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蘸根对茄子幼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希港 李静 +5 位作者 宋健丽 魏珉 周波 高中强 孟伦 杨凤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1-776,共6页
本试验以‘大红袍’茄子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蘸根处理对茄子幼苗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定植期该微生物菌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蘸根(CK1)及清水蘸根(CK2)、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稀释300倍(T1)、400倍... 本试验以‘大红袍’茄子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蘸根处理对茄子幼苗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定植期该微生物菌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蘸根(CK1)及清水蘸根(CK2)、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稀释300倍(T1)、400倍(T2)、500倍(T3)、600倍(T4)、1000倍液(T5)]蘸根。结果表明,随蘸根微生物菌剂稀释倍数增加,茄子幼苗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说明蘸根菌剂存在浓度效应。当蘸根菌剂稀释600倍(T4)时,茄子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壮苗指数、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活力分别较CK1提高29.51%、14.13%、42.33%、53.15%、20.58%、44.12%、28.44%、12.34%、36.47%、53.19%和20.40%,比CK2分别提高41.02%、17.20%、103.16%、80.99%、78.88%、48.48%、45.83%、41.84%、38.05%、46.35和21.50%;净光合速率分别较CK1和CK2提高78.44%和139.16%。综上可知,用稀释600倍的微生物菌剂蘸根有利于促进茄子幼苗生长。故在茄子幼苗定植前12 h,用该浓度微生物菌剂蘸根30min,有利于定植后的茄子幼苗缓苗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茄子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安宝燕 罗琰 +3 位作者 李加瑞 乔卫华 张宪省 高新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中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MsNHX1-GFP融合基因的结果表明,MsNHX1定位在液泡膜上。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浓度NaCl诱导。MsNHX1在盐敏感酵母突变体中表达可以提高转化子对NaCl的耐受性,说明MsNHX1具有转运Na+的功能。在拟南芥中表达MsNHX1能显著提高植株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而且在受到盐胁迫时,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的渗透调节能力更强,生物膜受破坏程度降低,光合能力增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sNHX1是一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受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拟南芥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光下生长的高产小麦品系PH01-35旗叶光合机构对不同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峰 曲妍妍 +5 位作者 信长朋 梁燕 梁雪 田纪春 孟庆伟 赵世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9-184,共6页
为了解弱光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在不同光强下PS II和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工作状态,解释其突然转入强光下时发生光抑制和光破坏的原因,以PH01-35为材料,采用大田人工遮光的方法,测定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及快速光曲线。弱光处理1... 为了解弱光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在不同光强下PS II和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工作状态,解释其突然转入强光下时发生光抑制和光破坏的原因,以PH01-35为材料,采用大田人工遮光的方法,测定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及快速光曲线。弱光处理15 d后,旗叶叶绿素含量明显上升,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与250μmol m-2 s-1的弱光适应3 h相比,1 200μmol m-2 s-1的强光适应3 h后,弱光下生长叶片的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下降幅度较大,曲线下降部分的斜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半饱和光强的上升幅度均小于自然光下生长的叶片,光能利用能力较低,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也明显低于自然光下生长的叶片,为自然光下生长叶片的87.5%。弱光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能吸收能力增强,但较低的光能利用能力和过剩光能耗散能力是其转入自然强光后易发生光抑制甚至光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弱光 叶绿素荧光 快速光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H群体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定位 被引量:11
4
作者 桑云 赵亮 +2 位作者 张坤普 田纪春 叶宝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和6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3个加性位点参与环境互作效应。检测到位于染色体2D、3D和5D(2个)控制穗下节间直径的4个加性QTLs,与控制茎壁厚的3个加性位点相同或相邻,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两个位于染色体2D和5D控制茎壁厚和茎壁面积QTL有较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1.37%和10.98%,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6对上位性效应遗传贡献率较小、无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位点 茎壁厚 穗下节间 DH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遮阴后自然强光对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连杰 谢彦庆 +4 位作者 徐文 郭骞欢 戴双 赵世杰 宋健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3-819,共7页
