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清热活血方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彬彬 张静涛 +4 位作者 李雪 姜懿洋 宋爽 徐向东 徐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2-1552,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结合动物实验,探析清热活血方(Qingre Huoxue Formula,QRHXF)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数据库挖掘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结合动物实验,探析清热活血方(Qingre Huoxue Formula,QRHXF)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数据库挖掘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并分子对接验证。检测差异基因以及基因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建立LLC皮下肿瘤小鼠模型,进行药效学分析;取肿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肿瘤中Ki67和EP300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TP53、CDK1、NTR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到QRHXF与NSCLC有7个共同靶点,且可能通过Cell cycl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NSCLC作用。分子对接显示QRHXF的活性成分与防治NSCLC的分子靶点结合效能低、构象稳定。生信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BRCA1、CDK1和NTRK1的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并与预后密切相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QRHXF能够明显抑制皮下肿瘤的生长(P<0.01),改善小鼠的生存质量;QRHXF干预后,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密度下降、坏死区域增多以及Ki67和EP300阳性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QRHXF组CDK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TP53和NTRK1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QRHXF通过调控NTRK1、EP300、TP53、CDK1以介导细胞周期和肿瘤细胞增殖而发挥抗NSCL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方 非小细胞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生物信息学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机制
2
作者 浦冬青 刘志勇 +4 位作者 冯丹丹 张梦棣 刘炳蔚 时光喜 李静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10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10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药组同时予以黄芪补肾活血汤(HQD)19.24 g/(kg·d)灌胃预防骨丢失,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三个月后取小鼠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验证造模效果,并借助TMT蛋白组学测序分析获取其组学特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小梁结构疏松紊乱,数量减少,证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骨小梁粗大致密,数量增多,证明补肾活血法预防作用显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蛋白275个,下调189个;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蛋白286个,下调蛋白898个。三组对比后共有18个交集蛋白,分别为Ptbp1、Epx、Ear1、Ear2、Col6a5、Mta2、Alox15、Lztfl1、Ccl6、Diaph2、Wfdc21、Smarcb1、Strip1、C19orf12、Pex14、Akr1b7、Fahd1、Nr1d2。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节、脂质代谢、核酸内切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并在铁死亡、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肌钙蛋白细胞骨架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补肾活血法可有效预防AIs所致骨丢失的发生,其关键靶标和作用机制可能与Ptbp1、Alox15及铁死亡、PI3K-AKT等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法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丢失 蛋白组学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探讨杜仲-刺蒺藜药对降低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亓英姿 姜月华 杨传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134,I0042,I0043,共6页
目的观察杜仲-刺蒺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降压效应及其对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18月龄雄性SHRs,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杜仲-刺蒺藜药对干预高、中、低剂量组共4组,灌胃给药8周。每周测血压,观察结束后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 目的观察杜仲-刺蒺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降压效应及其对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18月龄雄性SHRs,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杜仲-刺蒺藜药对干预高、中、低剂量组共4组,灌胃给药8周。每周测血压,观察结束后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大鼠应激粪便样本,对粪便样本进行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法代谢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杜仲-刺蒺藜药对中剂量组对清醒SHRs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P<0.05),上调了乙醇酸、鸟嘌呤、二乙酸、色胺代谢水平。结论杜仲-刺蒺藜药对具有确切的降压作用,可改变老龄SHRs内源性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刺蒺藜 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代谢组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虚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微生物组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特征分析
4
作者 亓英姿 姜月华 杨传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95-202,I0007,共9页
目的观察阴虚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肠道微生物组及相关代谢产物的特征分析,并探索明确阴虚型高血压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8月龄雄性SPF级SHRs 7只,18月龄雄性SPF级WKY大鼠7只,2月龄雄性SPF级SHR大鼠7只,2月龄雄性SPF级WKY大鼠7只,分... 目的观察阴虚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肠道微生物组及相关代谢产物的特征分析,并探索明确阴虚型高血压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8月龄雄性SPF级SHRs 7只,18月龄雄性SPF级WKY大鼠7只,2月龄雄性SPF级SHR大鼠7只,2月龄雄性SPF级WKY大鼠7只,分别标记为SHR组,WKY组,SHR.Y组,WKY.Y组,每周测体质量、血压,对SHR组与SHR.Y组大鼠进行4周超负荷游泳诱导阴虚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肽Y(NPY)、C反应蛋白(CRP)、血管紧张素II(Ang II)、去甲肾上腺素(NE)、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无菌原则取大鼠应激粪便样本,16S V4区扩增子测序与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样本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增龄使SHR大鼠、WKY大鼠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上升,脉压增加(P<0.05)。与WKY组相比,SHR组NT-proBNP[(471.67±61.87)ng/L比(329.70±21.45)ng/L]、NPY[(3826.72±68.35)ng/L比(2844.68±55.52)ng/L]、CRP[(68.51±9.47)ng/L比(35.12±3.92)ng/L]、AngII[(591.61±88.72)ng/L比(310.82±113.57)ng/L]水平升高(均P<0.05);与WKY.Y组比较,WKY组的NT-proBNP[(329.70±21.45)比(208.18±28.97)]、NPY[(2844.68±55.52)比(2038.76±57.46)]、NE[(3964.94±22.27)比(3309.81±28.29)]、CRP[(35.12±3.92)比(26.32±3.91)]水平升高。增龄致使SHR大鼠及WKY大鼠肠道微生物OTU的组成、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发生改变。与SHR.Y组比较,增龄导致SHR大鼠乙酸[(2008.72±364.66)μg/g比(1565.31±227.64)μg/g]、丙酸[(600.62±232.74)μg/g比(437.07±136.71)μg/g]、丁酸[(1212.45±237.91)μg/g比(483.55±58.43)μg/g]、异戊酸[(42.39±15.08)μg/g比(35.52±6.32)μg/g]、戊酸[(91.07±18.25)μg/g比(64.05±12.35)μg/g]、己酸[(115.35±65.29)μg/g比(40.42±14.6)μg/g]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WKY.Y组大鼠比较,WKY组大鼠乙酸[(1546.72±332.24)μg/g比(1034.6±199.98)μg/g]、丙酸[(489.35±190.87)μg/g比(303.72±150.09)μg/g]、丁酸[(983.21±172)μg/g比(355.82±46.31)μg/g]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增龄使SHR大鼠及WKY大鼠脉压增加,上调血清炎症水平,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下调了短链脂肪酸的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 肠道微生物组 短链脂肪酸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