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细菌HX-6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黄倩 崔瑞瑞 +2 位作者 王德瑞 衣悦涛 冯大伟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1,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生防细菌HX-6菌株对植物病原细菌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评估HX-6发酵液及其无细胞上清液(CFS)对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微量稀释肉... 本研究探讨了生防细菌HX-6菌株对植物病原细菌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评估HX-6发酵液及其无细胞上清液(CFS)对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微量稀释肉汤法测定了CF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 rRNA和gyrA基因测序对HX-6菌株进行鉴定;利用检测性培养基评估其促生能力相关功能;此外,通过OD600nm值、电导率、核酸泄漏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进一步评估CFS对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HX-6菌株发酵液和CFS对青枯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为3.03 cm,CFS的抑制率达到70.48%,MIC和MBC分别为12.5%和50.0%。HX-6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并具备产吲哚-3-乙酸、铁载体、生物膜和溶解磷酸盐等功能。此外,CFS显著抑制了青枯病菌的活性,并破坏其细胞完整性。通过OD_(600nm)值、电导率、核酸泄漏情况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效果。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CFS对青枯病菌完整性造成了严重损伤。研究表明HX-6菌株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可能成为新型青枯病生物防治剂,值得在农业应用中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茄科雷尔氏菌 生物防治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特征和通道注意力的脑肿瘤分类算法
2
作者 于知恒 李翔 +1 位作者 刘全金 魏本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616,共7页
针对脑肿瘤MRI图像的自动分类,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和通道注意力的脑肿瘤分类算法。采用双分支的网络结构,由特征图尺寸对齐模块、混合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模块组成。在混合特征提取模块中,利用多尺度特征提取子模块提取脑肿瘤图像中的... 针对脑肿瘤MRI图像的自动分类,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和通道注意力的脑肿瘤分类算法。采用双分支的网络结构,由特征图尺寸对齐模块、混合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模块组成。在混合特征提取模块中,利用多尺度特征提取子模块提取脑肿瘤图像中的局部细粒度特征信息,通过通道注意力机制,从通道角度建模多尺度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使用全局特征提取子模块建立肿瘤的全局相关性,强化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在Kaggle公开脑肿瘤数据集准确率达到98.13%,表明该模型可以提高脑肿瘤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图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多尺度特征 通道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海潇 侯建 +1 位作者 刘启峰 侯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6,I0011,共7页
黄芪是扶正补气的中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和皂苷类等,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病毒作用突出。黄芪抗病毒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直接杀灭病毒、阻滞病毒对细胞... 黄芪是扶正补气的中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和皂苷类等,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病毒作用突出。黄芪抗病毒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直接杀灭病毒、阻滞病毒对细胞的吸附穿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释放、抑制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与表达,还可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先天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等。黄芪抗病毒具有安全、低毒、高效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总结了黄芪抗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其开发利用及其中药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病毒 免疫调节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花紫珠提取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及机制探究
4
作者 苏小玉 陈岩 侯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5-1095,共11页
本研究以裸花紫珠(Callicarpae Nudiflorae Folium,CNF)的水提取物(CNF water extract,WCNF)和醇提取物(CNF ethanol extract,ECNF)作用于HepG2.2.15细胞,体外评价CNF提取物对HBV的抑制作用,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CNF抗HBV的潜在作用... 本研究以裸花紫珠(Callicarpae Nudiflorae Folium,CNF)的水提取物(CNF water extract,WCNF)和醇提取物(CNF ethanol extract,ECNF)作用于HepG2.2.15细胞,体外评价CNF提取物对HBV的抑制作用,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CNF抗HBV的潜在作用机制。体外实验采用CCK-8法测定CNF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法测定HBV DNA及关键靶点基因表达量。通过文献调研、TCMSP数据库检索CNF化学成分、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HBV相关靶点开展网络药理学研究;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学分析,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CNF抗HBV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分析,并通过RT-PCR实验对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体外实验结果表明CNF水醇提取物均可抑制HbeAg和HBsAg的分泌量,抑制HBV DNA的复制水平,并且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地强于醇提物。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熊果酸、槲皮素、木犀草素、咖啡酸等化合物为CNF抗HBV的关键活性成分,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TP53)、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热休克蛋白90Alpha家族A类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alpha family class A member 1,HSP90AA1)为核心靶点,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信号通路。此外,实验结果显示CNF提取物可抑制HBV关键基因IL-6、TNF及HSP90AA1表达并提高TP5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上研究揭示了CNF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HBV的作用。后续将以本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对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CNF抗HBV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抗乙型肝炎病毒 HEPG2.2.15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Orbitrap-MS、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裸花紫珠抗H1N1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颖 邵骏菁 +3 位作者 许金珂 陈岩 田景振 侯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92,共14页
