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转移因子降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1
作者 苗雨潼 孙一庚 +3 位作者 王一新 常爽 任志浩 赵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共7页
为探索转移因子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其对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感染的抑制作用,试验研究了高、低两种剂量转移因子对SPF鸡CD4^(+)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鸡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等6... 为探索转移因子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其对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感染的抑制作用,试验研究了高、低两种剂量转移因子对SPF鸡CD4^(+)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鸡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等6种细胞因子和Mx抗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SPF鸡体重、器官发育指数、红细胞压积(HCT)值和血液、肝脏、胸腺中CIAV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移因子可引起CD4^(+)和CD8^(+)T细胞比重显著增加并上调IFN-γ、Mx蛋白表达量(P<0.01);CIAV感染组的脾脏发育指数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胸腺发育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转移因子可以缓解感染CIAV带来的脾脏肿大和胸腺萎缩;转移因子可显著抑制CIAV在血液、肝脏和胸腺中的复制(P<0.01),且高剂量组抑制作用强于低剂量组;CIAV感染组血浆HCT值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高剂量转移因子使用后缓解了CIAV感染引起的HCT值下降。研究表明,转移因子对缓解CIAV感染引起的危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防控鸡传染性贫血提供新的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转移因子 免疫抑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流行事件及相关大流行的风险控制
2
作者 徐婉旖 张富友 +3 位作者 刘朔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28-36,共9页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已从禽类扩散至全球多个哺乳动物物种。本文系统分析了2.3.4.4b分支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跨物种传播特征及其大流行风险。通过分析欧洲皮草动物(水貂、狐狸)、南美洲海洋哺乳动物(海狮、海豚)及美国...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已从禽类扩散至全球多个哺乳动物物种。本文系统分析了2.3.4.4b分支H5N1 HPAIV在哺乳动物中的跨物种传播特征及其大流行风险。通过分析欧洲皮草动物(水貂、狐狸)、南美洲海洋哺乳动物(海狮、海豚)及美国奶牛群3个典型H5N1 HPAIV传播案例,揭示病毒可通过基因重配(如BB、B3.2、B3.13基因型)和获得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如PB2 E627K、Q591K、D701N、M631L)等方式,突破宿主屏障传播。病毒在奶牛中通过乳腺组织嗜性实现乳汁传播,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呈现沿美洲海岸的扩散模式,同时发现人-动物界面(如污染环境、乳制品)存在溢出风险。诸多研究显示,病毒引发大流行需满足血凝素(HA)抗原新颖性、聚合酶适应性突变(PB2/PB1/PA)、HA稳定性改变三大条件,而基因组重组会加速宿主范围扩展。美国奶牛疫情中,病毒已形成规模化传播链(17州989个农场),伴随70例人类感染病例(41例与奶牛相关)。建议进一步强化监测,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疫苗研发,深入研究病毒传播机制和途径等,为H5N1 HPAIV的跨物种传播预警及大流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HPAIV 哺乳动物 大流行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b基因缺失嵌合活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力研究
3
作者 徐睿 李艳丽 +5 位作者 王倩倩 姜逸 马丽 温建新 李朝阳 周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5,共8页
为探讨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疫苗株基因组为骨架,辅助蛋白3b基因缺失后的重组嵌合病毒rH120-4/91S1和rH120-4/91S作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候选株的可行性,试验将嵌合病毒免疫雏鸡进行安全性评估,并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进行有... 为探讨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疫苗株基因组为骨架,辅助蛋白3b基因缺失后的重组嵌合病毒rH120-4/91S1和rH120-4/91S作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候选株的可行性,试验将嵌合病毒免疫雏鸡进行安全性评估,并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进行有效性评估,同时针对3b基因缺失区域建立能鉴别疫苗株与分离株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与4/91疫苗株相比,嵌合疫苗对气管纤毛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且主要经咽喉低水平排毒;所有免疫组对QX型强毒株J151和IBYZ的攻击均能提供有效保护,显著降低气管损伤及咽喉排毒(P≤0.01),但嵌合疫苗株在泄殖腔排毒控制上不及4/91疫苗株,后者在攻毒后3 d显著降低泄殖腔病毒载量,而嵌合疫苗效果不显著(P>0.05);采用针对3b基因缺失区域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区分疫苗株与分离株的RT-PCR检测方法,疫苗株扩增片段为325 bp,野毒株扩增片段约500 bp。研究表明,与4/91疫苗株相比,两株嵌合活疫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能通过RT-PCR方法将嵌合疫苗株与分离株进行快速区分,为研发安全有效的IB新型活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H120疫苗株 4/91疫苗株 嵌合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亚型禽偏肺病毒B1分离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鉴定
