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去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捷 郑雅峰 +1 位作者 朱瑞和 徐云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10-2016,共7页
我国2型糖尿病(T2DM)总体患病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是T2DM发病的核心机制,既往观点认为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是引发T2DM胰岛功能障碍的关键诱因,B细胞凋亡为主要参与因素。然而,当前较多权威研究证... 我国2型糖尿病(T2DM)总体患病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是T2DM发病的核心机制,既往观点认为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是引发T2DM胰岛功能障碍的关键诱因,B细胞凋亡为主要参与因素。然而,当前较多权威研究证实,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B细胞去分化,而非凋亡。去分化的细胞并没有消失,只是处于“沉默”状态,具有高度可逆性,恰当的治疗手段或药物可诱导去分化的B细胞重新分化,从而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逆转胰岛B细胞去分化是保护T2DM胰岛功能的关键和难点。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整体调节等特点,在T2DM防治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和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 功能障碍 去分化 信号通路 中医药 研究进展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文空间的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云晓 孙振海 +5 位作者 张梦贺 李树弟 李雯雯 邢钰尉 李妍 陈守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4-1072,共9页
目的应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挖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前沿、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为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 目的应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挖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前沿、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为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将其导入至NoteExpress软件中进行筛选与数据清洗,利用引文空间软件对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了1708篇文献,其中2020年发文量最多,为137篇;核心作者数量占总发文人数的4.37%,暂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辽宁是发文量最多的地区,各地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作网络;聚类分析得到25个聚类,448个关键节点和1266条连线,主要的聚类结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再狭窄等;突现分析得出24个突现词,包括中医辨证、参芍口服液、心脏康复等。结论中医药治疗PCI术后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医辨证、病因病机、临床试验等,再狭窄等术后病理现象为本领域之研究难点,焦虑、双心医学、心脏康复为当前研究热点。中医药在促进PCI术后心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再狭窄等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中医药 引文空间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辅助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嘉培 王小婵 +2 位作者 李浩然 王永森 曹志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42-1446,共5页
目的:对中医药复方辅助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用药进行统计并进行规律分析。方法:基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平台,挖掘并筛选相关中药复... 目的:对中医药复方辅助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用药进行统计并进行规律分析。方法:基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平台,挖掘并筛选相关中药复方,运用Excel进行高频药物统计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药物间关联规则构建,并联合Cytoscape软件实现共现网络可视化展示。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新方聚类并绘制谱系统,预测药物配伍。结果:经筛选后纳入处方80首,涉及中药112味,用药总频次833次。其中用药频次≥15次的核心药物18味,以补气药所用最广,性味归经以甘、温、脾经为最。关联规则得到常用药物配伍4类共12组。聚类分析以欧式平方距离23为标准,得到具有潜在配伍关系的新方3个。结论:中药复方用药以健脾益气固其本,行气活血治其标,清热燥湿以解毒祛邪,配合收敛止血之药以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出血。用药寒热平调,甘苦合用,辛散酸收,肝肺同治,补泻兼顾,开合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老年 消化性溃疡 中医药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配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再通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宪辉 蔚青 周苏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9-311,共3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re-introduced after myocardial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of the mechanism,detection method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n their viscera with the meridian theory of Chin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re-introduced after myocardial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of the mechanism,detection method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n their viscera with the meridian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再通术 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机制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琳 徐云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8期1435-1440,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多重因素、多个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炎症是DR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白细胞聚集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胶质细胞激活和其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多重因素、多个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炎症是DR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白细胞聚集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胶质细胞激活和其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均与DR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炎成为治疗DR的重要切入点。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靶向DR的炎症机制方面发挥独特优势,故对与DR密切相关的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及相关中医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DR的早期预防以及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机制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部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黎明 李丽华 +3 位作者 徐刚 李卡 李超 吕尤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6-658,共3页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模式和人们的健康观念转变,以及社会对残疾观念的认识使得社会和患者对康复的期望持续提高.康复医学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我国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模式和人们的健康观念转变,以及社会对残疾观念的认识使得社会和患者对康复的期望持续提高.