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质质量指数在冬小麦面团品质及烘烤品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志英 田纪春 +2 位作者 张华文 张永祥 刘艳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3-680,共8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粉质质量指数在小麦面团品质和烘烤品质评价中的作用,对90份冬小麦样品的粉质质量指数FQN与揉混仪参数、拉伸仪参数和面包品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QN与揉混仪参数峰值时间、峰值面积、8min尾高和斜... 为了进一步了解粉质质量指数在小麦面团品质和烘烤品质评价中的作用,对90份冬小麦样品的粉质质量指数FQN与揉混仪参数、拉伸仪参数和面包品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QN与揉混仪参数峰值时间、峰值面积、8min尾高和斜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以线性相关为主,可以用于评价小麦粉的耐揉性和筋力;FQN与拉伸曲线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但与延伸度相关性较小,且以非线性相关为主.因此,FQN不能很好地进行评价面团的拉伸特性;FQN与面包体积、面包评分和面包坚实度有一定的非线性相关关系,FQN可以用作评价面包烘烤品质的参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粉质质量指数(FQN) 揉混仪参数 拉伸仪参数 面包品质参数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邓志英 田纪春 +2 位作者 胡瑞波 周晓芳 张永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57-2763,共7页
利用8个冬小麦品种(系)于2002年种植在8个不同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系)、环境以及品种(系)与环境的互作对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及其组成、面团揉混仪参数及烘烤品质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GMP、高、低分子量谷蛋... 利用8个冬小麦品种(系)于2002年种植在8个不同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系)、环境以及品种(系)与环境的互作对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及其组成、面团揉混仪参数及烘烤品质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GMP、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有显著影响,说明GMP及其组成主要受基因型控制;沉淀值、峰值时间(MPT)、8min带宽(8TW)受环境影响程度比基因型小;而品种、环境及其互作对面包体积都有显著影响。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地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不同。品种(系)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也有表现好的品种(系)。综合考虑对烘烤品质的影响,烟台点和济麦20表现最好。因此,进行品质评价时,不同地点间不仅考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还要考虑蛋白质质量、GMP及其组成、沉淀值、中线峰值时间以及8min带宽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基因型 环境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高温对不同筋力冬小麦蛋白组分、面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邓志英 田纪春 +6 位作者 胡瑞波 赵亮 盛峰 王延训 张永祥 孙国兴 孙彩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31,共7页
采用2个面筋强度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其籽粒灌浆的不同时期(开花后15天、20天和25天)进行适度高温?日平均温度<32℃,未达到热胁迫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小麦蛋白组分、面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 采用2个面筋强度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其籽粒灌浆的不同时期(开花后15天、20天和25天)进行适度高温?日平均温度<32℃,未达到热胁迫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小麦蛋白组分、面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高温处理对不同筋力小麦醇溶蛋白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对谷蛋白的影响却有较大差异;不同筋力小麦的蛋白组分对适度高温处理的反应不同;适度高温处理对筋力强的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程度优于筋力弱的小麦;小麦开花后20天时适度高温处理利于优质面团品质的形成;适度高温处理利于面条的弹性和面条评分,不同处理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面筋强度 适度高温 蛋白组分 面粉品质 面条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小麦幼胚诱发和筛选白粉病抗性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中存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1,共4页
以龙马 1号、临 85 - 14、 832 5 5 6×F6 3Fo、 836 1- 4×PH82 - 2 - 2Fo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离体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其后代抗白粉病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射诱变和离体培养结合 ,能产生抗白粉病植株 ,杂合材料比稳定... 以龙马 1号、临 85 - 14、 832 5 5 6×F6 3Fo、 836 1- 4×PH82 - 2 - 2Fo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离体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其后代抗白粉病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射诱变和离体培养结合 ,能产生抗白粉病植株 ,杂合材料比稳定品种的诱变频率高 ,可选择的有益变异也高 ,尤其832 5 5 6×F6 3Fo材料 ,rSC1代选出 7株抗白粉病 ,其中 2株达高抗 ,抗白粉病单株的叶片变短变厚 ,叶色变深 ,并对株高有降低作用 ;而其千粒重大都下降 ,穗粒数的变化有增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小麦 抗性突变体 白粉病 离体培养 辐射诱变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植酸含量聚类及相关基因位点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广凤 李冬梅 +5 位作者 邓志英 冯建英 郑世英 郑芳 吴秀芬 田纪春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2期25-33,共9页
以205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 以205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间植酸含量差异均显著。推广品种或骨干亲本中,B54、B40、B86和B126植酸含量最低,可做为低植酸小麦育种中重要的亲本。高代品系B131、B141、B181和B149植酸含量最低,结合优异农艺性状,有望选出低值酸含量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共检测到36个与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关联位点(P<0.001),分布在2B、3A、3B、3D、6A和6B染色体上,单个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5.73%~9.69%;鉴定出了低值酸含量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如Tdurum_contig35799_208-G、Excalibur_c96134_152-C和Tdurum_contig43538_1687-A等对低植酸含量效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植酸含量 聚类分析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定位小麦穗部性状基因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凯 邓志英 +4 位作者 李青芳 张莹 孙彩铃 田纪春 陈建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0-831,共12页