4
作者 于泽坤 姜承源 +4 位作者 袁洪兴 周生 段笑笑 李彦 宋勤叶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02,共15页
B亚型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可引起鸡肿头综合征,造成免疫抑制,引发严重的继发感染并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建立国内aMPV分离株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对病毒研究及开发针对性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将病毒基因组扩增片段分别测序... B亚型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可引起鸡肿头综合征,造成免疫抑制,引发严重的继发感染并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建立国内aMPV分离株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对病毒研究及开发针对性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将病毒基因组扩增片段分别测序,通过序列拼接获得了完整的aMPV B1分离株基因组序列。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中的酶切位点,将基因组分4段依次连入pTH载体,获得病毒基因组质粒pTH-B1。在病毒基因组的第7474位引入同义突变,沉默原有SalⅠ酶切位点以作为遗传标记,在pTH-B1质粒M与F基因之间引入PmeⅠ酶切位点,并利用该位点插入EGFP基因,获得质粒pTH-B1EGFP。将病毒N、P、M 2.1基因的表达盒共同克隆到pCI-Neo表达载体中,获得辅助质粒pCI-NPM2.1。将L基因单独克隆到pCI-Neo表达载体中,获得辅助质粒pCI-L。将pTH-B1质粒和pTH-B1EGFP质粒分别与两种辅助质粒共转染BSR/T7细胞,然后将转染细胞与Vero细胞共培养并连续传代。结果显示:通过细胞病变(CPE)和绿色荧光观察,以及N基因和遗传标记检测、间接免疫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共同验证,表明构建的rB1株和rB1-EGFP株拯救成功。rB1株和rB1-EGFP株与亲本毒株的增殖水平和趋势相似。本研究通过三质粒拯救系统获得了B亚型aMPV B1株的感染性克隆,M和F基因间的非编码区可插入基因表达序列,为进一步探究B亚型aMPV的致病机理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禽偏肺病毒 感染性克隆 三质粒 病毒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现状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邱梅 +2 位作者 解龙霄 蒋琳琳 李秋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2期39-47,共9页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靠疫苗进行防控。本综述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回顾了胸膜肺炎相关疫苗的研究历程,为进一步研制安全有效...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靠疫苗进行防控。本综述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回顾了胸膜肺炎相关疫苗的研究历程,为进一步研制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抗体选择压下的基因变异
6
作者 余蕊 高艺 +2 位作者 孙永科 张恒 杨玉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在抗体选择压下的分子变异。【方法】将PEDV Sinder02株在添加适量抗体和不添加抗体的Vero E6细胞上连续传代40代,对传代前后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测序、... 【目的】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在抗体选择压下的分子变异。【方法】将PEDV Sinder02株在添加适量抗体和不添加抗体的Vero E6细胞上连续传代40代,对传代前后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测序、拼接和分析。【结果】第40代有抗体组和无抗体组全基因组核苷酸发生突变的位点累计分别为71和50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的位点累计分别为50和26个。有抗体组S基因的非同义突变(nonsynonymous mutation,NS)与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S)的比值(NS/S值)为4.25,ORF3基因的NS/S值为3.67。有抗体组S基因出现6个稳定突变位点,其中4个与已知抗原表位有关;ORF3基因出现5个稳定突变位点,其中3个与已知抗原表位有关。有抗体组、无抗体组与原代病毒序列的同源性逐代降低,且有抗体组与原代病毒之间的差距更大、遗传距离更远。【结论】首次证明抗体选择压对PEDV Sinder02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起到促变异作用。研究结果为探索PEDV变异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新型PEDV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基因 ORF3基因 抗体选择压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四种猪病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晓林 王相芹 +2 位作者 刘杉杉 刘阳 李明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9期4-6,15,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对144个规模化养猪场的2 008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两省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中和(g B基因... [目的]了解山东和河北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情况。[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对144个规模化养猪场的2 008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两省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中和(g B基因)、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g E基因)、圆环病毒病的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9%-92%、87%、92%-95%、33%-40%和76%。