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彦多 刘春雨 +3 位作者 吕世洁 王颖 王立娜 王集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3-186,192,共5页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A)、料液比(B)和提取时间(C)为自变量,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利用正交实验法探究最佳提取工艺...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A)、料液比(B)和提取时间(C)为自变量,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利用正交实验法探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MTT体外抗肿瘤实验方法,研究发酵蜈蚣粉提取物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影响发酵蜈蚣粉总黄酮得率提取因素的大小次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在此次实验中,发酵蜈蚣粉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g∶m L),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得率为1.970%;提取获得的不同浓度的发酵蜈蚣醇提液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顺铂,具有较优良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蜈蚣粉 正交实验 回流提取 总黄酮 MTT法 肺腺癌A549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新记录种-小顶冰花的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樱瀚 王超 +2 位作者 常惠 刘雪环 刘红燕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对小顶冰花叶片、花药、花粉粒等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期为该药用植物显微鉴定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础研究信息。方法: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小顶冰花叶片、花瓣、花药、花粉粒、花丝的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小顶冰花叶片上... 目的:对小顶冰花叶片、花药、花粉粒等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期为该药用植物显微鉴定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础研究信息。方法: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小顶冰花叶片、花瓣、花药、花粉粒、花丝的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小顶冰花叶片上表皮覆盖有蜡样角质层,下表皮细胞长矩形,气孔为平列型,无副卫细胞;花瓣表面密布平行于长轴的条纹;花粉粒呈长椭圆体或三棱柱形,极面观椭圆形或三角形,赤道面观卵圆形或舟形,单沟,网脊明显。结论:从微观角度对小顶冰花叶片、气孔、花瓣、花粉粒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为该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顶冰花 显微特征 场发射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外侧梗死致尿潴留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孟庆芳 张征 +5 位作者 李霞 王蕾 张明庆 姬琳 赵婧 王兴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89-192,共4页
延髓外侧梗死是常见的脑干梗死综合征之一,但在临床上其导致尿潴留的病例并不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延髓外侧梗死致尿潴留的患者1例,患者以头晕、行走不稳为主要症状,同时发现存在急性尿潴留的临床表现... 延髓外侧梗死是常见的脑干梗死综合征之一,但在临床上其导致尿潴留的病例并不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延髓外侧梗死致尿潴留的患者1例,患者以头晕、行走不稳为主要症状,同时发现存在急性尿潴留的临床表现,完善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延髓外侧梗死;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及时予以患者静脉溶栓、导尿及其他对症治疗,约1个月后其自主排尿功能完全恢复。尽管延髓外侧梗死导致尿潴留的病例不常见,但应充分了解并提高对此类情况的认知,做到全面预判,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尿潴留的可能性及其预后,反之,在颅脑CT显示不佳、MRI完善不及时的情况下,对于眩晕症状明显而其他定位体征较少,同时又合并急性尿潴留的患者,也能给予脑干-延髓外侧部分-可能受损的提示,提高对后循环梗死的警惕和重视,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避免延治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外侧梗死 临床表现 尿潴留 脑桥排尿中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TOF–MS分析泽泻提取物中三萜类化合物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岳 刘阿娜 +3 位作者 王小明 周洪雷 李运伦 蒋海强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5年第6期11-14,共4页
分析和鉴定泽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釆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TOF–MS),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用全扫描方式获得高分辨质谱数据,结合Agilent Mass 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软件、PCDL、数据库和参考文献,总结已... 分析和鉴定泽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釆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TOF–MS),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用全扫描方式获得高分辨质谱数据,结合Agilent Mass 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软件、PCDL、数据库和参考文献,总结已知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对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泽泻提取物中共鉴定了22种三萜化合物。实验结果为泽泻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三萜类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建国 刘珊珊 +4 位作者 毛志远 张硕霖 李文华 李荣文 刘杨 《食品与药品》 CAS 201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建立丹参的无性繁殖体系培养条件。方法选用丹参植株的幼嫩芽,比较不同灭菌试剂种类、不同灭菌时间、生长调节剂比例等条件对丹参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用2%次氯酸钠处理7.5 min灭菌效果最好;MS+6-BA(1.0 mg/L)+2,4-D(0.5 mg/L)是丹... 目的建立丹参的无性繁殖体系培养条件。方法选用丹参植株的幼嫩芽,比较不同灭菌试剂种类、不同灭菌时间、生长调节剂比例等条件对丹参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用2%次氯酸钠处理7.5 min灭菌效果最好;MS+6-BA(1.0 mg/L)+2,4-D(0.5 mg/L)是丹参最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MS+6-BA(1.0 mg/L)+NAA(0.5 mg/L)为最适宜的芽诱导培养基;MS+IAA(0.2 mg/L)+NAA(0.2 mg/L)为最适宜的丹参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结论建立了丹参无性繁殖体系培养的最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桑叶总黄酮类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月红 王建平 蒋海强 《食品与药品》 CAS 2008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预试验考察上柱方法、提取方法、粉碎度对结果的影响。