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苹果树腐烂病菌不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伦莹莹 于成明 +2 位作者 李琴 何邦令 刘会香 《落叶果树》 2014年第3期30-33,共4页
对山东省苹果树腐烂病菌从培养特性、温度、酸碱度适应性和药剂敏感性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可分为深褐色、棕绿色、淡黄色3个培养学类群,其中淡黄色类群为主;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酸碱度为pH值4... 对山东省苹果树腐烂病菌从培养特性、温度、酸碱度适应性和药剂敏感性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可分为深褐色、棕绿色、淡黄色3个培养学类群,其中淡黄色类群为主;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酸碱度为pH值4~6;各菌株对1.25mg/L多菌灵高度敏感,对福美双次之,对代森锰锌不敏感,部分菌株对代森锰锌表现出抗药性,说明山东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多样性和药剂敏感性分化现象,这种多样性分化与地理来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温度 PH 药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评述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跃 吕全 +3 位作者 于成明 李琴 刘会香 张星耀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0,76,153,共5页
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是对松材线虫病这一重大森林生物灾害进行监测预警,进而防控该病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化学生化、媒介昆虫、光谱学、电学、早期检测管等方面对目前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价... 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是对松材线虫病这一重大森林生物灾害进行监测预警,进而防控该病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化学生化、媒介昆虫、光谱学、电学、早期检测管等方面对目前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价,以期对未来更为简便、快速、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早期诊断 技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成虫对中国梨木虱若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3
作者 姜璐 耿翠翠 +1 位作者 高尚坤 王杰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4期600-605,共6页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天敌昆虫,对多种林果害虫具有较好防效,科学评价其对中国北方梨区重要害虫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的控制能力。【方法】在室内分别设置密度为25、50、75、100、125、...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天敌昆虫,对多种林果害虫具有较好防效,科学评价其对中国北方梨区重要害虫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的控制能力。【方法】在室内分别设置密度为25、50、75、100、125、150头/皿的中国梨木虱低龄若虫(1~2龄)和高龄若虫(3~5龄)供饥饿24h的异色瓢虫成虫取食,通过测定异色瓢虫的日捕食量分析异色瓢虫成虫对中国梨木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中国梨木虱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异色瓢虫成虫对于中国梨木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中国梨木虱若虫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对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00头/d,是高龄若虫的2倍。异色瓢虫成虫对中国梨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中国梨木虱若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异色瓢虫成虫能够有效捕食中国梨木虱若虫,且对低龄若虫捕食效果强于高龄若虫,为利用异色瓢虫成虫防治中国梨木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中国梨木虱 生物防治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翠 乔鲁芹 +3 位作者 金静 马跃 赵相涛 刘会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初步研究了分离自石榴果实中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几种常见林果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发现该挥发性物质对不同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杨树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制率达... 初步研究了分离自石榴果实中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几种常见林果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发现该挥发性物质对不同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杨树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制率达60%。将不同病原菌株与该挥发性物质互作后的菌丝形态与正常菌丝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杨树溃疡病菌、石榴疮痂病菌B.dothidea、苹果轮纹病菌B.dothidea及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的菌丝分支增多,扭曲,菌丝顶端和中部细胞膨大;杨树腐烂病菌Valsa sordida及桑紫纹羽病菌Helicobasidium purpureum的菌丝变粗;合欢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菌丝变细;苹果霉心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不同病原菌菌丝色素产生的速度均受到了抑制。表明该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不同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挥发性物质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螺旋聚孢霉对两种林果枝干病原菌的生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硕 郑金柱 +3 位作者 张兆霞 郭会玲 何邦令 刘会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1,共3页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具有生长快、产孢量大、寄主范围广、寄生能力强、拮抗机制多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开展粉红螺旋聚孢霉对林果枝干病害的防治效果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从苹果枝干发病部位分离获得一株粉红螺...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具有生长快、产孢量大、寄主范围广、寄生能力强、拮抗机制多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开展粉红螺旋聚孢霉对林果枝干病害的防治效果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从苹果枝干发病部位分离获得一株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本文研究了其对两种林果枝干病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的生防作用。研究发现,粉红螺旋聚孢霉对B. dothidea和V. mali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对峙培养后,两种病原菌与粉红螺旋聚孢霉在菌丝交界处出现融合现象,粉红螺旋聚孢霉菌丝分支或直接缠绕在病原菌的菌丝上,形成附着结构后深入菌丝内部,将病菌降解,致使病菌菌丝变色、萎焉直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螺旋聚孢霉 林果病原菌 生防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苹果轮纹病研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修建冰 吕全 +2 位作者 赵嘉平 王霞 刘会香 《落叶果树》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枝干和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11年中国苹果轮纹病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研究了文献的年度发期刊发文量、核心区期刊、研究机构,分布区域、核心作者群和主要...