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奈酚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靖怡 王高蕾 +1 位作者 郭滨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19-924,共6页
山奈酚(KAE)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病的干预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新型... 山奈酚(KAE)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病的干预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新型给药系统如负载KAE的牛血清白蛋白多孔膜、基于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复合物的KAE滴眼液、包裹有KAE的明胶纳米粒和负载KAE的血小板源性细胞外囊泡等眼部制剂的研发提高了KAE的生物利用度,为拓展其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KAE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综述,因此,本文总结了KAE在眼科疾病中应用进展、疗效机制及新型给药方式,以期为相关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眼科疾病 抗氧化 抗炎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袭若凡 李章龙 +3 位作者 陈欣悦 孙悦丛 毕宏生 赵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9-662,672,共5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GABA及其受体在视网膜、视神经及视觉通路中广泛分布。研究表明,GABA的异常与某些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将详细探讨GABA与...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GABA及其受体在视网膜、视神经及视觉通路中广泛分布。研究表明,GABA的异常与某些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将详细探讨GABA与眼科疾病的关系,包括近视、弱视、青光眼,以及干眼症等眼科疾病,探究其潜在作用及研究进展,以期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新的选择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神经递质 近视 弱视 青光眼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和眼科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慧 赵宇辉 +2 位作者 毕宏生 田庆梅 解孝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4,共4页
肠道微生物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数万亿的复杂的生态群落,通过其集体代谢活动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易感性。肠道微生物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并与衰老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也受... 肠道微生物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数万亿的复杂的生态群落,通过其集体代谢活动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易感性。肠道微生物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并与衰老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肠道微生物与不同眼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干眼症 葡萄膜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和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鹏竣 温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直观的病理表现,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平行性。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有创的肾穿刺活检。糖尿病肾病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直观的病理表现,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平行性。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有创的肾穿刺活检。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预测彼此的发生与发展,但目前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通过综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寻找二者共同的生物学标志物,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提前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微血管病变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5
作者 张宁晖 解孝锋 +1 位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经临床试验证实均能改善PM-CNV患者视力,但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综述了PM-CNV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比较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针刺合谷穴对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卿宇 田庆梅 +5 位作者 王学静 吴秋欣 张秀艳 张莲 毕爱玲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83-887,共5页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穴对视皮层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每位健康志愿者均在静息状态下进行3组试验,其中右手合谷穴接受针刺刺激时为LI4组,阴性对照为假穴组(SHAM组),阳性对照为视觉刺激组(VISUAL...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讨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穴对视皮层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每位健康志愿者均在静息状态下进行3组试验,其中右手合谷穴接受针刺刺激时为LI4组,阴性对照为假穴组(SHAM组),阳性对照为视觉刺激组(VISUAL组)。采用fNIRS同步监测针刺或视觉任务各个阶段视皮层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从而反映视皮层的激活水平。针刺全程均在受试者闭眼状态下完成。fNIRS记录各个任务阶段受试者视皮层感兴趣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原始光密度值,通过Matlab分析获得氧合血红蛋白相对系数β值,再计算任务期和基线期的系数差值Δβ值,即刺激引起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程度,以此反映视皮层在针刺或视觉刺激后的激活程度的变化。Δβ值越大,提示视皮层激活程度越高。应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LI4组、SHAM组、VISUAL组受试者视皮层激活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纹状区15与17通道和纹状外区10与13通道中,LI4组受试者在行针和起针阶段的Δβ值均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LI4组受试者在行针、起针阶段的Δβ值与VISUAL组比较,在现有样本量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I4组受试者视皮层纹状区和纹状外区的Δβ值均在行针阶段达到峰值。结论 针刺合谷穴可以有效激活健康志愿者的视皮层,行针阶段激活程度升高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合谷穴 纹状区 纹状外区 氧合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RIPK1/RIPK3/MLKL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吕纯懿 殷学伟 +5 位作者 李宗宏 韩晨 王琰 王振振 刘绿野 徐瑞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85,共6页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收集胡桃醌及AML靶点,取交集靶点群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掘胡桃醌作用于AML的潜在机制,进行湿实验验证。不同浓度的胡桃醌处理KG-1a、MV-411、THP-1...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收集胡桃醌及AML靶点,取交集靶点群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掘胡桃醌作用于AML的潜在机制,进行湿实验验证。