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体工程的光催化含砂雾封层工程施工及尾气降解效率评价
1
作者 刘芝敏 贾霞 +4 位作者 彭佳琳 杨传栋 刘超 王晓宁 王彦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3-139,共7页
本工作基于实体工程,对具有空气净化效能的光催化含砂雾封层的施工与汽车尾气降解效率进行评价。首先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不同光触媒掺量对NO、NO_(2)降解效能的影响,确定了光触媒的最佳掺量,并对光催化含砂雾封层进行耐磨耗性能验证。... 本工作基于实体工程,对具有空气净化效能的光催化含砂雾封层的施工与汽车尾气降解效率进行评价。首先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不同光触媒掺量对NO、NO_(2)降解效能的影响,确定了光触媒的最佳掺量,并对光催化含砂雾封层进行耐磨耗性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光触媒掺量为5%时,室内实验NO和NO_(2)累积降解效率分别为50%和89%;当含砂雾封层喷涂量为500 g/m^(2)时,沥青路面的耐磨耗性能较好。通过对实体工程中光催化含砂雾封层路面的光催化效能进行实时监测,SO_(2)降解率为20%~32%,CO气体降解率为20%以下,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降解率为38%~52%,NOx气体降解率为1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_(2) 含砂雾封层 耐磨耗性能 光催化 实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nseNet121和迁移学习的拱结构损伤识别
2
作者 李杰 唐启智 +2 位作者 辛景舟 刘增武 马闻达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58,共7页
针对传统拱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存在提取特征适应性差、识别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nseNet121和迁移学习的拱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将拱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转换成时频图,并以此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样本;其次,... 针对传统拱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存在提取特征适应性差、识别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nseNet121和迁移学习的拱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将拱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转换成时频图,并以此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样本;其次,基于迁移学习策略,利用DenseNet121模型对训练集进行特征学习,通过模型优化使其性能达到最优,并作为损伤识别的模型;然后,将测试集送入训练好的最优模型中进行损伤识别;最后,通过钢管混凝土拱结构试验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对拱结构损伤程度进行精确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93.33%;与ResNet50、VGG16、AlexNet相比,该方法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2.94%、5.53%、10.53%;采用准确率、精确率、训练损失值、召回率和F_(1)值5个评价指标定量评估模型性能,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综合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结构 拱桥 损伤识别 DenseNet121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宪华 吴继囡 +2 位作者 谭旭翔 李明华 齐美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2-177,共6页
研究不同纤维对水泥基体的增强效果不仅需要考虑单一纤维增强的局限性,还应关注纤维之间混杂效应的影响。为探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工作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研究不同纤维对水泥基体的增强效果不仅需要考虑单一纤维增强的局限性,还应关注纤维之间混杂效应的影响。为探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工作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杂效应对水泥砂浆试件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单掺纤维的试验中,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的力学性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在混掺纤维的试验组中,每种纤维在各自最优掺量时展现出最佳性能,表明不同种类的纤维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微观层面的研究表明,纤维与水泥基体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显著提升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提升了其整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混杂纤维 微观结构 基本力学性能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桥段高铁与地铁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下地面振动特性实测研究
4
作者 陈娟 宋耀 +2 位作者 高广运 邱大鹏 毕俊伟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7-105,共9页
为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架桥段高铁与地铁列车共同通过时地面振动特性的变化,在常州北站附近京沪高架桥与常州地铁1号线交会处布置测点,实测高架桥段单向、双向列车通过和高铁与地铁列车相继通过产生的地面振动响应,并对比分析了不同... 为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架桥段高铁与地铁列车共同通过时地面振动特性的变化,在常州北站附近京沪高架桥与常州地铁1号线交会处布置测点,实测高架桥段单向、双向列车通过和高铁与地铁列车相继通过产生的地面振动响应,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通过工况下的地面时频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进出站列车相向运行会引起地面振动持时变长、振幅变大,沿轨道方向振动放大现象更明显,且振动放大现象主要发生在主频附近,个别频段存在振动减小现象;当地铁和高铁相继通过时,在距离轨道中心线的5.5 m范围地面振动主要由高铁作用引起,而在5.5 m范围外呈现地铁高铁共同作用引起振动放大的现象,较高铁单独作用时振级增量达18.2 dB。测试结果可为多振源共同作用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及数值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现场实测 双线列车 常州地铁 多源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自发光涂料最佳配比设计及隧道壁面敷设应用光环境模拟
