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9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的山东省近15年农业温室年限识别与优化布局
1
作者 周奇卓 季托 +4 位作者 许鹏 陈修宇 陈红艳 曹茜 崔本江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0-672,共13页
当前农业温室发展中存在设施使用年限过长、设备老化、分布及数量不明,以及部分新建温室选址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形成高效集约化生产区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 当前农业温室发展中存在设施使用年限过长、设备老化、分布及数量不明,以及部分新建温室选址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形成高效集约化生产区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Landsat 5 TM和Sentinel-2 MSI影像,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分类算法,提取山东省近15年农业温室的空间分布,并对其使用年限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从高程、河流、土壤有机质、道路和人口5个方面进行驱动力分析,摸清主导因素;最后对农业温室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整体上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始终保持在83.45%~92.83%,卡帕系数在0.7531~0.8846,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山东省农业温室面积由2008年的100440 hm^(2)增长至2023年的473306.67 hm^(2),增幅约471%。使用10年以上的老旧大棚面积为70606.67 hm^(2),15年以上的农业温室为29493.33 hm^(2);农业温室发展受政策、现代化路网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较大;基于潜力评价确定了鲁中(以寿光市和张店区为中心)、鲁东(以平度市和莱西市为中心)和鲁南(以兰陵县和薛城区为中心)3个农业温室发展潜力区。全省可按核心发展区、建议发展区、改造转移区和一般发展区优化布局,核心发展区以寿光为中心,重点扩建现代化温室;建议发展区集中在鲁中、鲁东、鲁南部分地区,如平度、兰陵等地,通过适度新建温室形成核心发展地区;改造转移区位于潍坊、聊城等老旧温室密集区,需升级改造或逐步转移;一般发展区分布广泛,以生态保护和特色农业为主。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温室优化布局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温室 信息提取 时空演变 潜力评价 优化布局 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策略——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研究》
2
作者 闫秀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为追求更优质的生活和工作而迁入城市。但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时遭遇重重困难,如户籍壁垒、职业技能与城市需求脱节、社会文化适应障碍等。这些问题能否有效缓解和解决,不仅关乎农业...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为追求更优质的生活和工作而迁入城市。但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时遭遇重重困难,如户籍壁垒、职业技能与城市需求脱节、社会文化适应障碍等。这些问题能否有效缓解和解决,不仅关乎农业转移人口的未来,也关乎城市长久治理成效。由陈晨编著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研究》一书,详细探讨了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有效促进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 城市化步伐 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治理成效 社会文化适应 职业技能 新型城镇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农业协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研究——以黄河流域休闲农园镶月湖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运吉 邢树堂 梅桂芝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研学旅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挖掘并发挥其所长。以此为切入点,以黄河流域休闲农园镶月湖为载体,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索在黄河流域休闲农业建设中,兼顾文化、生态治理研学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强化学生的水土保... 研学旅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挖掘并发挥其所长。以此为切入点,以黄河流域休闲农园镶月湖为载体,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索在黄河流域休闲农业建设中,兼顾文化、生态治理研学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强化学生的水土保持意识,弘扬流域文化,为研学旅行的教育改革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水土保持 地方文化 研学旅行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高优苹果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特征分析
4