本实验首先对裸花紫珠的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的萃取部位,然后对各部位进行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H1N1)活性筛选,确定裸花紫珠乙酸乙酯萃取部位(EACN)具有较好的体外抗H1N1的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UPLC-... 本实验首先对裸花紫珠的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的萃取部位,然后对各部位进行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H1N1)活性筛选,确定裸花紫珠乙酸乙酯萃取部位(EACN)具有较好的体外抗H1N1的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对EACN进行定性分析。基于定性分析的结果,进一步使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评估药物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最后使用H1N1感染BALB/c小鼠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各个萃取部位中,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H1N1效果最佳,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1μg/mL,半数细胞毒浓度(CC_(50))为859.4μg/mL,选择指数(SI,CC_(50)/IC_(50))为16.85。从EACN中鉴定出34种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和EACN抗H1N1相关的药物靶点67个,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491个,与抗H1N1相关的通路147个。H1N1感染BALB/c小鼠实验结果发现,EACN能改善H1N1感染引起的体重降低和肺指数的增加,降低小鼠肺组织的病毒载量,减轻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降低外周血血清中TNF-α、IFN-γ、IL-1β水平。实验结果提示EACN可能从直接抑制病毒、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等多个途径发挥抗H1N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H1N1 UPLC-Q-Exactive-Orbitrap-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苦味呈现机制、掩味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赵祥君 秦焕云 +2 位作者 邵冰梅 闫蓓蓓 侯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6,共7页
中药的口感是制约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中药制剂处方设计时的重要考察因素,而苦味中药在现有的中药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改善中药及其制剂的苦味,从而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对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药苦味的... 中药的口感是制约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中药制剂处方设计时的重要考察因素,而苦味中药在现有的中药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改善中药及其制剂的苦味,从而使患者更易于接受,对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药苦味的呈现机制、掩味技术以及苦味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为找到适合中药制剂的味道掩蔽技术及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便于中药制剂临床推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苦味 呈现机制 掩味技术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不同靶点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侯荟颖 陈兆宇 +3 位作者 陈子诺 朱慕蓉 崔清华 杜瑞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6-1719,共4页
目的探究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及组方中的16种单味药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及复制靶点的抑制活性。方法利用SARS-CoV-2 S蛋白、PL蛋白酶、3CL蛋白酶体外筛选模型对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及组方中的16种单味药进行抗新冠病毒活性探究... 目的探究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及组方中的16种单味药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及复制靶点的抑制活性。方法利用SARS-CoV-2 S蛋白、PL蛋白酶、3CL蛋白酶体外筛选模型对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及组方中的16种单味药进行抗新冠病毒活性探究,并分析活性组分的量效关系。结果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3CL蛋白酶、PL蛋白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8.42、27.97 mg/mL,但对S靶点无抑制活性。组方中板蓝根、桔梗表现出较好的S靶点抑制效果,SI分别为11.25、18.97;另有部分单味药对3CL蛋白酶和PL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及组方中的多种单味药对SARS-CoV-2的多个靶点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S蛋白 3CL蛋白酶 PL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增注意力的微表情识别方法
8
作者 战子为 孙兆才 +1 位作者 李翔 吴镇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4,I0011,共10页
微表情是个体无意识发生的表情变化,能够反映人们潜在的情绪和内心状态.微表情发生时动作强度低且涉及面部范围小,导致在微表情识别过程中存在着提取特征不充分、定位有效特征不准确的问题,影响识别精度.构建一种递增注意力多尺度卷积网... 微表情是个体无意识发生的表情变化,能够反映人们潜在的情绪和内心状态.微表情发生时动作强度低且涉及面部范围小,导致在微表情识别过程中存在着提取特征不充分、定位有效特征不准确的问题,影响识别精度.构建一种递增注意力多尺度卷积网络,该网络融合了多尺度卷积模块和递增注意力模块.利用多尺度卷积模块学习不同感受野下的细粒度特征,提取丰富的细节特征,同时设计一种递增注意力模块,通过多个注意力图间的特征共享与增强,准确定位面部运动区域,稳健提取微表情图像中的运动特征.所提网络在数据集SMIC、CASMEII及SAMM上进行实验,准确率分别达到0.826、0.880和0.787,F1值分别达到0.817、0.864和0.761.研究结果可为谎言检测、心理健康早期筛查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微表情识别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卷积 谎言检测 心理健康早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黄精酒对银屑病样小鼠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赵祥君 崔俊丽 +2 位作者 刘子熙 苏海潇 侯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研究经方黄精酒对银屑病样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5%咪喹莫特(IMQ)乳膏构建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考察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经方黄精酒低剂量组(5 mL/(kg·d))、中剂量组(10 mL/(kg·d))、高剂量组(20 mL/(kg·d))、... 