用L9(34)正交表优选提取条件。结果预试验中各因素对结果均有影响,最好的方法为:80目细粉,回流,大孔树脂柱层析。最佳工艺条件为:16倍于原料... 目的探讨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预试验考察上柱方法、提取方法、粉碎度对结果的影响。用L9(34)正交表优选提取条件。结果预试验中各因素对结果均有影响,最好的方法为:80目细粉,回流,大孔树脂柱层析。最佳工艺条件为:16倍于原料的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稳定性好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土鳖虫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条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立娜 王颖 +4 位作者 邢佰颖 刘春雨 桑晓 王彦多 王集会 《食品与药品》 CAS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确定土鳖虫水溶性蛋白质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土鳖虫蛋白质提取率(Y)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对土鳖虫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依据统计模型发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液p H 3个要素均对土鳖虫蛋白质提... 目的确定土鳖虫水溶性蛋白质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土鳖虫蛋白质提取率(Y)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对土鳖虫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依据统计模型发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液p H 3个要素均对土鳖虫蛋白质提取率影响明显。由响应面三维图及等值图分析,得到土鳖虫蛋白质提取率较高的最佳方案为液料比40:1,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液p H 9。结论验证实验所得蛋白质提取率为11.06%,与模型预测值十分接近,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土鳖虫蛋白质提取条件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鳖虫 水溶性蛋白质 响应面法 等高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毕建云 张静 +3 位作者 赵云涛 刘文静 孙玉 刘雅楠 《食品与药品》 CAS 2020年第6期442-447,共6页
目的通过定性、定量方法测定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中的成分,建立远红外灸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技术,对贴膏中的牛膝、川芎、当归、枳壳、桔梗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贴膏中芍药苷、苦杏仁苷、藁本内酯... 目的通过定性、定量方法测定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中的成分,建立远红外灸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技术,对贴膏中的牛膝、川芎、当归、枳壳、桔梗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贴膏中芍药苷、苦杏仁苷、藁本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鉴别中以上几味药材与对照药材在相应的位置有相同的斑点;HPLC测定中芍药苷的含量为19.198 mg/贴,RSD为1.48%,苦杏仁苷含量为6.602 mg/贴,RSD为1.42%,藁本内酯含量为1.475 mg/贴,RSD为1.80%。结论本文建立的逐瘀止痛远红外灸贴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远红外灸贴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准 远红外灸贴 逐淤止痛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蝎三种产地加工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静 王集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7期903-906,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产地加工全蝎粉的含水量、含盐量、醇提取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平衡吸湿量以及牛磺酸含量的不同,找出最适合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用滴定法测定全蝎粉含盐量;用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用重量... 目的:比较三种产地加工全蝎粉的含水量、含盐量、醇提取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平衡吸湿量以及牛磺酸含量的不同,找出最适合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用滴定法测定全蝎粉含盐量;用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用重量法测定醇提取物含量;用平衡吸湿曲线测定临界相对温度(CRH)值;用高效液相外标一点法测牛磺酸含量。结果:比较三种产地加工方法在各种指标上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常温风干蝎和冷冻干燥蝎之间差异较小,而高温盐蝎与前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全蝎冷冻干燥和常温风干可作为产地加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粉 产地加工方法 蛋白质 临界相对温度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僵蚕蛋白酶解多肽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灿 侯林 +1 位作者 于瑞雪 张玉娟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7年第2期11-15,共5页
分析僵蚕蛋白酶解多肽类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正离子模式进行分析,以Hola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为分离色谱柱,以0.05%甲酸水溶液和0.05%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根据质谱一... 分析僵蚕蛋白酶解多肽类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正离子模式进行分析,以Hola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为分离色谱柱,以0.05%甲酸水溶液和0.05%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根据质谱一级、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确定酶解多肽类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和氨基酸组成。僵蚕样品经酶解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 000之间的多肽,经LC–MS分析,多肽由低于10个的氨基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平台可用于分析多肽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组成,这有利于酶解多肽的生物活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酶解多肽 氨基酸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土鳖虫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方法学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立娜 马明珠 王集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1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发酵土鳖虫含水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Na NO2-Al Cl3-Na OH比色法在510 nm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与显色剂所形成的络合物吸光度。