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助力奶业转型升级——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DHI实验室
1
作者 李建斌 李荣岭 +9 位作者 鲍鹏 薛光辉 杨君 高丹 孔令娜 张汝美 李淑芹 高运东 侯明海 仲跻峰 《中国畜牧业》 2017年第11期40-41,共2页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DHI测定实验室建成于2006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实验室拥有乳成分分析仪、流量计校准仪、尿素氮标定仪、牛B超妊娠检测仪、挤奶机检测仪等配套仪器设施,技术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
关键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DHI测定 实验室 能力建设 专业技术人员 强化 奶业 成分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年山东省奶牛场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亮 张云飞 +9 位作者 蒋仁新 任亚初 张淼 楚会萌 解晓莉 程凯慧 杨美 王基隆 孙阳阳 杨宏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6期16-20,共5页
为了解山东省奶牛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流行情况,2017-2018年,在全省13个地区51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集624份犊牛腹泻病料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冠状病毒(BCo V)和牛轮状病毒(BRV)PCR检测,... 为了解山东省奶牛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流行情况,2017-2018年,在全省13个地区51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集624份犊牛腹泻病料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冠状病毒(BCo V)和牛轮状病毒(BRV)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及显著性差异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显示:BVDV、BEV、BCo V、BRV个体检出率分别为34.58%、11.78%、8.84%、17.70%,群体检出率分别为47.83%、38.89%、35.71%、33.33%,BVDV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毒(P<0.01),且有流行加重趋势;鲁西北、鲁中、鲁西南、半岛地区4种病毒的检出率有差异,其中鲁中地区的BVDV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P<0.01)。结果表明,BVDV、BEV、BCo V、BRV 4种病原在山东省奶牛场中流行广泛,以BVDV流行最为严重,尤其是鲁中地区,且有流行加重趋势,成为导致奶牛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毒性因素,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与净化。本检测初步摸清了山东省不同地区引起奶牛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情况,可为山东省制定奶牛腹泻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病原学检测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肠道病毒 牛冠状病毒 牛轮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奶牛场挤奶厅情况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荣岭 薛光辉 +4 位作者 鲍鹏 杨君 李建斌 赵秀新 侯明海 《中国奶牛》 2016年第5期50-53,共4页
挤奶厅是奶牛场的"心脏"。本文对山东省56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挤奶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挤奶设备及维护、奶厅人员配置、挤奶操作等情况的统计分析,对山东省挤奶厅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指出了在挤奶机检修、挤奶效... 挤奶厅是奶牛场的"心脏"。本文对山东省56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挤奶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挤奶设备及维护、奶厅人员配置、挤奶操作等情况的统计分析,对山东省挤奶厅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指出了在挤奶机检修、挤奶效率及挤奶操作细节方面的问题并给予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奶厅 挤奶工 挤奶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某奶牛场DHI报告应用效果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薛光辉 李荣岭 +5 位作者 刘春红 焦彦军 赵秀新 鲍鹏 候明海 李建斌 《中国奶牛》 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
利用山东某奶牛场从2013年2月份~2014年12月份的DHI数据资料,分析该牛场的测定日产奶量、泌乳天数、体细胞数以及乳蛋白率等指标的变化,概述牛场开展DHI后,在提高牛只单产及改善牛群乳房健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牛场的测定日最... 利用山东某奶牛场从2013年2月份~2014年12月份的DHI数据资料,分析该牛场的测定日产奶量、泌乳天数、体细胞数以及乳蛋白率等指标的变化,概述牛场开展DHI后,在提高牛只单产及改善牛群乳房健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牛场的测定日最高产奶量从22.4kg提高到31.3kg,上升明显;全年平均泌乳天数为184.4d,平均产犊间隔为376d,牛群整体育种工作稳定;全群牛奶体细胞数由最高时的80万个/m L降低并稳定在20万个/m L以下,牛群乳房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稳,牛群的日粮营养结构逐渐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I 分析 报告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奶牛场选种选配存在误区及改进建议
5
作者 李荣岭 赵秀新 +5 位作者 李建斌 王兵 鲍鹏 彭阳 黄金明 仲跻峰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48-149,共2页
随着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奶牛遗传物质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流通。北美、欧洲等地的优秀公牛冻精和胚胎在世界各地区的使用,促进了各地区遗传进展的大幅提高,缩小了不同地区奶牛遗传水平的差距,同时也造成了遗传... 随着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奶牛遗传物质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流通。北美、欧洲等地的优秀公牛冻精和胚胎在世界各地区的使用,促进了各地区遗传进展的大幅提高,缩小了不同地区奶牛遗传水平的差距,同时也造成了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奶牛群体近交系数不断增加。对于奶牛场来说,如果在使用公牛冻精的时候不进行选种选配,则易引发近交,造成后代牛群生产陛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牛场效益下滑。