研究经方黄精酒对银屑病样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5%咪喹莫特(IMQ)乳膏构建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考察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经方黄精酒低剂量组(5 mL/(kg·d))、中剂量组(10 mL/(kg·d))、高剂量组(20 mL/(kg·d))、黄酒组(20 mL/(kg·d))、水提液组(20 mL/(kg·d))对银屑病样小鼠病样皮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经方黄精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下降及脾肿大表现均得到有效缓解;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经方黄精酒组小鼠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真皮层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皮损区域有所改善,且剂量越高其改善效果越明显;经方黄精酒低、中、高剂量组IL-17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均显著提升(P<0.05);经方黄精酒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升(P<0.01),而低、中剂量组活性未显著改变(P>0.05)。综合来看,经方黄精酒高剂量组(20 mL/(kg·d))对由咪喹莫特所致银屑病样小鼠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黄精酒 银屑病 作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轻量化膀胱癌MRI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娜 张永寿 +3 位作者 李翔 丛金玉 李徐周 魏本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5,共7页
膀胱癌MRI图像存在肿瘤边界不清晰、肿瘤区域较小、肿瘤分布不连续等问题,现有的分割算法参数量庞大,计算复杂,且分割精度有待提高。因此,设计了一种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轻量化膀胱癌分割算法(pyramidal convolution lightweight network,P... 膀胱癌MRI图像存在肿瘤边界不清晰、肿瘤区域较小、肿瘤分布不连续等问题,现有的分割算法参数量庞大,计算复杂,且分割精度有待提高。因此,设计了一种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轻量化膀胱癌分割算法(pyramidal convolution lightweight network,PylNet),该算法在编码阶段设计的多尺度语义特征提取模块可提取不同尺度的肿瘤区域信息,确保对微小肿瘤信息提取的可靠性和全面性;在解码阶段设计的融合模块可以在保证分割精度的同时,极大地减少算法参数量和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FCN8s、DeepLabV3+、U-Net等算法,PylNet算法分割精度有一定的提高,Dice系数达88.40%,参数量是FCN8s的1/13,可实现对膀胱MRI的快速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RI 轻量化 多尺度 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麝香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伟 田旭 +4 位作者 赵衍刚 房天赫 刘兰玲 王媛 韩冰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87-3997,共11页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麝香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借助TCMID及上海化学专用数据库检索麝香有效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成分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靶...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麝香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借助TCMID及上海化学专用数据库检索麝香有效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成分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 V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建立MCAO/R大鼠模型,灌胃麝香及麝香酮治疗后mNSS行为学评分,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TTC染色检测脑梗塞率,HE染色检测神经元坏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CHRM2、GABBR2、GRM7、HSP90AA1 mRNA表达。结果获得麝香大环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及多种氨基酸共17种有效成分,筛选出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交集的靶点107个,并得到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血清素受体活性,谷氨酸受体活性等140条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得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谷氨酸能突触等103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行为学评分、血脑屏障通透性、脑梗塞率、神经元坏死率及CHRM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GABBR2、GRM7、HSP90AA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麝香组与麝香酮组行为学评分、血脑屏障通透性、脑梗塞率、神经元坏死率及CHRM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麝香组GABBR2、GRM7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麝香酮组GABBR2、HSP90AA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麝香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集中在对脑神经递质及受体活性的调节,推测这可能是麝香“醒神开窍”功效的科学内涵,麝香酮可能是该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脑缺血再灌注 网络药理学 神经递质 麝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对5种病毒的抑制作用及抗RSV活性部位的筛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忠原 李保宏 +3 位作者 刘苗苗 杨颖 田景振 崔清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03-2509,共7页
