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药物基因作用靶点多态性分布及叶酸联合维生素D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庞爱梅 高伟 +5 位作者 张恒 蒲双双 郭莉莉 范子荣 刘海霞 刘瑞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4-710,共7页
背景H型高血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经验选择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急需探寻降压药物基因分布的多态性,为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目的探讨济南市社区H型高血压药物作用靶... 背景H型高血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经验选择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急需探寻降压药物基因分布的多态性,为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目的探讨济南市社区H型高血压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叶酸联合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为该地区开展高血压医防融合精准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例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首先进行5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通道抑制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关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将患者随机分为基因导向治疗组(基因组)与基因导向协同叶酸、维生素D治疗组(基因导向组),每组100例。基因组根据检测的高血压基因作用位点的特点调整用药;基因导向组在基因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叶酸、维生素D。干预初始(M0)、干预3个月(M3)、干预6个月(M6)时采集患者晨间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患者患病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基因测序,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与Hcy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性别(r_(s)=-0.463)、收缩压(r=0.181)、舒张压(r=0.188)与Hcy水平有相关性(P<0.05)。5类抗高血压药物基因作用靶点中,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分别是CYP3A5(A6986G)、CYP2C9(c.1075A>C)、CYP2D6(c.100C>T),与药物作用靶点敏感性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是ADRB1、ACEI(I/D)、AGTR1、NPPA。基因组A6986G:CYP3A5*1/*1(AA)、ACEI(I/D):D/D、c.100 C>T:CYP2D6*1/*1(CC)患者M3、M6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a1/a3(AG)、ADRB1 c.1165 G>C:GG、c.1075 A>C:CYP2C9*1/*3(AC)、c.1075 A>C:CYP2C9*3/*3(CC)患者M6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3/*3(GG)、ADRB1 c.1165 G>C:CC、ACEI(I/D):I/I、c.1075 A>C:CYP2C9*1/*1(AA)、AGTR1 c.1166 A>C:AA、NPPA T2238C:TT、c.100 C>T:CYP2D6*10/*10(TT)患者M3、M6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ADRB1 c.1165 G>C:GC、ACEI(I/D):I/D、c.100 C>T:CYP2D6*1/*10(CT)患者M6收缩压低于M0,M3、M6舒张压低于M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基因导向组Hcy水平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M6 Hcy水平低于M0,基因导向组M3、M6 Hcy水平低于M0,M6 Hcy水平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基因导向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基因导向组M6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M6收缩压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中存在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差异,个体化用药效果显著;叶酸联合维生素D协同治疗更能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型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叶酸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分布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玫 陈山 +2 位作者 李稳 刘臣彪 石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qep A基因,限制性酶切反应确定aac(6')-Ib-cr基因型。结果 179株大肠埃希菌中95株ESBL表型确证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3.1%;产ESBL菌株未见对美罗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极低(1.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皆低于30%,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皆高于70%,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60%~70%;PCR扩增结果显示产ESBL菌株,具有qnr基因9株(9.5%),其中qnr A 2株、qnr B 5株、qnr S 2株。非产ESBL菌株,具有qnr B基因3株(3.6%);酶切反应显示产和非产ESBL菌株具有aac(6')-Ib-cr基因分别为21株(22.1%)和5株(6.0%)。所有菌株皆未检测到qep A基因。结论产ESBL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以aac(6')-Ib-cr基因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玫 李稳 +1 位作者 陈山 张玉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特征及CTX-M型、TEM型、SHV型基因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双纸片法检测ESBL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酶、TEM酶、SHV酶基因型DNA序列分析确认TEM... 目的了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特征及CTX-M型、TEM型、SHV型基因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双纸片法检测ESBL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酶、TEM酶、SHV酶基因型DNA序列分析确认TEM及SHV基因亚型,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3株大肠埃希菌中45株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4.2%,PCR扩增结果显示83株大肠埃希菌中CTX-M型基因扩增阳性44株(53.0%),TEM型阳性32株(38.6%),SHV型阳性1株(1.2%),TEM型和SHV型测序结果分别为TEM-1亚型和SHV-1亚型。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见耐药外,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分别为13.3%、17.8%和31.1%,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了对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很高耐药性外,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该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耐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联合应用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萍 赵丽丽 李海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015-3017,共3页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4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结局。结果宫内窘迫组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1),无宫内窘迫组pH值为(7.29±0....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4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结局。结果宫内窘迫组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1),无宫内窘迫组pH值为(7.29±0.04)。宫内窘迫组pH<7.2占30.36%,<7.1占23.21%,<7.0占16.07%;无宫内窘迫组pH<7.2占14.06%,<7.1占10.16%,<7.0占5.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7.2、7.1、7.0为pH界值,Apgar评分≤7分组中低于pH界值的百分比明显高于Apgar评分>7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7分组中pH<7.2敏感性为58.82%,特异性为57.14%;pH<7.1敏感性为55.88%,特异性为73.08%;pH<7.0敏感性为35.29%,特异性为75.00%。pH值越低,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越高。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能更客观、更灵敏地反映胎儿缺氧、缺血的程度,并对判断新生儿近、远期预后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血气分析 APGAR评分 窒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表达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春来 冯慧 +2 位作者 秦臻 张恒 郭绪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研究31例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0年3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为PBC的158例病例,31例表达阴性者为病例组,127例表达阳... 目的研究31例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0年3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为PBC的158例病例,31例表达阴性者为病例组,127例表达阳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病例组女性占28例(90.3%),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瘙痒、黄疸等,血清生物化学检查指标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以上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清免疫学检查指标中抗核抗体、抗M2-3E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Sp100抗体等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例组在临床表现、生化检查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抗核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抗体表达阴性患者诊断PBC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A-M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抗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唾液淀粉酶活性与脾虚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德军 吴国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20-2920,共1页
