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妍伶 孙贻安 +3 位作者 耿文倩 曲艳梅 张梦丹 刘晓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255-2257,共3页
运用Meta分析对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应用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进行互联网交叉检索,获得发表于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随机对... 运用Meta分析对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应用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进行互联网交叉检索,获得发表于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5.0.3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乳腺癌 骨髓抑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症状传变规律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葆青 周朋 杨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21-823,共3页
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随精神行为异常、注意力及记忆缺陷等认知问题,一旦发病,各种伴随症状及被歧视等社会问题会给患儿及家长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原因... 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随精神行为异常、注意力及记忆缺陷等认知问题,一旦发病,各种伴随症状及被歧视等社会问题会给患儿及家长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肌苷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因服药周期长、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原因,使治疗难以持久。目前中医界对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治疗缺乏明确统一的诊疗准则。该研究从祖国医学传统的经络辨证入手,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经络的相关性做初步探讨,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更为明确的思路方法,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临床症状 经络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葆青 刁娟娟 +2 位作者 周朋 李燕宁 贾广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18-2321,共4页
目的:评价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方案的6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辨证使用中成药午时茶颗粒,对照组给予护彤和利巴韦林,疗程均为3天,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 目的:评价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方案的6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辨证使用中成药午时茶颗粒,对照组给予护彤和利巴韦林,疗程均为3天,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试验组在总疗效上与对照组相当(P>0.05),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感 风寒束表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对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中若干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珊珊 刘伟 丁元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1098-1099,共2页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自2003年出版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较之前的几版教材,其内容更加具体、条理更为清晰。但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出现,本书仍有一些值得讨论和商榷的问题,试就本书肺系病证部分提出几...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自2003年出版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较之前的几版教材,其内容更加具体、条理更为清晰。但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出现,本书仍有一些值得讨论和商榷的问题,试就本书肺系病证部分提出几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滴鼻液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怀强 王新陆 +4 位作者 周永红 付先军 刘伟 王栋先 付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 :研究逍遥滴鼻液通过鼻腔给药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逍遥滴鼻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6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滴鼻组、太极通天口服液组、逍遥滴鼻液... 目的 :研究逍遥滴鼻液通过鼻腔给药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逍遥滴鼻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6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滴鼻组、太极通天口服液组、逍遥滴鼻液灌胃组及逍遥滴鼻液滴鼻组 ,根据文献方法改进 ,用硝酸甘油 9.5mg·kg-1剂量皮下注射复制偏头痛模型 ,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 fos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面积及灰度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逍遥滴鼻液滴鼻组大鼠脑干、下丘脑中的c fos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和面积显著低于逍遥滴鼻液灌胃组和太极通天口服液灌胃组。结论 :逍遥滴鼻液能显著抑制c fos的表达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干预c fos产生的某个环节 ,在作用效果上优于太极通天口服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c—fos 逍遥滴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健片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脑组织勿动蛋白-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永红 王新陆 +1 位作者 张玉杰 胡怀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健片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脑组织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用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6h... 目的观察中药复健片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脑组织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用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6h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9g/kg,余2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0.9%氯化钠溶液,1次/d,共2周。用横木行走实验评定运动功能;用原位杂交法观察模型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Nogo-A的表达,并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测定染色平均灰度。结果给药2周后3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大鼠脑组织Nogo-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健片可抑制Nogo-A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发生,改善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药(中药) 脑梗死 神经组织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病灶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宗寿健 王兴臣 +5 位作者 孙贵芝 于丽红 胡晓洁 王学斌 范雪静 任艳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ACI患者181例为观察组,同期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正常的健康老年人18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梗死体积进一步分为小梗...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ACI患者181例为观察组,同期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正常的健康老年人18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梗死体积进一步分为小梗死体积组82例(脑梗死体积<5 cm^(3))、中梗死体积组63例(脑梗死体积5~10 cm^(3))和大梗死体积组36例(脑梗死体积>10 cm^(3));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型组31例(NIHSS评分>20分)、中型组74例(NIHSS评分5~20分)和轻型组76例(NIHSS评分<5分)。检测各种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48±5.47)μg/L vs(0.60±0.44)μg/L,P=0.000]。大梗死体积组PCT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体积组(P=0.000)。重型组PCT水平明显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且中型组PCT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00)。老年AC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84,r=0.831,P=0.000)。结论老年ACI患者PCT水平增高,早期检测老年ACI患者血清PCT水平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降钙素原 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王玲 沙芳 +3 位作者 吴建峰 叶翔 毕爱玲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背景近视的进展中视皮层M受体是否有变化,针灸治疗后视皮层M受体如何变化至今鲜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LIM)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3周龄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近视模... 背景近视的进展中视皮层M受体是否有变化,针灸治疗后视皮层M受体如何变化至今鲜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LIM)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3周龄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正常对照组豚鼠未进行任何干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配戴-10D负性透镜共4周,近视电针组豚鼠造模即日开始每日针灸太阳穴和合谷穴30rain,共持续4周。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4周采用检影法和A型超声仪测定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完毕后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豚鼠并获取两侧视皮层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视皮层上清液中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结果造模后4周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屈光度分别为(0.83±O.36)、(-3.24±0.28)和(-3.30±0.45)D,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近视屈光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近视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200,P=0.659)。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眼轴长度分别为(8.33±0.08)、(8.67±0.14)和(8.60±0.06)mm,其中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眼轴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18、1.36±0.23和1.13±O.13,近视模型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近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48.00±33.31、455.17±42.40和396.17±47.57,其中近视模型组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明显低于近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对近视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无明显影响,近视豚鼠模型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增高,电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而对近视眼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近视/治疗 针刺穴位 乙酰胆碱/代谢 受体 视皮层/生理 豚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