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
32
1
作者
田慎重
王瑜
+4 位作者
宁堂原
董晓霞
董亮
郑东峰
郭洪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8-105,共8页
土壤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农田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将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碳固定速率的变化。因此,为对比将长期旋免...
土壤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农田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将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碳固定速率的变化。因此,为对比将长期旋免耕转变为深松前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该研究利用连续12a的旋耕和免耕长期定位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连续6 a旋耕-深松和免耕-深松定位试验,对比了转变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0~30 cm有机碳含量、周年累积速率及其固碳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12 a的旋耕和免耕处理(2002-2014),2014年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试验初期(2002年)提高38%,旋耕处理降低了30%,而对照常规处理无显著差异。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旋耕处理高约2.6倍(2014年)。长期免耕显著提高了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2002~2014年其土壤0~30 cm固碳量为16.69 t/hm2,但长期旋耕导致土壤0~30 cm SOC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土壤有机碳的净损耗,年损耗速率为-0.75 t/hm2。而长期旋耕后进行深松(旋耕-深松处理)6年其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较原旋耕处理提高32%~67%,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量及周年累积速率;免耕-深松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周年累积速率较免耕处理下降了42%。长期旋耕造成有机碳水平下降的条件下,将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处理在短期内更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将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措施,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和固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作物
深松
旋耕
免耕
保护性耕作
土壤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7
2
作者
刘玲
刘振
+6 位作者
杨贵运
李晓莎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商艳丽
马俊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192,共6页
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沼液还田、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施肥),以常规玉米郑单958为对照,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
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沼液还田、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施肥),以常规玉米郑单958为对照,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碳氮含量均大于常规玉米郑单958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的变化与玉米生育进度保持一致,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4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贡献为秸秆粉碎还田>有机肥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而对它们间关系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则为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结果表明,种植用于饲用途径高油玉米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秸秆经过不同处理还田后对玉米均有增产效果,尤其有机肥还田增产效果显著(高油5580增产9.25%,郑单958增产27.43%)。可见,土壤碳氮及产量的变化不仅受秸秆还田方式的影响,玉米用途对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碳
土壤氮
高油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
32
1
作者
田慎重
王瑜
宁堂原
董晓霞
董亮
郑东峰
郭洪海
机构
山东
省
农业
科
学院
农业
资源
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
部
山东
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
山东
省水稻研究所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8-105,共8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CQ00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5YQN37)
+1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7)共同资助
文摘
土壤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农田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将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碳固定速率的变化。因此,为对比将长期旋免耕转变为深松前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该研究利用连续12a的旋耕和免耕长期定位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连续6 a旋耕-深松和免耕-深松定位试验,对比了转变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0~30 cm有机碳含量、周年累积速率及其固碳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12 a的旋耕和免耕处理(2002-2014),2014年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试验初期(2002年)提高38%,旋耕处理降低了30%,而对照常规处理无显著差异。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旋耕处理高约2.6倍(2014年)。长期免耕显著提高了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2002~2014年其土壤0~30 cm固碳量为16.69 t/hm2,但长期旋耕导致土壤0~30 cm SOC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土壤有机碳的净损耗,年损耗速率为-0.75 t/hm2。而长期旋耕后进行深松(旋耕-深松处理)6年其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较原旋耕处理提高32%~67%,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量及周年累积速率;免耕-深松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周年累积速率较免耕处理下降了42%。长期旋耕造成有机碳水平下降的条件下,将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处理在短期内更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将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措施,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和固碳量。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作物
深松
旋耕
免耕
保护性耕作
土壤碳储量
Keywords
soils
organic carbon
crops
subsoiling
rotary tillage
no tillage
conservation tillag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分类号
S3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7
2
作者
刘玲
刘振
杨贵运
李晓莎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商艳丽
马俊然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
林
学院
平原县
农业
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192,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0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127)
文摘
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沼液还田、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施肥),以常规玉米郑单958为对照,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秸秆还田方式下高油玉米5580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碳氮含量均大于常规玉米郑单958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的变化与玉米生育进度保持一致,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4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贡献为秸秆粉碎还田>有机肥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而对它们间关系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则为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沼液还田>常规施肥。结果表明,种植用于饲用途径高油玉米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秸秆经过不同处理还田后对玉米均有增产效果,尤其有机肥还田增产效果显著(高油5580增产9.25%,郑单958增产27.43%)。可见,土壤碳氮及产量的变化不仅受秸秆还田方式的影响,玉米用途对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碳
土壤氮
高油玉米产量
Keywords
straw returning
soil carbon
soil nitrogen
yield of high oil maize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田慎重
王瑜
宁堂原
董晓霞
董亮
郑东峰
郭洪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玲
刘振
杨贵运
李晓莎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商艳丽
马俊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