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芍颗粒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及更年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国杉 高冬梅 +4 位作者 高明周 王杰琼 魏凤琴 王梦煊 楚振涵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和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MS)作为女性重要生理时期的两大高发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和困扰,日益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香芍颗粒其功效为平肝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和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MS)作为女性重要生理时期的两大高发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和困扰,日益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香芍颗粒其功效为平肝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等,对于PMS肝气逆证和CMS阴虚肝旺证的治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中成药,说明两病存在共性病理机制,但是对其具体潜在微观机制及香芍颗粒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为此该文将对香芍颗粒治疗PMS和CMS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诸多证据表明香芍颗粒疗效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性激素如雌二醇、孕酮、泌乳素,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及其相关受体,且以上机制相互影响和作用,共同发挥治疗作用。以上为后续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有助于发现疾病靶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芍颗粒 经前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 情绪障碍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常瞵 高冬梅 +4 位作者 高明周 郭英慧 孙亚 王杰琼 乔明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6-2114,共9页
目的 构建并评价病证结合的甲状腺结节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机制探索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36只大鼠均匀分为3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刺激联合丙硫氧嘧啶(P... 目的 构建并评价病证结合的甲状腺结节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机制探索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36只大鼠均匀分为3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刺激联合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药物诱导的方法进行模型的制备,空白组大鼠合笼饲养并按1 mL·100 g^(-1)·d^(-1)的剂量灌胃生理盐水,PTU组大鼠合笼饲养并按1 mL·100 g^(-1)·d^(-1)的剂量灌胃0.1%PTU溶液,CUMS+PTU组大鼠单笼饲养复合CUMS刺激并按1 mL·100 g^(-1)·d^(-1)的剂量灌胃0.1%PTU溶液,造模时间持续6周。造模结束后,通过动物行为学检测、超声影像、表观形态观察、病理染色和血清激素指标检测等方法,对病证结合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与空白组和PTU组相比,CUMS+PTU组大鼠在旷场中运动总距离显著缩短、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游泳悬浮不动时间显著延长,出现明显的抑郁状态,符合中医临床肝气郁证的证候特点;此外,超声影像、表观形态与脏器指数测定以及病理染色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相比,CUMS+PTU组大鼠的甲状腺出现明显的肿大并形成结节性病变,甲状腺指数显著性增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呈高度增生相。在激素水平方面,与空白组相比,CUMS+PTU组大鼠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显著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显著升高,符合当前的甲状腺结节模型评价标准。结论 CUMS刺激联合PTU药物诱导的方法能够成功制备甲状腺结节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且综合评价方法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该病证结合模型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肝气郁证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究益胃汤干预POI大鼠下丘脑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雷红 范伟森 +2 位作者 李轩 陈朴 张英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16-3024,共9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探究益胃汤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下丘脑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POI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胃汤组(A组)、模型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A组给予9 m...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探究益胃汤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下丘脑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POI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胃汤组(A组)、模型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A组给予9 mL·kg-1·d-1益胃汤灌胃,连续灌胃4周。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基因表达谱,筛选目标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KEGG、GSEA及PPI分析。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下丘脑中CXCR1、IL16、IL12rb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组/B组DEGs共142个,其中98个基因表达上调、44个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T辅助细胞分化调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KEGG分析显示,A组/B组的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h1和Th2细胞分化、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组/C组的DEGs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GSEA分析显示益胃汤可通过下调ABC转运蛋白通路起作用。PPI分析显示,核心基因为Gata3、Cd22、Cd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B组大鼠下丘脑CXCR1、IL16蛋白表达量高,IL12rb2蛋白表达量低。与B组比较,A组大鼠下丘脑CXCR1、IL16蛋白表达量低,IL12rb2蛋白表达量高。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益胃汤干预POI大鼠下丘脑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这些关键基因和途径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胃汤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转录组测序 适应性免疫应答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麻素经皮给药对小鼠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钰 王倩倩 +1 位作者 张方辰 王杰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8-1654,共7页
目的研究升麻素经皮给药抑制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组、升麻素经皮给药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升麻素经皮给药抑制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组、升麻素经皮给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升麻素灌胃组。在致敏阶段,采用FITC溶液涂抹小鼠剃毛腹部,激发阶段,采用0.6%FITC溶液攻击小鼠左右耳,给药组从致敏开始给药连续7 d。检测升麻素经皮给药对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HE染色观察耳部炎症细胞浸润;测量小鼠耳肿胀,ELISA方法检测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以及促过敏关键启动子IL-33;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丝聚合蛋白(filaggr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封闭蛋白(occludin)、钙黏蛋白(E-cadherin)。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AD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升麻素经皮给药组明显减少耳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降低耳肿胀及IL-5、IL-13、IL-33的分泌,明显升高filaggr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结论升麻素经皮给药对小鼠AD抑制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修复上皮屏障功能,恢复filaggrin、occludin,抑制促过敏因子IL-33,最终抑制AD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素 经皮给药 特应性皮炎 上皮屏障 丝聚合蛋白 封闭蛋白 白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