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阴阳离子染料对的光捕获体系构建及其在光催化CDC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胡金辉 蔡亭伟 +2 位作者 王照朋 何瑾馨 赵强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针对荧光素类染料单独使用中存在光响应范围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利用离子染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构建阴阳离子染料对光捕获体系,探究光捕获体系对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染料间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可形成稳定的光捕获体系,以阴、阳离子染料玫瑰红(RB)和吖啶橙(AO)为受体和供体构建了光捕获体系“D_(AO)^(+)A_(RB)^(-)”(浓度为2×10^(-5)mol/L),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可达72%。光捕获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可有效拓宽光响应范围、提高受体光催化性能,“D_(AO)^(+)A_(RB)^(-)”体系对CDC反应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是以RB为催化剂时的1.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光捕获体系 离子染料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免水洗染色及印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素梅 付政 +2 位作者 何颖婷 关玉 付少海 《服装学报》 2022年第5期390-398,共9页
通过文献调查法,介绍了国内外涤纶织物免水洗染色及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及印花、改性黏合剂印花、微胶囊染色、原位矿化染色和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效果以及实际染色生产中的优缺点和可... 通过文献调查法,介绍了国内外涤纶织物免水洗染色及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及印花、改性黏合剂印花、微胶囊染色、原位矿化染色和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效果以及实际染色生产中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研究认为,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及印花技术较为成熟,且已在工业化生产中使用,是现阶段最有可能实现免水洗染色的技术。通过减少助剂用量、改善黏合剂性能,可以获得浮色少、色牢度高、无需还原清洗的涤纶染色印花织物,实现涤纶的连续式少水及免水洗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涤纶织物 免水洗 染色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均相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在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照朋 蔡亭伟 +2 位作者 胡金辉 何瑾馨 赵强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温敏聚合物材料P(MMA-co-VBC x%)。通过接枝反应将玫瑰红(RB)引入到P(MMA-co-VBC x%)中,得到上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准均相聚合...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温敏聚合物材料P(MMA-co-VBC x%)。通过接枝反应将玫瑰红(RB)引入到P(MMA-co-VBC x%)中,得到上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准均相聚合物催化剂P(MMA-co-VBC x%)-RB y%。使用1H NMR、FTIR和GPC表征了P(MMA-co-VBC x%)和P(MMA-co-VBC x%)-RB y%的结构,分析了温敏材料和准均相催化剂的UCST行为,并以N-芳基四氢异喹啉(THIQ)和硝基甲烷(NM)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为模型,研究了准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回用性能。结果表明,P(MMA-co-VBC x%)的T cp(浊点)随VBC含量增加而下降,准均相催化剂P(MMA-co-VBC x%)-RB y%的T cp随RB含量增加而下降,在乙醇-水体积比为4∶1时,两类聚合物的响应温度位于40~60℃;P(MMA-co-VBC x%)-RB y%具有较好的溶解-析出性能,溶解-析出循环5次时,回收率>90%;在催化THIQ和NM的反应中,P(MMA-co-VBC x%)-RB y%的催化活性与均相催化剂RB相当,且适用于其他衍生物的反应,降温可回收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ST型聚合物 可见光光催化 玫瑰红(RB)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海泡石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保温隔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叶蕾 续通 +1 位作者 毛志平 徐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以海泡石为基质,聚乙烯醇为有机增强相,硅烷偶联剂KH-560和聚乙烯亚胺为交联剂,经冷冻干燥制备了具有优异保温隔热性能的柔性海泡石基气凝胶。其导热系数低至0.0374W/(m·K),轴向在经过80%的压缩形变后能达到100%回弹,径向在经过50... 以海泡石为基质,聚乙烯醇为有机增强相,硅烷偶联剂KH-560和聚乙烯亚胺为交联剂,经冷冻干燥制备了具有优异保温隔热性能的柔性海泡石基气凝胶。其导热系数低至0.0374W/(m·K),轴向在经过80%的压缩形变后能达到100%回弹,径向在经过50%的压缩形变后也能达到100%回弹。该气凝胶有望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应用于建筑、隔热帐篷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基气凝胶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保温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在针织泡泡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高峰 王滕 +1 位作者 王英强 刘东榕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9,共3页
