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呢基焦磷酸(FPP)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新 李玲玲 +2 位作者 吕慧贞 刘庆忠 张元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67-71,共5页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作为异戊二烯途径中的重要调节酶,是许多萜类物质的合成前体。FPS的cDNA克隆在许多生物体中也已得到了分离并进行了表达特性研究。从FPP的生物合成途径入手,对FPP生物学特性、FPS酶基因调控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作为异戊二烯途径中的重要调节酶,是许多萜类物质的合成前体。FPS的cDNA克隆在许多生物体中也已得到了分离并进行了表达特性研究。从FPP的生物合成途径入手,对FPP生物学特性、FPS酶基因调控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FPS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呢基焦磷酸 生物学功能 分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对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2
作者 孙宪印 田枫 +7 位作者 米勇 牟秋焕 王瑞霞 王超 亓晓蕾 钱兆国 吴科 李斯深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49-51,53,共4页
作物种质资源是宝贵的全球公共资源,对作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离不开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小麦、水稻和玉米组织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在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交换、评价、释放和使用;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以及... 作物种质资源是宝贵的全球公共资源,对作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离不开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小麦、水稻和玉米组织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在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交换、评价、释放和使用;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合作有利于作物育种事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应有利于促进合作。本文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 作物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产量和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99
3
作者 刘淑云 董树亭 +2 位作者 胡昌浩 白萍 吕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决定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本文通过山东、新疆异地互换品种和播期试验,系统比较了两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山东。其原因... 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决定于基因型和环境因素。本文通过山东、新疆异地互换品种和播期试验,系统比较了两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山东。其原因主要是花后(开花到成熟这一段时间,下同)光照、花后日均光照和积温的不同。气温日较差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玉米籽粒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影响生育期长短的主要因子是温度,较低温延长生育,较高温促进生育,进而影响产量。试验表明,通过品种和播期等调控措施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素 玉米 籽粒产量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保仁 董树亭 +1 位作者 胡昌浩 王空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农大108和山农3号为试材,采用田间生长箱增温的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对玉米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期(出苗后0~28d)高温处理对玉米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第2期(出苗后29~57d)和第3期(出苗后58~86d)高温... 以农大108和山农3号为试材,采用田间生长箱增温的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对玉米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期(出苗后0~28d)高温处理对玉米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第2期(出苗后29~57d)和第3期(出苗后58~86d)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玉米产量,以第2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同时高温降低1,6-二磷酸酯酶(FBPase)、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活性,且以第2期降低的幅度最大;籽粒淀粉含量,以第1期高温处理高于对照,其他2个处理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淀粉合成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刘淑云 董树亭 +2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秀英 张振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83,共6页
以“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大田肥料长期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N、P、K化肥配合(NP... 以“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大田肥料长期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N、P、K化肥配合(NPK处理)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合施用(NPKM与NPKS处理),叶片氮代谢酶(NR、GS、GOGAT和GDH)在籽粒灌浆期均具有较高的活性,有利于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长期N、P、K化肥非平衡施肥的处理(NP、N、NK、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对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变化较大,且活性高峰期和籽粒灌浆关键期不一致,植株整体生产能力较弱,玉米籽粒产量较低。不同的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不同,因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配比施肥处理下玉米叶片的氮代谢酶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玉米 氮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宗新 董树亭 +4 位作者 王空军 张吉旺 刘鹏 王庆成 刘春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8-1005,共8页
