,山东省鲁中山区和鲁西北平原区的土壤最适合银胶菊生长,另外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南山区也比较适合其生长,但鲁北滨海区和鲁西南平洼区不适合银胶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胶菊 入侵植物 土壤PH 土壤质地 土壤盐分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地区化学农药绿色替代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升吉 崔艳秋 +4 位作者 李玉珍 赵玖华 刘炳福 赵亚 尚佑芬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78-80,85,共4页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面源污染,改善沿湖区域生态环境,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安全使用的放心食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2009~2010年对山东省沿南四湖地区甜瓜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真菌病害进行了农药绿色替代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面源污染,改善沿湖区域生态环境,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安全使用的放心食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2009~2010年对山东省沿南四湖地区甜瓜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真菌病害进行了农药绿色替代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生物农药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倍稀释液的防效分别为85.47%、83.10%,均极显著高于被替代化学农药55%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其1500倍处理及0.5%卫保水剂的400倍、600倍处理防效也较55%烯酰吗啉的防效有所提高。通过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产量、产值均有所提高,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客观,推动了当地绿色农产品、食品的生产,同时达到保护南四湖地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 农业面源污染 绿色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