作者 钱琛 范伟国 +1 位作者 张玮玮 杨洪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探索高优苹果园根际土壤菌群特点,为改善果园土肥环境进而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沂水、蒙阴及曲阜三地高优/低产苹果园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菌群多样性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高优果园的产量... 探索高优苹果园根际土壤菌群特点,为改善果园土肥环境进而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沂水、蒙阴及曲阜三地高优/低产苹果园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菌群多样性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高优果园的产量及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等果品品质综合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低产果园的。高优果园的土壤细菌种群数量、群落构成等明显优于其低产果园土壤的,其中,放线菌门及放线菌纲、绿弯菌门等相对丰度均降低,而变形菌门、酸杆菌门以及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增高。三地高优果园相比,曲阜和沂水果园苹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蒙阴果园,而蒙阴果园产量及果实果形指数明显大于沂水和曲阜果园。沂水和曲阜果园土壤中的细菌优势种群数量和均匀度均明显高于蒙阴果园,沂水和曲阜高优果园根际土壤细菌相对丰度与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呈正相关。总之,高优果园土壤中菌落种群和构成更为优化稳定,细菌种群更加丰富,促进根吸收养分能力增强,果实品质和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品质 根际土壤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青工艺对山东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美琪 黄晓琴 +2 位作者 刘晓璐 段思然 孙平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49-359,共11页
为探究摇青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黄山群体种’和‘金萱’秋季(9月)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加工红茶为对照,设三个摇青工艺处理试验,观测鲜叶样品的外观特征与细胞破损率变化,测定相关香气代谢途径的酶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 为探究摇青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黄山群体种’和‘金萱’秋季(9月)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加工红茶为对照,设三个摇青工艺处理试验,观测鲜叶样品的外观特征与细胞破损率变化,测定相关香气代谢途径的酶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红茶样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及主要品质成分测定分析。与对照鲜叶样相比,摇青处理鲜叶的LOX1、LOX4、GGPS、GPS酶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与对照红茶样相比,摇青处理可有效提升具有花香特征的己烯醛类和己烯醇类香气物质的比例,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和茶红素总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摇青处理可使红茶中花香成分增加,滋味更醇厚;以叶片细胞破损率为12%~17%(‘黄山群体种’摇青2次,‘金萱’摇青3次)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工艺 摇青 细胞破损率 香气代谢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植物栽培中的土肥水管理模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天晨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8期190-191,194,共3页
园艺植物的栽培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土肥水管理是园艺植物栽培中的核心环节,对土壤、肥料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因此,对园艺植物栽培中的土肥水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具... 园艺植物的栽培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土肥水管理是园艺植物栽培中的核心环节,对土壤、肥料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因此,对园艺植物栽培中的土肥水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园艺植物栽培中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管理模式,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改善土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栽培 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肥料管理 水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声景观时空维度研究——以济南大明湖公园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春莹 宋秀华 +2 位作者 贾艳艳 马琳 刘兵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声景观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游览体验和公园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声级测量、问卷调查、插值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济南大明湖公园四季声级分布及游人对四季不同声源类型声景观的感知度、满意度分布特... 声景观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游览体验和公园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声级测量、问卷调查、插值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济南大明湖公园四季声级分布及游人对四季不同声源类型声景观的感知度、满意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四季声级差别较大,春、夏季声级整体高于秋、冬季;声级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游人活动对声级影响较大,交通噪声等对声级有一定影响;人工声和生活声感知度对自然声感知度影响较大,自然声满意度较高时,人工声和生活声满意度也较高。