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桃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RIPK1/RIPK3/MLKL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吕纯懿 殷学伟 +5 位作者 李宗宏 韩晨 王琰 王振振 刘绿野 徐瑞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85,共6页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收集胡桃醌及AML靶点,取交集靶点群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掘胡桃醌作用于AML的潜在机制,进行湿实验验证。不同浓度的胡桃醌处理KG-1a、MV-411、THP-1...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收集胡桃醌及AML靶点,取交集靶点群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掘胡桃醌作用于AML的潜在机制,进行湿实验验证。不同浓度的胡桃醌处理KG-1a、MV-411、THP-1、MOLM-13细胞24 h,MTT检测细胞活力并确定IC50值,筛选最敏感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胡桃醌作用于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获得11个胡桃醌干预AML的潜在靶点,该靶点群显著富集的前十位通路为凋亡的内在途径、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色素c介导的凋亡反应、细胞凋亡、凋亡因子介导的反应、调节性坏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白细胞介素的信号传导、癌基因诱导的衰老及信号转导。胡桃醌处理24 h后的KG-1a、MV-411、THP-1、MOLM-13细胞存活率随着胡桃醌浓度增加而降低(r=-0.992,-0.886,-0.956,-0.910),其中MOLM-13细胞对胡桃醌最为敏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胡桃醌作用浓度不断升高,MOLM-13细胞凋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r=0.99)。同一时间点,胡桃醌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比值降低。结论:胡桃醌抑制AML细胞KG-1a、MV-411、THP-1、MOLM-13细胞增殖,且诱导MOLM-1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白血病 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 凋亡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 被引量:20
2
作者 田晓琳 杨臻 +2 位作者 王建英 张坤 许亚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644-1648,共5页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中医配合化疗,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淋巴瘤,具有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中医 辨证论治 证候要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T及TIN2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琰 徐瑞荣 +2 位作者 周延峰 刘朝霞 罗雅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5-789,共5页
目的:检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保护蛋白TIN2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A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40例AAA中非重... 目的:检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保护蛋白TIN2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A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40例AAA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3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7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RT、TIN2 mRNA表达情况,并与外周血细胞分类之间进行了相关性比较。结果:AAA患者TERT、TIN2 m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AA患者TERT、TIN2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AA患者TERT、TIN2 mRNA表达水平较NSAA明显降低(P<0.05);NSAA患者TIN2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SAA患者TERT mRNA表达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82)。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红细胞(RBC)(r=0.437,P=0.029)及血红蛋白(Hb)(r=0.522,P=0.007)有显著相关性;TIN2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r=-0.404,P=0.045)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 mRNA表达水平与RBC、Hb水平有关;端粒保护蛋白TIN2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T TIN2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1q21获得/扩增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史镜铂 于丽明 +1 位作者 郑伟 崔思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2,共9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MM预后评估系统将1q21+视作高危因素,但其预后价值仍存争议。1q21不同拷贝数之间的差异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耐药性和疾病的早期进展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也变得愈发重要,目前已应用的多种治疗方案也无法完全克服1q21+的不良预后效果。本文将从发生机制、预后意义、临床治疗等方面对1q21+型M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核型 染色体1q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瑞荣治疗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经验
5
作者 汤欣雨 王琰 徐瑞荣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徐瑞荣认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乃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痰毒瘀结为标,治需解毒祛痰以治标、扶正补虚以固本,选用益髓清毒经验膏方加减,标本兼顾,脾肾同治,气血阴阳共调... 徐瑞荣认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乃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痰毒瘀结为标,治需解毒祛痰以治标、扶正补虚以固本,选用益髓清毒经验膏方加减,标本兼顾,脾肾同治,气血阴阳共调。徐教授认为辨治MALT淋巴瘤应结合病症,参考西医辅助诊断结果,合理选择中药治疗。现以经典医案2则,介绍徐瑞荣治疗MALT淋巴瘤的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膏方 徐瑞荣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F1、TRF2、RAP1 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琰 徐瑞荣 +1 位作者 周延峰 刘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8-1161,共4页
本研究检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RF1、TRF2、RAP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 本研究检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RF1、TRF2、RAP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F1、TRF2、RAP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RF1和RAP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F2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并且TRF2与RAP1具有相关性(r=0.522,P=0.001)。结论:TRF1、TRF2、RAP1可能参与了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RF1 TRF2 R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shelterin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概况