5
作者 陈龙 冯小伟 +4 位作者 胡学奎 何兆益 陈瑞璞 张海红 陈宏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6-1537,共12页
为探究长余辉自发光涂料产品最佳配比及工程敷设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光学+力学综合体系共计24项性能指标,在数理统计检验基础上,联合信息熵权法IEW+灰色关联度法GRA+多准则排序法VIKOR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并对其在隧道壁面的光环境效应进行... 为探究长余辉自发光涂料产品最佳配比及工程敷设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光学+力学综合体系共计24项性能指标,在数理统计检验基础上,联合信息熵权法IEW+灰色关联度法GRA+多准则排序法VIKOR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并对其在隧道壁面的光环境效应进行场景实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1)影响色差值及磨耗质量损失等性能变化的因素,作用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荧光粉水平>填料水平>颜料水平;影响照度、亮度、荧光寿命及抗滑、黏附等性能变化的因素,作用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荧光粉水平>颜料水平>填料水平。2)基于光学体系指标评价涂料产品性能时,方案⑨最优、方案⑦和方案⑧依次次之;基于力学和综合体系指标评价涂料产品性能时,方案⑤最优、方案⑥和方案④依次次之。3)隧道壁面敷设长余辉自发光涂料时,行车区域内照度和亮度特征参数分别为敷设普通涂料的1.3~1.5倍和2.5~2.8倍,而照度和亮度在断面域内波动程度前者分别为后者类型的1.2倍和2.9倍。4)场景仿真模拟能够准确合理表征长余辉自发光涂料在隧道壁面实际敷设应用光学工况,该类型涂料产品可有效增强隧道行车光环境,但需注意断面域内光环境特征参数的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长余辉自发光涂料 光学体系性能指标 力学体系性能指标 最佳配比 隧道断面光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铜掺杂煤沥青基多孔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唐逸珺 任佳璐 +4 位作者 丁永玲 孙华东 孙鑫 杜杼桁 甘旺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3,共8页
采用煤沥青为碳源、微米级NaCl为模板剂、过渡金属盐为活化剂和金属源,经共同溶解、高温碳化、水洗,原位形成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沥青基多孔炭复合材料。利用XRD、SEM、BET、CV、阻抗、电流-时间响应曲线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 采用煤沥青为碳源、微米级NaCl为模板剂、过渡金属盐为活化剂和金属源,经共同溶解、高温碳化、水洗,原位形成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沥青基多孔炭复合材料。利用XRD、SEM、BET、CV、阻抗、电流-时间响应曲线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双金属组分和多孔炭结构的协同作用,沥青基多孔碳负载CuCo_(2)O_(4)时具有较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利于葡萄糖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其检测限为0.13μmol/L,线性范围为0.05~0.6 mmol/L,灵敏度为5.76 mA/(mM·cm^(2)),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在人体血清葡萄糖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氧化物 多孔炭 CuCo_(2)O_(4) 煤沥青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仿生涂层改性聚酯纤维及其性能影响
7
作者 杜杼桁 肖英杰 +9 位作者 徐丽丽 孙华东 庞来学 康杰分 孙鑫 甘旺 赵拓 王首珺 朱传雨 丁永玲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140,共7页
受贻贝粘附蛋白中(左旋多巴)(L-DOPA)结构的启发,采用含邻酚羟基的没食子酸(GA)作为低成本仿生改性剂与含有伯胺基的氨基硅烷(KH792)通过水解缩合反应、迈克尔加成反应和席夫碱反应共沉积在聚酯(PET)纤维表面,在PET纤维表面形成具有反... 受贻贝粘附蛋白中(左旋多巴)(L-DOPA)结构的启发,采用含邻酚羟基的没食子酸(GA)作为低成本仿生改性剂与含有伯胺基的氨基硅烷(KH792)通过水解缩合反应、迈克尔加成反应和席夫碱反应共沉积在聚酯(PET)纤维表面,在PET纤维表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的功能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吸油率,质量损失,力学性能等对改性后纤维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GA/KH792聚合共沉积于纤维表面,形成了具有高表面能的聚合物微纳糙化形貌。改性后PET纤维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表面润湿性得到提高,当GA和KH792的添加量为1∶1时,制备的G/K-PET-2纤维的接触角为128.71°,其吸油率、接触角、表面能相较于PET纤维,分别提高了66.3%、15.9%和76.4%;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力分别提高了13.7%、1.9%和6.9%。该方法可有效实现PET纤维表面的功能活化,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积 KH792 没食子酸 聚酯纤维 自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安红山 黑鑫 +1 位作者 吴继囡 齐美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9-241,共3页
本研究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玄武岩纤维,探讨了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纤维掺量。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掺入玄武岩纤维可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 本研究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玄武岩纤维,探讨了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纤维掺量。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掺入玄武岩纤维可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本实验中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2%,该掺量下7 d和28 d抗压强度提升率分别为18.7%和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混凝土 抗压强度 纤维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硼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菲菲 绳仁龙 刘小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58,共4页
