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前平颗粒对愤怒情绪反应模型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郭英慧 魏盛 +2 位作者 高杰 宋春红 乔明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在整体基因水平上探索经前平颗粒调节愤怒情绪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采用社会隔离配合居住入侵法制备愤怒情绪反应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愤怒模型组和经前平颗粒用药组大鼠海马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 目的在整体基因水平上探索经前平颗粒调节愤怒情绪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采用社会隔离配合居住入侵法制备愤怒情绪反应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愤怒模型组和经前平颗粒用药组大鼠海马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RT-PCR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Htr3b和GABABR2进行验证。结果芯片检测结果显示,愤怒模型组大鼠差异基因和涉及信号通路数目均较正常组多,用经前平干预后,愤怒模型组上下调差异基因数都有大幅下降。经前平颗粒可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Ad-cy4)、c-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因子(TAOK3/JIK)、5-羟色胺2C受体(5-Htr2c)等多个靶基因及神经激活受体配体作用、细胞外基质受体(ECM)、MAPK及Ca2+信号等多条细胞间与细胞内信号调控途径对愤怒情绪大鼠进行干预调节。差异表达基因Htr3b和GABABR2的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数据表达的趋势一致。结论经前平颗粒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调节优势,明显改善了愤怒情绪大鼠异常行为变化,提示经前平颗粒干预愤怒情绪大鼠的药物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可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愤怒情绪相关的疾病发病机制的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平颗粒 愤怒 大鼠 基因表达谱 海马 分子作 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舒颗粒对郁怒反应模型大鼠海马脑区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英慧 高杰 +2 位作者 徐凯勇 宋春红 乔明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在基因水平上探索经前舒颗粒对郁怒反应模型大鼠海马脑区基因表达谱影响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采用社会隔离和居住入侵方法制备郁怒反应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郁怒反应模型组和经前舒颗粒用药组大鼠海马脑区进行基因芯片检... 目的在基因水平上探索经前舒颗粒对郁怒反应模型大鼠海马脑区基因表达谱影响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采用社会隔离和居住入侵方法制备郁怒反应大鼠模型,分别取正常组、郁怒反应模型组和经前舒颗粒用药组大鼠海马脑区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RT-PCR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Htr3b和GABABR2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郁药组/郁模组比较共检出1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郁模组/正常组上调而郁药组/正常组基因下调基因有55个,郁模组/正常组下调而郁药组/正常组基因上调基因有72个,主要有各类激素受体、信号转导蛋白、代谢酶、转运蛋白、细胞因子受体等,涉及神经活化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甘油磷脂代谢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调控路径。差异表达基因Htr3b和GABABR2的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数据表达的趋势一致。结论郁怒情志刺激可导致大鼠海马Htr3b、Fgfr2、Grm8、Gmeb2等较多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经前舒颗粒通过上调或下调这些差异基因表达,进而参与神经活化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等调控路径,使郁怒反应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以上结果为探讨经前舒颗粒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提供方向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舒颗粒 郁怒 大鼠 基因表达谱 海马 分子作 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香丹胶囊对焦虑大鼠血清及脑区BD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小菊 郭英慧 +2 位作者 王海娟 尹征 魏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模型大鼠血清及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焦虑症发病相关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足底电击法(Foot Shock,FS)诱发大鼠焦虑样行为,以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其进行行为学检测、ELISA检测大...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模型大鼠血清及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焦虑症发病相关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足底电击法(Foot Shock,FS)诱发大鼠焦虑样行为,以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其进行行为学检测、ELISA检测大鼠血清BDNF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区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总路程增加(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OT%)均降低(P<0.01),ELISA实验所测大鼠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各脑区(左海马、右海马、额叶、下丘脑)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组和地西泮组大鼠运动总路程均降低(P<0.05),OE%和OT%均升高(P<0.05),BDNF水平均升高(P<0.05),各脑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中药白香丹胶囊对足底电击法诱导大鼠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BDNF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香丹胶囊 