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矢量—栅格转换尺度下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土地利用面积损失特征——以兰考县为例
1
作者 袁利 王晖 +3 位作者 张芷温 高睿瑜 张荣华 明成霞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ArcGIS 10.2平台,分析2种转换原则、5种栅格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特征及差异,探索县域土地利用栅格化最优原则和尺度。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时,宜选择RCC原则、10 m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矢量—栅格转换 面积损失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兰考县黄泛平原风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苏树果实形态发育及营养成分形成规律
2
作者 牛牧歌 蔡其臣 +5 位作者 李际红 李莹 王锦楠 刘翠双 孙茂桐 刘来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8,共9页
【目的】观测流苏树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为流苏树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科学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9月,以泰山3棵80 a以上的流苏树为试材,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质量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观测,并利用SPSS 25.0软件对其发育... 【目的】观测流苏树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为流苏树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科学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9月,以泰山3棵80 a以上的流苏树为试材,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质量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观测,并利用SPSS 25.0软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拟合。【结果】流苏树果实发育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皮形成期、种仁形成期,果实变色期和果实成熟期;果皮形成期(花后50~67 d)其内果皮木质化,种仁形成期(花后67~91 d)其形成胚乳、胚(胚根、子叶),果实变色期(花后91~112 d)其中果皮变成蓝紫色;流苏树果实和种子纵横比都呈现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停止增长3个阶段的“S”形态增长模式。其种仁干物质的增长与种仁鲜质量的增长表现为错峰增长,干物质的快速增长晚于种仁鲜质量;果皮变色期,颜色由绿色转变为蓝紫色的同时,中果皮质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到花后91 d趋于平稳。可溶性蛋白和油脂含量都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直至花后91 d趋于平稳。可溶性糖和淀粉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到花后91 d趋于平稳。【结论】在花后35~50 d应施水溶速效肥为主的肥料,以提升产量;花后67~91 d是种仁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在这一时期补充钾肥。8月下旬到9月上旬是收获流苏树果实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苏树 果实 种子 形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林对细颗粒物(PM2.5)的阻滞作用解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浩栋 陈亚静 +5 位作者 李清殿 肖茂 郭慧玲 申卫星 谭亚军 李传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目的】分析细颗粒物(PM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方法】选取了3种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 【目的】分析细颗粒物(PM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方法】选取了3种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减尘率评价不同模式林带对PM2.5的阻滞作用;最后通过减尘率和小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植被减尘率的可能因素。【结果】PM2.5日动态变化呈早晚高中间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10:00和14:00最低;年动态规律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PM2.5在林带内水平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夏季节,林缘至林内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冬季节,林缘至林内25 m处呈递增趋势,在25~30 m处下降且低于林外林缘处。对PM2.5减尘率最高的是乔灌草结构,其次是针阔混交乔木结构,单排乔木结构的减尘率最低;春夏季,12种道路林对PM2.5阻滞率为正值,秋冬季只有A5(针阔混交乔木)、B1~B3(单排乔木)和C2、C3(乔灌草)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小气候因子与PM2.5关系存在季节差异,PM2.5浓度在春秋冬季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P<0.05),春夏季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冬季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林地PM2.5阻滞率在秋季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秋冬季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林地阻滞率和风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城市道路林建设中合理增加林带宽度及加大常绿针叶乔木和灌草的比例对于降低PM2.5质量浓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城市道路林 配置模式 时空变化特征 阻滞作用 小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酚酸胁迫对杨树光合效率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窦志扬 任改 +5 位作者 苗德志 邓海瑜 孙宇轩 徐涵 李辉 张光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5,共9页
为探索土壤酚酸胁迫对杨树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特征与生理机制,以盆栽1年生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Neva’)苗木为试验材料,以杨树第二代林分的土壤酚酸质量浓度(T)为参考值进行盆栽土壤不同酚酸质量浓度处理,分别为0.5T、... 为探索土壤酚酸胁迫对杨树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特征与生理机制,以盆栽1年生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Neva’)苗木为试验材料,以杨树第二代林分的土壤酚酸质量浓度(T)为参考值进行盆栽土壤不同酚酸质量浓度处理,分别为0.5T、1.0T、1.5T、2.0T、2.5T、3.0T和0T(对照),测定分析不同酚酸质量浓度土壤下杨树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酚酸质量浓度的增大,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叶绿素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等光合效率参数明显减小。2)低酚酸质量浓度(0.5T~1.5T)时,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以气孔因素限制为主,即光合机构的CO_(2)供应受阻;高酚酸质量浓度(1.5T~3.0T)时,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转变为以非气孔因素限制为主,即光合机构的光合反应活性降低。因此,土壤酚酸胁迫对杨树光合效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酚酸质量浓度下光合作用发生明显光抑制;土壤酚酸质量浓度增大时,杨树光合机构可通过增加热耗散实施光保护,是杨树光合作用忍耐土壤酚酸胁迫的一种生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胁迫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光化学效率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