B_(2)O_(3)作为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在加氢脱硫(HDS)和氧化脱氢(ODH)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在HDS领域,B_(2)O_(3)通过与金属的协同作用,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在ODH领域,B_(2)O_(3)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催化活性,且在非金属材料的协同作用下... B_(2)O_(3)作为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在加氢脱硫(HDS)和氧化脱氢(ODH)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在HDS领域,B_(2)O_(3)通过与金属的协同作用,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在ODH领域,B_(2)O_(3)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催化活性,且在非金属材料的协同作用下提高催化剂对丙稀的选择性,不仅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还能通过纳米化方法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表面活性。B_(2)O_(3)的优异性能在高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提倡友好型能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硼 催化 加氢脱硫 氧化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混凝土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世贤 王学勇 +3 位作者 胡琳琳 李晓帆 王琳 张永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7-600,共4页
文章概述了清水混凝土建筑在我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所暴露的问题,阐述建筑端需求主导清水混凝土性能改良的观点,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清水混凝土性能发展的几个方向。文章提出了解决清水混凝土建筑现存问题... 文章概述了清水混凝土建筑在我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所暴露的问题,阐述建筑端需求主导清水混凝土性能改良的观点,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清水混凝土性能发展的几个方向。文章提出了解决清水混凝土建筑现存问题的对策,以期引导清水混凝土充分发挥性能优势,满足建筑端生态、美学、技术等需求,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建筑端需求 应用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在工程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娜 王日升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8,78,共11页
批判性思维是人们综合运用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及其它相关技能对观点、判断、命题、论证及方案等一阶思维进行二阶评估的复合型思维工具。当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意识淡薄、专业兴趣不浓、创新能力缺乏及实践能力不强等... 批判性思维是人们综合运用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及其它相关技能对观点、判断、命题、论证及方案等一阶思维进行二阶评估的复合型思维工具。当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意识淡薄、专业兴趣不浓、创新能力缺乏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都与批判性思维在工程教育中的缺失有关。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工程教育重塑教学目标,回归教育本质;有助于改革工程教育内容,实现思维工具与专业知识间的深层结构性融合,建立发展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观;有助于促进工程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从工程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入手,实现批判性思维工具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信息通晓与分辨、问题提出与剖析、风险识别与处理、方案论证与完善等核心能力,从而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评估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诱导自愈合沥青混凝土研究综述:一种可持续路面材料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素芬 宋泽轩 +2 位作者 张文辉 黄智德 韩宝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22,共12页
热诱导技术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自愈合效率,改善路面的抗疲劳性能,延长其服役寿命并降低其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而减少沥青混凝土生产和使用所产生的环境足迹(特别是碳足迹)。基于此,对沥青混凝土的电磁感应、微波和射线热诱导自愈合性能... 热诱导技术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自愈合效率,改善路面的抗疲劳性能,延长其服役寿命并降低其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而减少沥青混凝土生产和使用所产生的环境足迹(特别是碳足迹)。基于此,对沥青混凝土的电磁感应、微波和射线热诱导自愈合性能及其机理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沥青混凝土热诱导自愈合面临的主要难题和应用前景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低碳及可持续路面提供支持。综述分析表明,调控并利用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敏感性,分阶段实现裂缝界面沥青的流动与扩散是实现热诱导自愈合的关键;纤维状功能填料可使沥青混凝土在短时间产生高的热诱导自愈合效率,粒料类功能填料在长时加热后可赋予沥青混凝土高效自愈合性能;高导电和导热性功能填料对于电磁感应热诱导自愈合是不可缺少的;微波热诱导对沥青混凝土中的矿料进行加热,加入高导热和吸波性能功能填料均可改善其微波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加热及自愈合效率;射线热诱导自愈合冷却过程快,不利于发挥降温过程的自愈合效果。在满足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低成本、低碳、高效以及操作安全是热诱导的应用基础,基于热诱导技术开发出智能、可自动响应、可持续的沥青混凝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自愈合 电磁感应热诱导 微波热诱导 射线热诱导 功能填料 沥青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双轴疲劳性能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安然 王有志 +1 位作者 王希岗 徐刚年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为精确评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性能,以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为背景,建立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U肋、横隔板交叉连接部位焊缝的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体系的双轴疲劳问题进行研... 