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枝干和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11年中国苹果轮纹病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研究了文献的年度发期刊发文量、核心区期刊、研究机构,分布区域、核心作者群和主要产出单位,分析了32年间中国苹果轮纹病的研究现状、发表文献的内容类型、研究水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轮纹病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轮纹病 文献 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绒寄甲成虫和卵联合释放防治桃红颈天牛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曲志霞 黄谊青 +4 位作者 赵红 陈浙青 潘涛 郝成伟 高尚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3-867,共5页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是危害多种果树和观赏树种的重要害虫,因具生活周期长、世代重叠等特点,防治十分困难。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作为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通过释放其成虫或卵对桃红颈天牛均有一定的防...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是危害多种果树和观赏树种的重要害虫,因具生活周期长、世代重叠等特点,防治十分困难。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作为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通过释放其成虫或卵对桃红颈天牛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防治效果的不稳定性。本研究拟在系统调查园区桃红颈天牛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联合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的方法开展防治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联合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比单独释放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桃红颈天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绒寄甲的人工繁育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惠学娟 黄谊青 +3 位作者 逄格翠 曲志霞 高广增 高尚坤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01-106,98,共7页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在多种天牛类害虫的防控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花绒寄甲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技术、防治天牛类害虫的应用技术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花绒寄甲为代表的害虫生物防治技...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在多种天牛类害虫的防控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花绒寄甲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技术、防治天牛类害虫的应用技术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花绒寄甲为代表的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人工繁育 天牛类害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黑松光谱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马跃 吕全 +3 位作者 赵相涛 何邦令 刘会香 张星耀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12-16,共5页
利用光谱学进行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是近年来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方法,研究了野外健康黑松不同发病阶段黑松松针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分析了多个光谱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绿光波段(500~... 利用光谱学进行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是近年来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方法,研究了野外健康黑松不同发病阶段黑松松针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分析了多个光谱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绿光波段(500~560 nm)和近红外波段(750~900 nm)反射光谱曲线对松树发病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红边(680~780 nm)位置蓝移、绿峰(510~580 nm)反射高度及红谷(640~700 nm)吸收深度降低、红边斜率减小等光谱特征参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松树的感病情况。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黑松 光谱分析 光谱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室内药剂活性筛选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成明 伦莹莹 +1 位作者 刘会香 何邦令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7期56-58,共3页
以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生物灾害。本文以该病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不同浓度的多病宁、乙蒜素乳油、辛菌胺醋酸盐水剂、代森锰锌、松脂酸铜、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等7种药剂为参试药... 以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生物灾害。本文以该病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不同浓度的多病宁、乙蒜素乳油、辛菌胺醋酸盐水剂、代森锰锌、松脂酸铜、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等7种药剂为参试药剂,选用浓度为103数量级的菌液进行室内药剂筛选,通过计算抑菌率评价药剂防效。结果显示,多病宁、乙蒜素乳油以及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种药剂均有极强的杀菌效果,抑制率均达100%,为田间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细菌性溃疡病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合杨树树皮的蛋白质提取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相涛 吕全 +4 位作者 赵嘉平 马跃 陈亮 刘会香 张星耀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121-123,共3页
