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品种授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郑洲 陈学森 +2 位作者 冯宝春 刘焕芳 杨红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4-327,共4页
以红丰、新世纪等11个杏品种及特新一号等4个新品系为试材,列自交与杂交亲和性、花粉管形态及花粉、花柱氨基酸组分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杏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按照自花授粉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这个标准,红丰、新... 以红丰、新世纪等11个杏品种及特新一号等4个新品系为试材,列自交与杂交亲和性、花粉管形态及花粉、花柱氨基酸组分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杏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按照自花授粉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这个标准,红丰、新世纪等10个品种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而特新一号等4个新品系是自交亲和的(SC);(2)选自同一杂交组合不同姊妹系的红丰与新世纪杏品种相互授粉坐果率仅为0~0.73%,属于杂交不亲和;(3)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的坐果率差异很大,据此筛选出特早红、红玉杏及凯特等品种是红丰杏适宜的授粉品种;而新世纪用骆驼黄及金太阳等品种授粉的坐果率最高;(4)自交不亲和组合在授粉后72 h花粉管到达花柱3/4处,末端膨大,停止生长,而自交亲和组合的花粉管可以继续生长,并在授粉后96 h进入子房;(5)自交不亲和品种(系)与自交亲和品种(系)花粉的17种氨基酸含量并无显著差异,而花柱氨基酸的组分与花粉氨基酸组分有所不同,其中自交不亲和品种(系)酪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品种 自交亲和性 杂交亲和性 花粉管形态 花粉与花柱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永红 陈学森 冯宝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1-484,共4页
从水分胁迫对果树叶、根的形态指标及显微结构,叶片气孔行为、光合作用、叶绿素、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变化等生理生化方面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就,为全面研究果树抗旱机理及进一步的抗旱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果树 水分胁迫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学森 杨红花 +2 位作者 刘焕芳 李玉晖 冯宝春 《落叶果树》 2004年第6期4-7,共4页
以桃、杏、李、樱桃、杏梅等果树的 1 4个品种为亲本 ,3年来共进行了 80余个组合的远缘杂交试验 ,探讨了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的亲和性 ,并对远缘杂种幼胚进行了胚抢救。结果表明 ,铃铛花期授粉的坐果率显著高于初花期授粉 ;同一杂交组合 ... 以桃、杏、李、樱桃、杏梅等果树的 1 4个品种为亲本 ,3年来共进行了 80余个组合的远缘杂交试验 ,探讨了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的亲和性 ,并对远缘杂种幼胚进行了胚抢救。结果表明 ,铃铛花期授粉的坐果率显著高于初花期授粉 ;同一杂交组合 ,正反交坐果率差异显著 ,母本对远缘杂交亲和性影响很大 ,选择自交亲和或自然坐果率高的种或品种做母本容易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适宜场强的静电场、He -Ne激光处理及60 Coγ射线与He -Ne激光联合处理花粉 ,均能显著提高花粉离体萌芽率 ,用上述处理的花粉进行的远缘杂交坐果率也明显高于对照 ;60 Coγ射线单独处理则降低了花粉离体萌芽率 ,远缘杂交的坐果率也低于对照 ;对远缘杂种幼胚及时地进行胚抢救 ,并诱导形成多丛芽 ,是克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种不育性的有效方法。研究并筛选出了李、樱桃胚萌发与生长、多丛芽诱导与增殖以及生根培养等最佳培养基配方。目前已将欧洲甜樱桃×中国樱桃、大石早生李×泰安巴旦水杏及凯特杏×总统李等一批核果类果树远缘杂种定植于露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核果类果树 种质创造 杂交亲和性 胚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起源演化及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世宗 冯宝春 陈学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6-308,共3页
枣(Z iziphus jujubaM ill.)是我特色果树树种之一,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国内栆属植物分类、栆的起源演化、栆品种孢粉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胚培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起源演化 生物技术 果树树种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0
5
作者 王海波 陈学森 +3 位作者 辛培刚 冯涛 石俊 慈志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极早熟苹果新品种早丰甜及贝拉、辽伏等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3种早熟苹果含醇类等12类136种香气成分,其中1-己醇、(E)-2-己烯醛、乙酸丁酯、乙酸己酯等成分均在1%以上,...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极早熟苹果新品种早丰甜及贝拉、辽伏等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3种早熟苹果含醇类等12类136种香气成分,其中1-己醇、(E)-2-己烯醛、乙酸丁酯、乙酸己酯等成分均在1%以上,总含量占测定芳香物质总量的93.81%,为参试苹果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2)β-大马酮及草蒿脑可能是早丰甜特有香气物质;(3)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将早丰甜与贝拉分别划为“酯香型”与“醇香型”苹果;(4)3个早熟苹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苹果香气成分是早熟苹果品种选育标准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苹果品种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与矿质元素含量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状单株 被引量:94
6
