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干扰沉默褐飞虱糖转运蛋白基因4的研究
1
作者 谢坤 丁汉凤 +6 位作者 李娜娜 贾素平 白静 丛韫喆 李广贤 姚方印 杨永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褐飞虱是水稻上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目前的防治措施存在各种弊端,开展控制褐飞虱的探索研究可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本研究利用dsRNA(double-stranded RNA,双链RNA)介导的RNAi(RNA interference,RNA干扰)技术,以褐飞虱糖运输蛋白基因(Nls... 褐飞虱是水稻上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目前的防治措施存在各种弊端,开展控制褐飞虱的探索研究可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本研究利用dsRNA(double-stranded RNA,双链RNA)介导的RNAi(RNA interference,RNA干扰)技术,以褐飞虱糖运输蛋白基因(Nlst4)为靶标,在体外合成Nlst4的dsRNA,将其饲喂褐飞虱若虫后,其体内目标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产生致死表型;构建Nlst4的RNAi干扰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转化培育转基因水稻,褐飞虱取食后,体内目标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1龄、2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但未出现致死表型。试验结果证实,利用RNAi技术通过培育转基因水稻防治褐飞虱存在可行性,可为后续转基因抗褐飞虱水稻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RNA干扰 糖转运蛋白基因4 人工饲喂 转基因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杀线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2
作者 唐剑峰 靳丽雷 +1 位作者 马东晓 李颖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4期37-41,共5页
构建一个检测三氟杀线酯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选用ZORBAX SB-C_(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50∶50)作为流动相,选择275 nm为测试波长,在此条件下用外标法测定试样中三氟杀线酯的有效含量。该方法的线性相关性... 构建一个检测三氟杀线酯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选用ZORBAX SB-C_(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50∶50)作为流动相,选择275 nm为测试波长,在此条件下用外标法测定试样中三氟杀线酯的有效含量。该方法的线性相关性为1,RSD为0.12%。该方法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具有高精密度,结果可靠,适用于三氟杀线酯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杀线酯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对葡萄霜霉病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君 吴建挺 +4 位作者 赵恭文 阴冠津 邵莒南 楚伟 王海燕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7期55-59,46,共6页
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两个单剂及两药剂8个复配组合对葡萄霜霉的毒力。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对葡萄霜霉的EC50分别为0.655 4、1.582 1μg/m L,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1:1、1:2、1:3、1:4、1:5、1:6、1:7、1:8混... 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两个单剂及两药剂8个复配组合对葡萄霜霉的毒力。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对葡萄霜霉的EC50分别为0.655 4、1.582 1μg/m L,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1:1、1:2、1:3、1:4、1:5、1:6、1:7、1:8混配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1:5配比的SR值最大,为1.92。田间药效试验中,保护和治疗试验连续2次施药,分别使用30%氟醚·吡唑微囊悬浮-悬浮剂1 500倍液和1 000倍液的用量对葡萄霜霉的防效为87.15%和85.41%,均高于对照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菌酰胺 吡唑醚菌酯 葡萄霜霉病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4
作者 张子丰 杜洪波 +1 位作者 刘雨萌 田文学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5期8-11,共4页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干尖线虫病多有发生,主要是南繁和异地引种传播的。随着全球变暖,春夏季温度已经适合水稻干尖线虫繁殖,冬季虽然温度低,但在低温下储存时间不足6个月,不足以冻死水稻颖壳中越冬的水稻干尖线虫,已经开始本土传播,有大...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干尖线虫病多有发生,主要是南繁和异地引种传播的。随着全球变暖,春夏季温度已经适合水稻干尖线虫繁殖,冬季虽然温度低,但在低温下储存时间不足6个月,不足以冻死水稻颖壳中越冬的水稻干尖线虫,已经开始本土传播,有大暴发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种子处理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最有效方法,但在黑龙江省使用需要加大药液浓度、延长浸种时间、保证浸种温度。防治绿色、有机食品水稻干尖线虫病提倡物理防治方法,如温汤浸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干尖线虫 浸种防治 绿色、有机食品 物理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何玲 袁会珠 +2 位作者 唐剑锋 杨代斌 闫晓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93,共9页
为研究氟醚菌酰胺(N-(3-氯-5-(三氟甲基)吡啶-2-甲基)-2,3,5,6-四氟-4-甲氧基苯甲酰胺)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法系统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菌丝生长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药剂处理后的辣椒疫霉... 为研究氟醚菌酰胺(N-(3-氯-5-(三氟甲基)吡啶-2-甲基)-2,3,5,6-四氟-4-甲氧基苯甲酰胺)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法系统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菌丝生长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药剂处理后的辣椒疫霉菌丝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病原菌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3种呼吸代谢途径的影响,以及其对辣椒疫霉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菌丝生长量的EC50值分别为7.14、16.34和5.12μg/m L;其可使辣椒疫霉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且出现细胞壁增厚和细胞变形现象;ATP的存在能降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说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能量产生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三羧酸循环途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电导率法测定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处理均能提高辣椒疫霉的细胞膜通透性,用100μg/m L的氟醚菌酰胺处理400 min后,菌株的相对渗率达78.23%。