7
作者 王琰 徐瑞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4-857,共4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和功能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是骨髓衰竭综合征的一种。AA可以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的,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端粒酶 全血细胞减少 造血干细胞 功能异常 数量下降 综合病症 骨髓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玮琳 吕纯懿 +2 位作者 王腾 韩晨 徐瑞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542-1545,共4页
E3泛素连接酶是泛素化过程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在调节抑癌蛋白或致癌蛋白的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参与调控白血病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和免疫应答,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E3泛素连接酶可作为急性髓系... E3泛素连接酶是泛素化过程中决定底物特异性的关键酶,在调节抑癌蛋白或致癌蛋白的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参与调控白血病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和免疫应答,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E3泛素连接酶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对E3泛素连接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治研究中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精准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E3泛素连接酶 靶向治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改良PD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崔思远 杨真 +6 位作者 崔兴 王琰 王敬毅 刘朝霞 周延峰 徐瑞荣 刘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87-990,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改良P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2例,均给予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改良PD...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改良P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2例,均给予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改良PD方案诱导治疗:硼替佐米1. 3 mg/m^2,皮下注射,d1,8,15,22;地塞米松20mg/d,d1~2,8~9,15~16,22~23。每5周为1个疗程。所有纳入患者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后评价疗效。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疗效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PR)以上疗效93. 75%,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6例(18. 7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 18例(56. 25%)、部分缓解(PR) 6例(18. 7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2例(6. 25%)。发生周围神经病变1级4例(12. 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改良PD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是非常安全高效的方案,该方案治疗过程中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补肾活血通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瑞荣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经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晓龙 徐瑞荣 +5 位作者 沈明月 丁淑敏 郭云 王晓晨 崔思远 刘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44-946,共3页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系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徐师认为本病的病机包括"虚""毒""瘀"三大要素,治疗应遵循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原则。除中药复方外,还可应用膏方与雄黄三粉联合治疗MPN,临床...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系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徐师认为本病的病机包括"虚""毒""瘀"三大要素,治疗应遵循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原则。除中药复方外,还可应用膏方与雄黄三粉联合治疗MPN,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瑞荣 骨髓增殖性肿瘤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腾 王晓晨 +2 位作者 吕纯懿 王金鑫 徐瑞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231,共7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法治愈,面临复发与难治的困境。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是一种在MM治疗中有巨大潜力的新型免疫疗法,但目前关于其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较少。目的系统评价CAR-T治疗MM的疗效及安...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法治愈,面临复发与难治的困境。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是一种在MM治疗中有巨大潜力的新型免疫疗法,但目前关于其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较少。目的系统评价CAR-T治疗MM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安全高效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选自建库至2019年11月已发表的CAR-T治疗MM的临床试验英文文献,以总反应率、严重不良事件(AEs)发生率(≥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结局指标,使用R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并按照预处理方案、共刺激分子、CAR-T抗原类型分组进行亚组分析及Meta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临床研究,包括1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AR-T治疗MM的总反应率为0.88〔95%CI(0.83,0.93)〕,严重AEs发生率为0.90〔95%CI(0.83,0.98)〕,CRS发生率为0.92〔95%CI(0.85,1.00)〕。亚组分析及Meta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不同预处理方案MM患者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1);其中,Flu+Cy组、Cy组、无预处理组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高于HDM+ASCT组(P<0.05)。共刺激分子4-1BB组总反应率高于CD28组,严重AEs发生率低于CD28组(P<0.05)。不同抗原类型MM患者总反应率、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49、0.023);其中,BCMA组总反应率低于LCAR-B38M组、BCMA+CD19组,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高于CD19组(P<0.05);LCAR-B38M组、BCMA+CD19组严重AEs发生率、CRS发生率高于CD19组(P<0.05)。结论CAR-T治疗MM具有良好的疗效,虽然有一定的可控安全风险。预处理方案、共刺激分子以及CAR-T抗原类型均是影响疗效及安全性的因素。因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质量不一,上述结论尚待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 总反应率 不良事件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