目的考察甘草对RSV、HSV-1、EV71、CV-B3、CV-B5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其抗RSV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结合MTT法,以治疗指数(TI)为指标考察甘草抗病毒作用,体外加时实验考察其有效部位对RSV复制周期的影响。滴鼻给予RSV建立... 目的考察甘草对RSV、HSV-1、EV71、CV-B3、CV-B5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其抗RSV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结合MTT法,以治疗指数(TI)为指标考察甘草抗病毒作用,体外加时实验考察其有效部位对RSV复制周期的影响。滴鼻给予RSV建立RSV感染小鼠模型,于给药第5天解剖,检测肺指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免疫、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结果甘草水提物对5种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I值分别为42.00、19.23、22.73、40.50、28.00,对RSV作用最强。甘草抗RSV活性部位为正丁醇及水部位,TI值分别为36.22、>15.71,并作用于RSV复制周期的吸附、穿入、复制阶段,其中正丁醇部位可改善RSV引起的肺组织损伤,降低小鼠肺指数,NF-κB、TLR4、TNF-α、Keap1水平,升高Nrf2、IFN-β水平。结论甘草对RSV、HSV-1、EV71、CV-B3、CV-B5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正丁醇部位可通过抑制杀死病毒、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免疫、控制炎症来改善RSV引起的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病毒 活性部位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剂构成信息的知识发现和关联网络构建挖掘海洋中药海马历代用药经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翔凤 相光鑫 +3 位作者 石丛薇 王梦瑜 付先军 滕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43,共9页
目的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 目的通过对含海马方剂构成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构建关联网络,分析海马的历代应用情况,挖掘海马用药配伍经验,发现海马潜在功效和主治病症,为海马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华医典》等多部著作为方源,收集含有海马的相关方剂,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关联网络的构建。结果共筛选有文献记载的含海马方剂154首。从剂型看,大多为散剂,从方剂分布年代来看,海马的应用虽然有很长历史,但是古代应用并不广泛,现代应用较多。通过对配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与海马配伍频率较高的是“鹿茸”“熟地黄”“肉苁蓉”等补益药物。从功效主治方面看,大多数方剂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健脑等功效;主治病症中,除“阳痿”“癥瘕”“疔疮”等《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疾病之外,还可治疗“虚劳”“健忘”“瘿病”“不寐”“痹证”“小便淋沥或不通”等。对其进行关联关系分析发现,海马配伍补肾温阳的效果较为明显,多用于治疗阳痿,且腰痛、虚劳、遗精、健忘、不育等疾病的治疗与补肾关系密切;在治疗癥瘕时,多与醋、樗鸡、干漆、硇砂、斑蝥、水蛭、没药、当归配伍。结论该研究不仅发现了含海马方剂的常用剂型、分布年代和药物配伍规律,发现了历代医家应用海马的临床经验,还探索了海马的潜在应用价值。海马作为一味海洋中药,具有温、补、托、消等特性,除常用于治疗阳痿外,还可用于治疗腰痛、健忘、瘿病、不寐、痹证等病症,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海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中药 海马 方剂 频数分析 关联规则挖掘 关联知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减自动编码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宇 魏本征 +2 位作者 刘川 张魁星 丛金玉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6-1533,共8页
自动编码器(AE)是深度学习领域中一种结构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无监督特征提取算法。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现有自动编码器普遍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模型参数量较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图像特征提取的融减自动编码器(MRAE)。... 自动编码器(AE)是深度学习领域中一种结构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无监督特征提取算法。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现有自动编码器普遍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模型参数量较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图像特征提取的融减自动编码器(MRAE)。首先,在该算法中提出“融减网络结构”,该结构在编码器中通过特征交叉传递实现了特征融合,在解码器中通过优化解码结构降低了特征损失并减少了模型参数量;其次,设计一种联合重构损失函数,该函数通过计算特征层之间的重构损失,在加强特征层之间联系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模型早熟。实验结果表明:在肺部CT图像数据集上,基于融减自动编码器所提取的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SVM)、K-means和分类回归决策树(CART)等分类器,肺炎筛查准确率均在97%以上;在CvD数据集上,基于融减自动编码器所提取的特征使用全连接分类的准确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编码器(AE) 特征提取 融减自动编码器(MRAE) 融减网络结构 联合重构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脊椎图像分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刁毅 张魁星 +2 位作者 江梅 徐云峰 魏本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9-58,共10页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脊椎疾病的重要依据,脊椎的结构复杂,周围布满肌肉、血管和神经组织,且由于病理变化容易导致脊椎形状发生改变,对脊椎图像的精确分割能够辅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高效评估病变,引导手术治疗等。近年来,深度学...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脊椎疾病的重要依据,脊椎的结构复杂,周围布满肌肉、血管和神经组织,且由于病理变化容易导致脊椎形状发生改变,对脊椎图像的精确分割能够辅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高效评估病变,引导手术治疗等。近年来,深度学习凭借其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在脊椎分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研究深度学习在脊椎图像分割任务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对深度学习的经典框架进行比较,将脊椎图像分割中常用的数据集与评价指标归纳介绍,总结CNN、FCN、U-Net和GAN不同网络模型在脊椎分割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对模型在脊椎分割上的特点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当前深度学习在脊椎分割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脊椎分割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3D-CNN辅助诊断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翔 魏本征 +3 位作者 吴宏赟 李徐周 洪雁飞 丛金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9-176,共8页