但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生物大分子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氟醚菌酰胺有多个作用位点,但主要是通过抑制辣椒疫霉能量产生和细胞膜通透性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菌酰胺 辣椒疫霉 抑菌活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月见草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婧 刘继永 +3 位作者 侯召华 陈雪 褚红军 张亚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月见草油,并应用GC-MS对该两种方法提取的月见草油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月见草油化学成分仅有1种相同,为2,4-癸二烯醛;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的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月见草油,并应用GC-MS对该两种方法提取的月见草油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月见草油化学成分仅有1种相同,为2,4-癸二烯醛;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的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6%,其中有19种属脂肪酸类,占98.33%,以棕榈酸乙酯含量最高,占41.5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鉴定的1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08%,其包含醇、醛、烯、萜、烷烃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多个种类,以β-谷甾醇的含量最高,达5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 月见草油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婧 赵卉 +2 位作者 陈雪 褚红军 刘继永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第5期16-20,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 C‐M S )法对不同采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从白花延龄草根茎中分离鉴定出23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达52.24%~53.83%,其他主要脂肪酸为棕榈油酸20.14%~2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 C‐M S )法对不同采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从白花延龄草根茎中分离鉴定出23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达52.24%~53.83%,其他主要脂肪酸为棕榈油酸20.14%~21.79%、油酸10.75%~12.87%、α~亚麻酸2.90%~5.60%和棕榈酸4.04%~6.77%,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9.97%~93.46%,并且大部分脂肪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多以样品3的脂肪酸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延龄草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瓜蔓枯病菌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敏感基线的建立和抗性监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东晗 陈悦 +2 位作者 田文学 白庆荣 赵廷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0-264,共5页
为明确吉林省西瓜蔓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水平,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51株西瓜蔓枯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两种药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MIC值,并测定了吉林省7个西瓜主产区的375株... 为明确吉林省西瓜蔓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水平,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51株西瓜蔓枯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两种药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MIC值,并测定了吉林省7个西瓜主产区的375株菌株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的151株菌株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2030±0.1353)μg/mL和(0.6759±0.3942)μg/mL;两种药剂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20μg/mL和40μg/mL。供试375株菌株对两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均为0。本研究结果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合理用药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后续其抗性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蔓枯病菌 抗药性 咪鲜胺 苯醚甲环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膦微囊悬浮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恭文 唐剑峰 +3 位作者 狄春香 李昌鹏 宿景池 杨志航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87,共4页
本试验采用室内浸虫法测定了噻唑膦对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泰安市岱岳区等地大棚内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ngnita)的毒力,发现噻唑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LC50在4.18~5.86 mg·L^(-1)之间。田间采用单株灌根法比较了30%噻唑膦微... 本试验采用室内浸虫法测定了噻唑膦对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泰安市岱岳区等地大棚内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ngnita)的毒力,发现噻唑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LC50在4.18~5.86 mg·L^(-1)之间。田间采用单株灌根法比较了30%噻唑膦微囊悬浮剂与5%噻唑膦微乳剂两种剂型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发现施药后30 d,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均在80%以上;施药后60 d和90 d,30%噻唑膦微囊悬浮剂的防效则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5%噻唑膦微乳剂。表明30%噻唑膦微囊悬浮剂能够有效延长持效期,从而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用药量,保障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噻唑膦微囊悬浮剂 南方根结线虫 毒力 持效期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杰 韩君 +2 位作者 吴建挺 赵恭文 王恒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12期45-49,54,共6页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菌菌丝毒力都很高,EC50值分别为0. 296 8μg/m L、0. 252 3μg/m L;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在试验配比范围内...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菌菌丝毒力都很高,EC50值分别为0. 296 8μg/m L、0. 252 3μg/m L;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在试验配比范围内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在供试比例中,3∶5、4∶5时,增效系数SR值较高,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比例为15∶2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30mL/667m2对芋疫病的预防及治疗田间防效均达到85%以上,高于对照药剂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菌酰胺 烯酰吗啉 芋疫病 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氟醚·烯酰悬浮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丹丹 韩君 +2 位作者 冯福山 吴建挺 朱立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7期50-55,43,共7页