提出丰富自然声景观类型、合理组织生活声和人工声、提高绿化降噪效果、重现历史文化声景观等优化策略,为创造舒适满意的公园声景观环境和公园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观 时空维度 城市公园 感知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枝条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液降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超 姜雨晴 +4 位作者 武梦真 冯长长 杨恩帅 高振 杜远鹏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枝条发酵还田是资源化再利用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从葡萄枝条堆肥样品中筛选到了纤维素降解菌Ⅱ6(戴尔福特菌Delftiatsuruhatensis)和木质素降解菌种11B(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12YB(瓜里科州假单胞菌Pseudomonasguariconens... 枝条发酵还田是资源化再利用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从葡萄枝条堆肥样品中筛选到了纤维素降解菌Ⅱ6(戴尔福特菌Delftiatsuruhatensis)和木质素降解菌种11B(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12YB(瓜里科州假单胞菌Pseudomonasguariconensis),对其产酶能力进行测定,并进一步构建复合菌液开展葡萄枝条堆肥试验。结果表明,菌种Ⅱ6纤维素酶活性浓度(CA)为8.18 U·mL^(-1),滤纸酶活性浓度(FPA)为8.84 U·mL^(-1)。2株木质素降解菌11B和12YB产漆酶(Lac)能力分别为35.35、40.98 U·mL^(-1),产过氧化物酶(Lip)能力为86.11、116.25 U·mL^(-1),产锰过氧化物酶(Mnp)能力为88.07、93.93 U·mL^(-1)。接种3株菌构成的复合菌液能够延长堆肥的高温期,提高枝条降解率。本文筛选出葡萄枝条腐解菌种,并明确其对葡萄枝条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对果园实际生产中的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条 木质素降解菌 纤维素降解菌 枝条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闷黄前日晒处理对黄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新颖 亓俊然 张丽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为探究在鲜叶低温处理基础上,“日晒”与“闷黄”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黄茶香气品质的影响,本文以5℃、18 h低温处理的‘金萱’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设置不同时长的闷黄前日晒处理、湿坯闷黄处理以及两者组合处理工艺,对所得茶样通过感官... 为探究在鲜叶低温处理基础上,“日晒”与“闷黄”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黄茶香气品质的影响,本文以5℃、18 h低温处理的‘金萱’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设置不同时长的闷黄前日晒处理、湿坯闷黄处理以及两者组合处理工艺,对所得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揉捻叶在光强为1700±50μmol∙m^(-2)∙s^(-1)、室外温度为35±5℃、空气湿度为30%±5%的环境条件下,日晒处理0.5 h,随后在温度45℃、湿度70%的环境下湿坯闷黄3 h获得的黄茶品质最优,与湿坯闷黄3 h的对照茶样相比,其香气物质总量增加91.26%,其中呈甜香和花果香型的酮类、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对照茶样的6.18、5.55、3.79和2.99倍,呈清香型的含硫香气组分含量降低26.72%,提高了‘金萱’黄茶香气浓度,促进其香型的转变。此外,日晒处理和湿坯闷黄处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日晒处理可以有效缩短湿坯闷黄时长,同时湿坯闷黄处理有利于去除日晒处理带来的日腥味,并进一步提升‘金萱’黄茶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香气 日晒处理 闷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洪梅 倪伟 +8 位作者 关亚菲 刘春铃 武文菊 郭子森 姜远茂 葛顺峰 李壮 李燕青 朱占玲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明确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p H值、交换性酸含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_(2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75)%的氮由化肥... 为明确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对苹果园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园土壤p H值、交换性酸含量、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_(2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75)%的氮由化肥提供(F_(75)M_(25))、50%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50%的氮由化肥提供(F50M50)、_(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和_(25)%的氮由化肥提供(F_(25)M_(75))、_(100)%的氮由有机肥提供(M_(100))、_(100)%的氮由化肥提供(F_(100))、不施肥对照(CK)。结果表明,连续处理6年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比率的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处理均有效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提高了土壤p H值,减缓了土壤酸化程度。与F_(100)处理相比,F_(75)M_(25)、F50M50、F_(25)M_(75)和M_(100)处理的土壤p H值分别提高了0.19、0.65、0.76和1.07。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替代施用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以M_(100)处理最高,比F_(100)处理分别提高23.97%和82.34%。