[结果]所测定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良好,r=0.999 0,线性... [目的]研究发酵土鳖虫含水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Na NO2-Al Cl3-Na OH比色法在510 nm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与显色剂所形成的络合物吸光度。[结果]所测定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良好,r=0.999 0,线性范围在0.02-0.10 mg/m L,试验方法的精密度RSD=1.92%,重现性RSD=1.23%,样品回收率95.00%±10.00%,RSD=2.09%。样品重复测定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4.630 8 mg/g。[结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土鳖虫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等项内容都符合相关规定,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土鳖虫 黄酮络合物 方法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藿香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巩丽丽 星星 +1 位作者 魏爱华 图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不同产地藿香的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鉴定石牌广藿香(牌香),高要广藿香(肇香),海南广藿香(南香),湛江广藿香(湛香)等四种药材。结果四种不同产地的广霍香(南香、湛...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不同产地藿香的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鉴定石牌广藿香(牌香),高要广藿香(肇香),海南广藿香(南香),湛江广藿香(湛香)等四种药材。结果四种不同产地的广霍香(南香、湛香、牌香、肇香)的一维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的结果相一致,确切地佐证了南香药材与其它三个产地药材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很好地解释了南香属于广藿香伪品的论证。二维红外相关谱表明:肇香在940 cm-1的自动峰最强,而牌香和湛香在947 cm-1为最强峰,两者相差了7个波数。湛香1151 cm-1的自动峰明显强于牌香的自动峰,另外湛香947 cm-1的交叉峰也明显强于牌香的交叉峰。凭借自动峰和交叉峰的强弱既可以作为鉴别相似度较大的牌香和湛香的依据。结论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等三谱技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佐证,可以鉴别四种广藿香的产地,同时也可以看到肇香与牌香、湛香的品质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品质最差的是南香,即海南产的广藿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法 二阶导数光谱法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春雨 王集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154-155,共2页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醇水提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51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0.02~0.10 mg/mL时,其浓度与对应的吸...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醇水提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51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0.02~0.10 mg/mL时,其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精密度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吸光度为0.4205,RSD=0.7407%;在重现性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质量比为9.091 mg/g,RSD=2.007%;在加样回收率试验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1.568%。[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其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用来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蜈蚣粉 总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酶解蜈蚣粉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彦多 桑晓 +5 位作者 方园 刘颖 曹广超 毛会秀 刘金虎 王集会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优化复合酶酶解蜈蚣粉最佳酶解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及单个酶酶活力对蜈蚣复合酶酶解液冻干粉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蜈蚣复合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 目的优化复合酶酶解蜈蚣粉最佳酶解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及单个酶酶活力对蜈蚣复合酶酶解液冻干粉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蜈蚣复合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3 h、pH值为8.0及单个酶酶活力2000 U/g,在此工艺条件下,蜈蚣复合酶酶解液冻干粉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1.67%。结论通过实验验证此工艺可行,蜈蚣复合酶酶解液冻干粉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复合酶 酶解工艺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联合福辛普利对SHR早期肾损害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洪贞 谭颖 +3 位作者 齐振强 李伟 任永昊 顾茹梦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素联合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早期肾损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15周龄雄性SHR,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模型组、福辛普利组、福辛普利+小剂量大黄素组、福辛普利+...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素联合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早期肾损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15周龄雄性SHR,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模型组、福辛普利组、福辛普利+小剂量大黄素组、福辛普利+中剂量大黄素组、福辛普利+大剂量大黄素组,同周龄雄性日本京都wistar大鼠(wistar-kyoto rat,WKY)每组10只,10只为正常对照。连续给药12周,观察各组大鼠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浆ET-1及血清NO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福辛普利及福辛普利与不同剂量的大黄素联合应用后,SHR血压均降低(P<0.05或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P<0.05或P<0.01),血浆ET-1降低(P<0.01),血清NO升高(P<0.05或P<0.01),福辛普利+大剂量大黄素组尿微量白蛋白亦下降(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大剂量大黄素能够更好的发挥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大黄素 福辛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的呼吸科病例讨论在硕士研究生实习过程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玉娟 王珺 +3 位作者 王珉 孙珊珊 李先强 宋素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以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ACS)为基础的呼吸科病例讨论在硕士研究生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轮转山东中医药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5名,调查问卷设置了15个项目,观察指标为实习研... 