作者 冯涛 张红 +4 位作者 陈学森 张艳敏 何天明 冯建荣 许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对新疆野苹果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和新源县交吾托海等3个种下居群果实形态多样性及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香味物质、矿质元素含量等测定结果筛选出4株特异性状单株,旨在为探讨栽培苹果的起源演化提供基本资... 对新疆野苹果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和新源县交吾托海等3个种下居群果实形态多样性及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香味物质、矿质元素含量等测定结果筛选出4株特异性状单株,旨在为探讨栽培苹果的起源演化提供基本资料,并为新疆野苹果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新疆野苹果的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和果柄长度等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居群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尤其是本文首次对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居群果实形态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9.95~47.47g,变异系数29.71%,形状有扁圆形、近圆形、圆形和圆锥形等,果皮颜色有绿、黄、橘黄、粉红、红和深红等,具有栽培苹果的典型特征。上述结果支持“新疆野苹果可能是栽培苹果祖先种”的结论;②对巩留县莫舍乡的新疆野苹果78个实生株系果肉组织Ca、Mg、Fe、Zn、Cu、Mn6种矿质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每种矿质元素含量单株间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24.2%~54.0%,遗传多样性丰富,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③根据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香味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的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大果型、高钙型、高锌型和大马酮型等4个特异性状单株;④调查发现,由于农田开垦、过度放牧以及苹果小吉丁虫的蔓延危害,目前伊犁野果林面积逐年减少,野苹果固有的繁育体系和遗传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新疆野苹果原生境保存、异地保存、离体保存和利用保存等多层次保护保存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形态多样性 优异单株 生存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晓丽 何天明 +4 位作者 张美勇 张立杰 慈志娟 张春雨 陈学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以清香、香铃、爱米格为试材,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将PCR体系的主要成分设定5个梯度,根据每个成分的变化引起的PCR-SSR的效果差异,探讨了核桃SSR技术中PCR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WGA321的适宜退火温度进行优化。... 以清香、香铃、爱米格为试材,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将PCR体系的主要成分设定5个梯度,根据每个成分的变化引起的PCR-SSR的效果差异,探讨了核桃SSR技术中PCR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WGA321的适宜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引物WGA321的最适退火温度为48~52℃,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15μL体系中,Mg2+1.0mmol/L,dNTPs浓度0.40mmol/L,TaqE用量为0.5U,DNA模板1.0ng/μL,引物浓度为0.4μmol/L。利用此反应体系对部分核桃品种进行PCR扩增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有较高的多态性,表明该体系适合核桃的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SSR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Prunus armeniaca)自交不亲和强度及其授粉受精相关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建荣 陈学森 +1 位作者 孔宁 束怀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0-694,F0004,共6页
为了解杏自交不亲和性强度与授粉受精相关特性的关系,以自交亲和(Self-compatibility:SC)品种凯特(Prunus armeniaca L.cv.Katy)和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品种新世纪(P.armeniaca L.cv.Xinshiji)及凯特×新世纪杂... 为了解杏自交不亲和性强度与授粉受精相关特性的关系,以自交亲和(Self-compatibility:SC)品种凯特(Prunus armeniaca L.cv.Katy)和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品种新世纪(P.armeniaca L.cv.Xinshiji)及凯特×新世纪杂种群体为试材,荧光显微镜观察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杏花粉管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授粉后初期,自交亲和性与自交不亲和性的杏花粉都能正常萌发、生长,但是在花粉管生长延伸到花柱1/2以后,自交亲和性的花粉管能顺利进入子房,而自交不亲和性的花粉管多数顶端膨大呈球形,停止向下生长,只有极个别能正常生长到达子房;杂种后代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RNA酶比活力,与亲本相比无明显的趋中变异表现,而且在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花粉管 RNA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树抗旱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9
作者 冯宝春 陈学森 +3 位作者 何天明 冯建荣 杨红花 刘焕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397-400,共4页
以盆栽2年生的蒙山脆枣和沾化冬枣为试材,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对2个枣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品种间的变... 以盆栽2年生的蒙山脆枣和沾化冬枣为试材,对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对2个枣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品种间的变化存在着差异,但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其永久萎蔫系数均低于3%。表明这二种枣树的抗旱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山脆枣与枣及酸枣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宝春 陈学森 +2 位作者 杨红花 刘焕芳 李发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11-315,共5页