与F_(100)处理相比,土壤交换性Ca^(2+)和Mg^(2+)含量随着有机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以M_(100)处理的提升最显著,分别提升了157.9%和110.0%。但是,有机肥的施用也增加了土壤可溶性盐含量,M_(100)处理分别比CK和F_(100)处理提高了55.00%和46._(75)%。F_(100)处理显著增强了土壤酸性,降低了土壤交换性能。因此,综合土壤酸碱度、交换性能和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率为_(75)%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土壤酸碱度 交换性能 有机肥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特征、诱因及其生态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红叶 宋汶珈 +4 位作者 杨尧钰 张锡岩 母玉祥 魏珉 张大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43,共12页
设施蔬菜为高度集约化栽培模式,肥水过量施用、高复种指数等导致土壤障碍普遍,成为制约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阐明了设施蔬菜土壤理化失衡、微生态失衡等障碍特征,分析了不合理施肥和连作等诱因,总结... 设施蔬菜为高度集约化栽培模式,肥水过量施用、高复种指数等导致土壤障碍普遍,成为制约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阐明了设施蔬菜土壤理化失衡、微生态失衡等障碍特征,分析了不合理施肥和连作等诱因,总结了土壤障碍生态防控技术,以期为设施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土壤障碍 施肥 连作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还田对番茄品质、产量及土壤氮磷钾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中良 张艳艳 +3 位作者 谷端银 焦娟 高俊杰 刘世琦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9-644,共6页
为了探明农业废弃物还田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磷钾(NPK)等的影响,以"金棚8号"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法,设置菌渣、稻壳和麦秸配比(体积比):CK为0∶0∶0,T1为2∶0∶1,T2为0∶1∶2,T3为1∶2∶0,T4为1... 为了探明农业废弃物还田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磷钾(NPK)等的影响,以"金棚8号"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法,设置菌渣、稻壳和麦秸配比(体积比):CK为0∶0∶0,T1为2∶0∶1,T2为0∶1∶2,T3为1∶2∶0,T4为1∶1∶1,T5为1∶0∶2,T6为2∶1∶0,T7为0∶2∶1共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配比还田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NPK质量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还田提高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VC)和番茄红素质量分数,降低了有机酸质量比,增大了糖酸比.其中处理T4的可溶性糖质量比最高,达3.30%,而有机酸质量比则最低,为0.30%;果实糖酸比以处理T1,T2和T5的为较佳,分别为7.21,8.49和8.60;果实VC质量比为(9.62~17.54)×10^(-2)mg/g,较CK的增加了33.16%~82.33%,各处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处理T4的番茄红素质量比最高,其次为T2的,分别为82.88,80.80 mg/kg,较CK的分别增加了47.11%,43.41%.此外,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处理T2的产量最高,达100 927.02 kg/hm^2,较CK增产31.41%,各处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土壤碱解氮质量比以处理T3的最高,达131.26 mg/kg;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质量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的;土壤速效钾质量比为127.02~155.03 mg/kg.处理T6的有机质质量比最高,为16.0 g/kg.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处理T2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稻壳 麦秸 番茄 品质 产量 土壤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茶园土壤高活性解钾细菌的筛选鉴定及肥效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晓阳 周波 +4 位作者 董玉惠 张丽霞 侯剑 向勤锃 黄晓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了筛选到适合山东茶园土壤环境的解钾菌株,以提高土壤钾素的高效转化效率,本研究经过菌株富集、分离、纯化等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9株解钾细菌。通过有效钾含量比较和菌株分类,筛选出1株活性最强菌株K2,经鉴定K2菌株为枯草芽... 为了筛选到适合山东茶园土壤环境的解钾菌株,以提高土壤钾素的高效转化效率,本研究经过菌株富集、分离、纯化等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9株解钾细菌。通过有效钾含量比较和菌株分类,筛选出1株活性最强菌株K2,经鉴定K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试验表明,菌株K2最适宜生长的条件为pH值6.0,温度35℃,以麦芽糖、淀粉、玉米粉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施用该菌剂后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比对照最大分别提高28.40%和28.49%。茶叶产量最大提高36.30%,同时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值降低,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菌株K2可能是一株茶园土壤高效解钾细菌,可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茶园专用微生物菌剂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茶园 解钾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萌芽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14
