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勘探开发数据信息与数据挖掘 被引量:7
1
作者 段新民 陈清华 李琴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1-112,共2页
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分散性、类型多样、存储格式复杂多样的特点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的新方法 ,可以实现对勘探开发数据的快速、高效分析 ,并实现与石油勘探和开发相关的知识发现。
关键词 石油勘探 石油开发 信息管理 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石油馏分常压气液平衡 被引量:3
2
作者 富嘉文 齐国泉 +2 位作者 张起 肖波 陈泽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3-58,共6页
提出用正构烷烃模型分子法进行石油馏分的基团划分,只需平均沸点一个物性参数,即可简捷方便地确定假组分的基因组成。将此法与UNIFAC基团贡献法相结合,预测了大庆、辽河<350℃馏分油的常压气液平衡,并与试验值和SRK模... 提出用正构烷烃模型分子法进行石油馏分的基团划分,只需平均沸点一个物性参数,即可简捷方便地确定假组分的基因组成。将此法与UNIFAC基团贡献法相结合,预测了大庆、辽河<350℃馏分油的常压气液平衡,并与试验值和SRK模型预测值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馏分 模型 常压气液平衡 UNIFAC基团 贡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新泰盘车沟剖面寒武系硅质层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狄明信 马玉新 田海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1-5,共5页
利用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资料,从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方面对盘车沟寒武系剖面中硅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镘头组下部的硅质层是同生期生物化学作用成因的,形成于潮下低能浅水环境;中、下寒武统与泥质共生的硅质层是成岩期呈分... 利用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分析资料,从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方面对盘车沟寒武系剖面中硅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镘头组下部的硅质层是同生期生物化学作用成因的,形成于潮下低能浅水环境;中、下寒武统与泥质共生的硅质层是成岩期呈分散状的硅质沉积物溶解、聚集、交代成因的。在硅质形成过程中,粘土矿物对SiO2胶体质点起着吸附和提供部分氧化硅的作用。张夏组顶部硅质层是经过白云岩化作用之后交代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层 生物化学沉积 粘土矿物 白云岩化 寒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长输管道输油站集散控制系统
4
作者 赵育才 范文雪 +2 位作者 武定华 程庆林 廖精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81-85,共5页
以青海石油管理局长输管道中间站为对象,设计开发了一套长输管道输油站集散控制系统,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输油管道直接加热炉的自动点火控制和多变量燃烧热效率优化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系统功能及控制。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 以青海石油管理局长输管道中间站为对象,设计开发了一套长输管道输油站集散控制系统,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输油管道直接加热炉的自动点火控制和多变量燃烧热效率优化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系统功能及控制。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提高了长输管线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集油站 控制系统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石油馏分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万重英 寿德清 +2 位作者 杨朝合 王从岗 向正为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59-65,共7页
确定并建立了石油馏分静态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并用吊片法表面张力仪及三种纯烃考核了仪器的准确性,建立了回测法以考核试样蒸发损失的影响。实侧了大庆、胜利和辽河三种原油直馏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及相关特性。提出两类实用... 确定并建立了石油馏分静态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并用吊片法表面张力仪及三种纯烃考核了仪器的准确性,建立了回测法以考核试样蒸发损失的影响。实侧了大庆、胜利和辽河三种原油直馏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及相关特性。提出两类实用范围不同的预测国产石油馏分表面张力关联式,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1.26%和1.77%~2.77%,可满足一般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馏分 表面张力 测定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槽气体端面密封流体膜厚度的测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丹梅 彭旭东 +1 位作者 郝木明 杜朝辉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针对低速工况气体密封研究较少而实际生产中又迫切需要开发的现状, 开发了一种适于低速工况的直线槽气体端面密封, 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量装置, 利用电涡流传感器对直线槽气体端面密封工作时的流体膜厚度进行了监测。
关键词 端面密封 低速 电涡流传感器 流体 测量装置 工况 气体密封 开发 研究 用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的感应测井响应计算 被引量:44
7
作者 肖加奇 张庚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6-404,共9页
感应测井受井斜影响十分严重,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感应测井曲线几乎面目全非.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感应测井响应的正演计算是正确认识这种复杂环境中感应测井响应特征的重要手段,是进行井斜环境影响校正的必要准备,是研究用感应测... 感应测井受井斜影响十分严重,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感应测井曲线几乎面目全非.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感应测井响应的正演计算是正确认识这种复杂环境中感应测井响应特征的重要手段,是进行井斜环境影响校正的必要准备,是研究用感应测井曲线探测水平井井眼离最近界面距离的基础,同时也是感应测井理论的新发展.本文将论述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感应测井响应正演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水平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感应测井 响应计算 斜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铜片腐蚀的原因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根权 夏道宏 +1 位作者 苏贻勋 钱家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4年第12期34-36,共3页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铜片腐蚀不合格的重油催化裂化汽油样作为考察对象,用化学方法对油样中的腐蚀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和已知化合物进行对比,发现油样中腐蚀性物质主要为元素硫和多硫化物,同时对铜片上腐蚀产物的分析结果也表明腐蚀...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铜片腐蚀不合格的重油催化裂化汽油样作为考察对象,用化学方法对油样中的腐蚀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和已知化合物进行对比,发现油样中腐蚀性物质主要为元素硫和多硫化物,同时对铜片上腐蚀产物的分析结果也表明腐蚀产物中含硫。此外,试验发现元素硫不能用碱液除去,但可被溶剂A和水的混合碱液萃取,对于腐蚀油样有同样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 汽油 腐蚀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电阻率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范宜仁 陆介明 +2 位作者 王光海 赵文杰 刘兵开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17-23,共7页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增高和饱印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增高和饱印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测量频率的增高。所测岩石电阻率逐渐降低。在实际测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方法因使用频率不同,在泥质地层中的测量结果将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电阻率 频散现象 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与水泥环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60