不同浓度的胡桃醌处理KG-1a、MV-411、THP-1、MOLM-13细胞24 h,MTT检测细胞活力并确定IC50值,筛选最敏感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胡桃醌作用于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获得11个胡桃醌干预AML的潜在靶点,该靶点群显著富集的前十位通路为凋亡的内在途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色素c介导的凋亡反应、细胞凋亡、凋亡因子介导的反应、调节性坏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白细胞介素的信号传导、癌基因诱导的衰老及信号转导。胡桃醌处理24 h后的KG-1a、MV-411、THP-1、MOLM-13细胞存活率随着胡桃醌浓度增加而降低(r=-0.992,-0.886,-0.956,-0.910),其中MOLM-13细胞对胡桃醌最为敏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胡桃醌作用浓度不断升高,MOLM-13细胞凋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r=0.99)。同一时间点,胡桃醌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比值降低。结论:胡桃醌抑制AML细胞KG-1a、MV-411、THP-1、MOLM-13细胞增殖,且诱导MOLM-1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白血病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凋亡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工作、视屏时间及户外活动时间与儿童近视的关联分析
8
作者 霍环环 李素云 +6 位作者 仇婷婷 宫义卓 姚贤玮 徐倩 柳国雍 胡媛媛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基于客观监测技术分析近距离工作、视屏时间及户外活动时间与儿童近视的关联,探讨近视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2所小学的2~3年级学生5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ye-Monito... 目的基于客观监测技术分析近距离工作、视屏时间及户外活动时间与儿童近视的关联,探讨近视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2所小学的2~3年级学生5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ye-Monitor人工智能用眼行为监测技术量化近距离工作、视屏时间及户外活动时间参数。比较工作日和周末期间各受检者及近视与非近视儿童各指标差异。构建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各受检者工作日较周末近距离工作时间比更大,看手机屏幕时间比、看计算机屏幕时间比、户外活动时间比更小,单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更长,坐姿头部倾斜角更大,光照强度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427、-9.964、-5.916、-10.470、2.211、2.898、15.061,均P<0.05)。工作日期间,与非近视组相比,近视组近距离工作总时长、单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更长,户外活动时长更短,用眼距离更近,近距离工作时间比更大,户外活动时间比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周末期间,与非近视组相比,近视组看手机屏幕时长、看计算机屏幕时长更长,户外活动时长更短,看手机屏幕时间比、看计算机屏幕时间比更大,户外活动时间比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日期间,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较长的单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OR=1.138,95%CI:1.086~1.192,P<0.001)是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较远的用眼距离(OR=0.906,95%CI:0.847~0.970,P=0.004)、较长的户外活动时长(OR=0.127,95%CI:0.023~0.703,P=0.018)是近视相关的保护因素。周末期间,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较长的看手机屏幕时长(OR=2.437,95%CI:1.460~4.068,P<0.001)和看计算机屏幕时长(OR=2.260,95%CI:1.283~3.979,P=0.005)是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较长的户外活动时长(OR=0.624,95%CI:0.416~0.934,P=0.022)是近视相关的保护因素。结论基于客观监测数据证实持续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看手机和计算机屏幕、较近的用眼距离、较少的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存在关联。在制定儿童近视防控干预措施时,建议工作日进一步重视控制用眼距离和近距离用眼时长,周末加强视屏时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 防控 近距离工作 视屏时间 户外活动时间 智能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合谷穴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屈光参数及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滕悦 陈禄 +2 位作者 牛晨阳 毕宏生 蒋文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64-869,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穴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的屈光参数和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3周龄健康C57BL/6J雄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近视组、假针组和合谷组,后3组小鼠右眼均...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穴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小鼠的屈光参数和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3周龄健康C57BL/6J雄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近视组、假针组和合谷组,后3组小鼠右眼均佩戴半透明眼罩以建立实验性近视模型,其中,合谷组小鼠在合谷穴给予电针刺激;假针组小鼠在合谷穴给予钝头针点刺干预。记录每组小鼠造模前、造模2周及4周后的体重、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造模4周后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右眼视网膜中TNF-α、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造模2周后,与正常组相比,近视组、假针组和合谷组小鼠右眼屈光度均显著降低,眼轴长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1)。造模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近视组和假针组小鼠右眼屈光度均显著降低,眼轴长度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与近视组和假针组相比,合谷组小鼠右眼屈光度显著增加,眼轴长度显著降低(均为P<0.001)。造模4周后,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近视组和假针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和IL-1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均为P<0.05),而合谷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及IL-1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近视组显著减少(均为P<0.05)。TUNEL染色结果 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近视组和假针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01);与近视组和假针组相比,合谷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均为P<0.001)。