焦虑 BDNF 血清 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提取物对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v1.2介导的CaM/CaMK Ⅱ/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宋春红 王杰琼 +5 位作者 李芳 李自发 魏盛 王美艳 薛玲 姜运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794-1800,共7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白芍提取物对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v1.2钙通道关键蛋白CACNA1C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CaM、BDNF蛋白表达和对CaMKⅡ磷酸化的影响,从而明确白芍提取物治疗肝气郁结证的分子作用靶点。方法:利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PMS肝...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白芍提取物对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v1.2钙通道关键蛋白CACNA1C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CaM、BDNF蛋白表达和对CaMKⅡ磷酸化的影响,从而明确白芍提取物治疗肝气郁结证的分子作用靶点。方法:利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使用白芍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模型制备成功后检测下丘脑CACNA1C蛋白表达,以及下游信号通路中CaM、BDNF蛋白表达和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离体培养海马原代神经元,通过KCl激活L型钙通道,检测白芍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单体芍药苷对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结果: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CNA1C蛋白表达增加,CaMKⅡ磷酸化水平提高,BDNF表达减少,说明白芍提取物可显著改善上述蛋白表达异常的现象,抑制KCl激活的L型钙通道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结论:白芍提取物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内Cav1.2,抑制其下游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治疗PMS肝气郁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肝气郁证 白芍提取物 L型钙通道α1C亚基基因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舒郁胶囊对抑郁症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凯勇 李自发 高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中医认为,抑郁症基本机制是肝失疏泄,基础证候是肝气郁结,基本治疗原则是调肝。中药舒郁胶囊主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临床证实疗效确切。该复方主成分为柴胡皂苷可调理气机、疏肝解郁。本研究通过慢性温和应激(CMs)刺激方法,复制... 中医认为,抑郁症基本机制是肝失疏泄,基础证候是肝气郁结,基本治疗原则是调肝。中药舒郁胶囊主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临床证实疗效确切。该复方主成分为柴胡皂苷可调理气机、疏肝解郁。本研究通过慢性温和应激(CMs)刺激方法,复制抑郁症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探讨舒郁胶囊及其主成分柴胡皂苷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郁胶囊 柴胡皂苷 抑郁症 肝气郁结证 大鼠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郁胶囊及主要组份对PMS肝气郁证大鼠海马中CACNA1C蛋白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春红 李芳 +1 位作者 郭英慧 张惠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6-1477,共2页
CACNA1C 基因编码L 型钙通道α1C 亚基,其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情感障碍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等发生有关。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发生的易感神经生物学因子与重度抑郁症相似,该基因与PMS 的关系如何?尚未见报... CACNA1C 基因编码L 型钙通道α1C 亚基,其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情感障碍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等发生有关。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发生的易感神经生物学因子与重度抑郁症相似,该基因与PMS 的关系如何?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从PMS 肝气郁证入手,以舒郁胶囊及主要组份进行药物干预,采用Western blot 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索CACNA1C 与PMS 肝气郁证的关系和舒郁胶囊的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郁胶囊 组分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郁证 CAC-NA1C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颌下静脉丛采血技术方法及其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穆轩 邢影 +5 位作者 王岳睿 张家钰 张浩 李自发 耿希文 魏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目的 介绍一种操作简便、可多次、大量采血的大鼠采血方法以及采血点的定位。方法 通过大鼠自身的体表特征,判定最佳进针点,使用注射器针头刺入动物颌下静脉丛缓慢抽取血液。结果 非麻醉状态下,单人平均77.46 s可完成一只大鼠的采血操作... 目的 介绍一种操作简便、可多次、大量采血的大鼠采血方法以及采血点的定位。方法 通过大鼠自身的体表特征,判定最佳进针点,使用注射器针头刺入动物颌下静脉丛缓慢抽取血液。结果 非麻醉状态下,单人平均77.46 s可完成一只大鼠的采血操作,平均采血量为0.53 mL;双人平均56.28 s可完成采血操作,平均采血量为0.59 mL。麻醉状态下,单人大鼠的采血操作平均耗时28.67 s,平均采血量为0.56 mL。结论 颌下静脉丛采血成功率高,对动物创伤小,且操作简单,采血量大,可作为药理毒理实验中大批量动物活体多次采血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颌下静脉丛 采血方法 动物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