双向电泳技术是进行蛋白质组分分离和功能鉴定的重要步骤。提取和制备高质量的蛋白质是进行双向电泳的首要前提。杨树树皮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干扰物质,影响了蛋白质的提取和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为建立一种适合杨树树皮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程... 双向电泳技术是进行蛋白质组分分离和功能鉴定的重要步骤。提取和制备高质量的蛋白质是进行双向电泳的首要前提。杨树树皮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干扰物质,影响了蛋白质的提取和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为建立一种适合杨树树皮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程序,本实验以107杨为材料,采用改良的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杨树树皮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得到了理想的双向电泳图谱,为杨树与病原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杨树树皮 双向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菌VmSom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怡霖 赵涛 +5 位作者 孙庚午 刁雨菲 冯军利 于涛 何邦令 刘会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5-791,共7页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canker of apple)是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引起的重要枝干病害,危害严重,明确病菌致病机制对有效防控病害十分重要和必要。在众多研究方法中,分离和克隆致病相关基因进而研究基因功能是揭示病菌致病机制的基...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canker of apple)是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引起的重要枝干病害,危害严重,明确病菌致病机制对有效防控病害十分重要和必要。在众多研究方法中,分离和克隆致病相关基因进而研究基因功能是揭示病菌致病机制的基础。本论文在已建立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基础上,经过表型筛选,发现了V23菌株。该菌株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菌落表面较为湿润,菌丝生长弱,致病性完全丧失且不产生子实体。通过侧翼序列扩增和Blast及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T-DNA插入突变基因位于苹果树腐烂病菌第12号染色体69537和69547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Som1基因编码的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athway protein聚为一类,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VmSom1。它是一个转录调控因子,其基因大小为2723 bp,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为单拷贝,编码824 aa的氨基酸,包含LisH结构域和NLS结构域,理论蛋白分子量约87.82 k Da,等电点pI为6.39,亲水性较强。本研究为下一步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hiTAIL-PCR VmSom1基因 生长发育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sdau08-96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翠 乔鲁芹 +2 位作者 王超 何邦令 刘会香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73-76,共4页
枯草芽孢杆菌sdau08-96是从石榴果实中分离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多种林果常见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优化发酵条件为: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LB培养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初始pH值为7.0、温度28℃、接种量10%... 枯草芽孢杆菌sdau08-96是从石榴果实中分离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多种林果常见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优化发酵条件为: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LB培养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初始pH值为7.0、温度28℃、接种量10%、培养时间72 h和转速200 r/min时菌体生长良好,产生的抗菌物质较多,抑菌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活性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种群的越冬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尚坤 孙玉江 +2 位作者 孙东兴 单冬肖 周成刚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68-71,共4页
花绒寄甲Darstarcus helophoroides是松材线虫病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其在松褐天牛适生区的越冬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翌年的种群基数和防治效果。本研究在山东威海和青岛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内设... 花绒寄甲Darstarcus helophoroides是松材线虫病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其在松褐天牛适生区的越冬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翌年的种群基数和防治效果。本研究在山东威海和青岛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内设置笼罩,释放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种群,翌年调查其越冬存活率和越冬场所。结果表明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在青岛和威海均能够成功越冬,平均存活率在50%以上,主要以单头成虫在树皮下和树皮缝内越冬。本次调查结果为明确花绒寄甲在山东省内人工移殖或引进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人工繁育种群 越冬场所 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腐烂病菌VmHMG基因敲除突变体获得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晓曼 王怡霖 +4 位作者 孙庚午 何邦令 葛顺峰 王玉涛 刘会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8-454,共7页
苹果腐烂病菌是引起我国苹果腐烂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对苹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本试验研究了VmHMG对苹果腐烂病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融合PCR技术将苹果腐烂病菌HMG-box基因上下游片段与... 苹果腐烂病菌是引起我国苹果腐烂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对苹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本试验研究了VmHMG对苹果腐烂病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融合PCR技术将苹果腐烂病菌HMG-box基因上下游片段与及潮霉素筛选标记基因Hpt片段,构建敲除载体,利用聚乙二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再经潮霉素初筛、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验证,最终从95个转化子中得到2株敲除突变体Δ1-5、Δ2-22,敲除效率为2.1%。与野生菌株相比,Δ1-5、Δ2-22在菌落颜色、子实体产生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突变株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下降了10.8%和19.8%,但致病性分别增加了48.5%和56.2%。由此可知,VmHMG基因缺失抑制了苹果腐烂病菌的生长,增强了其致病性,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明显。本研究通过获得VmHMG基因敲除突变体,初步分析了该基因的功能,为明确病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腐烂病菌 VmHMG 同源重组 融合PCR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与葡萄座腔菌复合侵染引致茶褐枯病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永乐 刘会香 +2 位作者 许永玉 何邦令 郑金柱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3,共7页