康复医学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我国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康复 学科建设 山东省 康复医学科 医学科学 社会进步 健康观念 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对失眠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小娜 郑雅峰 +8 位作者 孙超 宋洪玉 赵荧荧 王文秀 刘露露 林秀群 赵立杰 马玉侠 韩兴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形态及外周血中皮质酮(CORT)、前列腺素D2(PGD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7只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观察...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形态及外周血中皮质酮(CORT)、前列腺素D2(PGD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7只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均采用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改良法制造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方法:配置制PCPA弱碱性生理盐水溶液,按0.5 g/kg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2 d。模型制备完成后,空白组仅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模型组仅固定大鼠四肢,观察组给予隔药灸脐法进行干预,每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干预结束后,将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心脏灌注后取脑分离下丘脑。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评价睡眠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血激素(CORT、PGD2)及炎症介质(IL-1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观察组大鼠体质量低(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体质量高(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空白组、观察组大鼠体质量升高(P<0.05)。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观察组大鼠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睡眠潜伏期短(P<0.05),睡眠时间长(P<0.05);模型组中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与干预后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观察组中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睡眠潜伏期长(P<0.05),睡眠时间短(P<0.05),与造模后比较,大鼠睡眠潜伏期短(P<0.05),睡眠时间长(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下丘脑组织细胞核着色较深,致密性提高,排列较为有序,恢复至与空白组大鼠相似。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ORT水平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CORT水平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GD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PGD2水平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1β水平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大鼠IL-1β水平低(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可显著改善失眠大鼠一般情况、睡眠及下丘脑组织形态,调节血清中CORT、IL-1β、PGD2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素水平与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隔药灸脐 对氯苯丙氨酸 下丘脑 组织形态 炎症介质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冯雪花 焦娇 +1 位作者 冯晓军 姚伊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4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首次行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10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4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首次行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10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502例)和临床未妊娠组(499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超促排卵资料及实验室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患者年龄≥35岁、绒促性素(HCG)日孕酮(P)水平是临床妊娠的抑制因素(OR0.571,95%CI 0.400~0.815,P<0.05;OR0.832,95%CI 0.720~0.961,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双原核受精(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是临床妊娠结局的促进因素(OR1.095,95%CI 1.011~1.186;OR1.036,95%CI 1.006~1.067,P<0.05;OR1.122,95%CI 1.039~1.211,P<0.05)。移植胚胎方式对患者的临床妊娠有影响,移植1个卵裂期胚胎和1个囊胚的患者比移植2个卵裂期胚胎的患者临床妊娠的几率显著降低(OR0.359,95%CI 0.195~0.658,P<0.05;OR0.457,95%CI 0.285~0.733,P<0.05)。结论:年龄、HCG日P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以及移植胚胎方式是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患者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考虑临床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母婴健康的重要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剂方案 新鲜胚胎移植周期 临床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3簇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李娜 孟菲菲 +1 位作者 慕晓迎 王花欣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2,共9页
miRNA-183簇已被证实在多种骨代谢疾病中表达异常,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标。研究表明,miR-183簇能够通过参与调节骨发育机制实现其抗病作用。目前对miR-183簇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疾病的的作用机制分析略显缺乏,因此本... miRNA-183簇已被证实在多种骨代谢疾病中表达异常,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标。研究表明,miR-183簇能够通过参与调节骨发育机制实现其抗病作用。目前对miR-183簇参与骨发育及骨代谢疾病的的作用机制分析略显缺乏,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介绍miR-183簇调控骨细胞的成骨-破骨、成骨-成脂、成骨-软骨分化过程,及参与骨质疏松、骨肉瘤、骨关节炎等骨代谢疾病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和展望,为miR-183簇在骨代谢疾病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83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骨肉瘤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医辨证模型构建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亮 陈守强 +2 位作者 侯建辉 毕文霞 袁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以气虚证辨证模型为例,探讨中医辨证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将684例名老中医医案录入电子病历中,利用其统计功能,创建验案症状表;将验案症状表导入Matlab软件中;利用BP神经网络程序,随机将669例医案作为训练数据,剩余15份病例作为测... 目的:以气虚证辨证模型为例,探讨中医辨证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将684例名老中医医案录入电子病历中,利用其统计功能,创建验案症状表;将验案症状表导入Matlab软件中;利用BP神经网络程序,随机将669例医案作为训练数据,剩余15份病例作为测试数据。结果:测试数据与模型数据之间的绝对误差中,有3例大于0.6,其余12例小于0.3;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77.8%,预测一致性为80%。结论:本文以气虚证为例,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创建了一种中医辨证模型,准确率较高,并为挖掘名老中医辨证经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模型 BP神经网络 气虚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脾胃论》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王君 高媛媛 +3 位作者 庄贺 庄慧魁 薛一涛 刘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了解《脾胃论》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脾胃论》中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组方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挖掘工作。