10
作者 房军 赵怀文 +1 位作者 岳伯谦 宋玉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52-57,共6页
以地层-水泥环-套管组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对套管及水泥环在理想状况下受非均匀地应力和均匀内压共同作用时的受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不同的接触条件推导出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借助于计算机计算出不同地应力... 以地层-水泥环-套管组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对套管及水泥环在理想状况下受非均匀地应力和均匀内压共同作用时的受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不同的接触条件推导出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借助于计算机计算出不同地应力作用下套管、水泥环内部应力及表面受力分布,并可分析水泥环弹性模量及厚度、套管壁厚、水泥环与套管的接触状况等因素对套管及水泥环受力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载荷 应力分布 套管损环 水泥环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含油污水中的苯胺类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存光 刘广东 +1 位作者 冯成武 彭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2-307,共6页
在pH为2.5的盐酸介质中,用紫外四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含油污水中的苯胺类,不需要预蒸馏、萃取、显色等繁杂过程。苯酚、石油类、悬浮物、硫化物等均不干扰测定。含油污水中苯胺类测定的结果与禁乙二胺偶氮比色法的测定结果基本... 在pH为2.5的盐酸介质中,用紫外四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含油污水中的苯胺类,不需要预蒸馏、萃取、显色等繁杂过程。苯酚、石油类、悬浮物、硫化物等均不干扰测定。含油污水中苯胺类测定的结果与禁乙二胺偶氮比色法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本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好、操作简便。适用于油矿区污水中苯胺类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苯胺类 测定 导数光谱 含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集体的精细解释与描述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国权 高荣涛 +5 位作者 雷凌 张军华 王永刚 王学军 林红梅 张家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317,共4页
河流相油气藏是我国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它的特点是储集体孔渗性好、埋深小、产量高、分布广,但河道变化频繁、相带也不稳定,给精细解释带来困难。为此,本文对河流相储集体的精细解释与描述方法开展了集中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地质... 河流相油气藏是我国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它的特点是储集体孔渗性好、埋深小、产量高、分布广,但河道变化频繁、相带也不稳定,给精细解释带来困难。为此,本文对河流相储集体的精细解释与描述方法开展了集中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首先制作河流相储集体的三维理论模型,研究该类油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以LHK实际资料为例,分析该区河流相油藏的频带分布,提取能反映目的层频率特征的20Hz分频数据体,进行古河道的分频解释;采用抗噪性和分辨率较高的第三代相干体解释目标层段的多个河道砂体;探索用复合属性来研究地质体的可能性,并提出一种新的地震属性——级联属性,即以原始数据体中提取的地震属性为基础,从中再提取新的相关地震属性,更有利于改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解释 河流相 储集体 三维理论模型 地震属性 石油勘探 河道变化 描述方法 地质效果 频率特征 河道砂体 显示效果 数据体 油气藏 产量高 不稳定 目的层 提取 古河道 相干体 第三代 分辨率 抗噪性 可能性 地质体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系统论研究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怀民 任怀强 信荃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共3页
含油气系统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并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它是含油气盆地中赋存油气的客观地质实体。以辩证唯物论原理为指导,从含油气盆地与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出发,探讨食油气系统的组成、层次和内在规律,提出:不同尺度的系统具有... 含油气系统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并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它是含油气盆地中赋存油气的客观地质实体。以辩证唯物论原理为指导,从含油气盆地与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出发,探讨食油气系统的组成、层次和内在规律,提出:不同尺度的系统具有不同结构;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紧密相关;环境是系统存在与演化的必要土壤;必须引入时间概念来考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系统具有层次性,各层次系统的成藏要素都具有整体性。认为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应该以系统论的方法进行,通过建立和恢复系统的原型来确定其特征及油气藏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油气藏 结构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条件下圆喷嘴撞击射流井底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4