运用排水采集器法和通气法结合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季节,田间土壤水分淋溶体积达63.4~97L/hm^2,且表现与灌溉水量和降雨量正相关。与单施氮肥相比,有... 运用排水采集器法和通气法结合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季节,田间土壤水分淋溶体积达63.4~97L/hm^2,且表现与灌溉水量和降雨量正相关。与单施氮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在夏玉米生长发育前期易加剧水分的淋溶;氮素淋溶损失量明显高于氨挥发损失量,且二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单施氮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极显著地增大了氮素淋失量,减少氮素的氨挥发损失量,总体分析显示,有机肥配施氮肥极显著增大了氮素净损失量和氮素损失率;在夏玉米生长期内,施肥运筹的田间土壤淋溶水硝态氮浓度均呈现“双峰”趋势,以硝态氮形式淋失是田间土壤氮素淋失的主要形式。铵态氮浓度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铵态氮的累计淋失量很少。同时发现,大口期夏玉米生长旺盛,对氮素的需求强烈可以减少氮素的淋失和氨挥发损失,适量增加夏玉米大口期的追肥量,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素 淋溶 氨挥发 原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Na^+、K^+和Ca^2+含量变化与耐盐性的关系 被引量:28
7
作者 商学芳 董树亭 +1 位作者 郑世英 王丽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玉米耐盐品种登海9号和盐敏感品种浚单18在含0、50、100、150和200mmolL-1 NaCl的营养液中萌发生长,采用等离子质谱分别测定其萌动种子种皮、胚、胚乳和幼苗根、根颈、叶中Na+、K+、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 玉米耐盐品种登海9号和盐敏感品种浚单18在含0、50、100、150和200mmolL-1 NaCl的营养液中萌发生长,采用等离子质谱分别测定其萌动种子种皮、胚、胚乳和幼苗根、根颈、叶中Na+、K+、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玉米体内Na+含量逐渐升高,在幼苗中表现地下部(根和根颈)显著高于地上部(叶);在萌动种子中,胚中Na+积累量显著高于种皮和胚乳。根系积累Na+能力较强,胚拒Na+能力较弱,种皮具有一定的Na+累积能力。随NaCl浓度的增加,K+和Ca2+含量逐渐降低,尤其是Ca2+含量急剧减少,达38.4%~55.9%(登海9号)和65.6%~78.2%(浚单18)。玉米根、根颈、种皮的Na+积累能力、叶的拒Na+能力和幼苗选择吸收Ca2+的能力可能与品种耐盐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盐胁迫 Na^+含量 K^+含量 CA^2+含量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何启平 董树亭 高荣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87-1196,共10页
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植物显微技术与生理生化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品种间果穗维管束发育的差异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激素对维管束发育的调控。结果表明,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 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植物显微技术与生理生化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品种间果穗维管束发育的差异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激素对维管束发育的调控。结果表明,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则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密度对果穗维管束的数目、面积及穗粒库容影响显著,不同类型品种间对密度的反应有差异;促进类生长调节剂GA3和6-BA处理能显著增加穗柄内大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显著增加籽粒体积,提高单粒胚乳细胞数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型 果穗维管束 种植密度 化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营养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延海 宁堂原 +4 位作者 贾爱君 李增嘉 韩宾 江晓东 李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1-386,共6页
在温室砂培条件下,研究了钾营养对NaCl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生长、植株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及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NaCl胁迫下,施入5~10mmol/L K^+可提高小麦幼苗茎叶及根的生长及含水量;耐... 在温室砂培条件下,研究了钾营养对NaCl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生长、植株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及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NaCl胁迫下,施入5~10mmol/L K^+可提高小麦幼苗茎叶及根的生长及含水量;耐盐品种DK061可溶性糖含量随外界K^+浓度的提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盐敏感品种JN17则随溶液K^+浓度的提高一直降低;两品种电解质外渗量及MDA含量都比对照增加,但随外界K^+浓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10mmol/LK^+时最接近对照;两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外界K^+浓度升高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以Na^+/K^+比值为10:1最好,并且对POD活性的影响更显著。表明根据NaCl胁迫程度不同,按Na^+/K^+比值为10:1的比例施用钾肥可最大限度地降低NaCl胁迫对小麦幼苗造成的伤害,促进小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营养 NACL胁迫 基因型 小麦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18-599(白)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和转barnase基因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庆泉 张颖 +2 位作者 荣廷昭 董树亭 张春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8-743,共6页
以抗病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8-599(白)为试材,优化其遗传转化受体体系,并进行了barnase基因的转化。结果表明,在基于N6和MS培养基的8个方案中,N6-4培养基是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最佳培养基;幼胚的最佳接种长度为1.6 mm;用于转化... 以抗病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8-599(白)为试材,优化其遗传转化受体体系,并进行了barnase基因的转化。结果表明,在基于N6和MS培养基的8个方案中,N6-4培养基是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最佳培养基;幼胚的最佳接种长度为1.6 mm;用于转化的幼胚愈伤组织继代次数最好控制在5次之内。利用18-599(白)优化受体体系进行了barnase基因的基因枪转化,用除草剂Basta作筛选剂,其致死浓度为8 mg L-1,3轮筛选的Basta浓度依次为6、8和6 mg L-1。对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和大田不育性状观察表明,获得了转barnase基因的雄性不育18-599(白)转化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受体体系 基因枪转化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辛庆国 刘录祥 +1 位作者 于元杰 郭会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357,共4页