在山东日照东港区茶园茶树叶部发现一种新病害。感病部位缢缩,畸形,病斑褐色,坏死,命名为茶褐枯病。取病健交界处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两种微生物,编号为RC4、RC3,分离率分别为67.1%和32.9%。结合微生物形态学、培养学、多基因序列分析... 在山东日照东港区茶园茶树叶部发现一种新病害。感病部位缢缩,畸形,病斑褐色,坏死,命名为茶褐枯病。取病健交界处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两种微生物,编号为RC4、RC3,分离率分别为67.1%和32.9%。结合微生物形态学、培养学、多基因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该病害由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Glomerella cingulata f.sp.camelliae)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复合侵染引起。这也是首次在茶树叶部发现B.dothidea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葡萄座腔菌 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 复合侵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黑腐皮壳菌侵染苹果枝干过程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靳纪洋 刁雨菲 +4 位作者 于成明 熊雄 赵涛 何邦令 刘会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3,共7页
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var.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苹果产区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了解病原菌侵染寄主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有助于揭示病菌的致病机制和苹果抗病机制。本实验应用Illumina平台对苹果黑腐皮壳菌侵染不同时期的寄... 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var.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苹果产区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了解病原菌侵染寄主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有助于揭示病菌的致病机制和苹果抗病机制。本实验应用Illumina平台对苹果黑腐皮壳菌侵染不同时期的寄主枝干发病过程进行转录组测序,同时通过与未侵染的病原菌和寄主组织进行比较。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病原菌中发现4092个差异表达基因,寄主中发现16966个差异基因,通过对三个时期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导致了寄主细胞壁降解、毒素物质合成、寄主抗毒物质分解和自身营养调节等过程;寄主主要通过膜脂过氧化作用、活性氧清除酶和防御酶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上述研究明确了苹果黑腐皮壳菌与寄主互作的生物学过程,为探讨病菌与寄主的分子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腐烂病 苹果黑腐皮壳菌 侵染过程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毛壳菌ND35对枸杞扦插苗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深成 王杰 +4 位作者 李旭 吕新民 吴俊东 高尚坤 田叶韩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91-94,100,共5页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D35是分离筛选自健康毛白杨的优势植物内生真菌。本文通过测定球毛壳菌ND35处理的枸杞扦插苗侧根数量、根系活力、根系木质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分析其对枸杞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ND35是分离筛选自健康毛白杨的优势植物内生真菌。本文通过测定球毛壳菌ND35处理的枸杞扦插苗侧根数量、根系活力、根系木质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分析其对枸杞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毛壳菌ND35显著增加了枸杞扦插苗侧根数量,提高了扦插苗根系活力、根系木质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同时,球毛壳菌ND35能够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木质素关键合成酶的活性提高,促进枸杞扦插苗根系的木质化。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球毛壳菌ND35在枸杞繁育、栽培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ND35 枸杞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桃流胶病病原鉴定
19
作者 吕孟辕 彭骋 +3 位作者 张东 刘洪明 何邦令 刘会香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1期12-18,共7页
肥桃Prunus persica ‘Feicheng’是我国独特的桃品种,肥桃流胶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对肥桃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探究肥桃流胶病病原,2016—2018年通过对山东肥城5个主要肥桃产区不同季节125个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经病原菌的... 肥桃Prunus persica ‘Feicheng’是我国独特的桃品种,肥桃流胶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对肥桃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探究肥桃流胶病病原,2016—2018年通过对山东肥城5个主要肥桃产区不同季节125个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经病原菌的培养学、形态学、ITS序列及致病性测定,认为肥桃流胶病主要由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Fusarium lateritium两种病菌引起,为肥桃流胶病病原的首次系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流胶病 病原鉴定 葡萄座腔菌 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VM1G_08720的功能分析
20
作者 刁雨菲 熊雄 +3 位作者 郑金柱 靳纪洋 于成明 刘会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5-741,共7页
苹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温带水果之一,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Valsa canker of apple)是危害我国苹果树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明确病原菌生长发育、响应环境胁迫及致病作用,解析病原菌的适应性及致病分子机制... 苹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温带水果之一,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Valsa canker of apple)是危害我国苹果树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明确病原菌生长发育、响应环境胁迫及致病作用,解析病原菌的适应性及致病分子机制,有利于提出病害新的防控措施。本研究应用Double-joint PCR以及gap-repair方法获得基因VM1G_08720的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利用十字交叉法和伤口接种等方法,研究了基因VM1G_08720对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影响。通过在PD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400μg/mL的荧光增白剂、200μg/mL的刚果红、0.01%的SDS三种细胞壁干扰剂和0.5M的NaCl、0.5M山梨醇两种渗透胁迫因子,研究了该基因对病菌细胞壁完整性的维持及渗透胁迫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pH的培养基,研究了基因VM1G_08720在不同pH下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sdau11-175相比,基因VM1G_08720缺失突变体在菌落颜色、菌丝致密度、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分生孢子器产生数量减少;在含有200μg/mL刚果红、0.01%SDS的培养基上,抑制率显著降低,在含有0.5 M NaCl的培养基上的抑制率显著增加,而在含有400μg/mL荧光增白剂和0.5 M山梨醇的培养基上,无显著差异;在pH为4-1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而在pH为11-12时,无显著性差异;在苹果果实和苹果枝条上的病斑大小无显著性差异,回补菌株均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表明基因VM1G_08720在病菌分生孢子器的产生、酸碱度的响应、维持细胞壁完整性以及渗透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VM1G_08720基因 丝氨酸蛋白酶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