以蒙山脆枣及山东省内的9个枣品种和32个酸枣类型(株系)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分析和RAPD分析,对蒙山脆枣与枣及酸枣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蒙山脆枣的起源及枣的演化过程。形态学性状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蒙山脆枣第1主成分值... 以蒙山脆枣及山东省内的9个枣品种和32个酸枣类型(株系)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分析和RAPD分析,对蒙山脆枣与枣及酸枣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蒙山脆枣的起源及枣的演化过程。形态学性状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蒙山脆枣第1主成分值为5.42,第2主成分值为0.64,介于枣品种和酸枣类型之间,地位较为特殊。对形态学性状数据聚类,结果表明,蒙山脆枣先与酸枣1号在6.40阈值处聚为一类,再与大枣品种的聚类群在11.75阈值处聚为1类之后,才与其它酸枣类型的聚类群聚为一类,显示出蒙山脆枣的分类地位介于枣和酸枣之间。进一步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蒙山脆枣与酸枣亲缘关系较近。蒙山脆枣果实长2cm左右,外果皮较薄,中果皮较厚,平均单果重为3.64g,叶片纵横径为6.93cm×3.08cm,形态学性状与枣接近,推测蒙山脆枣可能为供试酸枣类型与枣品种的中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蒙山脆枣 遗传变异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果实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美霞 陈学森 程传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5-665,共1页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果实 香气成分 蒸馏-萃取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特’与‘新世纪’杏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的检测及克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建荣 陈学森 吴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Frozen young leaves of apricot(Armeniaca vulgaris) ‘Katy’ and ‘Xinshiji’ were used for isolation of total DNA. Total RNA was isolated from their styles at the balloon stage. DNA and cDNA were amplified through PCR... Frozen young leaves of apricot(Armeniaca vulgaris) ‘Katy’ and ‘Xinshiji’ were used for isolation of total DNA. Total RNA was isolated from their styles at the balloon stage. DNA and cDNA were amplified through PCR using AS1 Ⅱ and ArmyC5R as primer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erved (C1,C5) sequences of Rosaceae S-RNases. Three S-RNase genes,P.a S8 from ‘Katy’ and P.a S9,P.a S10 from ‘Xinshiji’,were amplified and cloned. Amplified DNA bands were different sizes: P.a S8 of 927 bp,P.a S9 of 992 bp,P.a S10 of 583 bp,and cDNA bands were 521 bp,521 bp,479 bp,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Blastn in GenBank showed that they were novel S-RNase genes and they have been deposited in GenBank (Accession No.: AY884212,AY864826,AY864825,AY853594 and AY846872). Genomic sequences showed an intron structure between C1 and C5 region. The introns of P.a S8,P.a S9,and P.a S10 were 406 bp,471 bp,104 bp and lay in the hypervariable region (RHV) between C2 and C3. Three genes were compared and displayed similarity at the nucleotide and deduced amino acid level. Most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S-RNase gene in Prunoideae (Rosaceae) were used to form their phyligenetic tree.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showed S-RNase genes did not form a distinct cluster within species. Intra-species similarity was not higher than inter-species one. Therefore,we speculated that the evolutionary of S-RNase genes in Prunoideae was not consisted with that of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S-RNASE基因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果实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7
13
作者 慈志娟 陈学森 +3 位作者 张立杰 梁青 张春雨 刘晓丽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17-19,25,共4页
以完熟期的凯特、山农凯新2号、红玉为试材,对杏果实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分等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影响杏果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不同。红玉的褐变程度最高,主... 以完熟期的凯特、山农凯新2号、红玉为试材,对杏果实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分等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影响杏果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不同。红玉的褐变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其PPO活性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并且其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8、0.9944);山农凯新2号总酚含量最低,且除阿魏酸外,各酚类物质组分的含量也都最低,这些因素导致其褐变程度最低。(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酚类物质组分进行检测,发现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是完熟期杏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并且表儿茶素是三个品种中测得的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褐变 酚类物质组分 多酚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枣树叶片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宝春 陈学森 +2 位作者 杨红花 郭光智 郭斐 《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0-13,共4页