各阶段猪群的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中和(g B基因)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都在80%以上;伪狂犬野毒(g E基因)抗体阳性率在14%-90%之间,其中流产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0%;1-4周的仔猪圆环抗体阳性率为76%(152/199),4-10周的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7%(327/489)。[结论]这四种猪病的抗体阳性率较高,免疫猪基本能得到保护,但在个别猪场仍有发病,可能与免疫失败、新流行毒株的出现、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提示各大猪场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猪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伪狂犬 圆环病毒病 血清学检测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8
作者 刘金铎 张勇 《养猪》 2009年第6期I0007-I0007,共1页
河南西平蓝耳病病毒混感病例处理和分析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2009年10月10日,河南西平郭老板饲养的60千克左右肥猪开始发病。10月15日笔者现场诊断,了解到最初有15头猪体温达40℃~42℃,皮肤发红,眼结膜潮红,呕吐;精神沉郁,扎堆... 河南西平蓝耳病病毒混感病例处理和分析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2009年10月10日,河南西平郭老板饲养的60千克左右肥猪开始发病。10月15日笔者现场诊断,了解到最初有15头猪体温达40℃~42℃,皮肤发红,眼结膜潮红,呕吐;精神沉郁,扎堆,个别猪粪便上有白色黏液附着;后期出现腹式呼吸,耳朵和臀部发绀,眼圈和肛门发青。这15头猪使用过几个厂家的针剂,标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平台 诊治 发病情况 蓝耳病病毒 临床症状 现场诊断 眼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9
作者 张世周 《养猪》 2012年第2期133-133,共1页
有效防控猪流感的新方案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突然、发病率高和死亡率低为特点,全群常常几乎同时感染,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平台 诊治 猪病 猪流行性感冒 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率 接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0
作者 林杨洲 《养猪》 2009年第2期83-83,共1页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防制要点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制约保育猪育成率的主要疾病,其主要病原圆环病毒2型和蓝耳病病毒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防制手段,因此防制原则必须以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或控制继发感染、增强仔猪的免疫系统...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防制要点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制约保育猪育成率的主要疾病,其主要病原圆环病毒2型和蓝耳病病毒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防制手段,因此防制原则必须以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或控制继发感染、增强仔猪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主。笔者根据多年兽医临床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平台 诊治 猪病 圆环病毒2型 免疫系统功能 蓝耳病病毒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1
作者 刘金铎 《养猪》 2011年第6期I0009-I0009,共1页
一例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蓝耳病混感的诊治 2010年7月,笔者在湖南湘潭服务期间,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某猪场李老板养殖母猪54头,其猪场猪群中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75千克以上大猪比较稳定,未见明显患病临床症状;而35-75千克220... 一例传染性胸膜肺炎和蓝耳病混感的诊治 2010年7月,笔者在湖南湘潭服务期间,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某猪场李老板养殖母猪54头,其猪场猪群中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75千克以上大猪比较稳定,未见明显患病临床症状;而35-75千克220头中大猪却不太平,1个月来发病死亡15头,有些猪只是一顿不吃料,过一个晚上就有可能出现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诊治 传染性胸膜肺炎 平台 发病死亡 哺乳仔猪 临床症状 蓝耳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2
作者 刘超 《养猪》 2012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2012年7—8月间,湖南湖北部分地区猪场发生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现象,根据发病情况,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平台 诊治 猪病 慢性中毒 霉菌毒素 发病情况 猪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3
作者 秦学华 《养猪》 2011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制方案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引起猪顽固性高烧,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咳嗽、气喘,可视黏膜初期充血黄染,皮肤初苍白后黄染,毛囊棕红色渗出性出血,耳部、四肢内侧和末端呈紫红斑或有小出血点等症状(江苏省...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制方案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引起猪顽固性高烧,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咳嗽、气喘,可视黏膜初期充血黄染,皮肤初苍白后黄染,毛囊棕红色渗出性出血,耳部、四肢内侧和末端呈紫红斑或有小出血点等症状(江苏省如东县农户称之为“红皮病”),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平台 诊治 综合防制 经济损失 顽固性 渗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4