作者 成宜德 刘辰 +3 位作者 刘贤娴 徐文玲 车亚莉 王淑芬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了在早期对萝卜的耐盐性进行评价鉴定,本研究以6份不同类型的萝卜种质为材料,对其萌芽期耐盐能力评价的适宜盐浓度进行筛选,进而用筛选确定的盐浓度对107份萝卜种质进行胁迫试验,分析其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芽鲜重、芽根长... 为了在早期对萝卜的耐盐性进行评价鉴定,本研究以6份不同类型的萝卜种质为材料,对其萌芽期耐盐能力评价的适宜盐浓度进行筛选,进而用筛选确定的盐浓度对107份萝卜种质进行胁迫试验,分析其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芽鲜重、芽根长、相对根长、芽长、相对芽长共8项指标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萌芽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200 mmol/L时,6份萝卜种质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下降,但发芽率多在60%左右,确定其为耐盐性评价的适宜浓度。用200 mmol/L NaCl对107份萝卜种质进行萌发期耐盐性胁迫分析,8项指标均存在一定变异,其中发芽势的变异系数最大,芽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盐胁迫下萝卜种质的发芽势、发芽率、芽根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盐胁迫下萝卜种质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80.687%。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供试萝卜种质的耐盐性进行排序和聚类,两项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筛选出强耐盐种质5份,分别为:101号(春白玉)、70号(扬州圆白)、89号(德高良峰红)、79号(华夏壹品)和91号(一点红)。本研究结果可为萝卜耐盐性评价鉴定提供数据支持,为今后耐盐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萌芽期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补光对设施草莓光系统性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陈艳荣 丁善明 +5 位作者 刘珍 施会梅 肖伟 陈修德 李玲 李冬梅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9-642,共14页
【目的】探究添加UV-B辐射对弱紫外光设施环境中草莓叶片光合系统性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草莓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雪里香草莓为试材,在一个果实发育周期内每天(08:30—10:00)对其按照0、0.2、0.4、0.6... 【目的】探究添加UV-B辐射对弱紫外光设施环境中草莓叶片光合系统性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草莓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雪里香草莓为试材,在一个果实发育周期内每天(08:30—10:00)对其按照0、0.2、0.4、0.6、0.8 W·m^(-2)的剂量补充UV-B辐照1.5 h,分别记为对照(CK)、T1~T4。测定温室内外相关环境指标、叶片抗性、光系统性能参数、果实品质等生长关键指标。【结果】T1~T3处理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未对叶片产生明显伤害;T1~T3处理叶片的两个光系统活性(ΦPSⅡ、ΔI/Io)、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a+b)含量在多数时段均显著优于对照,可见低中剂量的UV-B辐射有利于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T1、T2处理的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单果质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表明补充低剂量的UV-B辐射可以增加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并优化分配,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升。【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T1、T2、T3处理叶片的光系统活性、电子传递效率、光合性能和果实品质均优于对照,以0.4 W·m^(-2)(T2)处理总体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草莓 UV-B 光合能力 光系统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植物水分胁迫生理及耐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6
作者 彭立新 李德全 束怀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275-1281,共7页
概述了园艺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分子反应及耐旱机制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园艺植物 水分胁迫生理 耐旱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和ZNC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以及耐低温弱光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马澳纪 付雨萱 +4 位作者 许丰雅 张大龙 魏珉 史庆华 李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19,共7页