因此,提高选种选配意识,有计划的改良牛群,是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种选配 奶牛场 误区 山东 胚胎移植 遗传基础 近交系数 奶牛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尿素氮影响因素及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淼 赵秀新 +4 位作者 薛光辉 刘燕 徐千雯 李建斌 俞英 《中国奶牛》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工作中常规的测定指标之一,其浓度通常用于监测奶牛营养状况,反映日粮能氮平衡、繁殖性能以及环境中氮的排放量。MUN浓度因个体和日粮构成而异,同时受...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工作中常规的测定指标之一,其浓度通常用于监测奶牛营养状况,反映日粮能氮平衡、繁殖性能以及环境中氮的排放量。MUN浓度因个体和日粮构成而异,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的MUN遗传参数估计不仅能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而且能加快奶牛的遗传进展,为选育优质奶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国内外关于MUN的影响因素、遗传力以及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产奶量、体细胞评分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进行了综述,以期为MUN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尿素氮 影响因素 遗传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铁蛋白基因5′侧翼区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乳腺炎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洪梅 孔振兴 +5 位作者 王长法 黄金明 李秋玲 侯明海 李建斌 仲跻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保护乳腺组织的防御因子之一,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关于牛LF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其多态性与奶牛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文章采用PCR-RFLP、CRS-PCR对268头中国荷斯坦牛LF基因启动子区的-92... 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保护乳腺组织的防御因子之一,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关于牛LF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其多态性与奶牛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文章采用PCR-RFLP、CRS-PCR对268头中国荷斯坦牛LF基因启动子区的-926(G/A)、-915(T/G)、-478(/G)、+72(T/C)突变进行基因型分型,应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LF基因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cellscore,SC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发现+72(T/C)和-478(/G)对SCS有显著影响,而其他两个位点对SCS影响不显著(P>0.05)。+72(T/C)的AB基因型是优良基因型,其个体的SCS值均显著低于AA型(P<0.01)、BB型个体(P<0.05)。-478(/G)位点的C等位基因是优良的等位基因,CC基因型个体的SCS值极显著低于CD、DD基因型个体(P<0.01)。因此,LF基因+72(T/C)的AB基因型和-478(/G)位点的CC基因型均是奶牛乳腺炎抗性的优良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腺炎抗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基因5’侧翼区 遗传多态性 乳腺炎 体细胞评分 中国荷斯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奶牛κ-酪蛋白基因第四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鞠志花 李秋玲 +5 位作者 王洪梅 李建斌 安利国 杨桂文 仲跻峰 王长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2-1318,共7页
以54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以κ-酪蛋白基因为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扩增779bp的片段,结合测序结果采用PCR-RFLP方法来检测κ-酪蛋白基因3个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exon4的第10891bp、10927bp和10988bp处分别发生了T/C、C/A错义突变... 以54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以κ-酪蛋白基因为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扩增779bp的片段,结合测序结果采用PCR-RFLP方法来检测κ-酪蛋白基因3个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exon4的第10891bp、10927bp和10988bp处分别发生了T/C、C/A错义突变和G/A同义突变,据此分别选择了TaqⅠ、HindⅢ、PstⅠ等3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了其多态性。发现3个位点的A、B等位基因在群体中都有分布,且处于低度多态;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6.03%和13.97%;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71%,24.63%和1.66%;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该群体在这3个位点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BB和AB基因型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脂蛋白比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但不同基因型对产奶量和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3个位点的酶切多态性在所研究群体中是紧密连锁的。说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中,κ-酪蛋白B等位基因可作为改良奶牛乳脂率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Κ-酪蛋白基因 多态性 PCR-RFLP 产奶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维军 赵宏坤 +3 位作者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仲跻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11期28-31,共4页
本试验通过对山东省4个大型奶牛场的60头子宫内膜炎患牛进行调查、采样,并用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共分离到细菌59株,其中分离率最高的是埃希氏大肠杆菌10株(16.95%)、葡萄球菌属8株(13.6%)、芽孢杆菌属6株(10.2%)、链... 本试验通过对山东省4个大型奶牛场的60头子宫内膜炎患牛进行调查、采样,并用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共分离到细菌59株,其中分离率最高的是埃希氏大肠杆菌10株(16.95%)、葡萄球菌属8株(13.6%)、芽孢杆菌属6株(10.2%)、链球菌属5株(8.5%)(其中溶血性链球菌2株)、棒状杆菌属5株(8.5%)、不动杆菌属5株(8.5%)、双球菌5株(8.5%)、肠杆菌属4株(6.8%)、沙门氏菌3株(5.1%)、克雷伯氏杆菌属2株(3.4%)、耶尔森菌属2株(3.4%)、摩拉杆菌属1株(1.7%),而且分离到了梭菌属3株(严格厌氧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阿莫西林、土霉素及氨苄青霉素等耐药率较高,而对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致病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分析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洪波 杨宏军 +5 位作者 何洪彬 杨少华 王长法 高运东 仲跻峰 葛利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24,共6页