结果:通过整理《脾胃论》的63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104味,综合分析获... 目的:了解《脾胃论》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脾胃论》中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组方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挖掘工作。结果:通过整理《脾胃论》的63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104味,综合分析获得各中药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演化得到新方共4首。结论:《脾胃论》中药物药性多偏温平,药味甘辛苦,多具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大补元气、升举阳气等功效,方剂配伍注重升降浮沉、益气升阳除湿法等辨证灵活应用,并根据相关疾病、时令、脏腑经络遣方用药,对后世影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方剂 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用药规律的varclus聚类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守强 郝鑫 +1 位作者 张梦贺 陈延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41-1242,共2页
目的:应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的用药组成规律。方法:应用验案分析系统收集80年代后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验案306份,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20的44种中药进行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9类:①白术、... 目的:应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的用药组成规律。方法:应用验案分析系统收集80年代后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验案306份,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20的44种中药进行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9类:①白术、赤芍、茯苓、猪苓、泽泻;②川芎、丹参、炙甘草;③车前子、黄芪、桑白皮、葶苈子、益母草、泽兰;④麦冬、五味子;⑤白芍、当归、党参、红花;⑥半夏、薤白、远志;⑦防己、葛根、太子参;⑧陈皮、杏仁、桃仁;⑨枳壳。结论:针对心力衰竭的某一证型或某一症状,名老中医习惯应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作为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这种形式称为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心力衰竭验案 varclus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栓通脉汤调控JAK2/STAT3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作者 张云虹 艾爽 +6 位作者 褚楚 王雨柔 张亭亭 祖会艳 范楠楠 王彬 李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9-774,共6页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汤(XSTMD)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树突状细胞(DCs)功能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分子机制。方法:XSTMD治疗DVT后,ELISA检测DVT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B)及D-二聚体(D2D)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VT患者外周血单...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汤(XSTMD)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树突状细胞(DCs)功能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分子机制。方法:XSTMD治疗DVT后,ELISA检测DVT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B)及D-二聚体(D2D)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V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pDC、cDC亚群比例及HLA-DR蛋白表达,qRT-PCR检测CD80、CD86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VT患者、小鼠PBMC中JAK2、STAT3蛋白及磷酸化(p-JAK2、p-STAT3)水平。XSTMD含药血清处理LPS诱导的小鼠DC2.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TNF-α、IL-10及TGF-β1蛋白水平。结果:XSTMD治疗后,DVT小鼠血栓重量及长度明显减小(P<0.001)。与治疗前相比,XSTMD临床治疗后,DVT患者血浆中FGB及D2D表达显著降低(P<0.001),外周血pDC比例显著升高,cDC比例显著降低(P<0.01),HLA-DR蛋白表达及CD80、CD86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XSTMD作用后,DVT患者及小鼠PBMC中p-JAK2、p-STAT3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XSTMD含药血清处理LPS诱导的DC2.4细胞后,p-JAK2、p-STAT3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IL-6、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L-10、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结论:XSTMD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DCs向pDC分化,减轻炎症损伤,进而治疗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消栓通脉汤 JAK2/STAT3 树突状细胞 炎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康复方案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蔡素芳 冯晓东 +3 位作者 李丽 吴劲松 饶婷 江一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优化方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8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接受中医康复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以3个月为治疗观察周期,治疗前后均采用标准化评定...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优化方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8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接受中医康复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以3个月为治疗观察周期,治疗前后均采用标准化评定方法测量2组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感觉功能=0.045,P运动功能=0.038、P日常生活活动能力=0.025)。结论:该研究表明综合性及规范化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案 胸腰段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的varclus聚类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毕文霞 陈守强 +1 位作者 徐亮 侯建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应用varclus聚类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搜集到的336份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20的39种中药进行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14类:1)陈皮、麦冬、... 目的:应用varclus聚类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搜集到的336份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20的39种中药进行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14类:1)陈皮、麦冬、石菖蒲、五味子;2)柴胡、炒酸枣仁、红参、枳实;3)半夏、瓜蒌、薤白、枳壳;4)延胡索、郁金、炙甘草;5)白术、桂枝;6)川芎、当归、丹参、葛根;7)赤芍、红花、砂仁、桃仁;8)黄连、生地黄、酸枣仁;9)白芍、甘草;10)三七粉、檀香;11)茯苓、葶苈子、泽泻;12)黄芪、水蛭;13)党参;14)远志。结论:针对冠心病的某一证型或某一症状,名老中医习惯应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作为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这种形式称为药组。本次分析结果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冠心病 用药规律varclus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万芳 陈守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有关资料。1)通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 目的:探讨高血压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有关资料。