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53
1
作者
骆兰平
于振文
+2 位作者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9-1059,共11页
2008—2010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密度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年在150株m-2(M1)和225株m-2(M2)2个密度下设置3个土壤含...
2008—2010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密度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年在150株m-2(M1)和225株m-2(M2)2个密度下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即拔节期65%+开花期60%(W0)、拔节期7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d75%+开花后7d75%(W2);第2年选用第1年的节水高产密度处理M1,但土壤含水量调整为拔节期75%+开花期60%(W’0)、拔节期8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d85%+开花后7d75%(W’2)。两种基本苗密度相比较,M1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显著高于M2处理。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Fv/Fm和ΦPSⅡ显著高于W1处理,而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W’1处理。在M1密度下,W2处理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W1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两年中结果趋势一致。在150株m-2密度下,0~14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拔节后7d和开花后7d均为75%和75%,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密度
光合性能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耕作方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41
2
作者
王红光
于振文
+2 位作者
张永丽
石玉
王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5-682,共8页
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较大,降水少且年际间变化幅度大造成其产量低而不稳。耕作措施可影响土壤的蓄水,于2009—2011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深松+旋耕和旋耕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黄淮海地区旱地...
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较大,降水少且年际间变化幅度大造成其产量低而不稳。耕作措施可影响土壤的蓄水,于2009—2011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深松+旋耕和旋耕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条旋耕处理有利于降低小麦播种至冬前阶段的耗水量,提高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2009—2010年度,深松+条旋耕处理播种至拔节阶段0~20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拔节至成熟阶段40~160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2009—2010年度的各生育时期和2010—2011年度的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深松+条旋耕处理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深松+条旋耕处理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耗水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而且籽粒产量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耗水量
蒸发量
干物质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闫学梅
于振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19-22,共4页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济南17和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水分处理条件下,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 2处理较其它处理的籽粒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高;济麦22较其它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济南17和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水分处理条件下,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 2处理较其它处理的籽粒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高;济麦22较其它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济麦22品种在W 2处理条件下,籽粒产量为9 331.31 kg/hm2、总耗水量和总灌水量为415.61 mm和61.50 mm,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22.45、151.73 kg/(hm2.mm),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的最优品种和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灌溉
小麦品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53
1
作者
骆兰平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9-105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8)
农业部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03)资助
文摘
2008—2010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密度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年在150株m-2(M1)和225株m-2(M2)2个密度下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即拔节期65%+开花期60%(W0)、拔节期7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d75%+开花后7d75%(W2);第2年选用第1年的节水高产密度处理M1,但土壤含水量调整为拔节期75%+开花期60%(W’0)、拔节期8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d85%+开花后7d75%(W’2)。两种基本苗密度相比较,M1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显著高于M2处理。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Fv/Fm和ΦPSⅡ显著高于W1处理,而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W’1处理。在M1密度下,W2处理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W1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两年中结果趋势一致。在150株m-2密度下,0~14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拔节后7d和开花后7d均为75%和75%,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佳处理。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密度
光合性能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Keywords
Wheat; Soil moisture; Planting density;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作方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41
2
作者
王红光
于振文
张永丽
石玉
王东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5-68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3-19)资助
文摘
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较大,降水少且年际间变化幅度大造成其产量低而不稳。耕作措施可影响土壤的蓄水,于2009—2011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深松+旋耕和旋耕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条旋耕处理有利于降低小麦播种至冬前阶段的耗水量,提高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2009—2010年度,深松+条旋耕处理播种至拔节阶段0~20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拔节至成熟阶段40~160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2009—2010年度的各生育时期和2010—2011年度的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深松+条旋耕处理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深松+条旋耕处理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耗水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而且籽粒产量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方式。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耗水量
蒸发量
干物质积累量
Keywords
Tillage
Winter wheat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Evaporati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mount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闫学梅
于振文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19-2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8)
农业部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03)资助
文摘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济南17和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水分处理条件下,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 2处理较其它处理的籽粒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高;济麦22较其它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济麦22品种在W 2处理条件下,籽粒产量为9 331.31 kg/hm2、总耗水量和总灌水量为415.61 mm和61.50 mm,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22.45、151.73 kg/(hm2.mm),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的最优品种和灌水处理。
关键词
补充灌溉
小麦品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Keywords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Wheat Cuhivar
Grai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2.110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骆兰平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耕作方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红光
于振文
张永丽
石玉
王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闫学梅
于振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