以盆栽2年生蒙山脆枣和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片保水力、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甜菜碱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品种间的变化存在差异,但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两品种... 以盆栽2年生蒙山脆枣和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片保水力、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甜菜碱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品种间的变化存在差异,但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两品种的叶片保水力呈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Pro含量、甜菜碱含量呈增加趋势,SOD、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高含量的甜菜碱有利于枣叶片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甜菜碱、Pro含量与枣品种的抗旱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枣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水分饱和亏 保水力 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杂种一代群体性状遗传及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艳敏 陈学森 +1 位作者 吴燕 陈美霞 《落叶果树》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以凯特×新世纪、凯特×红丰及凯特×泰安水杏等的杂种一代群体为对象,研究其性状遗传特点,并进行育种。结果表明:①凯特杏S基因型是杂合的,自交亲和(SC)对自交不亲和(SI)为显性。②杏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及平均单果重... 以凯特×新世纪、凯特×红丰及凯特×泰安水杏等的杂种一代群体为对象,研究其性状遗传特点,并进行育种。结果表明:①凯特杏S基因型是杂合的,自交亲和(SC)对自交不亲和(SI)为显性。②杏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及平均单果重等性状在杂种一代广泛分离,杂种群体的平均值低于亲中值,表明这3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遗传,但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异幅度和广义遗传力(H2)均差异很大。③凯特杏甜仁与苦仁性状的基因位点是杂合的(Kk),而新世纪和红丰甜仁与苦仁性状的基因位点是纯合的(KK)。④所分析的49种香味成分中,有37种成分为双亲所共有,12种成分双亲之一具有;在37种双亲共有成分中,有20种在杂交后代中呈连续性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有17种在杂交后代中出现1∶1、1∶3、1∶7或1∶15分离,可能是受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糖酸总量及各组分在后代中虽然均表现为连续性变异,但各组分的基因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育成了自交亲和、品质优良的山农凯新1号和山农凯新2号等早熟杏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群体 性状遗传 新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培杏新品种——山农凯新1号
16
作者 陈学森 《中国果业信息》 2005年第2X期58-58,共1页
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1998年以美国引进的丰产性强、自交亲和的“凯特”杏为母本,以品质优良的中国杏“新世纪”为副本,进行有性杂交,并结合胚培技术,将凯特杏自交亲和基因引入中国杏“新世纪”,在国内首次育成自... 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1998年以美国引进的丰产性强、自交亲和的“凯特”杏为母本,以品质优良的中国杏“新世纪”为副本,进行有性杂交,并结合胚培技术,将凯特杏自交亲和基因引入中国杏“新世纪”,在国内首次育成自交亲和的“山农凯新一号”杏新品种。2004年,该品种通过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办公室的专家审定,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权 凯特杏 胚培 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权保护 国家林业局 研究人员 品质优良 有性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培杏新品种——山农凯新1号
17
作者 陈学森 《山西果树》 2005年第3期53-53,共1页
山农凯新1号是以丰产性强的凯特杏为母本、品质优良的新世纪为父本杂交,然后运用胚培技术育成的新品种,2004年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办公室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萌芽率及成枝力均较高.易形成短果枝.早果性极强。定植或高接... 山农凯新1号是以丰产性强的凯特杏为母本、品质优良的新世纪为父本杂交,然后运用胚培技术育成的新品种,2004年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办公室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萌芽率及成枝力均较高.易形成短果枝.早果性极强。定植或高接第2年均能结果。果实近圆形。稍扁.果顶平.平均单果重50.6g,最大6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培技术 山农凯新1号品种 选育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培杏新品种“山农凯新2号”
18
作者 陈学森 《中国果业信息》 2005年第3X期55-55,共1页
1998年采用有性杂交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从美国引进的“凯特”杏自交亲和和基因引入中国杏,育成“山农凯新2号”杏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审定。
关键词 胚培杏 “山农凯新2号”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特×新世纪杂交后代遗传特性研究初报
19
作者 赵玉龙 陈学森 《山西果树》 2005年第6期8-10,共3页
以4~5年生的凯特×新世纪等杂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对杏自交亲和性、有效花比率及果实大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杏的雌蕊败育及单果重均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广泛分离;②如果按自交坐果率≥6 %为... 以4~5年生的凯特×新世纪等杂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对杏自交亲和性、有效花比率及果实大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杏的雌蕊败育及单果重均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广泛分离;②如果按自交坐果率≥6 %为自交亲和这个标准,参试的52个杂种株系自交亲和(SC)与自交不亲和(SI)比列为28∶24,经X2检验符合一对基因完全显性的1∶1分离比例,据此认为凯特杏的S基因为杂合基因型,SC对SI为显性.但自交坐果率的变异幅度为0~58.8 %,表现为数量性状变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