【目的】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进行16S rRNA序列鉴定。【方法】从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细菌培养、纯化、分离、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11株,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对... 【目的】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进行16S rRNA序列鉴定。【方法】从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细菌培养、纯化、分离、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选取代表性菌株11株,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其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注册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共分离到致病菌株60株,有代表性的11株细菌归类为:SD01为琼氏不动杆菌,SD02为粪肠球菌,SD0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D04为中间葡萄球菌,SD05为溶血葡萄球菌,SD06为鲁菲不动杆菌,SD07为无乳链球菌,SD08为芽孢杆菌,SD09为枯草芽孢杆菌,SD10为大肠杆菌,SD11为假单胞杆菌。【结论】通过国际公认的16S rRNA序列鉴定技术,准确鉴定出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种类,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利 黄金明 +5 位作者 王长法 王洪梅 李秋玲 李建斌 张嘉保 仲跻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牛Toll样受体蛋白2基因(TLR2)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房炎的关系。【方法】以中国荷斯坦奶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PCR-RFLP和创造酶切位点RFLP(CRS-RFLP)技术对TLR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 【目的】研究牛Toll样受体蛋白2基因(TLR2)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房炎的关系。【方法】以中国荷斯坦奶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PCR-RFLP和创造酶切位点RFLP(CRS-RFLP)技术对TLR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房炎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经DNA测序,在牛TLR2基因的3′非翻译区发现1个新的SNP,即mRNA序列的3 008位发生了T/C突变。TLR2基因编码区(c.651G>A,c.827A>G)和3′非翻译区(c.3008T>C)有3个突变位点,分别是PstI,Hin1Ⅱ和HhaI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多态位点。3个多态位点在各品种牛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较大;经χ2适合性检验,除鲁西黄牛的HhaI酶切位点处于非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外,3种牛在其他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只有Hin1Ⅱ酶切多态位点与牛乳中的体细胞评分(SCS)存在相关性,含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SCS显著低于含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P<0.05)。中国荷斯坦奶牛在3个酶切位点形成了H1-H8共8种单倍型,产生了H1H1、H1H2、H1H3、H1H4、H1H7和H1H8等6种单倍型组合,其中H1H1的频率最高(55.89%),H1H4的SCS最低(3.17),且不同单倍型组合与SCS存在相关性。【结论】TLR2基因可用作奶牛抗乳房炎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TLR2基因 体细胞评分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PRL基因CRS-PCR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丽娟 李秋玲 +5 位作者 王长法 王洪梅 李建斌 侯明海 高运东 仲跻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采用CRS-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C8377G位点及第4内含子T8510C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在8377位点GG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GC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 采用CRS-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C8377G位点及第4内含子T8510C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在8377位点GG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GC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在8510位点CC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牛 催乳素基因 产奶性状 SNPS CRS-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方法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善瑞 王长法 +3 位作者 高运东 杨少华 赵宏坤 仲跻峰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4期78-80,共3页
为建立一种在分子水平快速检测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结果可同时检测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25... 为建立一种在分子水平快速检测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结果可同时检测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25×103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clfa A、clfa B、fnbp A和fnbp B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丽 刘代成 +4 位作者 杨宏军 何洪彬 王长法 高运东 仲跻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4-57,共4页