作者 管志川 刘希圣 +1 位作者 陈庭根 周广陈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了研究PDC钻头条件下圆喷嘴射流撞击井底流场的基本规律,在分析PDC钻头的基本水力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PDC钻头条件下并底结构的物理模型。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封闭湍流Navier-Stokes方程,利用求解压力... 为了研究PDC钻头条件下圆喷嘴射流撞击井底流场的基本规律,在分析PDC钻头的基本水力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PDC钻头条件下并底结构的物理模型。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封闭湍流Navier-Stokes方程,利用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式方法,对这一物理模型条件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数值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控制方程、控制条件以及所采用的数值方法是合理的根据数值结果,研究了PDC钻头条件下,射流撞击井底时的流场结构、轴心速度变化规律以及井底漫流的流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紊流模型 数值模拟 井底流场 钻井 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渣油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Ⅱ.气体生成的动力学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晨光 周家顺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燃料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本文研究了孤岛渣油在分散型磷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中裂化气体生成的动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反应物系分为裂化残渣油、馏分油(C_5~480℃)、H_2S、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C_2~C_4烯烃八个集总,提... 本文研究了孤岛渣油在分散型磷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中裂化气体生成的动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反应物系分为裂化残渣油、馏分油(C_5~480℃)、H_2S、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C_2~C_4烯烃八个集总,提出了裂化气体生成的一级平行-连串反应动力学网络,进而用随机投点的复合形法求算了气体生成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所提出的气体生成模型对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孤岛渣油加氢裂化反应中气体的生成反应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加氢裂化 分散型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二氧化硅体系制备中正硅酸乙酯水解与成核及颗粒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瑞玉 董鹏 梁文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5期89-92,共4页
用透射电镜对乙醇介质中氨催化下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粒过程中颗粒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跟踪,通过对TEOS的水解速率与成核及颗粒生长速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水解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影响水解的因素也同... 用透射电镜对乙醇介质中氨催化下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粒过程中颗粒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跟踪,通过对TEOS的水解速率与成核及颗粒生长速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水解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影响水解的因素也同样影响成核及颗粒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正硅酸乙酯 水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纪友亮 冷胜荣 陈丽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8-15,共8页
利用孢粉、微量元素、微古生物、有机质类型和岩石矿物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古气候、古水介质、古水深及物源进行了分析,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和电性资料等对沉积相待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出曲流河、辫状三角洲、三角洲... 利用孢粉、微量元素、微古生物、有机质类型和岩石矿物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古气候、古水介质、古水深及物源进行了分析,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和电性资料等对沉积相待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出曲流河、辫状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风暴相等六种沉积相类型,并总结出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将状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体系三种沉积相模式,三种沉积相模式反映了该凹陷在侏罗统沉积时期的主要沉积相的组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吐哈盆地 侏罗纪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评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翠玉 苏贻勋 李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5期75-78,共4页
用脂肪酸和三甲胺水溶液中和,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酯化,合成一种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该产品作为乳化剂对胜利100 ̄*道路沥青进行了乳化效果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乳化剂性能较好,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相当,但合成工艺简... 用脂肪酸和三甲胺水溶液中和,再与环氧氯丙烷进行酯化,合成一种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该产品作为乳化剂对胜利100 ̄*道路沥青进行了乳化效果考察。试验结果表明,该乳化剂性能较好,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相当,但合成工艺简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沥青 乳化剂 乳化沥青 合成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聚类分析在储集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忠 王伟锋 +2 位作者 金强 杨少春 信荃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16-20,共5页
灰色聚类储层分类评价是在传统储层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储层作为一个灰色系统,利用多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确定灰色白化函数、无量纲化、标定聚类权、求聚类系数、构造聚类向量并聚类等一系列计算和处理后,给出某一储层客观... 灰色聚类储层分类评价是在传统储层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储层作为一个灰色系统,利用多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确定灰色白化函数、无量纲化、标定聚类权、求聚类系数、构造聚类向量并聚类等一系列计算和处理后,给出某一储层客观合理的分类结果。该方法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边界区储层不易分类的难题,对江苏油田的分类应用表明,分类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分类 储集层特征 油藏描述 灰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岩石水洗前后物性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士孝 韩锦文 +1 位作者 郭云尧 张文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33-35,共3页
研究了胜油田的油藏岩石用大量水冲刷前后岩石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岩石水洗前后气体渗透率增加、孔隙半径增大的居多;气体渗透率减小、平均孔隙半径减小者也有之,另外还有气体渗透率、平均... 研究了胜油田的油藏岩石用大量水冲刷前后岩石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岩石水洗前后气体渗透率增加、孔隙半径增大的居多;气体渗透率减小、平均孔隙半径减小者也有之,另外还有气体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变化不大的情况。总之,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情况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 油层物性 油田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