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二仙汤中...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二仙汤中6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平台检索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疾病靶点,借助Venn在线工具构建药物与两种疾病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按Dgree值大于等于平均值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同时实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药物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筛选得到二仙汤有效活性成分104个,预测潜在作用靶点147个;通过筛选得到乳腺增生靶点4153个,围绝经期综合征靶点155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29个,其中IL-6、VEGFA、TNF、TP53、ESR1、CAT、IL-1β等可能是二仙汤治疗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键靶点。活性成分及靶点主要参与DNA模板转录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胞外间隙、胞外区、类固醇结合、酶结合等;靶基因主要富集在TNF、NOD样体、HIF-1、癌症、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二仙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达到防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乳房恶性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确定特定因果微生物分类群。方法:对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和乳房恶性肿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数据,MiBioGen研究GWAS(N=18473)作为暴露样本,IEU O...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乳房恶性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确定特定因果微生物分类群。方法:对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和乳房恶性肿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数据,MiBioGen研究GWAS(N=18473)作为暴露样本,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乳房恶性肿瘤的GWAS(N=123579)作为结果样本。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方法分析MR统计结果。结果:巴斯德菌目(Pasteurellales)丰度的升高会增加乳房恶性肿瘤患病风险(IVW PFDR<0.05,OR=1.21,95%CI:1.07~1.36),水平基因多效性和异质性检测验证不会对因果关系产生影响,留一法敏感性分析表明,已确定的因果关联不是由任何单个工具变量驱动的,因果关系为正向。结论:肠道中巴斯德菌目丰度升高可能会增加乳房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导出乳移平有效成分,并对应其靶点。借助Genecard数据库搜索TNBC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乳移平作用于TNB...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导出乳移平有效成分,并对应其靶点。借助Genecard数据库搜索TNBC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乳移平作用于TNBC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乳移平-成分-靶点-TNBC”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Pub Chem、Chem3D、PDB等网址和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化合物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乳移平共得到14个有效化学成分,72个中药靶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靶点4423个,取交集靶点共55个,关键靶点为NOS3、PTGS2、JUN等。KEGG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到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中较为突出的是蛋白质结合;细胞组成中质膜和细胞核为关键。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主要成分有较高结合性。结论: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能与β-谷甾醇、豆甾醇、常春藤皂苷等活性成分有关,NOS3、JUN、PTGS2等关键靶点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钙信号通路、血清素突触等通路进行调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异病同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二仙汤中6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平台检索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疾病靶点,借助Venn在线工具构建药物与两种疾病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按Dgree值大于等于平均值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同时实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药物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筛选得到二仙汤有效活性成分104个,预测潜在作用靶点147个;通过筛选得到乳腺增生靶点4153个,围绝经期综合征靶点155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29个,其中IL-6、VEGFA、TNF、TP53、ESR1、CAT、IL-1β等可能是二仙汤治疗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键靶点。活性成分及靶点主要参与DNA模板转录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胞外间隙、胞外区、类固醇结合、酶结合等;靶基因主要富集在TNF、NOD样体、HIF-1、癌症、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二仙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达到防治乳腺增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目的。
文摘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乳房恶性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确定特定因果微生物分类群。方法:对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和乳房恶性肿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数据,MiBioGen研究GWAS(N=18473)作为暴露样本,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乳房恶性肿瘤的GWAS(N=123579)作为结果样本。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方法分析MR统计结果。结果:巴斯德菌目(Pasteurellales)丰度的升高会增加乳房恶性肿瘤患病风险(IVW PFDR<0.05,OR=1.21,95%CI:1.07~1.36),水平基因多效性和异质性检测验证不会对因果关系产生影响,留一法敏感性分析表明,已确定的因果关联不是由任何单个工具变量驱动的,因果关系为正向。结论:肠道中巴斯德菌目丰度升高可能会增加乳房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文摘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导出乳移平有效成分,并对应其靶点。借助Genecard数据库搜索TNBC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乳移平作用于TNBC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乳移平-成分-靶点-TNBC”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Pub Chem、Chem3D、PDB等网址和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化合物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乳移平共得到14个有效化学成分,72个中药靶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靶点4423个,取交集靶点共55个,关键靶点为NOS3、PTGS2、JUN等。KEGG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到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中较为突出的是蛋白质结合;细胞组成中质膜和细胞核为关键。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主要成分有较高结合性。结论: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能与β-谷甾醇、豆甾醇、常春藤皂苷等活性成分有关,NOS3、JUN、PTGS2等关键靶点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钙信号通路、血清素突触等通路进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