目的探讨以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ACS)为基础的呼吸科病例讨论在硕士研究生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轮转山东中医药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5名,调查问卷设置了15个项目,观察指标为实习研究生对PACS的熟悉程度和参加基于PACS的呼吸科病例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认可度,每个项目有反应不同等级的熟悉度或认可度的4个选项供选择。结果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轮转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PACS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认知程度较差,非常熟悉+熟悉的人数比例为26.67%~42.86%。而对基于PACS的呼吸科病例讨论的参与度较高,对PACS在阅片及呼吸科病例讨论中的应用效果的认可度较高,非常认可+认可的人数比例为80.98%~91.43%。结论基于PACS的病例讨论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讨论疾病的认识。为了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这种教学手段,需要带教老师和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共同参与及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 病例讨论 硕士研究生 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17
作者 张丙香 司兴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第11期53-54,共2页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题一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学完酸、碱和酸碱指示剂的部分知识,但对于酸的性质和本质还不是很清楚。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题一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学完酸、碱和酸碱指示剂的部分知识,但对于酸的性质和本质还不是很清楚。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尽可能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指示剂 教学设计 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 学生体验 科学探究意识 学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H法测定桑籽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祥凯 孔凡刚 +1 位作者 丁菲 巩丽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1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研究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桑籽,得到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酰肼基(DPPH)的清除能力,评价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性不同,乙酸乙酯部... 目的研究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桑籽,得到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酰肼基(DPPH)的清除能力,评价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性不同,乙酸乙酯部位EC50(半数清除率)为0.0540 mg/m L;正丁醇部位EC50为0.1521 mg/m L;石油醚部位EC50为0.3746 mg/m L;水部位EC50为0.2156 mg/m L。结论桑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石油醚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籽 极性部位 对二苯代苦味酰肼基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多糖分子量及单糖组成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闫光玲 张锋 +3 位作者 金娟 丁洁 张永清 刘玉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金银花分离纯化的多糖组分LTP1、LTP2、LTP3、LTP4的分子量及单糖组成。方法通过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金银花粗多糖,经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获得金银花多糖LTP1、LTP2、LTP3、LTP4,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 目的探讨金银花分离纯化的多糖组分LTP1、LTP2、LTP3、LTP4的分子量及单糖组成。方法通过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金银花粗多糖,经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获得金银花多糖LTP1、LTP2、LTP3、LTP4,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结果 LTP1重均分子量(Mw)为2016,由L-Rha、D-Ara、L-Fuc、D-Man、D-Glc和D-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68∶1.00∶4.42∶13.36∶7.34∶5.07。LTP2 Mw为3907,由L-Rha、D-Ara、L-Fuc、D-Man、D-Glc和D-Gal组成,其摩尔比为2.54∶6.28∶1.00∶5.38∶10.74∶10.44。LTP3 Mw为3039,由L-Rha、D-Ara、D-Glc和D-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00∶8.75∶2.59∶2.87。LTP4 Mw为7789,由L-Rha、D-Ara、D-Glc、D-Gal组成,其摩尔比为3.09∶1.86∶5.72∶1.00。结论本研究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了纯度较好的金银花多糖组分,并确定了其单糖组成,可为金银花多糖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多糖 分子量 单糖组成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和毒理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20
作者 钱深思 刘美怡 +1 位作者 容蓉 杨勇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4期388-395,共8页
中药细辛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挥发油类物质作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麻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但是细辛挥发油也普遍被认为是其毒副作用的物质基础,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性反应。通过查阅近10年文献,就细辛挥发油中主要... 中药细辛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挥发油类物质作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麻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但是细辛挥发油也普遍被认为是其毒副作用的物质基础,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性反应。通过查阅近10年文献,就细辛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及其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认为有必要对细辛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进行针对性的药效和毒性研究,以期为细辛合理和有效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