作者 秦学华 《养猪》 2012年第1期134-134,共1页
如何有效防控猪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极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从立秋开始,冬春加剧,气源性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关键词 平台 诊治 猪病 病毒性传染病 猪口蹄疫 一年四季 传播途径 接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5
作者 李俊柱 《养猪》 2007年第6期86-87,共2页
1混感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方案 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是目前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上,病原体为单纯一种病毒或细菌的猪病几乎不存在,只有病毒而没有细菌或只有细菌而没有病毒的猪病也几乎不存在。近两年流行的所谓“高热病”:... 1混感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方案 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是目前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上,病原体为单纯一种病毒或细菌的猪病几乎不存在,只有病毒而没有细菌或只有细菌而没有病毒的猪病也几乎不存在。近两年流行的所谓“高热病”:确切地说也是混感综合征的一种。因此,要有效地防治猪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平台 诊治 综合防治 混合感染 综合征 病毒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6
作者 刘国栋 张立丽 陈秀红 《养猪》 2011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一起猪瘟与猪流感混合感染的成功控制案例 2011年1月,猪瘟为主的混感在山东潍坊、泰安地区一些中小规模猪场发生。一些控制措施不得当的猪场,损失较大。潍坊市昌乐红河镇某猪场体重25~45千克的外购肥育猪共217头发生猪瘟与猪流感混... 一起猪瘟与猪流感混合感染的成功控制案例 2011年1月,猪瘟为主的混感在山东潍坊、泰安地区一些中小规模猪场发生。一些控制措施不得当的猪场,损失较大。潍坊市昌乐红河镇某猪场体重25~45千克的外购肥育猪共217头发生猪瘟与猪流感混合感染,经治疗,死亡21头,治愈196头,治愈率90.3%。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治 中小规模猪场 平台 猪病 混合感染 泰安地区 猪流感 潍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7
作者 李勇 魏龙军 《养猪》 2012年第4期I0005-I0005,共1页
蓝耳病引发的防控新思路 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易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免... 蓝耳病引发的防控新思路 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易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3大危害。选择有效的防控措施解除蓝耳病造成的免疫抑制和ADE现象(抗体依赖性增强,即在低抗体水平下免疫蓝耳病苗不仅不能防蓝耳病,反而造成蓝耳病的暴发)给猪场带来经济损失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蓝耳病病毒 母猪繁殖障碍 平台 诊治 接触性传染病 免疫抑制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8
作者 刘金铎 胡昊 刘芬 《养猪》 2012年第3期I0006-I0006,共1页
一起哺乳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分析2011年7月13日,笔者应邀拜访江西宜春某猪场,该猪场2010年建场,存栏母猪80头,全部为初产母猪。通过沟通了解到最近两周产房哺乳仔猪不稳定,共有5窝63头仔猪发病,死亡58头,死亡率92%。经过笔者... 一起哺乳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分析2011年7月13日,笔者应邀拜访江西宜春某猪场,该猪场2010年建场,存栏母猪80头,全部为初产母猪。通过沟通了解到最近两周产房哺乳仔猪不稳定,共有5窝63头仔猪发病,死亡58头,死亡率92%。经过笔者诊断给出处理方案后,2011年7月21日至8月20日期间分娩的14窝仔猪共计154头,死亡8头,死亡率5%。现将本病例诊断及处理方案与各位同行及养殖朋友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仔猪 平台 诊治 猪病 初产母猪 猪伪狂犬病 死亡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得猪病诊治平台
19
作者 马红星 《养猪》 2009年第1期83-83,共1页
预防治疗高热病注意事项 这两年猪高热病频繁发生,让养猪朋友们谈‘热”色变。其实,高热病病因是多病原混合感染,加上平时用药不科学,猪发病后随意加大用药量,加速了猪只的死亡。笔者结合大量一线技术服务师的临床实践和个人经验... 预防治疗高热病注意事项 这两年猪高热病频繁发生,让养猪朋友们谈‘热”色变。其实,高热病病因是多病原混合感染,加上平时用药不科学,猪发病后随意加大用药量,加速了猪只的死亡。笔者结合大量一线技术服务师的临床实践和个人经验,谈一下预防和治疗高热病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平台 诊治 高热病 混合感染 个人经验 临床实践 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
20
作者 李兆才 刘萍 +4 位作者 李赟辉 张淮瑜 肖乾 刘春国 周继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的形成;提取分离株DNA并测序,分析16S rRNA、16-23S IGS和ompA基因序列进行种属鉴定和基因分型。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型鉴定为A型。结论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扩大了对A型菌株感染宿主范围的认识,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控技术及公共卫生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细胞培养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