本文研究40%氟醚·烯酰悬浮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开展了室内活性及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在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3:5)时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 本文研究40%氟醚·烯酰悬浮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开展了室内活性及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在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3:5)时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 50值为0.4267μg/mL。盆栽试验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用量50mL/667m^(2)和35mL/667m^(2)对2种烟草的黑胫病防效均>75%。田间防效试验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用量50mL/667m^(2)和35mL/667m^(2)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1.42%和83.02%,高于对照药剂。因此,40%氟醚·烯酰悬浮剂可作为药剂,用于烟草黑胫病的大田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氟醚菌酰胺 烯酰吗啉 室内毒力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醚菌酰胺烟剂的开发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振邦 肖冰 +5 位作者 刘杰 楚伟 王丹丹 李颖 牛继胜 唐剑峰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9期31-36,64,共7页
通过对供氧剂、发烟剂、阻燃剂等成分的筛选,开发得到5%氟醚菌酰胺烟剂并对烟剂的性能、安全性及药效进行评价。该制剂易于引燃,引燃后无明火,成烟率90%左右,安全性优。施药剂量为60g/667m2、120g/667m2时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2.09... 通过对供氧剂、发烟剂、阻燃剂等成分的筛选,开发得到5%氟醚菌酰胺烟剂并对烟剂的性能、安全性及药效进行评价。该制剂易于引燃,引燃后无明火,成烟率90%左右,安全性优。施药剂量为60g/667m2、120g/667m2时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2.09%、84.83%,较传统烟剂制剂在产品外观、加工方式上更新颖,外观为圆柱颗粒状,实现了挤压造粒制备工艺,并可对黄瓜靶斑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菌酰胺 烟剂 开发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连起 宗建平 +2 位作者 张素芹 潘月庆 盛学先 《烟台果树》 2015年第2期15-17,共3页
氟醚菌酰胺是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杀菌剂,属于氟苯甲酰胺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呼吸链,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II)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抑制真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和产孢。
关键词 酰胺类杀菌剂 田间药效试验 葡萄霜霉病 水分散粒剂 氟醚 防治 琥珀酸脱氢酶 新型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连起 宗建平 +2 位作者 张素芹 潘月庆 盛学先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年第2期64-65,共2页
氟醚菌酰胺属于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II)的活性的杀菌剂。通过在大泽山地区露天栽培的玫瑰香葡萄上的试验证明,氟醚菌酰胺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益能助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推荐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和5... 氟醚菌酰胺属于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II)的活性的杀菌剂。通过在大泽山地区露天栽培的玫瑰香葡萄上的试验证明,氟醚菌酰胺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益能助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推荐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和5000倍加益能助剂,作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菌酰胺 益能 葡萄霜霉病 中农联合 大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联苯菊酯·哒螨灵新型烟剂的开发研究
15
作者 刘振邦 肖冰 唐剑峰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10期46-52,共7页
以10%联苯菊酯·哒螨灵烟剂为研究对象,对制剂配方、理化药效及安全性进行论证,系统研究了新型烟剂的开发方法。得到10%联苯菊酯·哒螨灵新型烟剂配方:联苯菊酯1.7%,哒螨灵8.3%,硝酸钾18.3%,乳糖36.7%,炭粉9.2%,氯化铵12.8%,CMC... 以10%联苯菊酯·哒螨灵烟剂为研究对象,对制剂配方、理化药效及安全性进行论证,系统研究了新型烟剂的开发方法。得到10%联苯菊酯·哒螨灵新型烟剂配方:联苯菊酯1.7%,哒螨灵8.3%,硝酸钾18.3%,乳糖36.7%,炭粉9.2%,氯化铵12.8%,CMC-Na 2%,高岭土补至100%。制剂为圆柱颗粒状,成烟率80.01%~83.57%。药剂对黄瓜、辣椒、茄子等无药害,对朱砂叶螨防效为72.42%。制剂在产品外观、加工工艺、评价方法等方面较传统农药烟剂新颖,开发模式为农药产品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菊酯 哒螨灵 烟剂 开发 评价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复配比例筛选及对蚜虫田间防效评价
16
作者 吴建挺 徐龙祥 +2 位作者 赵恭文 狄春香 路洪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8期120-122,169,共4页
[目的]探索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复配防治蚜虫的最佳比例,及其复配后对蚜虫的田间防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方法]依据农药试验准则,通过室内活性测定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氟啶虫酰胺和噻虫啉复配比例为1∶2时,处理蚜虫24、4... [目的]探索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复配防治蚜虫的最佳比例,及其复配后对蚜虫的田间防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方法]依据农药试验准则,通过室内活性测定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氟啶虫酰胺和噻虫啉复配比例为1∶2时,处理蚜虫24、48 h后共毒系数均最高,表现出增效作用。以此比例加工成60%氟啶·噻虫啉WDG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时,60%氟啶·噻虫啉WDG 225 g/hm^(2)处理21 d内对西瓜蚜虫和桃蚜防效分别为90.45%和88.32%,优于相同条件下各单剂处理。[结论]氟啶虫酰胺与噻虫啉复配能够兼顾蚜虫防治的持效期与速效性,且两者对蜜蜂毒性低,可以用于作物蚜虫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酰胺 噻虫啉 复配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