小麦穗部性状之间相关性密切,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要素,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IL群体(山农01-35×藁城9411)173个F_(8:9)株系为材料,利用90 ... 小麦穗部性状之间相关性密切,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要素,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IL群体(山农01-35×藁城9411)173个F_(8:9)株系为材料,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 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5个环境下进行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7个控制千粒重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6.00%~36.30%,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检测到8个控制穗长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14.34%~25.44%;3个控制穗粒数的加性QTL;5个控制可育小穗数的加性QTL;3个控制不育小穗数的加性QTL,贡献率为8.70%~37.70%;4个控制总小穗数的加性QTL;6个控制小穗密度的加性QTL。通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检测到32个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0.05%~1.05%。在4B染色体区段EX_C101685–RAC875_C27536检测到控制粒重、穗长、穗粒数、可育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的一因多效QTL,其贡献率为5.40%~37.70%,该位点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是稳定主效QTL。在6A染色体wPt-0959-TaGw2-CAPS区间上检测到控制粒重、总小穗数的QTL。研究结果为穗部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精细定位和功能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90 k基因芯片 QTL定位 穗部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佳慧 兰进好 +2 位作者 王晖 王文文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1006,共6页
为研究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为杂交组合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和莱阳(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站)两个环境下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利用Mapmaker/version 3.0和W... 为研究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为杂交组合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和莱阳(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站)两个环境下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利用Mapmaker/version 3.0和WinQTLCart软件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初步定位,在两年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相关QTL位点,其中关于粒长的2个QTL分别位于2A和2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和12%;4个粒厚QTL位于2A和6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0%;6个千粒重相关QTL位于染色体2A、4A和6A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25%;而粒宽QTL在两个地点上都没有检测到。其中相关性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形态 千粒重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QTL的连锁和关联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凯 邓志英 +7 位作者 张莹 王芳芳 刘佟佟 李青芳 邵文 赵宾 田纪春 陈建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3-495,共13页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与倒伏特性关系密切,并对产量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解析茎秆断裂强度的遗传机制,开发与该性状紧密连锁/关联的分子标记。利用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含173个F8:9株系)和由205个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与倒伏特性关系密切,并对产量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解析茎秆断裂强度的遗传机制,开发与该性状紧密连锁/关联的分子标记。利用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含173个F8:9株系)和由205个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借助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及传统分子标记技术,在2个环境中对两群体的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连锁图谱,在4B染色体的TDURUM_CONTIG63670_287–IACX557和EX_C101685–RAC875_C27536等区段上,检测到9个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株高、茎秆第2节间充实度、茎秆第2节壁厚相关性状的加性QTL,可解释表型变异9.40%~36.30%。同时,利用包含24 355个SNP位点的复合遗传图谱,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37个与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P<0.0001)的标记,分别位于1A、1B、2B、2D、3A、3B、4A、4B、5A、5B、5D、6B、7A、7B和7D染色体,可解释表型变异7.76%~36.36%。在4B染色体上,以连锁分析检测到控制茎秆断裂强度的RAC875_C27536与关联分析检测到的Tdurum_contig4974_355标记,在复合遗传图谱上的距离为6.7 cM,说明该区段存在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QTL定位 连锁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茎秆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H群体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定位 被引量:11
9
作者 桑云 赵亮 +2 位作者 张坤普 田纪春 叶宝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和6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3个加性位点参与环境互作效应。检测到位于染色体2D、3D和5D(2个)控制穗下节间直径的4个加性QTLs,与控制茎壁厚的3个加性位点相同或相邻,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两个位于染色体2D和5D控制茎壁厚和茎壁面积QTL有较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1.37%和10.98%,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6对上位性效应遗传贡献率较小、无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位点 茎壁厚 穗下节间 DH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RIL群体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佳慧 兰进好 +2 位作者 王晖 王文文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7-410,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杂交得到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具有多态性的76对SSR引物进行群体间分析。结果表明,有15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19.74%。这些偏分... 为了研究小麦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杂交得到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具有多态性的76对SSR引物进行群体间分析。结果表明,有15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19.74%。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7个标记偏向父本6044,占总偏分离标记位点数的46.67%;8个标记偏向母本01-35,占总偏分离标记位点数的53.33%。这些标记在图谱上有两种分布形式,分别为成簇分布和孤立分布。在7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均发现偏分离标记,其中在3条染色体上发现3个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SR分子标记 偏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晖 陈佳慧 +2 位作者 王文文 兰进好 田纪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6,共6页