为精确评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性能,以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为背景,建立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U肋、横隔板交叉连接部位焊缝的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体系的双轴疲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体系的双轴疲劳特性,并进行其构造细节疲劳寿命评估。结果表明:弧形切口起焊点的疲劳裂纹萌生位置在横隔板下方焊趾处,经历裂纹萌生、裂纹稳定扩展和裂纹失效3个阶段,最终失效阶段裂纹形式为Ⅱ型裂纹主导的Ⅰ-Ⅱ型复合裂纹,此为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失效模式;顶板焊缝焊趾及弧形切口起焊点焊趾处于双轴应力状态,面内剪切结构应力幅对疲劳应力的影响显著,按单轴疲劳应力进行寿命预测误差较大,按单轴疲劳应力状态对结构进行疲劳寿命设计偏于不安全;基于组合等效结构应力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各焊接细节计算得到的最大值下的疲劳裂纹起裂位置均与试验结果一致,按双轴疲劳应力预测疲劳寿命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疲劳寿命评价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等效结构应力法 双轴应力 疲劳性能 有限元法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力 朱洪洲 +1 位作者 陈瑞璞 徐艳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5-1319,1324,共6页
为评价固废磷石膏作为沥青改性剂的可能性,对磷石膏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评价。分别将不同掺量的磷石膏加入到70#基质沥青中,以制备磷石膏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的温度扫描、频率扫描、多重应力蠕变模式测试磷石膏改性沥青... 为评价固废磷石膏作为沥青改性剂的可能性,对磷石膏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评价。分别将不同掺量的磷石膏加入到70#基质沥青中,以制备磷石膏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的温度扫描、频率扫描、多重应力蠕变模式测试磷石膏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并基于Sigmoidal方程建立流变主曲线,通过弯曲梁流变仪评价磷石膏改性沥青低温抗裂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的加入,磷石膏改性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提高并高于70#基质沥青,相位角(δ)差距不大,Shenoy车辙参数[G^(*)/(1-1/sinδtanδ)]明显提高;磷石膏的掺入能提高沥青在0.1,3.2 kPa的蠕变恢复率,并且降低在0.1,3.2 kPa的不可恢复柔量。添加磷石膏会增强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同时会略微降低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但是不会影响PG低温分级中的设计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改性沥青 DSR实验 Shenoy车辙参数 MSCR实验 低温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键的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艳玲 周强 +4 位作者 罗清元 郑新蕾 唐茜 李璇 张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48-561,共14页
自修复材料的应用已逐渐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关于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对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作用机理及分类进行介绍,并根据分类对近年来关于动态共价键型、动态非共价键型和两者协同... 自修复材料的应用已逐渐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关于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对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作用机理及分类进行介绍,并根据分类对近年来关于动态共价键型、动态非共价键型和两者协同动态键型的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进行详细调研。最后,针对目前动态键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展望和将要面临的一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聚氨酯 作用机理 动态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结构界面剪切机理及细观行为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永明 郭聚坤 +3 位作者 王瑞 左珅 李晋 魏道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196,共11页
【目的】粗糙度和粒径是影响砂土地基桩侧摩阻力的关键因素,探究其对界面宏观力学特性和细观剪切机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改进的直剪设备,研究了考虑结构物表面纹理宽度与颗粒粒径影响的钢-砂界面宏观剪切性状和内在变化机... 【目的】粗糙度和粒径是影响砂土地基桩侧摩阻力的关键因素,探究其对界面宏观力学特性和细观剪切机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改进的直剪设备,研究了考虑结构物表面纹理宽度与颗粒粒径影响的钢-砂界面宏观剪切性状和内在变化机理,借助PFC软件研究了界面细观行为演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细砂和中砂粒组的界面峰值剪切应力随纹理宽度增大而增加,粗砂粒组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纹理宽度与砂粒径的不同相对尺寸关系下,界面剪切机理与砂-砂剪切、颗粒-纹理嵌锁作用及纹理棱角阻碍作用密切相关;光滑界面的摩擦角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粗糙界面的摩擦角基本与粒径成正比例关系;配位数和受界面剪切影响的颗粒范围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粒径较大的砂颗粒在试验中后期的界面处出现力链断裂现象。【结论】纹理的设计能够显著提升界面抗剪强度,具有粗糙纹理的桩表面更有利于中、粗砂地基桩基承载力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纹理 剪切机理 细观行为 力学性能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荷载下软土地基振动与塑性变形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颖波 张继严 +3 位作者 毕俊伟 高广运 徐晨晓 李燕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15-4627,共13页