结论 电针合谷穴可显著抑制近视小鼠近视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电针通过下调视网膜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抑制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形觉剥夺性近视 视网膜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眼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如苹 王普博 +1 位作者 卢秀珍 吴秋欣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1-737,共7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能量状态的“分子开关”,调节多种代谢途径以维持能量平衡,在多种眼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总结了AMPK在多种眼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重点涵盖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能量状态的“分子开关”,调节多种代谢途径以维持能量平衡,在多种眼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总结了AMPK在多种眼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重点涵盖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以及眼表疾病等疾病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与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了AMPK信号通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同时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AMPK信号通路的调控策略有望为未来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潜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代谢调控 自噬 线粒体功能 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36在视网膜信号传导及近视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浩(综述) 郭俊国 毕宏生(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视网膜是介导外界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的关键部位,缝隙连接蛋白(Cx)作为缝隙连接通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白分子,在维持视网膜功能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Cx36在视网膜信息传递以及生化因子调控等方面具有生理作用,并参与近视的形成过... 视网膜是介导外界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的关键部位,缝隙连接蛋白(Cx)作为缝隙连接通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白分子,在维持视网膜功能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Cx36在视网膜信息传递以及生化因子调控等方面具有生理作用,并参与近视的形成过程。“局部视网膜-巩膜重塑”学说认为异常的视觉信息作用于视网膜,经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信号转导引起巩膜重塑,最终导致近视。探讨视网膜Cx36在视觉发育与近视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近视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x36在视网膜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在近视发展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缝隙连接蛋白36 近视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氧化作用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秋欣 王慧 +1 位作者 刘冬梅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0,共4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为绿茶提取物茶多酚的有效成分,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近年来EGCG得到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EGCG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细胞,减少氧化损伤。近年来一些学...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为绿茶提取物茶多酚的有效成分,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近年来EGCG得到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EGCG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细胞,减少氧化损伤。近年来一些学者专注于EGCG对眼科疾病防治的研究。本文就EGCG抗氧化作用在眼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抗氧化作用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病中的视觉拥挤效应及其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13
作者 矫伟伦 吴建峰 王力涵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570,共5页
视觉拥挤效应是指当目标物体被周围物体包围时,观察者对其识别能力显著下降的现象。多种眼科疾病,包括弱视、斜视、青光眼、黄斑变性和眼球震颤等,均涉及视觉系统不同部位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这些异常会加剧视觉拥挤效应,进而损害患者的... 视觉拥挤效应是指当目标物体被周围物体包围时,观察者对其识别能力显著下降的现象。多种眼科疾病,包括弱视、斜视、青光眼、黄斑变性和眼球震颤等,均涉及视觉系统不同部位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这些异常会加剧视觉拥挤效应,进而损害患者的多行视标识别能力、阅读能力等日常视觉活动。鉴于针对视觉拥挤效应的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复杂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优化残余视力的利用并改善预后,开发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系统综述了眼病患者的视觉拥挤效应特点及其对功能性视觉的影响,并总结当前的干预策略,以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拥挤效应 眼病 视功能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振宁 周桂桐 +9 位作者 门辉华 金阿宁 张艳军 黄宁宇 韩潇 阚湘苓 刘妍 黄珊珊 杨逸霏 张伯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2-862,共11页
目的探索发现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两期行为事件访谈、名老中医专家成才经验质性研究、焦点小组座谈和专家咨询,构建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面向9个... 目的探索发现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方法通过两期行为事件访谈、名老中医专家成才经验质性研究、焦点小组座谈和专家咨询,构建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面向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17名中医临床医师和相关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对142名中医临床医师的第三期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和专家咨询论证,多途径探索、多技术融合确定模型。结果KMO值为0.956、P<0.001,说明存在共同因子,可进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转后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29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772%,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5.743%,数据不存在严重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结论(1)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三级多维结构:一级为6个胜任力维度、二级为18个胜任力因子、三级为12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可为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2)经脉等中医基础知识、辨证诊断能力、医患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协作与环境适应能力、终身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5个方面,是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关键因素;(3)中医人才成长以大医精诚为灵魂,中医思维为核心,动手能力为基础;(4)《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内在逻辑关系清晰,可作为相关研究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师 岗位胜任力 探索性因子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石翠翠 田庆梅 +1 位作者 高延娥 毕宏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109-1112,共4页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病因,该病的致盲率大约为10%,且为不可治盲。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晰,西医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眼压,但尚不能完全阻止青光眼视神经的损伤。因此,中医治疗青光眼越来越受到...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病因,该病的致盲率大约为10%,且为不可治盲。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晰,西医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眼压,但尚不能完全阻止青光眼视神经的损伤。因此,中医治疗青光眼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中医治疗青光眼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开展。