黄淮地区冬小麦生育后期常出现阴雨寡照及连阴骤晴等不良气候,本试验目的是阐明弱光逆境解除后自然强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在抽穗至开花期对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81和212遮阴处理(约自然光40%),10 d后去除遮阴,测定恢复... 黄淮地区冬小麦生育后期常出现阴雨寡照及连阴骤晴等不良气候,本试验目的是阐明弱光逆境解除后自然强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在抽穗至开花期对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81和212遮阴处理(约自然光40%),10 d后去除遮阴,测定恢复过程中亲本与杂交后代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等参数。去除遮阴初期,亲本与杂交后代都发生了光抑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b比值、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光系统II(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电子传递到QA下游的概率(Ψo)都低于对照,并且随着去除遮阴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杂交后代小偃81在去除遮阴后比其2个亲本和另一杂交后代品系212具有相对更高的Pn、ΦPSII和Ψo,表明小偃81对环境光强变化的适应性优于其亲本,且相对较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活性和稳定性是其在去除遮阴后拥有更高Pn的原因之一。小偃81更能适应黄淮地区小麦生育后期光照不足和连阴骤晴的不良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81 自然强光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41和小偃81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雯婷 孙晓琳 +4 位作者 彭芹 张西斌 杨兴洪 孟庆伟 赵世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53-2058,共6页
通过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及820nm吸收参数,比较了小偃54(XY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41(XY41)和小偃81(XY81)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差异。在开花期,4个品种(系)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基本表现为... 通过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及820nm吸收参数,比较了小偃54(XY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41(XY41)和小偃81(XY81)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差异。在开花期,4个品种(系)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基本表现为杂交后代高于双亲,且以XY81最高;8602品系的光合速率(Pn)和羧化效率(CE)最高,XY41品系的气孔导度(Gs)最低,而XY54品种的CE最低。4个小麦品种(系)的胞间CO2浓度(Ci)、K点可变荧光(FK)占FJ–FO荧光振幅的比率(Wk)、光系统II(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到QA下游的概率(Ψo)、电子从系统间电子传递体传递给光系统I(PSI)受体侧电子受体的概率(δRo)、820nm相对可变透射光(ΔI/Io)、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猝灭(NPQ)无显著差异。小麦开花后,XY54的叶绿素含量、Pn、Gs、CE、Fv/Fm、δRo及ΔI/Io的下降幅度和Wk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其他3个品系,但Ci、Ψo、ΦPSII和NPQ与其他3个品系没有显著差异。8602和2个杂交后代的上述参数的变化趋势在整个发育期内基本相同。以上结果表明,与XY54相比,XY41和XY81的光合下降幅度较小,可能与它们的光合暗反应能力不同有关,而不是三者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及光反应的能力不同所造成,杂交后代XY81和XY41可能遗传了8602品系较高的光合暗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速率 色素 气孔导度 光合光反应 光合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光谱技术在监测大豆叶片光化学效率和水分状况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忠财 高辉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6-441,共6页
干旱胁迫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频繁发生,对大豆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为建立有效的旱情监测指标,采用反射光谱技术监测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离体叶片在失水过程中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失水过程中,野生大豆和栽培... 干旱胁迫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频繁发生,对大豆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为建立有效的旱情监测指标,采用反射光谱技术监测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离体叶片在失水过程中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失水过程中,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离体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水分指数(WI)、光化学反射指数(PR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都随失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WI、PRI、Fv/Fm和ФPSII均与RWC呈显著相关,PRI可以很好地反映Fv/Fm和ФPSII的变化。同时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离体叶片在可见光波段(500~750 nm)的反射率随着失水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近红外区(750~1 000 nm)的反射率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之,利用反射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映大豆叶片在失水过程中光化学效率和水分状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化学反射指数 反射光谱 水分指数 失水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后不同小麦品种(系)旗叶光系统Ⅱ(PSⅡ)对强光的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峰 田纪春 +1 位作者 孟庆伟 赵世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8期40-43,共4页
以两个小麦品种(系)01-35和L-14为材料,通过测定强光处理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强光对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下生长的小麦01-35强光处理后其PSⅡ只有受体侧受到伤害,而L-14叶片PSⅡ... 以两个小麦品种(系)01-35和L-14为材料,通过测定强光处理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强光对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下生长的小麦01-35强光处理后其PSⅡ只有受体侧受到伤害,而L-14叶片PSⅡ的供体侧、受体侧和反应中心都受到伤害。因此,01-35在遮阴解除后对强光的耐受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SⅡ 强光胁迫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壳聚糖对小麦幼苗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安呈峰 郝巧梅 +1 位作者 毕建杰 叶宝兴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利用0.3%羟丙基壳聚糖溶液对小麦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在幼苗发育的5个时段对4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羟丙基壳聚糖处理后,硝酸还原酶、核酮糖二磷酸(RuBP)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高出20%左右,多酚氧化酶活... 利用0.3%羟丙基壳聚糖溶液对小麦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在幼苗发育的5个时段对4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羟丙基壳聚糖处理后,硝酸还原酶、核酮糖二磷酸(RuBP)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高出20%左右,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随着幼苗发育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处理明显高于对照30%左右,说明羟丙基壳聚糖可以促进小麦碳氮代谢,对小麦的抗性和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壳聚糖 小麦 酶活性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对青香蕉苹果叶片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静 张元湖 +1 位作者 刘庆忠 高玉娇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53-55,共3页