针织泡泡布以其轻薄时尚、凉爽透气的特点,成为夏季女装的热门面料,而石墨烯具有优良的远红外、抑菌、吸湿速干和防紫外线性能,将石墨烯添加到针织泡泡布中,能够赋予织物更加健康、舒适的穿着体验。通过探究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混纺... 针织泡泡布以其轻薄时尚、凉爽透气的特点,成为夏季女装的热门面料,而石墨烯具有优良的远红外、抑菌、吸湿速干和防紫外线性能,将石墨烯添加到针织泡泡布中,能够赋予织物更加健康、舒适的穿着体验。通过探究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混纺纱线和T400长丝生产针织泡泡布的工艺,并与同规格棉纱线和T400长丝制成的针织泡泡布进行对比,对两款面料的安全、物理、远红外、抑菌、吸湿速干和防紫外线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发现石墨烯改性面料具备上述功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针织泡泡布 远红外 抑菌性 吸湿速干 防紫外线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三联吡啶配合物活化高碘酸盐体系构建及其对染色废水的催化降解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守营 黄启超 +4 位作者 张开封 张琳萍 钟毅 徐红 毛志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为开发新型、高效的染色废水处理方法,通过铁-三联吡啶(Fe^(Ⅲ)(tpy)C_(l3))配合物活化高碘酸盐(PI)构建了Fe^(Ⅲ)(tpy)C_(l3)/PI催化氧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酸性红1(AR1)作为染色废水模型污染物测试了该体系的催化降解性能,并通过... 为开发新型、高效的染色废水处理方法,通过铁-三联吡啶(Fe^(Ⅲ)(tpy)C_(l3))配合物活化高碘酸盐(PI)构建了Fe^(Ⅲ)(tpy)C_(l3)/PI催化氧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酸性红1(AR1)作为染色废水模型污染物测试了该体系的催化降解性能,并通过捕获和探针实验研究了Fe^(Ⅲ)(tpy)C_(l3)配合物活化PI降解酸性红1的机制。结果表明:Fe^(Ⅲ)(tpy)C_(l3)配合物能够高效活化PI实现酸性红1的快速降解,15 min内对AR1的去除率高达98%;Fe^(Ⅲ)(tpy)C_(l3)/PI体系对酸性红1的降解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同时酸性红1的降解速率常数随Fe^(Ⅲ)(tpy)C_(l3)配合物和PI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在Fe^(Ⅲ)(tpy)C_(l3)/PI体系中包含超氧自由基、单线态氧以及高价铁,这些活性物质共同促进酸性红1的降解;该体系不仅对多种有机物的降解表现出普适性,同时催化降解过程不受溶液pH值以及常见无机盐离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高碘酸盐 染色废水 降解 催化机制 废水处理 铁-三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ST型玫瑰红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合成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宝强 蔡亭伟 +1 位作者 王照朋 赵强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86-2091,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合成了聚合物P(MMA-x DMC)(x为DMC的含量,以MMA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通过P(MMA-x DMC)对玫瑰红(RB)的吸附作用,制得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RB催化剂[P(MMA-x DMC)-RB...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合成了聚合物P(MMA-x DMC)(x为DMC的含量,以MMA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通过P(MMA-x DMC)对玫瑰红(RB)的吸附作用,制得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型RB催化剂[P(MMA-x DMC)-RB]。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UCST以及P(MMA-x DMC)-RB在溶液中溶解再析出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P(MMA-x DMC)-RB催化N-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与硝基甲烷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x为0.5%~2.0%时,产物的UCST在37~42℃,P(MMA-1%DMC)-RB经过4次溶解-沉淀实验后,溶解再析出百分率达第一次的93%以上;在N-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和硝基甲烷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中,P(MMA-1%DMC)-RB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常规RB相当。在反应温度为45℃、白色1 W LED光源下反应8 h,产物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收率在80%以上。该UCST型RB催化剂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循环使用8次后,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收率降为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UCST聚合物 玫瑰红 光催化反应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碳化钛材料修饰的功能棉针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8