偏头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疾病,其中无先兆偏头痛在临床中占比最多且诊断困难。当前无先兆偏头痛辅助诊断算法研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脑影像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由于此类方法多依赖于预定义的脑图谱模板,受模... 偏头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疾病,其中无先兆偏头痛在临床中占比最多且诊断困难。当前无先兆偏头痛辅助诊断算法研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脑影像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由于此类方法多依赖于预定义的脑图谱模板,受模板选择主观因素及分类器性能影响,现有方法的智能化程度和准确率较低,难以满足临床及研究需求。基于设计的新型3D-CNN技术,提出了一种无先兆偏头痛智能辅助诊断算法MwoA3D-Net(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based diagnosis of migraine without aura)。该算法采用组信息指导的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生成被试的静息态脑网络,并以此作为输入训练MwoA3D-Net,实现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自动诊断,可避免因先验模板不同导致的结果差异。在算法设计中引入3D数据增强、L1和L2正则化等一系列优化策略,可有效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发生。在60名无先兆偏头痛和65名健康被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woA3DNet的平均诊断准确率为98.40%,鲁棒性较高,且所选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均具有较强的辨识性,可作为无先兆偏头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用于个体化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诊断算法 无先兆偏头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3D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图像分类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丽 张魁星 +2 位作者 江梅 魏本征 丛金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淋巴瘤是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类恶性肿瘤,基于医学影像及病理图像的精准诊断对临床治疗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淋巴瘤图像分类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淋巴瘤影像及病理图... 淋巴瘤是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类恶性肿瘤,基于医学影像及病理图像的精准诊断对临床治疗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淋巴瘤图像分类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淋巴瘤影像及病理图像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基于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图像分类方法与研究概况,对淋巴瘤图像分类的相关技术做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医学图像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图像图深度学习分割算法综述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国力 孙宇 魏本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50,共14页
精准分割医学图像中的器官或病灶,是医学图像智能分析领域的重要难题,其在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辅助诊疗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在解决医学图像信息表征及对非欧空间生理组织结构准确建模等挑战性问题方面,基于图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取... 精准分割医学图像中的器官或病灶,是医学图像智能分析领域的重要难题,其在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辅助诊疗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在解决医学图像信息表征及对非欧空间生理组织结构准确建模等挑战性问题方面,基于图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展现出显著的信息特征提取及表征优势,可获得更为精准的分割结果,已成为该领域新兴研究热点。为更好促进医学图像图深度学习分割算法的研究发展,对该领域的技术进展及应用现状做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介绍了图的定义及图卷积网络的基本结构,详细阐述了谱图卷积和空域图卷积操作。根据GCN结合残差模块、注意力机制模块及学习模块三种技术结构模式,归纳并总结了其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研究进展。对图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做了概要总结和展望,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深度学习 图神经网络 图卷积网络 医学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桑颗粒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思齐 田景振 侯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优选银桑颗粒的提取工艺、挥发油包合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及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单因素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对银桑颗粒的提取影响;以出膏率及总黄酮、绿原酸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考... 目的优选银桑颗粒的提取工艺、挥发油包合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及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单因素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对银桑颗粒的提取影响;以出膏率及总黄酮、绿原酸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水煎煮工艺的影响;以薄荷油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薄荷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挥发油包合工艺的影响。结果水煎煮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包合最佳工艺为薄荷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是1∶10,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是1∶10,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3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提取率高、重复性好,挥发油包合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银桑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桑颗粒 水蒸气蒸馏法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包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百合知母汤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丰茂秀 杨颖 +2 位作者 温柔 李思齐 侯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7-130,共4页
目的建立百合知母汤工艺优化质量评价方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浸出物含量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方中百合的提取工艺;以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正交优化知母的提取工艺。结果百合的提取工艺为浸泡时... 目的建立百合知母汤工艺优化质量评价方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浸出物含量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方中百合的提取工艺;以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正交优化知母的提取工艺。结果百合的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12 h,溶剂量12倍量,提取时间1.5 h;知母的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1.5 h,溶剂量12倍量,提取时间1.5 h,提取液合并浓缩即得百合知母汤提取液。结论根据传统记载的工艺对百合知母汤进行了工艺优化,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为百合知母汤的制剂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知母汤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