1)通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EF值、心肌重构(心房重构、心室重构、房室重构)、心律失常及NT-proBNP、SCR、BUN、hs-CRP等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2)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NYHA分级、EF值、心肌重构(心房重构、心室重构、房室重构)、心律失常及NT-proBNP、SCR、BUN、Hs-CRP等因素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易出现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随着心功能的下降,患者易出现阳虚水泛证;随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升高,患者易出现痰浊闭阻证;随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升高,患者易出现痰瘀互结证。结论高血压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年龄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病程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泛证的危险因素;NT-proBNP为阳虚水泛证的危险因素;SCR、BUN为痰浊闭阻证的危险因素;hs-CRP为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心功能为阳虚水泛证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 证型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改下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庆 黄炳花 +3 位作者 王清亮 刘盈君 陈甜甜 张永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6-669,672,共5页
目的:分析2002~2015年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的配置结构及新医改前后变化趋势,为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查阅2003~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2~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 目的:分析2002~2015年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的配置结构及新医改前后变化趋势,为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查阅2003~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02~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4年、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与新医改前相比,新医改后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在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的配置结构不断优化,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持续增加,医护比不断下降,地域分布公平性也有所改善。但是,目前我国医院执业(助理)医师配置结构仍存在高学历人才分布不均、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比例不合理、每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数下降,医护比离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东中西部间医师分布和城乡间医师分布公平性仍待改进等问题。结论:加强执业(助理)医师队伍建设是新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执业(助理)医师队伍结构对深化医改意义重大。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采用科学方法制定医师配置规划和配置标准,促进执业(助理)医师各项配置结构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改 执业(助理)医师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程序性细胞死亡与中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雨菲 魏梦娟 +3 位作者 黄程程 王晨 李洋 王经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6-450,共5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由高糖继发的骨组织结构和骨代谢紊乱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等。最新研究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DOP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包括细胞...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由高糖继发的骨组织结构和骨代谢紊乱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等。最新研究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DOP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等。本文将概述不同类型PCD参与DOP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此外,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DOP临床治疗。本文进一步揭示中药治疗DOP潜在药物靶点,为中药防治DOP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 程序性细胞死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证候要素的消渴目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条目池设置及考评 被引量:7
19
作者 倪琳琳 徐云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4-878,885,共6页
目的制定基于中医证候要素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并对其进行初步考评。方法系统检索2006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中与消渴目病证候类型有关的文献,整理和归纳其中的消渴目病证型,并将复合证候... 目的制定基于中医证候要素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并对其进行初步考评。方法系统检索2006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中与消渴目病证候类型有关的文献,整理和归纳其中的消渴目病证型,并将复合证候分解为单一证素;于2015年7—10月在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患者家属5例、内分泌科医护人员5例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将文献研究结果与访谈结果相结合,设置消渴目病PRO量表初始条目池。采用抽签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和眼科、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和眼科、济南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和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80例,采用初步设置的消渴目病PRO量表条目池对其进行调查,以对量表进行考评。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结果文献检索共纳入合格文献42篇,拆分出证素15种,结合访谈结果,初步设置成的消渴目病PRO量表共31个条目,其中生理维度18个条目(证候效应指标9个、特有症状指标9个),心理维度6个条目,社会维度5个条目,满意度维度2个条目。不同病情分级患者的生理维度证候效应指标、生理维度特有症状指标、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4,其中生理维度证候效应指标、生理维度特有症状指标、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9、0.901、0.890、0.857。因子分析共获得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755%。结论初步设置的消渴目病PRO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以用于中医药治疗消渴目病的疗效评估,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者报告结局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项目管理理念 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课题质量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霞 曹晓岚 +4 位作者 王兴臣 王敏 庄慧魁 王超英 赵鲁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7期1378-1379,共2页
科学研究质量的控制是其成果产出的保障。如何控制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以确保课题按设计思路完成,并取得理想的结果是课题成功的关键。应用项目管理理念对课题研究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因素影响,增强研究人员对课题实施... 科学研究质量的控制是其成果产出的保障。如何控制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以确保课题按设计思路完成,并取得理想的结果是课题成功的关键。应用项目管理理念对课题研究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因素影响,增强研究人员对课题实施的依从性,确保课题按要求完成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中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