为明确高铁运行引起的软土地基塑性变形特性,将高铁动荷载下地基振动小应变问题视为材料非线性问题,视地基土体为弹塑性介质,基于2.5维有限元法、后向欧拉积分算法和一致切线刚度法,推导列车-轨道-弹塑性软土地基振动变形的2.5维有限元... 为明确高铁运行引起的软土地基塑性变形特性,将高铁动荷载下地基振动小应变问题视为材料非线性问题,视地基土体为弹塑性介质,基于2.5维有限元法、后向欧拉积分算法和一致切线刚度法,推导列车-轨道-弹塑性软土地基振动变形的2.5维有限元计算方法。以上海典型软土地基为例,研究轨道平滑的准静态列车荷载和考虑轨道不平顺的修正列车荷载引起的地基振动与塑性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列车荷载引起的最大振动位移均出现在轨道下方地表处,振动位移沿地表和深度的衰减速率随车速提高逐渐提高。相较于准静态列车荷载,当车速为200 km/h时,轨道不平顺对振动位移的影响可忽略;当车速接近或超过临界速度时,修正列车荷载下软土地基中的振动波叠加干涉现象更为强烈,且振动位移显著增大,轨道不平顺的影响显著。两类列车荷载下地基土体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距轨道中心水平4.0 m、深度2.0 m以内,存在下沉和隆起的塑性变形区,轨道不平顺引起塑性变形增大数倍。软土地基的振动位移和塑性变形在准静态荷载下由类共振条件控制,而在修正列车荷载下受轨道不平顺激励力和移动轮轴力产生的振动波叠加效应影响显著,由类共振条件和轨道不平顺激励力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变形 高速铁路 软土地基 弹塑性 2.5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都伟 张明欣 +4 位作者 王彦敏 宋淑琴 刘芝敏 王晓宁 刘小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0-294,共5页
路面基层建造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天然石料,这会给环境资源带来较大负担。而沥青路面每年的养护修补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为缓解基层建造过程中对天然石料的消耗,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废旧料替代部分天然石料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 路面基层建造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天然石料,这会给环境资源带来较大负担。而沥青路面每年的养护修补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为缓解基层建造过程中对天然石料的消耗,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废旧料替代部分天然石料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与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含有老化沥青的废旧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的寿命;但是当前废旧料在基层中的推广应用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掺入方式以及掺量仍有较大争议,未经处理无法直接用于基层等。基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特性及分类、废旧沥青混合料掺入对水泥稳定基层击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州承载比、劈裂性能等路用性能的影响以及RAP最佳掺量分析,并展望了RAP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沥青混合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基本特性 路用性能 最佳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空间数据的复杂场景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保兴 王兵 +2 位作者 张航钒 马登月 刘喜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城市三维模型已经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快速、精确地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满足城市精细规划和管理的需求,本文围绕快速、合理、准确地构建真三维模型这一主线,以城市地形和地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由地形到地物、... 城市三维模型已经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快速、精确地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满足城市精细规划和管理的需求,本文围绕快速、合理、准确地构建真三维模型这一主线,以城市地形和地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由地形到地物、由概略到精细的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方案,实现了城市基础地形、建筑物和其他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并基于Skyline平台对提出的建模思路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形成了完整的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空间数据 数据转换 融合建模 点云数据 倾斜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低碳乡村研究演进脉络与趋势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嘉琪 石忆邵 曹向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相关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低碳乡村的研究区域时空分布格局,识别低碳乡村研究演进和热点趋势,结论如下:①全球范围内乡村碳排放研究时间连续、跨度大,发达国家起步先于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以... 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相关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低碳乡村的研究区域时空分布格局,识别低碳乡村研究演进和热点趋势,结论如下:①全球范围内乡村碳排放研究时间连续、跨度大,发达国家起步先于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以中美为两极的地理分异特征;②乡村碳排放围绕环境生态科学与农学等多学科交叉,呈现主题拓展与量化模型精度提升并进趋势;③乡村碳排放的五大研究主题为耕作方式、生物燃料与土地利用变化、农业—食物—环境系统、可持续饮食和乡村温室气体的测算与产业管理;④中国存在重乡村旅游、轻饮食结构及温室气体测算中内涵界定范围局限且精细度低等问题。基于上述结论,结合我国“一带一路”、乡村转型和乡村振兴等政策,从乡村碳排放跨区域协调、碳税与环境税的试点实践、乡村产业智能化管理体系构建、国民饮食结构调整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低碳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碳排放 知识图谱 时空分布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