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剂/d,200 m L煎服,早晚温服分服。2组均连续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BS评分)、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指标以及NSE浓度变化。结果: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与对照组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至第4周时2组Fugl-Meyer评分和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第16周时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至第4周时2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第16周时观察组上述治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至第4周时2组外周血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第16周时观察组NSE浓度明显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理想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外周血NSE浓度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哮喘宁颗粒防治心理应激哮喘的作用网络与潜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哮喘宁颗粒防治心理应激哮喘的作用网络与潜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络(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等数据平台筛选哮喘宁颗粒的主要有效成分与靶点;并通过相关疾病靶点数据库检索心理应激哮喘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哮喘宁颗粒与心理应激哮喘之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建立"药物-成分-靶点"作用网络,然后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运用Cytoscape 3.7.2的插件MCODE、cytohubba及拓扑运算后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哮喘宁颗粒39个主要有效成分和121个交集预测靶点,心理应激哮喘靶点1 063个;通过韦恩图得到共同靶点72个,继用cytohubba插件及拓扑运算得到重要基因,通过MCODE筛选出基因互作模块,从而得到MAPK1、MAPK8、TNF、VEGFA、EGF、PTGS2、JUN、IL-6等交集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得知这些靶点涉及信号转导、细胞增生正调控、MAPK信号通路激活等生物学过程,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钙离子、T细胞受体、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哮喘宁颗粒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作用于神经机制、免疫炎性反应、细胞增生等方面以综合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防治心理应激哮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剂/d,200 m L煎服,早晚温服分服。2组均连续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BS评分)、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指标以及NSE浓度变化。结果: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与对照组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至第4周时2组Fugl-Meyer评分和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第16周时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至第4周时2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第16周时观察组上述治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至第4周时2组外周血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治疗第16周时观察组NSE浓度明显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理想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外周血NSE浓度有关。
文摘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哮喘宁颗粒防治心理应激哮喘的作用网络与潜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络(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等数据平台筛选哮喘宁颗粒的主要有效成分与靶点;并通过相关疾病靶点数据库检索心理应激哮喘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哮喘宁颗粒与心理应激哮喘之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建立"药物-成分-靶点"作用网络,然后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运用Cytoscape 3.7.2的插件MCODE、cytohubba及拓扑运算后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哮喘宁颗粒39个主要有效成分和121个交集预测靶点,心理应激哮喘靶点1 063个;通过韦恩图得到共同靶点72个,继用cytohubba插件及拓扑运算得到重要基因,通过MCODE筛选出基因互作模块,从而得到MAPK1、MAPK8、TNF、VEGFA、EGF、PTGS2、JUN、IL-6等交集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得知这些靶点涉及信号转导、细胞增生正调控、MAPK信号通路激活等生物学过程,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钙离子、T细胞受体、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哮喘宁颗粒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作用于神经机制、免疫炎性反应、细胞增生等方面以综合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防治心理应激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