以青香蕉苹果组培苗幼叶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青香蕉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用继代10天左右的新梢顶部新展开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MS+2.0 mg/L BA+0.3 mg/L TDZ+0.8 mg/L IAA+30.0 g/L蔗糖+6.0 g/L... 以青香蕉苹果组培苗幼叶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青香蕉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用继代10天左右的新梢顶部新展开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MS+2.0 mg/L BA+0.3 mg/L TDZ+0.8 mg/L IAA+30.0 g/L蔗糖+6.0 g/L琼脂的再生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结果表明:5 mg/L卡那霉素极显著地抑制青香蕉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600 mg/L头孢霉素和400 mg/L羧苄青霉素均能完全抑制叶片不定芽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香蕉苹果 离体叶片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大豆胞囊线虫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
11
作者 练云 冯文强 +5 位作者 雷晨芳 李金英 武永康 王庭峰 陆莉莉 卢为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由于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特殊的生长环境,用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DNA的质量不理想,而且耗时长,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提取线虫DNA的方法。通过比较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法、质粒试剂盒提取法和CTAB法,发现... 由于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特殊的生长环境,用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DNA的质量不理想,而且耗时长,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提取线虫DNA的方法。通过比较细菌专用DNA试剂盒提取法、质粒试剂盒提取法和CTAB法,发现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改良提取步骤,可以快速的提取质量较好的线虫DNA,r DNAITS区域序列扩增可有效扩增出目的基因,该方法可以直接用于线虫基因获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DNA提取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odA基因提高番茄植株的耐热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枝梅 窦海鸥 +3 位作者 卫丹丹 孟庆伟 Tony Huihuang CHEN 杨兴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46-2054,共9页
以野生型番茄(cv.Moneymaker)和转codA番茄为材料,用不同温度(25、30、35、40、45和50℃)分别处理2 h,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 以野生型番茄(cv.Moneymaker)和转codA番茄为材料,用不同温度(25、30、35、40、45和50℃)分别处理2 h,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42℃高温处理0、3和6 h后,检测热响应基因的表达量以及D1蛋白的含量,研究高温胁迫对上述参数的影响,探讨转codA基因提高番茄叶片耐热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转codA基因番茄叶片Pn和Fv/Fm的抑制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H2O2、MDA的积累量以及REC均低于野生型,而且明显增强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此外,转codA基因番茄叶片中抗氧化酶基因和热胁迫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野生型,而D1蛋白的降解水平低于野生型。转codA基因番茄体内合成的甜菜碱提高了转基因番茄的耐热性,这与提高和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热激响应基因的表达及减缓D1蛋白的降解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A基因 番茄 高温胁迫 耐热性 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小麦品种郑麦7698花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立桥 胡琳 +3 位作者 张子山 赵世杰 高辉远 齐学礼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选取河南省的区试对照品种周麦18与郑麦7698进行光合性能比较研究,分析郑麦7698高产原因,旨在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郑麦7698在开花后0~36 d旗叶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平均提高40. 0%),在开花后6~18 d穗的总... 选取河南省的区试对照品种周麦18与郑麦7698进行光合性能比较研究,分析郑麦7698高产原因,旨在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郑麦7698在开花后0~36 d旗叶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平均提高40. 0%),在开花后6~18 d穗的总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周麦18(整个测定时期平均提高17. 2%)。郑麦7698穗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显著高于周麦18(提高29. 6%)。与周麦18相比,郑麦7698能够保持更高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羧化效率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保证了郑麦7698在灌浆后期较慢的衰老速率。上述因素致使郑麦7698比周麦18有更高的籽粒灌浆能力,最终导致郑麦7698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分别较周麦18显著提高3. 5%和8. 0%,进而使得籽粒产量较周麦18显著提高9.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郑麦7698 高产 高光效 花后光合特性 光合速率 麦穗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砧木组培苗生根诱导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成 葛红娟 +4 位作者 赵玲玲 王成荣 束怀瑞 沙广利 张世忠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72-75,共4页