利用多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clfa A、clfa B、fnbp A和fnbp B的方法,对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聚集因子主效基因的分析。通过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回收并连接... 利用多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clfa A、clfa B、fnbp A和fnbp B的方法,对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聚集因子主效基因的分析。通过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回收并连接到T载体,鉴定后进行测序验证,然后对本实验室所分离鉴定的金葡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多重PCR检测。PCR产物经过电泳成像显示,clfa A和clfa B分别在292bp和205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fn-bp A和fnbp B分别在524bp和642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29株金葡菌临床分离株多重PCR检测发现:能扩增出clfa A、clfa B、fnbp A和fnbp B的分别有26株、12株、28株和3株。建立的多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靠性,并且发现clfa A和fnbp A基因存在于绝大部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乳腺炎 粘附素 聚集因子 纤连蛋白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繁殖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金明 王长法 +2 位作者 王洪梅 李建斌 仲跻峰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变异、繁殖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传统育种和基因辅助育种策略,奶牛繁殖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提高遗传选择的效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繁殖 遗传学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赫娜 杨宏军 +3 位作者 王长法 何洪彬 杨少华 王立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6,共4页
奶牛乳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乳腺炎。虽然已经研制了许多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但是试验表明,这些疫苗的免疫效... 奶牛乳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乳腺炎。虽然已经研制了许多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但是试验表明,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仍将继续搜索有效疫苗。目前,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研究集中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抗原上。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免疫原性蛋白而制成的疫苗可能具有高免疫效力,这些抗原将成为高效疫苗的候选者。同时,应用低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株,也可能成为预防乳房炎的一种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因工程疫苗 亚单位疫苗 DNA疫苗 减毒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的排菌程度及免疫反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苗苗 徐磊 +6 位作者 王楠 张贺 张金亚 曹如周 郭志刚 杨宏军 毛开荣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疫苗 黏膜免疫 排菌 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扩增Nuc基因检测奶牛乳腺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宏军 高运东 +3 位作者 王长法 杨少华 仲跻峰 赵宏坤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6期80-82,89,共4页
为建立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的检测方法,依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uc基因,并将扩增基因克隆入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对所分离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 为建立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的检测方法,依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uc基因,并将扩增基因克隆入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对所分离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大小为694bp;其他菌株未出现条带。敏感性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25×103cfu/mL。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奶牛乳腺炎 耐热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山东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洪梅 侯佩莉 +2 位作者 杨宏军 宋玲玲 何洪彬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31-33,37,共4页
利用BHK-21细胞,接种山东济南地区疑似牛流行热病牛高热期的抗凝血,经盲传3代,分离到1株病毒,经RT-PCR鉴定为牛流行热病毒,命名为BEFV-SD。理化特性试验表明:BEFV-SD对热敏感,56℃10 min、37℃18 h可被灭活,对乙醚、氯仿等敏感;BEFV-SD... 利用BHK-21细胞,接种山东济南地区疑似牛流行热病牛高热期的抗凝血,经盲传3代,分离到1株病毒,经RT-PCR鉴定为牛流行热病毒,命名为BEFV-SD。理化特性试验表明:BEFV-SD对热敏感,56℃10 min、37℃18 h可被灭活,对乙醚、氯仿等敏感;BEFV-SD可被BEFV阳性血清中和,中和效价为1∶408;将BEFV-SD的G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的BEFV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达到96.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 分离 鉴定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曹丙蕾 赵宏坤 +4 位作者 王长法 高运东 杨少华 杨宏军 仲跻峰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对山东省济南、泰安和临沂等地区5个奶牛场的160份乳样进行了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的判定检测,并进行了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60份乳样中有127份呈乳腺炎阳性,其中临床型乳腺炎占36.22%,隐性乳腺炎占63.78%;从这些乳样... 对山东省济南、泰安和临沂等地区5个奶牛场的160份乳样进行了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的判定检测,并进行了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60份乳样中有127份呈乳腺炎阳性,其中临床型乳腺炎占36.22%,隐性乳腺炎占63.78%;从这些乳样中分离到了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溶血型的不同主要有α溶血、β溶血、α+β溶血和不溶血四种;大肠杆菌依据O抗原诊断血清得出主要有O2、O21、O76和O88这四种型;无乳链球菌依据溶血型主要为β溶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无乳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