文章旨在对青光眼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刺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为各位同道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疗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惠欣 吴建峰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4-487,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在体内外对多种组织细胞生长和增殖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证实,EGF在角膜、视网膜和巩膜均有表达,在眼...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在体内外对多种组织细胞生长和增殖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证实,EGF在角膜、视网膜和巩膜均有表达,在眼球主动生长和结构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GF还与角膜损伤、视网膜增生性疾病、近视、翼状胬肉、青光眼、白内障、眼科肿瘤等多种眼科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EGF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眼科疾病 角膜 视网膜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眼科常见疾病患者脑功能与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莎 孙伟 +1 位作者 毕爱玲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磁共振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可用来评估健康和疾病时个体脑的功能和结构改变。许多眼病患者常伴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表现,当视觉信号出现异常后,其视觉通路和视皮层的功能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异常变化。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眼... 磁共振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可用来评估健康和疾病时个体脑的功能和结构改变。许多眼病患者常伴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表现,当视觉信号出现异常后,其视觉通路和视皮层的功能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异常变化。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眼科常见疾病患者脑功能与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眼科学 磁共振成像 视觉通路 脑功能 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眼科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宇辉 毕宏生 +1 位作者 田庆梅 卢秀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4-248,共5页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可以从单细胞水平获得全转录组的表达谱,并发现罕见细胞类型及其亚型,鉴定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充分注重了细胞间或细胞亚型间的差异,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治疗、生殖生育、免疫学、神经科学、微生物学等领...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可以从单细胞水平获得全转录组的表达谱,并发现罕见细胞类型及其亚型,鉴定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充分注重了细胞间或细胞亚型间的差异,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治疗、生殖生育、免疫学、神经科学、微生物学等领域。近年来,眼科领域研究也逐渐引入了scRNA-seq技术,本文将对scRNA-seq技术在眼科基础以及疾病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眼科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静波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延娥 潘雪梅 +4 位作者 杜秀娟 吴秋欣 李娇 毕宏生 王静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7,共3页
王静波教授从事中医眼科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中晚期青光眼的治疗方面,王静波教授研习古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中晚期青光眼及术后视神经萎缩、小视野者,主要是因为阴不涵阳,肝阳失于制约,肝阳上亢,阳热耗气... 王静波教授从事中医眼科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中晚期青光眼的治疗方面,王静波教授研习古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中晚期青光眼及术后视神经萎缩、小视野者,主要是因为阴不涵阳,肝阳失于制约,肝阳上亢,阳热耗气伤阴,终至气阴两亏;气阴亏损目之窍道无力以通,无物以养而视物不清。制定了益气养阴开窍为治则治疗中晚期青光眼,并创制了益气养阴、开窍明目的益阴明目合剂。为中晚期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在春季卡他性结膜炎、麦粒肿等疾病方面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时,王静波老师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调理体质,联合中药外熏洗及内服、药渣外敷等多种中医疗法,既能固其本,又能治其标,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王静波教授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经验方内服结合药渣外敷并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内外治结合收到显著疗效。该文对以上进行总结,旨在继承名老中医经验,促进中医眼科的学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经验 王静波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vis ST分析飞秒LASIK联合快速交联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庆宝 毕宏生 +3 位作者 范华 祖培培 李莉 季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2-636,共5页
目的应用Corvis ST评估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手术... 目的应用Corvis ST评估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185例(185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将右眼纳入研究,其中行FS-LASIK Xtra者93例为FS-LASIK Xtra组,行FS-LASIK者92例为FS-LASIK组,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平均角膜曲率(Km)、最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生物力学参数[2 mm处变形幅度比(DAR 2 mm)、综合半径(IR)、第一次压平刚度系数(SP-A1)、应力应变指数(SSI)]和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量(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差值,即ΔDAR 2 mm、ΔIR、ΔSP-A1、ΔSS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FS-LASIK组和FS-LASIK Xtra组患者分别为(-0.21±0.31)D和(-0.04±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01);术后6个月两组分别为(-0.33±0.31)D、(-0.14±0.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P<0.001)。术后6个月时FS-LASIK组与FS-LASIK Xtra组患者手术的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患者DAR 2 mm、IR、SP-A1、SSI等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FS-LASIK组与FS-LASIK Xtra组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量ΔIR分别为3.03±0.78、2.67±0.80,ΔSP-A1为-35.93±12.04、-30.43±12.44,ΔSSI为-0.09±0.10、-0.03±0.06,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患者视力、等效球镜度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较术前降低,但优于常规FS-LASIK,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快速角膜交联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生物力学 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