作者 葛佳慧 毛志平 +3 位作者 张琳萍 钟毅 隋晓锋 徐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为拓展二维碳化钛材料在棉针织物中的应用,制备具有一定耐水洗性能的导电棉针织物,首先利用LiF/HCl混合溶液刻蚀前驱体钛碳化铝获得二维碳化钛导电材料(Ti_(3)C_(2)T_(x)),再对棉针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使Ti_(3)C_(2)T_(x)通过静电作... 为拓展二维碳化钛材料在棉针织物中的应用,制备具有一定耐水洗性能的导电棉针织物,首先利用LiF/HCl混合溶液刻蚀前驱体钛碳化铝获得二维碳化钛导电材料(Ti_(3)C_(2)T_(x)),再对棉针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使Ti_(3)C_(2)T_(x)通过静电作用附着到阳离子化的棉针织物表面,得到导电棉针织物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棉针织物在阳离子化改性前后以及负载Ti_(3)C_(2)T_(x)前后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通过RTS-9型四探针测试导电棉针织物的表面电阻,对棉针织物阳离子化改性工艺及Ti_(3)C_(2)T_(x)在阳离子化棉针织物表面的负载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棉针织物阳离子化改性的最佳工艺:阳离子改性剂用量为10%(o.w.f),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10 g/L,获得Ti_(3)C_(2)T_(x)在阳离子化棉针织物表面的最佳负载条件(超声波处理60 min)。在优化条件下,负载Ti_(3)C_(2)T_(x)的阳离子化改性棉针织物表面电阻可低至84.5Ω/□,经20次水洗后,导电棉针织物的表面电阻由84.5Ω/□上升至95.6Ω/□,仍在100Ω/□以下,可满足导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碳化钛材料 阳离子改性 导电织物 耐水洗性能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牢度酸性染料对锦氨织物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薛孟芳 张京彬 +3 位作者 武飞 张子超 王翊 宁慧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33,共4页
针对锦纶织物中深色染色时,采用常规弱酸性染料染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较差,中性染料染色织物的鲜艳度较差的问题,测试了高牢度酸性染料(昂高S系列耐缩绒型酸性染料)对锦氨织物的染色效果。该系列染料适宜的染色参数为:染液pH 4,浴比1∶10... 针对锦纶织物中深色染色时,采用常规弱酸性染料染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较差,中性染料染色织物的鲜艳度较差的问题,测试了高牢度酸性染料(昂高S系列耐缩绒型酸性染料)对锦氨织物的染色效果。该系列染料适宜的染色参数为:染液pH 4,浴比1∶10,染色温度98℃,Levegal FTSK02匀染剂质量浓度0.5 g/L。当染料质量分数低于2%时,染色提升力较好,在2%时织物的K/S值均达18以上,染深性整体高于常规弱酸型染料。耐缩绒型酸性染料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明显优于常规弱酸性染料染样,前者比后者高0.5~2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染 酸性染料 耐缩绒型染料 高水洗牢度 聚酰胺6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纶6织物的染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孟芳 张京彬 +2 位作者 武飞 宁慧 徐景琦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32,共5页
锦纶6织物采用酸性和中性染料染色时,由于初染率高、上染速率快,易出现染色不匀的问题。试验选用弱酸性染料尼龙费林系列和中性染料依素伦NHF-S系列对其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温度、醋酸用量、保温时间、匀染剂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出... 锦纶6织物采用酸性和中性染料染色时,由于初染率高、上染速率快,易出现染色不匀的问题。试验选用弱酸性染料尼龙费林系列和中性染料依素伦NHF-S系列对其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温度、醋酸用量、保温时间、匀染剂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优的染色参数为:醋酸0.3 g/L,匀染剂0.5 g/L,98℃保温40 min。通过试验发现引起染色不匀的主要原因是染色时过早加入醋酸,染料被提前吸尽,以及染色温度对上染速率影响较大,因此可通过降低升温速率并在染色中途添加醋酸的方式延缓锦纶6初染时的上染速率。优化后的染色工艺为:常温入染,以0.5~1℃/min升温至70℃,在70~80℃温度区间内缓慢加入醋酸调节染液pH,以1℃/min升温至98℃,保温40 min。染色织物的耐日晒色牢度均为4级,耐皂洗色牢度均在3~4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酸性染料 中性染料 上染曲线 升温速率 聚酰胺6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