以小麦6044×01-35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其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予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穗粒重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穗数、行总粒重呈极显著... 以小麦6044×01-35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其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予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穗粒重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穗数、行总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粒重和单穗粒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对穗粒重贡献最大的是单株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单株粒重对单穗粒重有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单株穗数对单穗粒重的负效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单穗粒重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子粒构型性状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佳慧 兰进好 +3 位作者 王晖 王道峰 林琪 田纪春 《中国种业》 2010年第8期58-60,共3页
对小麦6044和01-35及由这两个材料构建的18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子粒构型性状(粒长、粒宽、粒厚、粒形等)和产量相关性状千粒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与粒厚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 对小麦6044和01-35及由这两个材料构建的18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子粒构型性状(粒长、粒宽、粒厚、粒形等)和产量相关性状千粒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与粒厚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854**),表明粒厚对粒重的影响最大,粒宽与粒长次之。子粒构型性状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粒宽与粒厚的相关性最大(r=0.775**),其次为粒长/粒宽与粒长/粒厚(r=0.754**),而粒厚与粒长/粒厚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r=-0.612**),说明粒形主要受粒长和粒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子粒构型 千粒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白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3号
13
作者 王延训 李中存 《农业知识》 2001年第22期16-16,共1页
品种来源该品种原代号PY85-1-1,是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与肥城市良种场合作选育出来的。该品种2001年9月16日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特性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分析,该品种容重780,出粉率78%,... 品种来源该品种原代号PY85-1-1,是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与肥城市良种场合作选育出来的。该品种2001年9月16日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特性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分析,该品种容重780,出粉率78%,面粉的自然白度高达79.9~84,子粒蛋白质15.46%左右.湿面筋30.2%~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度 山农 品种审定 合作选育 自然白度 品质特性 单位分析 出粉率 监督检验 谷物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蛋白质亚基对RIL群体小麦粉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志英 陈俊男 +5 位作者 吕士敏 郑菲菲 孙彩铃 张永祥 高庆荣 田纪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9,共5页
小麦粉色泽是小麦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利用小麦RIL群体进行了小麦粉白度、亮度指标的变异分析及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和Wx蛋白亚基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中白度平均值为79.20,变幅为71.00~84.30,b*值平均值为7.38,变幅为5.31~9.... 小麦粉色泽是小麦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利用小麦RIL群体进行了小麦粉白度、亮度指标的变异分析及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和Wx蛋白亚基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中白度平均值为79.20,变幅为71.00~84.30,b*值平均值为7.38,变幅为5.31~9.95,小麦粉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2.41%,变幅为8.81%~16.50%。白度和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L*值和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当Glu-A1位点为1时比null利于提高RIL群体白度、籽粒蛋白含量和小麦粉蛋白含量;单个Wx亚基位点缺失时,Wx-B1亚基位点缺失比Wx-A1和Wx-D1缺失时利于提高RIL群体籽粒蛋白含量和小麦粉蛋白含量;而Wx-B1、Wx-A1亚基位点同时缺失能使籽粒蛋白含量上升、小麦粉蛋白含量下降,当三个亚基位点全缺失时能使色泽指标a*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色泽 小麦粉白度 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 Wx亚基 小麦RIL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1号的培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志英 田纪春 《中国种业》 2022年第7期106-109,共4页
糯小麦是一种特用新型小麦,不仅在食品领域有较大利用价值,而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现有糯小麦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差、产量低,很难大面积生产推广和供食品企业规模化开发应用。利用农大糯麦1号和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潍麦8号为杂交亲... 糯小麦是一种特用新型小麦,不仅在食品领域有较大利用价值,而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现有糯小麦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差、产量低,很难大面积生产推广和供食品企业规模化开发应用。利用农大糯麦1号和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潍麦8号为杂交亲本,通过与潍麦8号3次回交和多代自交,常规选育结合生化标记鉴定,创制出农艺性状优良且高产的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1号,201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86028。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打验收,创国内外糯小麦高产记录10424.4kg/hm^(2),为新型食品开发提供了优质糯麦原粮。适宜在山东省中高产地块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山农糯麦1号 培育 高产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仪和质构仪测定面团拉伸特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华文 田纪春 +2 位作者 邓志英 刘艳玲 李永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21-1523,共3页
关键词 拉伸特性 拉伸仪 面团 测定 质构仪 面筋蛋白质 物理品质 流变学特性 发酵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HMW-GS表达量的影响及其与馒头和面包质构参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志英 田纪春 张永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3个冬小麦品种(系)在8个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量的影响及与馒头和面包品质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X-型亚基、Y-型亚基还是Glu-1D位点和Glu-1B位点亚基表达量,基因... 利用3个冬小麦品种(系)在8个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量的影响及与馒头和面包品质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X-型亚基、Y-型亚基还是Glu-1D位点和Glu-1B位点亚基表达量,基因型起主要作用,环境对某些亚基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总HMW-GS表达受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同一种基因型中单个HMW-GS表达量受地点影响的程度不同,多数HMW-GS表达量以烟台点优于其他地点;不同的基因型中同一种亚基在同一地点的表现也不同。HMW-GS表达量对馒头品质和面包品质的贡献不同:所有HMW-GS表达量与面包体积呈正相关,与面包硬度峰值呈负相关;总HMW-GS表达量对面包体积的影响程度高于单个HMW-GS表达量;面包品质首先取决于HMW-GS类型,其次是其表达量;馒头品质对HMW-GS类型要求不严格,主要受其HMW-GS表达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基因型 环境 HMW-GS表达量 馒头品质 面包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