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耐铵性植物幼苗离体根对NO_3^--N和NH_4^+-N选择吸收速率及叶片NRA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宪泽 王晓云 冯炘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性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O3^--N NH4^+-N 吸收速率 硝酸还原酶 N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对氮素形态适应性的生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宪泽 陶福占 +1 位作者 程炳嵩 张国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87-90,共4页
对氮素形态的研究通常以黄瓜及水稻为材料者较多,对小麦研究较少。本文探讨了小麦幼苗对NO_3^--N及NH_4^+-N的选择吸收及体内积累分配状况,分析了小麦对最佳形态氮肥适应性的生理基础,旨在为农业生产施肥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对氮素形态的研究通常以黄瓜及水稻为材料者较多,对小麦研究较少。本文探讨了小麦幼苗对NO_3^--N及NH_4^+-N的选择吸收及体内积累分配状况,分析了小麦对最佳形态氮肥适应性的生理基础,旨在为农业生产施肥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育苗以冬小麦(鲁麦11号)为材料,将种子在自来水中浸泡露白后,排在铺有尼龙网盛满水的搪瓷盘上,置恒温(25±2℃)、恒光照(26001x)下生长,每天光暗各12小时,从苗龄三天起每天换水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形态 适应性 生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世杰 许长成 +1 位作者 孟庆伟 邹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21-526,共6页
通过人为改变小麦旗叶与茎秆的夹角,比较了晴天田间小麦直立叶(10°)与平展叶(90°)光合作用光抑制程度的差别。在叶温高达37.6℃、最高光强为1600μmol·m-2·s-1的晴天,田间小麦经午间强... 通过人为改变小麦旗叶与茎秆的夹角,比较了晴天田间小麦直立叶(10°)与平展叶(90°)光合作用光抑制程度的差别。在叶温高达37.6℃、最高光强为1600μmol·m-2·s-1的晴天,田间小麦经午间强光照射4h后,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下降。14∶00平展叶的Fv/Fm与表观量子效率(AQY)降低幅度明显大于直立叶,表明平展叶较直立叶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光抑制。而在最高光强相近、叶温为34.5℃的晴天,14∶00平展叶与直立叶的Fv/Fm与AQY则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午休" 光抑制 PSⅡ光化学效率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百草枯(Paraquat)和一些环境胁迫的交叉抗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长成 樊继莲 +2 位作者 邹琦 赵世杰 孟庆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8-361,共4页
比较了两个水稻品种对除草剂百草枯及某些环境因子的响应,发现抗百草枯品种Lemont较敏感品种桂朝2号对强光造成的光抑制、低温与脱水诱导的光氧化均具较强的抗性.同一品种的衰老叶较功能叶对百草枯敏感,对上述逆境因子的抵抗力也较弱.Le... 比较了两个水稻品种对除草剂百草枯及某些环境因子的响应,发现抗百草枯品种Lemont较敏感品种桂朝2号对强光造成的光抑制、低温与脱水诱导的光氧化均具较强的抗性.同一品种的衰老叶较功能叶对百草枯敏感,对上述逆境因子的抵抗力也较弱.Lemont较桂朝2号、功能叶较衰老叶均具较高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因此SOD在水稻对逆境胁迫的交叉抗性中起重要作用,其活性可能作为水稻的综合抗逆性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百草枯 环境胁迫 交叉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与作物生育的关系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宪泽 程炳嵩 张国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93-98,共6页
氰素形态与作物生育的关系受内外因子的影响。内部因子包括:(1)作物种类;(2)生育期;(3)植株部位;(4)植株同化酶活力;(5)植株氨基酸合成能力。外部因子包括:(1)pH;(2)温度;(3)氮浓度等。只有掌握作物对不同形态氮素利用性的特点,并对其... 氰素形态与作物生育的关系受内外因子的影响。内部因子包括:(1)作物种类;(2)生育期;(3)植株部位;(4)植株同化酶活力;(5)植株氨基酸合成能力。外部因子包括:(1)pH;(2)温度;(3)氮浓度等。只有掌握作物对不同形态氮素利用性的特点,并对其影响因子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合理施肥及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作物 NO3^-N 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大豆叶片光合作用与活性氧清除酶的日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许长成 樊继莲 +2 位作者 孟庆伟 赵世杰 邹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2-297,共6页
开花期大豆叶片光合速率(Pn)在晴天中午伴随气孔导度(Gs)下降而降低,而叶温(TL)、光呼吸速率(Pr)以及Pr/Pn比值在中午前后明显上升。胞间CO2浓度(Ci)在上午下降,之后则逐渐增加。在最高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低于1.2mmol&... 开花期大豆叶片光合速率(Pn)在晴天中午伴随气孔导度(Gs)下降而降低,而叶温(TL)、光呼吸速率(Pr)以及Pr/Pn比值在中午前后明显上升。胞间CO2浓度(Ci)在上午下降,之后则逐渐增加。在最高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低于1.2mmol·m-2·s-1的多云天气,大豆叶片Pn与Pr的日变化依赖于PFD、Ci与Pr/Pn比值在一天中基本恒定。晴天与多云天气大豆叶片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氨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均出现明显的日变化,中午前后酶活性明显增加。文中讨论了大豆叶片细胞活性氧清除酶系统日变化的适应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合作用 活性氧清除酶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锌水平对姜苗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晓云 程炳嵩 张国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2期207-210,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栽培于不同锌水平培养液中的姜苗,其氮代谢有明显差异。缺锌时,核糖核酸酶活性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也低,游离氨基酸积累,No_3^--N 多,而 NH_4^+-N 少。锌多量时也有与缺锌相似的趋势。
关键词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小麦乙烯和乙烷释放的影响及其与脂氧合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世杰 许长城 +1 位作者 彭涛 邹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20,共5页
小麦幼叶经高温处理后LOX活性与乙烯释放增加,两者均在40℃达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乙烷在45℃下才稍有增加,达最大值时的温度与半致死温度相同,约为50℃,衰老叶片当处理温度高于30℃时,LOX活性与乙烯释放均下降,... 小麦幼叶经高温处理后LOX活性与乙烯释放增加,两者均在40℃达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乙烷在45℃下才稍有增加,达最大值时的温度与半致死温度相同,约为50℃,衰老叶片当处理温度高于30℃时,LOX活性与乙烯释放均下降,而乙烷在40℃即有明显增加。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相同程度地抑制LOX活性与乙烯形成。高温条件下小麦叶片乙烷释放与Paraquat诱发的乙烷产生似乎存在不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乙烯 乙烷 脂氧合酶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与硼对莱芜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云 程炳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4-35,共2页
锌与硼对莱芜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王晓云,程炳嵩(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室泰安271018)莱芜生姜是山东省的名优特产,近几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从全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看,有效锌平均含量为0.51×10-6,有... 锌与硼对莱芜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王晓云,程炳嵩(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室泰安271018)莱芜生姜是山东省的名优特产,近几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从全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看,有效锌平均含量为0.51×10-6,有效硼为0.30×10-6,均接近一般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