离子注入是一种新的诱变技术,已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离子注入引起变异的诱变机理及由此引起的生物体在生理生化、细胞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离子注入技术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新种... 离子注入是一种新的诱变技术,已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离子注入引起变异的诱变机理及由此引起的生物体在生理生化、细胞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离子注入技术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新种质创造以及介导外源基因导入等方面的应用做了分析,并对离子注入改良小麦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离子注入 诱变机理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Li离子束注入小麦干种子诱发M1代变异的SSR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辛庆国 刘录祥 +6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于元杰 赵葵 隋丽 孔福全 赵世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0-564,共5页
为了探讨7Li离子束处理对植物种子的诱变效应,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和轮选987的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Li离子束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M1代基因组DNA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虽然对小麦干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根的生长无显著影... 为了探讨7Li离子束处理对植物种子的诱变效应,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和轮选987的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Li离子束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M1代基因组DNA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虽然对小麦干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根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影响极显著,而且20 Gy剂量的7Li离子束就可使幼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左右。SSR分析表明,7Li离子束可明显诱发小麦M1代基因组DNA SSR带型的变化。两个品种各处理间的平均多态性频率都达到了13.1%,且多态性片断的类型以扩增片断的增加和缺失为主。以上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具有较高的生物损伤效应,可以造成DNA的变异,从而有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7Li离子束 变异 SS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宪印 田枫 +7 位作者 米勇 牟秋焕 王瑞霞 王超 亓晓蕾 钱兆国 吴科 李斯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2-877,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生物强化育种的可行性,以山农483×川35050杂交衍生的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131个株系(QM1~QM131)及其亲本为材料,连续2年在泰安和菏泽两地种植。测定该RIL群体籽粒镁、磷、硫、钾、钙等常量元素及锰、铁、铜...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生物强化育种的可行性,以山农483×川35050杂交衍生的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131个株系(QM1~QM131)及其亲本为材料,连续2年在泰安和菏泽两地种植。测定该RIL群体籽粒镁、磷、硫、钾、钙等常量元素及锰、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其变异系数、遗传力、相关性及环境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各被测元素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9%~32.7%,遗传力的变化范围为29.58%~56.34%;常量元素中,镁和磷间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440;微量元素中,锰和铜间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454;环境对小麦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影响。高铁元素含量株系QM103、高锌元素含量株系QM105可作为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运庆 牟秋焕 +1 位作者 李鹏 刘保申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3-5,共3页
用(V9112 89A/ /济南13/ 97美斯6 )三交F1代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1BS和1DS上的SSR引物对两池和亲本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研究,发现1BS上的4个引物GWM11、GWM18、GWM2 6 4和GWM2 73在两亲本间有稳定... 用(V9112 89A/ /济南13/ 97美斯6 )三交F1代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1BS和1DS上的SSR引物对两池和亲本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研究,发现1BS上的4个引物GWM11、GWM18、GWM2 6 4和GWM2 73在两亲本间有稳定差异,但1DS上没有找到有差异的引物。通过在分离群体上验证,发现这4个1BS上的引物与育性恢复基因间的交换值均大于5 0 %。推测,V型不育系不适于用三交F1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苹果回交群体酿酒适宜性评价
15
作者 左卫芳 许琳 +1 位作者 许海峰 陈学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4-69,98,共7页
对课题组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新疆野苹果回交群体酿酒适宜性进行评价,筛选出适于酿酒的新疆野苹果回交株系。测定新疆野生苹果回交群体红心系列苹果的144个株系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判别分析、因... 对课题组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新疆野苹果回交群体酿酒适宜性进行评价,筛选出适于酿酒的新疆野苹果回交株系。测定新疆野生苹果回交群体红心系列苹果的144个株系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建立苹果品种酿酒适宜性评价技术。确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4项指标为苹果品种酿酒适宜性评价指标。4项指标均服从正态分布的低、中、高3级。根据指标权重及指标分级标准建立4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建立的苹果品种酿酒适宜性判别函数有极高的判别准确性,建模样本正确判别率达到92.35%,检验样本正确判别率为93.41%。通过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判别分析发现在红心系列苹果的144个株系中有27个株系较适于酿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生苹果 因子分析 层次分析 判别分析 酿酒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