本试验以黄瓜‘新泰密刺’和番茄‘D2856’为试材,研究在低温弱光(15℃/8℃,80μmol·m^(-2)·s^(-1),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LL)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 本试验以黄瓜‘新泰密刺’和番茄‘D2856’为试材,研究在低温弱光(15℃/8℃,80μmol·m^(-2)·s^(-1),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LL)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提取物智能聪(ZNC)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幼苗两叶一心时LL处理7 d,LL下根施基质重量比1%AMF(LL+AMF)和喷施10 mL 10 ng·mL^(-1) ZNC(LL+ZNC),以正常温光为对照(28℃/18℃,600μmol·m^(-2)·s^(-1),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LL显著降低黄瓜和番茄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抑制植株生长,且黄瓜和番茄幼苗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增加,说明LL引起植株膜脂过氧化。LL下施用AMF和ZNC显著提高黄瓜和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和CAT活性。其中,LL下施用AMF和ZNC黄瓜的壮苗指数显著提高,较LL分别提高19.4%和11.1%;LL+AMF和LL+ZNC番茄幼苗根系活力及可溶性糖含量较LL分别提高22.7%、14.8%和31.9%、26.9%。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AMF和ZNC可通过提高黄瓜和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能力,减轻低温弱光造成的植株膜脂过氧化水平,进而缓解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的生长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番茄 低温弱光 丛枝菌根真菌 智能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元涛 刘谦 +1 位作者 张丽霞 王日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9-224,共6页
在山东pH偏高(>6.5)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 在山东pH偏高(>6.5)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N、Mg、Fe、Mn、Cu和Zn肥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N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并不能使上部新梢转绿。新梢黄化叶中Mn、Cu元素含量显著低于茶树叶片正常范围的低限值,是导致其叶片黄化的原因;叶面喷施含Mn、Cu元素的肥料能有效防治幼龄茶树新梢的黄化。导致茶树Mn、Cu缺乏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营养生理 叶片黄化 病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棕壤茶区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因的营养诊断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元涛 张丽霞 +2 位作者 王日为 米培培 汪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是一种茶树成叶生理型病害,在叶片背面有深绿色隆起的颗粒或斑块,且在病变处可见自发的黄绿色荧光。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对山东不同茶区、品种和病害程度的荧光性绿斑病叶13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叶含量和...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是一种茶树成叶生理型病害,在叶片背面有深绿色隆起的颗粒或斑块,且在病变处可见自发的黄绿色荧光。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对山东不同茶区、品种和病害程度的荧光性绿斑病叶13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叶含量和茶叶中元素正常范围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与病害发生相关的可能元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砂培进行不同营养液诱导处理,观测各处理诱导病害发生情况,同时测定诱导病叶中相关元素含量,结果表明:⑴钙、锰、铝过量处理可以诱导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发生;⑵山东棕壤茶区荧光性绿斑病的发生是由于成叶中钙、锰两种元素过量累积所致。此外,讨论了茶树钙、锰、铝中毒的营养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荧光性绿斑病 病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红光助剂及其添加量对棚膜性能和甜椒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许丰雅 国小雨 +5 位作者 王禹涵 高金汇 张大龙 魏珉 史庆华 李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覆盖添加绿转红光助剂的棚膜有利于甜椒的生长。因此,本试验以甜椒‘凯特琳’为试材,以不添加转光助剂棚膜为对照(CK),研究了分别加入绿转红光助剂GTR-Ⅱ和GTR-Ⅲ及其不同添加量1.25‰、1.5‰、1.75‰对棚膜性能...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覆盖添加绿转红光助剂的棚膜有利于甜椒的生长。因此,本试验以甜椒‘凯特琳’为试材,以不添加转光助剂棚膜为对照(CK),研究了分别加入绿转红光助剂GTR-Ⅱ和GTR-Ⅲ及其不同添加量1.25‰、1.5‰、1.75‰对棚膜性能、温室内光环境和甜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绿转红光助剂提高了棚膜对水滴的吸附能力和棚膜的热稳定性,其中,添加1.25‰GTR-Ⅱ棚膜的热稳定性最好。此外,转光棚膜下红光和远红光透射比率较CK显著提高,且其透射比率与转光剂添加浓度成正比,绿光透射比率和棚膜总透光率则明显降低,其中添加GTR-Ⅱ棚膜下透光率显著高于GTR-Ⅲ。转光棚膜覆盖下甜椒叶片的光合性能和植株长势较CK均有所提高,其中,添加GTR-Ⅱ的棚膜下光环境及甜椒植株的光合性能、株高、节间长度、叶宽和产量均明显优于添加GTR-Ⅲ的棚膜。添加1.75‰GTR-Ⅱ棚膜下红光透射比率较CK提高12.88%,添加1.5‰GTR-Ⅱ棚膜覆盖下甜椒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株高和产量较CK分别提高19.10%、6.34%和15.42%。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5‰GTR-Ⅱ棚膜有利于改善棚膜性能,改善温室内光环境,促进甜椒生长,进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红光助剂 棚膜性能 光环境 植株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