以平邑甜茶无根试管苗为材料,以1/2MS培养基、育苗基质、黏土及沙子作为培养介质,研究NAA浓度及培养介质对平邑甜茶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基质作为培养介质进行微枝扦插的试管外生根技术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达到94%,根系活力... 以平邑甜茶无根试管苗为材料,以1/2MS培养基、育苗基质、黏土及沙子作为培养介质,研究NAA浓度及培养介质对平邑甜茶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基质作为培养介质进行微枝扦插的试管外生根技术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达到94%,根系活力达240.82μ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微枝扦插 无根驯化 试管外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不同品种冬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富泉 董鲁浩 +3 位作者 王悦 李兴国 王芳 别晓敏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9-23,共5页
小麦愈伤组织再生能力是遗传转化的重要基础。为优化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以科农199、轮选987和济麦22三个冬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TDZ(N-苯基-N′-1,2,3-噻二唑-5-脲,thidiazuron),... 小麦愈伤组织再生能力是遗传转化的重要基础。为优化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以科农199、轮选987和济麦22三个冬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TDZ(N-苯基-N′-1,2,3-噻二唑-5-脲,thidiazuron),统计和分析分化率。结果表明,TDZ最适响应浓度存在品种间差异,科农199、轮选987和济麦22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最适TDZ浓度分别为1.5、1.0、0.5mg/L,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为84.61%、71.88%和71.77%,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冬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TDZ 成熟胚 冬小麦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诱导小白菜抗低温胁迫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庆彬 刘治国 +4 位作者 彭春娥 孟慧 赵红玲 王洪凤 张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3-480,共8页
为了揭示宛氏拟青霉提取物(ZNC)诱导小白菜抗低温胁迫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黄秧小白菜为试验材料,探究叶喷不同浓度(20、30、40 ng·mL^(-1))ZNC对低温下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不同浓度的ZNC均可显... 为了揭示宛氏拟青霉提取物(ZNC)诱导小白菜抗低温胁迫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黄秧小白菜为试验材料,探究叶喷不同浓度(20、30、40 ng·mL^(-1))ZNC对低温下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不同浓度的ZNC均可显著提高小白菜的SPAD值、株高和地上部鲜重。ZNC还提高了小白菜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降低了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此外,ZNC不仅可以通过上调小白菜抗寒基因BrCBF和BrCOR14的表达水平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还可以增加赤霉素(GA)和吲哚乙酸(IAA)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上述结果表明,ZNC可通过降低低温对小白菜细胞膜造成的氧化损伤,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以保持细胞结构稳定,提高(GA+IAA)/ABA比值来促进小白菜生长,最终增强小白菜对低温胁迫的抗性。本研究为降低低温对蔬菜的危害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ZNC) 小白菜 低温胁迫 抗氧化性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鉴定试验中耐密型玉米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蔺青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3-698,共6页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攀升,玉米种植密度的提升成为当前玉米增产的关键,因此,亟需培育筛选适应性强的耐密型新玉米品种。本试验以20个黄淮海地区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在山东省内16个地点进行区试...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攀升,玉米种植密度的提升成为当前玉米增产的关键,因此,亟需培育筛选适应性强的耐密型新玉米品种。本试验以20个黄淮海地区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在山东省内16个地点进行区试试验。测定各地区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利用线性回归分析、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筛选耐密型、稳定性与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2020年山东玉米区域试验中,菏玉1906丰产性较好,兰玉15丰产性较差。AMMI模型分析可知,环境和环境与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影响分别为58.78%和30.75%;华太708和菏玉1906稳定性较好,滨研37稳定性最差;在各个试点之中登海种业试点鉴别力好,菏泽试点鉴别力最弱。综合考虑丰产、稳产及区域适应性的分析结果,菏玉1906是适宜山东省区域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研究结果解析了参试品种和区域试点特性,以期为山东省玉米品种选育和品种区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试验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拱棚插架覆膜一体机的导航路径检测方法
18
作者 李雨濛 王春颖 +2 位作者 刘立鹏 刘平 李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149,共7页
针对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为实现小拱棚插架覆膜一体机的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提出一种机器视觉导航路径检测算法。首先,在图像处理系统主界面选择种植方式,再通过灰度峰值法判定种植行的奇偶数,进而针对直接播种种植方式,提出基... 针对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为实现小拱棚插架覆膜一体机的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提出一种机器视觉导航路径检测算法。首先,在图像处理系统主界面选择种植方式,再通过灰度峰值法判定种植行的奇偶数,进而针对直接播种种植方式,提出基于种子播种区域质心点作为特征点的导航路径检测算法;针对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以分割的幼苗为对象获取边界,逐行计算边界的中点作为特征点拟合导航线。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对于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种植行奇偶数判定的准确率为100%,平均耗时为0.031s,直接播种种植方式下导航路径检测准确率为95%,平均耗时为0.29s;育苗移栽种植方式下导航路径检测准确率为97%,平均耗时为0.35s。所提出的导航路径检测算法通用性强,可为小拱棚插架覆膜一体机提供可靠的导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棚搭建 插架覆膜一体机 视觉导航 导航路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