关键词 淀粉酶活性 健康儿童 脾虚证 关系探讨 唾液 酶活性检测 儿科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特征及血清IL-4、TNF-α检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金成 叶航 +2 位作者 王娅囡 张霈 李晓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2-1457,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及血清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及血清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检测血清IL-4、TNF-α水平。术后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情况。结果: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者35例,未复发转移者79例。两组的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Ki-6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肿块边界模糊、出现钙化、硬环征、灌注缺损和周围放射状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IL-4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未复发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Ki-67>14%、肿块边界模糊、出现硬环征、周围放射状增强及血清TNF-α水平≥4.68 ng/mL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特征、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TNF-α水平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58(0.783~0.9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70.9%。结论: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TNF-α水平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指导患者临床高危因素的干预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超声 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IL-4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霈 王娅囡 +2 位作者 叶航 朱金成 李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VI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其中MVI组69例,非MVI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VI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其中MVI组69例,非MVI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肿瘤分化、ALBI分级、Child Pugh分级)、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MRI特征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以炎症标志物和MRI特征联合绘制ROC曲线,分析对MVI的预测价值。结果:MVI组的NLR、SII、ADC平均值(ADCmean)和肿瘤直径均明显高于非MV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28.65,95%CI:3.690~501.4,P=0.005)、SII(OR=1.060,95%CI:1.029~1.109,P=0.001)、ADCmean(OR=1.23×10^(5),95%CI:526.0~9.29×10^(8),P=0.001)和肿瘤直径(OR=1.065,95%CI:1.022~1.127,P=0.008)均是影响术后发生MV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SII、ADCmean和肿瘤直径联合预测发生MVI的效能最高(AUC=0.889)。结论: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对肝细胞癌术后发生MV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炎症标志物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138抑制TCF-4对甲状腺癌细胞CAL-62增殖,凋亡和运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闽 侯慧珍 司廷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究过表达miR-138抑制T细胞因子4(TCF-4)对甲状腺癌细胞CAL-62增殖,凋亡和运动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转染miR-138 mimic于CAL-62细胞,使用RT-PCR检测miR-138的表达;使用TCF-4构建pcDNA过表达载体转染CAL-62细胞,使用Westen blot检测... 目的探究过表达miR-138抑制T细胞因子4(TCF-4)对甲状腺癌细胞CAL-62增殖,凋亡和运动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转染miR-138 mimic于CAL-62细胞,使用RT-PCR检测miR-138的表达;使用TCF-4构建pcDNA过表达载体转染CAL-62细胞,使用Westen blot检测TCF-4、增殖核抗原67(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半胱天冬酶9(caspase-9)、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靶基因cycD、c-Myc的表达;使用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使用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相比空白组,miR-138转染+TCF-4组caspase-3、caspase-9、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Ki67、PCNA、E-cadherin、cycD、c-Myc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甲状腺肿瘤细胞凋亡受到显著抑制(P<0.01),增殖、侵染受到显著的促进(P<0.01)。相比TCF-4组,miR-138转染+TCF-4组caspase-3、caspase-9、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Ki67、PCNA、E-cadherin、cycD、c-Myc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抑制了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侵染(P<0.01),凋亡受到了显著的促进(P<0.01)。结论表达miR-138抑制TCF-4使得甲状腺癌细胞CAL-62的增殖、侵染受到显著抑制,凋亡受到显著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8 TCF-4 CAL-62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ANCR靶向miR-656-3p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文燕 吕秋玲 肖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探讨LncRNA DANCR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集53例AML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体外培养AML细胞系(U-937、HL-60和NB4)及HS-5细胞,RT-qPCR法检测外周血及细胞系中LncRNA DANCR... 目的:探讨LncRNA DANCR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集53例AML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体外培养AML细胞系(U-937、HL-60和NB4)及HS-5细胞,RT-qPCR法检测外周血及细胞系中LncRNA DANCR和miR-656-3p表达。选择LncRNA DANCR和miR-656-3p表达较HS-5细胞差异最显著的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si-LncRNA DANCR(si-LncRNA DANCR组)、si-NC(si-NC组)、miR-656-3p mimcs(miR-656-3p组)、miR-NC(miR-NC组)、共转染si-LncRNA DANCR与miR-656-3p抑制剂(si-LncRNA DANCR+anti-miR-656-3p组)、siLncRNA DANCR与miR-NC(si-LncRNA DANCR+anti-miR-NC组)。CCK-8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及细胞中CyclinD1、Cleaved-caspase-3、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DANCR与miR-656-3p调控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L患者外周血和细胞系中LncRNA DANCR表达升高(P<0.05),而miR-656-3p表达降低(P<0.05)。敲减LncRNA DANCR或过表达miR-656-3p可降低U-937细胞A值、迁移和侵袭数量及细胞中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P<0.05),提高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P<0.05)。LncRNA DANCR靶向负调控miR-656-3p,且敲减miR-656-3p逆转敲减LncRNA DANCR对U-93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P<0.05)。结论:LncRNA DANCR在AML患者外周血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敲减其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656-3p抑制AM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可将此LncRNA DANCR作为AML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 LncRNA DANCR miR-656-3p 细胞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